立足主题意义,开启链式教学

2024-08-08 00:00:00顾倩雯
教育界·A 2024年19期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深度学习。英语学科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占据了尤为重要的位置,身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应积极探求适合学生且能吸引学生展开深度学习的教学方式。鉴于此,文章以进阶式学习任务链为起点,在剖析小学英语任务链运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基于主题意义下构建小学英语进阶式学习任务链的原则和路径展开探究。

【关键词】主题意义;小学英语;进阶式学习;任务链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市吴江区第十批学年课题“青年教师专项”“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进阶式学习任务链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1203XQ0094)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顾倩雯(1993—),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和小学。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以单元主题为主,在英语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究单元主题意义是学生的核心任务。任务链以一条主线为载体,是推动学生展开深入探究的“脚手架”。对此,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围绕主题意义设计进阶式学习任务链,引领学生的自主探究,这样做既可以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又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一、小学英语任务链运用现状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比较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应用任务链时只是一味地给学生布置任务,不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情。填鸭式的教学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并且忽视了学习任务的趣味性、综合性和新颖性,导致学生在整堂课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不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还有部分教师在设计任务链时忽视了主题语境,所设计的任务链缺乏主线和关联性,进而导致学习任务之间脱节。除此之外,在设计任务链时,部分教师所设计的学习任务缺少相对应的教学评价,这导致教师无法可持续性地推进整个教学环节,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因此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主题意义下构建小学英语进阶式学习任务链的原则

(一)递进性原则

主题意义下进阶式学习任务链的构建并不是盲目的,教师需要考虑任务与任务之间的递进关系,以递进性的难度引领学生逐步突破,完成螺旋式的提升,这样才能让学生收获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新的任务挑战。

(二)目标性原则

所有的教学环节和学习活动都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因此,任务链的设计也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脱离教学目标的任务链是不合理且脱离课堂的,只有以目标为导向才能设计出服务于整堂课的进阶式学习任务链,让学生在一步步完成进阶式学习任务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认知,内化构建,迁移输出,最终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三)导学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设计进阶式学习任务链时,除了确保任务链的内容与主题意义相关,也要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让任务链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导向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构建高效的生本课堂。

(四)关联性原则

构建进阶式学习任务链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整合起来,因此,教师在设计进阶式学习任务链时应将知识进行有机重组,引领学生在脑海中构建知识网络,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开展有效的深度学习[1]。

三、主题意义下构建小学英语进阶式学习任务链的路径

(一)学用结合:基于主题意义设计生活性任务链,进阶应用思维

英语学科是一门语言类课程,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无障碍的沟通和交流,是学习这门学科的最终目的。基于此,教师可以选择英语教材中与生活相关的主题单元,基于主题意义设计一系列生活化任务,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化任务中展开连续性探究,进阶应用思维。

以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3“Is this your pencil?”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在对话场景中学会正确提问他人“Is this your...?”并作出反应。教师可以基于对话情景设计一系列生活化任务。首先,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出示一些文具的图片,引导学生:“现在的文具形状各种各样,有砖块形状的铅笔盒、手机形状的橡皮、萝卜形状的铅笔等,相信你们在家里时,肯定会有长辈询问你这些文具是什么。那么,我们该如何用英语提问呢?”教师拿起一支铅笔问道:“Look, what's this?”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英文对话环节,产生“铅笔该如何用英文表示”的探索欲望。接着,教师引出初级任务:“请在教材中寻找铅笔、橡皮、课本、尺子等文具对应的英文单词。”在学生找出各文具所对应的英文单词后,教师带领学生听读单词,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单词的读音。之后,教师则引出中级任务:“根据自己已经明确的文具单词将相关文具摆在桌子上,与同桌用‘what's this?’互相提问,对方需用‘It's a____’回答。”课堂最后,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入高级任务:“除了有人询问你这些文具是什么,相信大家还经常会遇到文具丢失的问题。有的同学看见地上的文具后会问旁边的人‘这是你的铅笔吗’‘这是你的橡皮吗’‘这是你的尺子吗’,那么我们用英语来询问时则要使用‘Is this your...?’,并根据实际情况回答‘Yes, thank you.’或者‘No.’。现在请大家继续用‘Is this your...?’延续同桌互相提问的环节。”这三项任务难度递进,能够让学生持续处于生活化任务链的探索之中,增强应用思维能力,达成良好的进阶式学习效果[2]。

(二)学创结合:基于主题意义设计情境性任务链,进阶创新思维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小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可以作为学生情境模拟主题的单元,而情境模拟性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进阶创新思维,从而获得整体学习质量的提升。对此,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基于主题意义设计情境性任务链,通过立体的情境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创编和迁移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以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8“How much?”的教学为例。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学习讨论如何询问物品的价格以及回答[3]。在此之前,学生刚刚学习了Unit 6“At the snack bar”这一单元,教师可以借助这一单元主题作为情境载体创设进阶式任务链。在学生初步学习了特殊疑问句“How much is it/are they?”及其回答“It's/They're... yuan.”后,教师引入模拟购物的情境任务。首先,教师引入蔬菜摊位售货员、文具摊位售货员、零食摊位售货员、日用品摊位售货员、几名顾客等角色,让学生以小组抽签的方式决定自己扮演的角色。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制作角色对应的“商品”。例如,日用品摊位售货员可以用不同的卡片画出卫生纸、牙膏、雨伞等物品。之后,各个摊位的售货员将自己的“商品”摆在课桌上,扮演顾客的学生走进“超市购物”,并用“How much is it/are they?”陆续询问各个摊位售货员不同商品的价格,售货员需要用“It's/They're... yuan.”答复。在此过程中,组内成员需要互相纠正对方的语法错误。在情境性任务链的实施下,学生的自主性被充分激发,切实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沟通能力[4]。

