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实践

2024-08-08 00:00:00范小琴
教育界·A 2024年19期

【摘要】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度学习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提出创设互动式学习环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运用可视化工具、开展游戏化学习以及整合信息技术等多种策略,旨在探讨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表明,这些创新教学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方法创新

作者简介:范小琴(1981—),女,江苏省海安开发区实验学校。

教育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深度学习这一新兴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界的广泛应用。深度学习是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着重提升学生的思维、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这与我国教育改革的宗旨相契合[1]。为了更好地将深度学习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教师需营造互动式学习氛围,利用多媒体和数学实验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视化工具和游戏化学习的运用,以及信息技术的整合,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为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创新的教学思路和策略。

一、创设互动式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互动式学习环境对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至关重要。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合作交流活动,如小组讨论和同伴互助活动,促进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此外,数学实验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探究能力[2]。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实验活动创设互动式学习环境。

在“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互动式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统计现象,如彩票开奖、体育比赛得分等。这样直观的展示方式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统计学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分配给每组不同的统计数据。每个小组需要共同分析所分配到的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以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这种实践性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知识,还能够提升合作和沟通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数学实验软件,自行设计统计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以验证统计规律的正确性。这一过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知识。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统计知识,并帮助他们解

决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总结统计方法的应用,并强调概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创设互动式学习环境有助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以上实践,学生不仅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还能深入理解统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度,教师应设计难度适中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价值,并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3]。同时,这些问题应具备一定的探究性、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使用多样化的解决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场景中的几何图形。这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实例相联系,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室、楼梯、推拉门等图片,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辨识出其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图片,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接着,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探索欲望,如“如何准确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还是梯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在性质上有何本质区别?”。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还能促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揭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深层联系。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能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进而提升对数学的兴趣。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鼓励他们互相讨论和分享解题思路。在合作讨论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数学素养。

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度。通过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能够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也能提升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当学生成功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时,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也会增强,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中。

三、运用可视化工具,辅助深度学习理解和表征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可视化工具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策略之一。可视化工具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的视觉表示,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可视化工具的使用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在几何和代数等领域。选择合适的可视化工具对于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至关重要[4]。例如,几何画板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可视化工具,它能够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探索图形的性质和变化。通过动态地改变图形的属性,如边长、角度和位置,学生可以在亲自动手中领略数学规律,从而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再如,电子白板也是小学数学教育中常用的可视化工具。它不仅能够展示数学图形,还能够允许学生直接在屏幕上进行操作和标记。这种互动性使得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发现和验证数学定理。

在小学数学“多边形面积计算”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可视化工具,提升学生的学习深度和理解能力。以电子白板的运用为例,教师可以展示一个多边形的图像,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并描述该多边形的各项特征,如边长、角度等。电子白板的互动性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掌握了多边形的基本概念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绘制多边形并计算其面积,加深学生对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在绘制多边形和计算多边形面积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多边形的边角变化,探讨面积计算的规律,这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原理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课堂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总结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并分享自己在操作可视化工具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通过这一总结和分享环节,学生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沟通和表达能力。

可视化工具在辅助学生深度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这节课的教学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促进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可视化工具,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相长。

四、开展游戏化学习,提升数学深度学习的效果

游戏化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该策略的核心在于融合游戏元素和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应用数学知识。在游戏化学习中,教师需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游戏,让学生在真实且有趣的游戏环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可以在游戏化学习中融入竞争元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协作与竞争中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分数加法和减法”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游戏化学习策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美食乐园”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概念。需要注意的是,游戏的设计应包含不同难度的分数加减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加深对分数加减法的理解,并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游戏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教师还可以精心制订游戏规则,让学生在解决分数加减问题的过程中既能体验到挑战,又能收获成就感。在游戏中,学生每完成一道分数加减题目,系统便会立即提供反馈,反馈内容包括正确答案和详细的解题步骤。此外,系统还提供个性化奖励,如虚拟货币、勋章或积分,以激励学生继续努力。这种即时反馈机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还能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进步和乐趣。此外,教师可以设置“最佳厨师”的称号,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竞争。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促使他们在游戏中更加努力。在竞争的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种协作与竞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与合作能力。

学生在游戏中不仅学习兴趣高涨,学习动机也得到有效增强。实践证明,游戏化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五、整合信息技术,支持深度学习的个性化指导

在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整合信息技术以支持深度学习的个性化指导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途径。通过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准确捕捉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从而提供符合其个性化的学习资源[5]。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在线学习平台,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自由选择不同难度的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学习。信息技术的统计分析功能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提供个性化的反馈,推动学生调整学习策略。

以小学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为例。在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在立体图形的认知和理解上存在困难,因此,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精心选择学习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立体图形的动画讲解视频、不同难度的习题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难度适中的习题,并基于在线学习平台给出的答题反馈和解析,更好地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在线学习平台的统计分析功能,自主评估学习效果并调整学习策略。教师通过整合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支持深度学习的个性化指导,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整合信息技术以支持深度学习的个性化指导,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还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以及学习反馈和自主学习支持,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创设互动式学习环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运用可视化工具、开展游戏化学习以及整合信息技术等多种策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云.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J].江西教育,2024(19):63-64.

[2]章丽,钱瑶.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以“方与圆”为例[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4(5):69-72.

[3]包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索[J].读写算,2024(12):47-49.

[4]陈丽玲.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4(11):54-56.

[5]郭影.着眼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方法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4(1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