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读书之法,享读书之乐

2024-08-08 00:00:00凌贝贝
教育界·A 2024年19期

【摘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设置了“快乐读书吧”这一部分,体现了新教材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但是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有的学生对阅读不太感兴趣,有的学生阅读不得法。基于此,文章从“以身示范,营造阅读氛围”“读前指导,激发阅读兴趣”“读中推进,指导阅读方法”“展示评价,提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探究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整本书阅读效果的策略,以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快乐读书吧;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高效阅读

作者简介:凌贝贝(1990—),女,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张家港实验小学。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阅读认真但是缺乏思考,他们只做到浏览文字,没有做到对文字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部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水平较低,缺乏高效的阅读方法。此外,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上的力度不够,往往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说说阅读感受,或是让学生写读后感,很少会有具体

的评价反馈。因此,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大,阅读效果不佳。

一、以身示范,营造阅读氛围

小学高年级学生相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任务加重,学习压力增大。学生和家长会更关注学业成绩,忽略阅读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起到引领的作用。笔者认为,教师要以身示范,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和学生共读一本书。教师专注阅读的姿态,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榜样示范。学生在教师的示范引领下,会沉下心阅读。另外,教师应该是学生阅读的指导者。因此,教师的阅读要快学生一步,把握阅读的主要内容,并对阅读内容进行一定的分析,再思考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如果教师能预先给学生提出阅读问题,以问题为引领,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在交流阅读问题时,教师要融入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以身示范,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思考的好习惯,从而帮助学生达成高效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教师应创设自由阅读、快乐分享的氛围,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1]。教师可以在教室布置图书角,并对所有图书进行编号,每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帮助学生养成每日阅读的良好习惯;可以在班级板报中展示学生的读书宣言、读书剪影、阅读成果等;还可以在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请一名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率先垂范,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学生每天置身于这样的书香氛围中,便会自然而然地进入阅读世界。

二、读前指导,激发阅读兴趣

(一)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促进师生交流的有效途径。教师创设具体的阅读情境,可以使学生充分融入课堂,并带给他们有趣的阅读体验,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动力。

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教学为例。笔者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首先,笔者以“童年”二字作为导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童年。其次,笔者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学生猜测阿廖沙的童年是快乐的、有趣的、多彩的。最后,笔者向学生介绍:“《童年》是作家高尔基的小说,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阿廖沙充满伤痛的童年。”这不一样的童年,让学生内心泛起涟漪,产生强烈的阅读渴望。

(二)走进作者

在开启整本书阅读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仍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教学为例。《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这几本书讲述的是不同的成长故事,但却同样可以带给学生感动。首先,在引导学生阅读之前,笔者布置学生收集这几本书的作者资料,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其次,在学生分享作者的资料时,笔者引导学生大胆说说自己在了解作者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想法,或是有哪些疑问。再次,笔者对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整合信息的能力及思考与表达的能力进行评价反馈,从而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热情。最后,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把作者的现实生活和故事内容进行对比,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实现有价值的阅读教学。

(三)猜测故事

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教学为例。《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里的童话世界无奇不有,笔者主要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具体而言,笔者引导学生读封面,抓住封面上的信息猜测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读目录,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猜猜故事情节。

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的教学为例。其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这些古代长篇小说多是章回体。笔者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目录发现这些章回体小说的特点,接着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最想阅读哪一个故事,猜猜这个故事可能会讲些什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对同学的猜测进行评价。这样的思维碰撞,容易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们想要赶紧打开书本一睹为快。

(四)制订计划

整本书阅读的周期较长。因此,有计划地阅读是按时完成阅读任务的保障。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建阅读小组,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订创意阅读计划。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小组长可以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每个成员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在完成阅读计划后,小组长可以展示本组的阅读计划表。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评价。

以下为笔者为学生制订的阅读计划样表,供学生参考(如表1所示)。

在“快乐读书吧”的教学中,笔者运用以上方法设计教学,将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贯穿始终,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有利于激发学生持续阅读整本书的热情。在后期的阅读中,笔者持续跟进,督促学生根据阅读计划表完成阅读任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读中推进,指导阅读方法

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方法至关重要。正确的读书方法和技巧,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更有价值的认知,提高读书的效率与质量。

(一)绘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将思维方式转化为一种可视化的形式,从而更好地厘清思路和构建思维框架。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提炼主题,绘制思维导图,整理归纳阅读的内容。

以《三国演义》的整本书阅读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绘制魏、蜀、吴三国发展的历程,把握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在分析人物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经历绘制思维导图。如分析诸葛亮时,可以抓住诸葛亮策划的几次火攻,绘制思维导图,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刘备时,可以抓住“哭”的主题,绘制思维导图,探究人物特点。

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互相帮助。

(二)学习名人的读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人的读书方法,供学生学以致用。如诸葛亮的“观其大略”读书法,朱熹的“格物致知”读书法,徐特立的“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法等。接着,教师可以选取整本书中的精彩片段,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读书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以阅读《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学习任务单。

任务一:回答诸葛亮为什么可以成功“借”到十万支箭?

任务二:抓住关键词句分析文中人物的特点,边读边批注。

任务三:小组交流阅读心得。

以此任务单为依托,学生可以运用略读法、批注法,快速找到问题的答案;再运用精读法进一步分析诸葛亮、曹操、鲁肃等人物形象。

又以阅读《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学习任务单。

任务一:圈画描写武松和老虎对战的词句,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任务二:小组合作表演这一情节。

以任务一为驱动,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在任务二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相点评,让学生深入思考,最终达成高效阅读。

(三)把握书籍特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能根据不同类型的书籍,给予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指导。如阅读文学类书籍,可以声情并茂地诵读书中的优美语段,在诵读中感受语言之美,积累好词好句;阅读科普类书籍,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上网查找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读懂艰涩难懂的科学术语;阅读革命类书籍,可以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从而更深刻地读懂书籍内容。

(四)依托“快乐读书吧”对比阅读

对比阅读就是把内容上或形式上有一定相似之处的文章对比着读。这种阅读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结构层次、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等方面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阅读《西游记》“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和“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两回,思考孙悟空这两次离开有什么不同的表现,从中分析不同时期孙悟空的特点,感悟人物的成长。

又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童年》的同类书籍《城南旧事》,指导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深入探究。《童年》和《城南旧事》都是以孩子的视角讲述故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学习任务单。

任务一:从两个主人公的身上,你感受到什么?

任务二:相对于两个主人公的童年,你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怎么样?

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可以深入品味主人公成长中的欢笑与泪水,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再如,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中国古代神话》与《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这两本书的故事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异同,从而分析中西文化的异同。

四、展示评价,提升核心素养

阅读分享在推进整本书高效阅读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这样有利于维持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的阅读成就感。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读书笔记评比”“读后感评比”“思维导图评比”“最佳书评人评选”“人物创意名片”等展示评价活动。

活动之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分享的内容设计小组评价表(如表2所示),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全心投入活动。

活动之后,教师也要细致、有效地进行评价指导。如教师可以通过批阅的形式评价学生的读书笔记,了解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态度、深度、效度等情况[2];可以对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并制作“读书小达人”的名片张贴于阅读展示区。

通过这些展示评价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获得阅读成就感,提升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高效达成阅读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曹芳.基于“快乐读书吧”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策略[J].学园,2022,15(32):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