(三)学思结合:基于主题意义设计结构性任务链,进阶系统思维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结构化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必须持续思考,进而打破碎片化学习模式。在小学英语单元主题学习中,学生需要陆续学习多个小主题下的内容,而后将所学内容串联起来,进而掌握单元内的核心语言知识和技能。在此过程中,进阶式学习任务链便可以起到很好的链接作用,学生在任务链的提示下既可以落实持续性自主探究,又可以借助任

务链搭建系统的思维框架,从而形成学思结合的学习状态。

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7“Summer holiday plans”的教学为例。本单元谈论的话题是暑期旅行计划,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在制订暑期旅行计划时能够学会使用“Where/ When/ How long/ What will you...?”等目标句型。这一单元所属的主题范畴较广,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为了使学生深度体会单元主题,教师可以基于单元内容建构结构性任务链。任务链分为三大部分,每项任务下又分支出更加详细的小任务。

1. Getting to know other's plans efficiently.

(1)阅读Story time,从中了解假期计划的构成。

(2)从Grammar time中找出一般将来时的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的回答。

(3)全班一起展开词汇接龙游戏,在游戏中了解英语国家的名胜古迹。

(4)以同桌为单位互相问答,巩固一般将来时的肯定句知识。

2. Being a good plan adviser properly.

(1)以小组为单位学习韵律诗,在诗中感知并总结字母组合“oy”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

(2)从上一阶段所了解的外国的著名旅游景点中任意选择一个,用英语详细向同桌介绍。

(3)观看卡通动画,了解Bobby的出行计划和出行方式,以小组为单位为Bobby提出合理的出行建议。

3. Making our plans accurately.

(1)制订自己的暑期出行计划。

(2)完成后与同桌、组内成员交流比对,不断完善自己的暑期出行计划。

(3)确定最终的暑期出行计划。

这样的任务链内容可以使单元主题和子主题紧密相连。学生在横向探究中,由具体到形象,学会用含有一般将来时的句型询问有关假期计划的安排,从而稳步搭建了整体性知识框架,在结构性任务链探索中完成进阶式学习活动[5]。

(四)学评结合:基于主题意义设计评价性任务链,进阶总结思维

新课改强调“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教学评价是促进整体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评价环节的重视不够,或者即使教学中有评价,也是一笔带过,这导致学生没有参与感,在日常的学习中忽视了反思评价的意义。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基于主题意义的评价性任务链,使学生在多种评价中深度反思,从而进阶总结思维。

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6“My e-friend”的教学为例。本单元主题和学生的社会生活、人际交往息息相关。本单元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多维度谈论自己、同学、朋友的个人信息,并学习中外书信表达差异。为了使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评价任务表,并在课前为学生分发评价任务表,每结束一个小的教学环节后,学生需要完成评价性任务,以系列性评价展开总结反思。比如,在学生初步认识了e-friend、email、live、study、UK、Canada、Greece、Russia、PRC、US等单词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Story time”部分,并以小组为单位谈论Wang Bing的网友Peter的年龄,以及他的学校课程、兴趣爱好等。在各组谈论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分享自己从故事情景中获得的收获。有的学生全面梳理了网友Peter的个人信息,有的学生整理出故事情景中的核心句式“How old is...? Does... have...? Do/does... like?”。在学生陆续结束发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评价任务表展开自评、互评任务。

在学生结束了自评、互评环节后,教师根据学生自评、互评情况做出针对性总结,使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在上一学习阶段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之后,教师继续将评价性任务贯彻到“Grammar time”“Fun time”等板块的学习中,使学生持续展开反思总结,从而强化自身的反思意识,达成深度学习效果[6]。

结语

总而言之,在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视角下,教师基于主题意义构建小学英语进阶式学习任务链对学生的全面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主题意义,设计生活性任务链、情境性任务链、结构性任务链、评价性任务链等,使学生亲历学习探究,有效助力学生学用结合、学创结合、学思结合、学评结合,从而达成理想的进阶式英语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季琪.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与主题语境结合策略[J]. 启迪与智慧(上),2023(12):68-70.

[2]许锦程. 指向高阶思维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J]. 求知导刊,2023(30):74-76.

[3]曹宇文. 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英语可视化教学方式的实践[J]. 求知导刊,2024(2):65-67,118.

[4]梁兰杰.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高效教学实践:以鲁科版《英语》五(下)Unit 4 Neighbourhood Lesson 2为例[J]. 小学教学设计,2022(9):68-69.

[5]陈益娇. 基于思维进阶的小学英语主题探究任务设计:以PEP Book 5 Unit 1 What's he like B Let's learn的教学为例[J].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2(1/2):25-28.

[6]蔡晓俊. 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小学英语Project板块教学的行动研究[D]. 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