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实施“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学科作业的优化改革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重点工作。文章分析了小学语文教研组如何开展校本作业的教研工作,以落实“双减”政策,体现学校教研特色,切实推动学生发展。文章还讨论了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学校教研组的统筹、领导下,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具体学情设计校本作业,切实发挥校本作业的作用。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校本作业;作业管理;作业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城厢区教育科学2022年度小学(幼儿园)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校本作业的设计策略研究”(课题编号:CXKY20220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徐丽芬(1978—),女,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华亭第一中心小学。
校本作业是指围绕学科课程内容统筹安排,由各年级、各班级、各任课教师具体设计和实施,体现学校教研思想、理念与文化的作业。校本作业是学校校本教研成果的重要体现,可以展现学校的教育特色,也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具系统性[1]。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在设计语文校本作业时,教师需要积极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展现学校自身的教研思想和教学理念,让校本作业更好地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
一、开展教研工作,制订校本作业布置计划
设计与布置小学语文校本作业之前,语文教研组应当开展教研工作,确定该月的语文教学任务、教学计划,然后据此引导教师讨论校本作业布置计划,鼓励教师根据计划设计语文校本作业。在制订校本作业布置计划的过程中,教研组要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一)从“双减”政策要求出发制订作业布置计划
《意见》指出,“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学校语文教研组在开展教研工作的过程中,要严格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确保教师在面对一二年级学生时,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将课外阅读、认读拼音与生字词的预习和复习作为主要作业内容;面对三至六年级的学生时,布置完成时间在一个小时以内的书面作业,并尽量布置分层作业和弹性、个性化作业。
(二)从课标要求出发制订作业布置计划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在制订作业布置计划的过程中,教研组要从新课标的要求出发,指导教师根据新课标中对于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等内容的论述设计校本作业。
1.基于核心素养制订作业布置计划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校本作业也应围绕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设计。当然,教师很难通过某一项作业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研组可以建议教师根据某一项核心素养或者某几项核心素养的要求设计校本作业,有侧重点地培养学生,推动学生逐步实现整体发展[2]。
例如,教师可以围绕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设计以下校本作业:(1)“吟诵经典”校本作业,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素养;(2)“我为家乡‘打Call’”校本作业,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素养;(3)“三十年后的我”校本作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4)“我是小诗人”校本作业,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由此,教师便可以通过语文校本作业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
2.立足学习任务群制订作业布置计划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这说明了学习任务群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教师在立足学习任务群设计语文校本作业时,也应根据“语言文字积累和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等学习任务群的具体要求设计一系列有关联的学习任务,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运用语文知识,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三)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制订作业布置计划
校本作业应融入学校的教学文化、育人理念,体现学校的教学特色。因此,语文教研组还应指导教师设计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作业。
如果某学校的特色为农耕教育,语文教师可以设计农耕主题的语文校本作业,指导学生品读田园诗及关于农耕的散文,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农耕劳动。如果某学校的特色为传统民间艺术教育,语文教师可以设计介绍、体验传统民间艺术的校本作业。在这样的情况下,校本作业可以充分体现学校的教育特色,助力学生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成长。
二、注重主题引领,设计分层作业
校本作业的主题应该是立意高远、积极向上的,而且应该具有较高的学科育人价值与课程思政价值。在确定小学语文校本作业的主题时,学校语文教研组要进行充分调研,集思广益,确保作业主题能发挥引领作用。此后,教师则需要根据作业主题,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同一主题下内容与形式有所不同的分层作业,让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锻炼。
(一)借助集体智慧确定作业主题
学校教研组在确定校本作业的主题时,应鼓励全体教师参与讨论,发挥集体的力量,提炼出有高度、有价值的主题,确保校本作业具有整体性、系统性[3]。
例如,在2023年秋季学期,笔者所在学校的语文教师共同确定了后续5个月的语文校本作业主题,其中当年9月语文校本作业的主题为“语·中秋”,10月语文校本作业的主题为“语·国庆”,11月语文校本作业的主题为“语·秋游”,12月语文校本作业的主题为“语·我的2023”,2024年1月语文校本作业的主题为“语·年的印象”。这些主题将时令、节气、民俗文化与语文知识融合,具有浓厚的“语文味”,能够指引学生主动探究相关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在
完成校本作业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二)布置分层作业,体现作业差异性
在设计小学语文校本作业时,教师还必须坚持整体性和差异性相统一的原则。也就是说,各年级、各班级教师既需要按照学校统一要求布置语文校本作业,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在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完成要求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
