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变建盏:中国绝品 日本国宝

2024-08-07 00:00:00幼吾
中华瑰宝 2024年8期

日本藏有三只产自中国宋代的曜变天目茶碗,它们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三只完整的宋代曜变建盏。

2024年6月至8月底,日本大阪藤田美术馆展出曜变天目茶碗,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去观瞻。这一茶碗的展出时间不定,大约每七至十年才展出一次,可谓难得一见。鲜为人知的是,90多年前,一位美国人曾在日本见到了这种曜变天目茶碗,并由此开启了一段中国寻宝之旅。

中国寻宝之旅

20世纪30年代初,一位名叫马歇尔·普鲁默的美国人抱着寻宝之心,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杭州。在来中国之前,他曾有幸在日本观赏过一只黑色釉、斑纹点点的瓷茶碗。其釉色醇厚,斑纹绚丽夺目,似璀璨星空,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瞬间吸引了他的目光。当时,日本人告诉他,这只茶碗名为曜变天目,来自中国宋代杭州天目山,而今已成绝世孤品。马歇尔不相信,于是他前往中国杭州寻找这种曜变天目茶碗。

马歇尔在杭州打听到,当地确实有一座天目山,但是这座山既没有古玩市场,也没有窑场,更毋论曜变天目茶碗了。正当他灰心之时,他聘请的一位精通瓷器的中国顾问提供了一丝线索。这位顾问对中国瓷器颇有研究,他根据马歇尔转述的日本人的介绍推断,所谓的曜变天目茶碗应是宋代的黑釉建盏。他为何作如是推断?

宋代点茶、斗茶之风盛行,宋人喝的茶并非如今流行的散茶而是砖茶。当时冲泡砖茶的方式如唐代陆羽《茶经》所记载,须先从茶砖上敲下茶末,放入茶碾捣碎,然后倒入茶碗用沸水点冲,冲泡时须用茶刷不停地搅拌,茶水遂泛起青白色泡沫。宋人认为,点茶时,茶碗里的泡沫越多,说明砖茶品级越优,点茶人点茶技术越高。因为黑色与白色对比鲜明,能让人在视觉上看出泡沫优劣和多寡,因此,黑釉茶碗深受宋人欢迎。当时的黑釉茶碗中,又以建窑(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所产的建盏最负盛名。皇家贵族、文人墨客斗茶时无不以建盏为佳。

在此风气影响下,宋代寺庙僧侣也热衷于点茶、斗茶,因此他们使用黑釉建盏也在情理之中。宋代时,日本派僧侣到中国学习,这些僧侣被称为入宋僧。当时的入宋僧多居住于杭州天目山的禅寺内。因此,曜变天目茶碗很有可能就是那时的日本入宋僧从中国杭州带回日本的。

中国顾问的一番阐述让马歇尔看到了希望,于是他马不停蹄地赶往福建。然而,在福州,他逛遍了大大小小的古玩市场,始终没有找寻到任何与曜变天目茶碗类似的瓷器。机缘之下,他遇到一位古董商人。对方告诉他,他所说的曜变天目茶碗确实是建窑所产,但这种技艺早已失传,宋代建窑也已成为废墟。

马歇尔仍不灰心,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从古董商人口中打听到宋代建窑遗址所在地,即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并开始了长达几年的挖掘工作。他从废墟中挖到不少黑釉建盏,它们与曜变天目茶碗在釉色和造型上极为相似,但都没有那种炫目的斑纹。此时,马歇尔终于相信,日本人所言非虚,曜变天目茶碗真的是绝世孤品。

曜变天目茶碗

其实,马歇尔在日本所见的曜变天目茶碗只是三之其一。事实上,日本存有三只中国宋代建窑所产的曜变建盏,分别藏于大阪藤田美术馆、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和京都大德寺龙光院,这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只完整的宋代曜变建盏。最初日本人认为建盏来自中国杭州天目山一带,故为此类瓷器取名“曜变天目”。20世纪50年代,这三只建盏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藏于大阪藤田美术馆、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的两只建盏不定期展出,世人能见,而藏于京都大德寺龙光院的建盏则一直作为佛器供奉于该寺,甚少面世。在三只建盏中,属藤田美术馆的曜变天目建盏最为多彩夺目。据说这只建盏的主人曾为德川家康,并一直为该家族后人所收藏,后被藤田美术馆的拥有者藤田家族收购。其口径12.3厘米,足径3.6厘米,高6.8厘米,重约250克,呈撇口型,口沿扣银边,为黑色胎骨,胎质略粗,内壁釉色黝黑,遍布星点斑纹,散发蓝色光斑,光彩变幻,极为夺目。

