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5日,江西省部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相聚在“江教沙龙”微信群,以“如何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为题,开启第四期“江教沙龙”线上交流。本期沙龙由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高新幼儿园园长蔡桑、莲花县城北幼儿园园长刘美容主持。
幼小衔接是一场“双向奔赴”
蔡桑认为,幼小衔接不仅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还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幼儿园、小学都应该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相互配合。
刘美容提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如果幼小衔接不当,会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峡江县幼儿园副园长李红玲认为,幼小衔接的关键是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幼儿家长都要共同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相互配合才能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莲花县花塘小学校长刘樱莲提出,幼小衔接是幼儿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培养好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调整好幼儿的心态,让幼儿从幼儿园自然过渡到小学。
新余市蓓蕾幼儿园园长胡茜提出,幼小衔接是一场“双向奔赴”,既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又要研究幼儿的学习特点,还要关注幼儿的个性需求。
幼儿园“小学化”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刘美容认为,幼儿园应该杜绝“小学化”,不能出现“抢跑”现象。
“有的幼儿园超前让中班的幼儿认读拼音、学习算数,甚至书写笔画简单的字。”横峰县教育局干部黄智燕直言,这一做法非常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李红玲认为,造成幼儿园“小学化”的主要原因是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期望和部分幼儿园教师对学前教育认识的不到位。
幼小衔接要注重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和学习品质
李红玲认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品质的培养很重要。她建议,小学低段应以游戏化的形式来进行知识传授。
蔡桑介绍了其所在幼儿园对接小学的一些做法,如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个月不上新课,而是开展一系列入学适应活动,这些活动有自编的入学常规教育课程,包括安排参观教室、图书馆、操场和了解食堂、卫生间所在的位置,让学生熟悉校园。
黎川县幼儿园园长吴美云介绍了其所在幼儿园的做法,大班开展了幼小衔接课程,为幼儿创设系列体验活动,有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
幼小衔接应建立常态化机制
蔡桑提出,幼儿园与小学应建立常态化交流与合作机制、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联合开展教师培训、教学研讨、观摩交流等活动,共同研发幼小衔接课程,确保教育内容、方式与评价的连贯性。
刘美容认为,校家合作在幼小衔接中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通过学校和家庭的深度协作,能够为幼儿创造持续、和谐的育人环境,助力幼儿的学习、生活由幼儿园向小学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