例如,在以“语·中秋”为主题设计校本作业时,笔者所在学校的一二年级语文教师布置了阅读有关中秋节的绘本、听讲述中秋节故事的儿歌、说说自己过中秋节的经历等非书面作业;三四年级语文教师布置了阅读、摘抄、背诵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词,写下自己度过中秋节的感受等作业;五六年级语文教师布置了探究中秋节的来源、风俗习惯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业,让学生深入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意义与内涵。
由此可见,在设计分层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不同学段、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获得相应提升。
三、合理选择作业内容与形式,提高作业质量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再使用“题海战术”,而是要“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还要多布置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切实提高语文作业的质量。
(一)围绕核心问题设计多种类型作业
为了避免学生的课后学习负担过重,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紧扣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典型问题设计多种类型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完成少量作业达到复习、巩固、强化和提升的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四大名著”之后,设计如下三种类型的课后作业。
1.填空
(1)《草船借箭》出自 代作家 的名著 ;《景阳冈》出自 代作家 的名著 ;《猴王出世》出自 代作家 的名著 ;《红楼春趣》出自 代作家 的名著 。
(2)《三国演义》中蜀国的“五虎上将”分别是 。
(3)《水浒传》的梁山好汉中,外号“智多星”的是 ,外号“及时雨”的是 ,外号“行者”的是 ,外号“豹子头”的是 ,外号“黑旋风”的是 ,外号“玉麒麟”的是 。
2.口语交际
(1)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人称为“奸雄”,你是怎样看待这一历史人物的?请和同桌交流你的
看法。
(2)阅读《西游记》后,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请试着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
3.习作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成就,请选择其中任意一部,写一篇读后感。
(二)基于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创意语文作业
要设计出创意语文作业,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作业创编能力,而且对新课标、教学内容有较深入的理解,能够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学生学情选择有利于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素养发展的作业内容与形式。
在实践中,笔者曾根据校本作业主题“我们的‘五一’”,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如下校本作业:“《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生活画卷。现在‘五一’到了,请大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农村老家亲身体验一下‘乡下人家’的生活吧!在体验之后,请你把自己的乡村劳动经历、感受记录下来,形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这一作业把“五一”劳动节、课文《乡下人家》与校本作业主题巧妙结合,应情应景,让生活体验、劳动教育和习作教学很好地统一起来。
四、加强作业监督管理,助力师生提升
在“双减”背景下,为了避免小学语文校本作业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学校教研组要在布置作业后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语文教师积极、认真地落实《意见》的要求,通过高质量的语文校本作业指导学生学习、提升。与此同时,学校教研组也要根据学生完成语文校本作业的质量、情况,分析进一步优化校本作业的思路,帮助教师设计出更高质量的语文校本作业。
(一)了解教师校本作业设计、批改情况
如果学校教研组在组织教研活动、确定校本作业布置计划和主题后,没有进行监督和管理,部分语文教师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消极、应付地设计语文校本作业,或者较少在布置作业后认真分析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及较少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意见,这些行为都会导致校本作业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为了确保语文校本作业充分发挥作用,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监督与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针对校本作业设计、批改情况的抽查,并将抽查结果与教师的“评优评先”挂钩。这样做能提高教师对校本作业的重视程度,推动教师认真设计校本作业并积极地根据学生完成校本作业的情况给予反馈。
(二)分析学生完成校本作业情况
学校教研组还应在学生完成校本作业后,以随机检查的形式,了解不同年级、班级的学生完成校本作业的情况,分析这些学生在完成校本作业的过程中展现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组织教师共同讨论如何据此开展后续校本作业设计工作,确保校本作业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
结语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要积极开展教研工作,尝试校本作业等作业方式,以提高语文作业的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设计校本作业前,语文教师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为设计语文校本作业献计献策;在明确校本作业布置计划和主题后,教师则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设计不同内容、形式的校本作业,确保校本作业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真正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芳利.“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校本作业设计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3(13):40-42.
[2]蔡晶晶.小学语文低年级校本作业设计新探:以“两需”“三性”和重视评价为原则[J].华夏教师,2023(14):49-51.
[3]杨进柳.“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校本作业的设计和运用对策[J].语文新读写,2023(13):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