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收藏的曜变建盏,被誉为“天下第一名盏”。这只建盏传入日本后,曾为德川家族所有,后被德川家族的功臣稻叶家收藏,故亦被称为“稻叶天目”。20世纪初期,该建盏落入三菱集团手中,30年代时被静嘉堂文库主人岩崎小弥太收购,此后未再易主。1940年,岩崎家成立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该建盏一直藏于那里。其口径12.2厘米,足径3.5厘米,高7.2厘米,重约276克,束口深腹,胎体为黑釉,底足无釉,口沿微失釉,内壁遍布一片片由圆点构成的不规则形状斑纹,散发出白色、紫色和蓝色光芒,似星空般浩瀚深邃,故有“碗中宇宙”之美誉。

相比前两只曜变建盏,秘藏于京都大德寺龙光院的曜变天目建盏要内敛得多。对于这只建盏的来历,流传着两种说法:一说其是由大德寺的始祖宗峰妙超的祖师南浦昭明从中国杭州带回,南宋时,南浦昭明曾于中国余杭(今属杭州)径山寺求法;另一说法认为,这只建盏于明万历年间传入日本,由龙光院的始祖江月宗玩带入寺院收藏。其口径12.2厘米,足径3.8厘米,高6.4厘米,重量未公开,束口,黑釉深沉,内壁光斑色彩稍淡,但不失雅静韵味。

为何日本要将产自中国的三只曜变建盏奉为国宝?曜变建盏到底有何珍贵之处?其烧制技艺又为何在中国失传?

建窑黑釉瓷器

福建建窑自唐末五代至清代一直在生产,盛产青釉和黑釉瓷器。宋代是建窑的繁盛时期,其所生产的黑釉茶碗盛行一时。建窑最大的特色就是自然窑变。如曜变天目建盏所具有的耀斑即是自然窑变的产物,具有极强的偶然性,且不可复制。

建窑烧制瓷器的窑土来自当地富含铁元素的红泥,在经过13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烧制后,进行急剧降温,使得原本因高温而流动的铁元素突然冷却凝固,从而烧制出釉色黑亮、斑纹错布的瓷器。建窑发生自然窑变后,可烧制出兔毫盏、鹧鸪盏、油滴盏、曜变盏、柿红盏等品种。其中,兔毫盏身现丝丝形如兔毫的纹路,呈闪蓝银色光芒,因其产量最高,可以说是建窑的常规产品。

兔毫盏在宋代备受追捧,宋代诗词对其描述颇多。黄庭坚《西江月·茶》云:“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杨万里《以六一泉煮双井茶》云:“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陆游《闲中》云:“活眼砚凹宜墨色,长毫瓯小聚茶香。”苏轼《送南屏谦师》云:“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由此可见,宋人对兔毫盏情有独钟。

相较于兔毫盏,曜变盏是建窑自然窑变下的偶然产物,非人为可控,且极为罕见,有些匠人烧制一辈子瓷器可能都遇不到一只曜变盏。再者,宋人崇尚极简美学,太过绚丽的曜变盏自然不受青睐。因此,曜变盏在宋代时亦不多见。

元代以后,中国人喝茶之风渐改,钟爱喝散茶,并多以白釉瓷器冲泡。曾盛于一时的点茶之风逐渐消失,而与之相匹配的黑釉茶碗亦退出历史舞台,直至停产。但是,点茶之事东传日本后得到发扬光大,其经过本土化后演变为日本茶道,黑釉茶碗自然也获得了生存空间。三只来自中国的曜变天目茶碗因其炫目的斑纹而被日本人所珍视,又因日本茶道文化盛行而得到极致推崇。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杭州出土了一些残破的宋代曜变建盏碎片。经专家复原,也只拼凑出半只多茶碗,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但它的存在至少也让中国拥有了宋代曜变建盏实物,为后人提供了研究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