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设计理念下小学语文“臻学课堂”教学范式的建构与实践

2024-08-08 00:00:00曹翠戈艳
教育界·A 2024年19期

【摘要】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在“舒展”课程及“构建小学语文高质量课堂的逆向教学设计课例研究”规划课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小学语文“臻学课堂”的教学理念。“臻学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素养发展。基于此,文章探讨逆向设计理念下小学语文“臻学课堂”教学范式的建构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逆向设计;臻学课堂;教学范式

作者简介:曹翠(1988—),女,江苏省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

戈艳(1992—),女,江苏省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

传统教学具有经验性、随意性强等特点,教师所累积的经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占据支配地位。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了让课堂教学真正起到育人作用、达到育人目标、发挥育人价值,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在逆向设计理念下开展了小学语文“臻学课堂”的实践探索。以下,笔者对小学语文“臻学课堂”范式的构建及实践路径展开分析。

一、“臻学课堂”的提出与内涵

(一)“臻学课堂”的提出

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提出构建注重学生生长力发展的“舒展”课程,力求以丰富、互涉、整合与开放的课程促使学生以舒展的态度打好扎实而持久的根基。在“舒展”课程及无锡市“构建小学语文高质量课堂的逆向教学设计课例研究”规划课题的基础上,为使课堂改革走向更高的层次,学校提出构建小学语文“臻学课堂”的教学理念。构建小学语文“臻学课堂”的目的在于营造舒展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臻学课堂”的内涵

什么是“臻学课堂”?臻,原意是达到美好的境地,顾名思义是希望每个学生都能遇到更好的自己。臻的另一解是取“真”的字义,即真实、明确、清楚,希望每一位学生真学、真思、真做、真用,获得真实美好的语文体验。“臻学课堂”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具身认知学习理论为核心,通过甄选问题,确立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建立评价体系,改变教与学的单向度线形结构,意在让学生在具身实践和汇报诊评中深度思考、深化理解、内化迁移,身心日臻舒展。

(三)“臻学课堂”的课堂样态

“臻学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它在学习目标设置、学习路径选择以及学习评价实施上都以学生为核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全面发展。

目标多维。以核心素养为切入点,立足课程标准、教材与学情,设置多维学习目标。

评价先行。学习活动开始前,设计多维评价,切实保证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载体有效。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与学习需求出发,设计真正适合学生并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学习活动。

体验鲜活。注重具身体验的获得,注重知识外经验的积累,强调让学习过程更有利于内化知识、迁移能力、生成素养。

二、小学语文“臻学课堂”教学范式的构建

小学语文“臻学课堂”教学范式主张评价先行,是一种开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模式(见图1),旨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迁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一)确立目标,甄选问题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需要先设定单元教学目标,以此明确单元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和方向。教师可基于核心素养,从概念理解、学习能力、知识技能三个层面设定教学目标。基于此,教师再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对课堂学习主问题进行甄选。这些学习问题不仅是单元学习的开端,还是单元学习成果的终极检验,能够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

(二)评价设计,协同探究

评价先行是逆向教学设计的显著特征之一[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臻学课堂”提倡以终为始,把评价放在任务前。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应围绕学习内容、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不同维度建立评价标准,设计评价

量表。

(三)具身实践,汇报诊评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身体能为人类走向世界提供通道和基础。“臻学课堂”突破了传统离身式的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转变成具身式的学生主体互动,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在经历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其核心是要求身体与学习进行结合,实现身心一体化的效果,获得全身心的发展。学生进行具身实践时,教师要对学生在实际任务中或回答问题时的表现做出评价,使评价对学习活动起到指引作用。

(四)内化迁移,日臻发展

在“臻学课堂”中,教师可让学生分组绘制简易的思维导图,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归纳整合课程内容,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绘制思维导图,既能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又能帮助学生拓展知识、提升能力,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语文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感受着自己理性思维的拔节,更能够体悟语文学习中的真情感、真情趣,使综合素养真正日臻发展。

三、小学语文“臻学课堂”教学范式的实践探索

(一)甄目标,以始为终

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要兼顾课堂教学目标,还要兼顾课程标准目标。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均提出了学段要求。教师应将课程标准中的学段要求与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设定与学段要求、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相贴合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中,创造性复述故事是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基于此,教师将语言运用、文化自信、思维能力等语文核心素养融入其中,立足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学情设定了课时教学目标。例如,在教授《猎人海力布》一课时,教师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能够掌握课文的生字、生词、修辞手法等,把握课文的核心知识点;能解读分析故事的人物、时间、场景等要素,客观分析不同角色的形象特点,加深对人物行为动机的理解;能分析、比较和概括故事情节间的联系,并能条理清晰地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形成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创造性复述故事的要点,能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复述某个民间故事,体会民间故事的语言艺术与文化传承价值。

(二)真评价,多维多元

“臻学课堂”的评价设计应该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兼顾多方面指标的动态课堂教学评价系统,确保评价的真实全面。“臻学课堂”评价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既关注学生的学业表现,又兼顾课堂互动、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多个方面,以增强学生的内驱力与自信心为目标,促使学生改进提升。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其依据义务教育四个学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评价,“臻学课堂”立足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以写好字、读好书、善表达、乐探究为目标,设定了过程性评价指标,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表现和学习情况,对学生展开全面评价。

(三)真情境,立体深刻

“臻学课堂”提倡创设真实情境。这里的真实,是指不脱离现实生活、不脱离学生本体、不脱离文本语言实际。在这种真实情境中学习探究,更能促进有效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发生,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五单元的习作活动为例。该习作活动的主题为“介绍一种事物”。教学前,笔者设定习作活动的目标为“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习作要求为“观察某种水果并详细地介绍它的特点”。教学时,笔者以橘子为例,从感官入手,引导学生:“用眼睛看橘色、橘形、比大小;用手触摸橘皮、掂量橘重、剥皮现肉;鼻闻其味;舌尝橘肉,品橘之味。”具身认知理论指出:人类的生理体验和心理状态存在着很强的关联。学生学习时,只有当身体的一切感官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才能在心理上获得真实而深刻的体验和感受。

(四)臻研思,个性发展

“臻学课堂”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在舒展的课堂气氛下实现个性化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惯性思维的束缚,站在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拓展与融合所学内容,获得创新能力和个性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两小儿辩日》这一课时,笔者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笔者引导学生先仔细研读课文内容,发挥自身想象力,再模拟两小儿辩斗的口吻、动作、表情等展开辩论,加深学生的体验感,最后与学生一起梳理和总结论点,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批判性地分析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辨性阅读水平。

结语

小学语文“臻学课堂”教学范式以生为本,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为目标;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特点出发,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合适的教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发展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以小组合作和项目探究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能力;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既关注知识的形成,又强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社交能力等。综上所述,“臻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主动、互动、个性化的学习场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有助于为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邹莉.追求理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逆向设计[J].江苏教育研究,2022(7/8A):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