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理解作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应受到教育教学的重视。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下的音乐艺术所蕴含的人文内涵,能深刻领略到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同时,这也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接触到其他国家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学会以开放、平等的文化价值观去欣赏和尊重世界音乐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在不断累积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吸纳世界先进文化,不仅可以体现文化的包容性,而且可以让学生获得关于传统文化、世界文化的深层次理解。教师要让文化理解成为音乐教学的引领性力量,用文化来滋润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形成文化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音乐;核心素养;文化理解
作者简介:程婷婷(1985—),女,江苏省连云港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阐述音乐素养时提出了有关文化理解的内容。文化理解是指通过音乐感知及艺术表现的方式,理解不同文化的音乐艺术内涵。
文化理解作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的音乐艺术所蕴含的人文内涵,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坚定自身文化自信;使学生接触到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培养学生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去理解世界音乐的多样性。这样的学习经历有助于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欣赏和尊重多元文化的魅力。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音乐学习的目的不在于成为一个专业的音乐研究者,而在于通过音乐本身产生更多的艺术细胞,同时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与艺术表现意识。当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获得文化理解时,音乐教学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传统音乐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文化理解有所忽视,主要原因在于文化理解很难直接进行量化评价,因此不在教学评价的范围之内,同时艺考中的音乐考查内容往往以技能为主,这就给文化理解的教学留下了空白。对此,教师要重视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文化理解,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与艺术表现意识,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一、基于文化理解的高中音乐教学理论构建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基础之上,将文化理解看作音乐教学的应然目标,应当成为每一个音乐教师的自觉。那么如何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将文化理解真正确立为教学的目标呢?
(一)构建符合自身教学需要的理论逻辑
笔者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相关的文献,同时积极与专家、同行进行交流。在学习理论的同时,笔者还尝试构建符合自身教学需要的理论。以文化理解为例,笔者认为音乐教学不只是音乐技术的教学,更是在创设一种音乐学习的情境,以让学生得到文化的熏陶。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笔者重视文化元素的融入,旨在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感知到文化的存在,认识到音乐其实就是文化表现的一种形式。部分学生认为只有高雅的音乐才具有文化属性,为了纠正这种错误的观念,笔者尝试从音乐的源头角度去引导学生认识文化,让学生认识到在音乐诞生之初,哪怕是最没有文化的普通人在尝试运用音乐来表达内心情感的时候,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体现。当学生对“音乐是一种文化体现”形成正确认知后,教师也就夯实了文化理解素养培育的基础。
(二)总结符合自身教学习惯的实践路径
文化理解不仅是一个认识的过程,还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作为音乐教师,要探究符合自身教学习惯的实践路径。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文化渗透意识,能够相对敏锐地察觉到音乐当中文化的存在,并且有意识地进行渗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音乐教师在进行文化理解渗透的时候,所进行的教学行为具有一定的个体特征,而相应的文化渗透过程也会表现出阶梯性。比如,部分音乐教师最初在进行文化理解渗透时,只是试图将音乐作品与相关联的文化联系起来,然后向学生去讲述这些文化,结果发现学生在接受这些文化内容的时候,通常只具有表面的兴趣,而无法触摸到音乐作品背后真正的文化内涵。在意识到这一问题之后,这些音乐教师在文化渗透的时候就会更强调学生的音乐感知与文化理解,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其背后的文化元素。
二、基于文化理解的高中音乐教学实践路径
相关研究表明,文化理解引领的高中音乐教学本身就具有突破性。要想进行音乐文化的渗透并培育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教师就需要开辟有效的教学途径。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学生的体验感,因此符合笔者自身教学习惯的实践路径就是促进学生的体验。
具体到日常的教学当中,高中音乐的有效教学路径可以表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理解能力;通过器乐训练,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学生审美感知能力;采用情景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1]。为了突出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性,笔者通过放大音乐学习的体验来让文化理解的渗透更加充分,让文化理解的种子在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中顺利发芽。
例如,在设计“不忘初心”这一主题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将《东方红》《春天的故事》《不忘初心》等歌曲整合为一组,让学生学习、鉴赏。在学生学习与鉴赏的过程中,笔者重点设计了三个环节,在这三个环节中进行文化的渗透,以促进学生的文化理解。具体设计如下。
环节一:感知音乐。音乐学习的第一步是感知音乐。教师在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时候,要树立文化渗透的意识,为后续的教学夯实基础。教师在实施音乐教学的时候,要给学生提供具有文化元素的音乐学习素材,要让学生在感知音乐的同时实现文化理解。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除了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与表达技能,还要带着明确的感受文化的意识,认识音乐中蕴含的文化元素。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学生对文化关注的意识越强,在感知音乐的时候就越全面且深刻,很多原本需要教师指导的音乐感知,都能够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
环节二:了解音乐创作背景与历程。了解音乐创作背景是高中音乐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但是音乐创作背景恰恰能够反映作者是如何将自己的认知、情感以及文化理解渗透到音乐当中的。了解音乐创作背景不是为了让学生成为音乐创作者,而是让学生与作者形成心理上的共鸣,能够对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同身受,这是进行文化渗透的核心环节,也是文化理解核心素养要素落地的核心环节。
以《不忘初心》的教学为例。这首歌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资料呈现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创作的背景与历程。如教师可提供如下背景资料:《不忘初心》是朱海作词、舒楠作曲的一首具有显著时代气息的歌曲。该曲于2016年10月19日在“永远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上首唱,是2017年央视春晚零点压轴曲目,也是政论专题片《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当中的主题曲。基于这样的背景知识呈现,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创作歌曲的情感与时代主题。如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词作家朱海在创作《不忘初心》的过程中,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共产党人走过的革命历程,对于21世纪的人们意味着什么’,而在这个问题的驱动之下,朱海几乎踏遍了每一个革命根据地,目的就是寻找创作灵感。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到了革命根据地上当年战士们写下的口号,看到了当下的年轻人正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中流砥柱,最终得出结论‘党和人民的初心是彼此不分的’。”最后,在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歌曲中隐藏的情感,要让学生认识到:一首唱起来令人动容的《不忘初心》背后,其实蕴藏着作者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理解。这样的理解是深厚而深刻的,学生只有读懂作者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这一理解,才能够读懂歌曲当中每一句话乃至于每一个字的深层含义。这样,学生在歌唱的时候,就能油然而生一种不忘初心的情感,真正做到重温革命先烈的理想与信念,认识到当下的自己要想继续走好长征路,就必须做到不忘初心。此时,学生对不忘初心的理解,既渗透在对歌词的感悟中,也渗透在演绎歌曲的过程中。
环节三:概括音乐表达功能。了解完音乐创作背景与历程之后,教师还要设置概括音乐表达功能的环节,让文化理解进一步落地。比如,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来推动学生思考:“这首歌曲是如何实现其表达时代主题的功能的?演唱的过程中应当怀着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回答,学生最终得出结论:用历史来映照现实,在奋进新时代的过程中不忘初心,就应当是演唱《不忘初心》时内心最好的感觉。学生的这一认识,反映着他们对音乐文化的理解。这种文化既具有承上启下的特征,同时又具有概括的特征;此外,这种文化还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其既指向传统的革命文化,又指向当下人的精神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每一个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人应有的精神力量。
在概括音乐表达功能的时候,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将主动权赋予学生,要让学生主动去概括,在概括的过程中思考。在引导学生关注文化理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确保学生对文化有主动关注的意识,要让学生主动透过歌词与歌曲去感悟其中的文化存在,并重点感悟其中文化所起到的驱动作用,这实际上就是对蕴含在音乐中文化的力量进行感悟。
三、用文化理解驱动音乐教学可持续发展
大量的教学实践及教学经验表明,用文化理解来驱动音乐教学,可以持续推动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就笔者的教学研究收获而言,面向文化理解的音乐教学,应当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确保教师自身对文化理解有深刻的认识。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作为中国学生学习音乐,其所形成的文化理解应当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以世界文化为辅助。在不断累积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吸纳世界先进文化,不仅可以体现文化的包容性,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积累文化的过程中,获得关于传统文化、世界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从这个角度来看,高中音乐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职责与使命,通过恰当的方式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与鉴赏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2]。
二是要从高中学生的实际出发去驱动学生的文化理解。高中阶段的学生眼界比较开阔,他们愿意接受更多题材、体裁、形式和风格的音乐作品,能够在不同风格音乐的感知与欣赏过程中形成关于文化的认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这些认识可以上升至对历史的理解,对文化的理解,甚至是对社会的理解,学生能够从音乐作品中感知到一个国家乃至这个世界在用音乐表征各种美好愿望或期待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特色。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用文化来支撑音乐的学习过程,这样的音乐学习才是有价值和意义的。毕竟,高中毕业之后真正从事音乐专业的只是少数学生,而高中音乐学习的普遍价值在于让学生通过音乐学习,获得对艺术和文化的理解,然后用具有文化意蕴的音乐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促进自身的成长,同时促进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地。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音乐教学必须重视文化理解素养的培育。教师要让文化理解成为音乐教学的引领性力量,用文化来滋润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形成文化理解,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吴燕.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音乐有效教学路径[J].学苑教育,2023(3):92-93,96.
[2]陈磊,娄敏.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9):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