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共画“同心圆”

2024-08-06 00:00:00陈艳伟
江西教育A 2024年7期
关键词:腾龙滩区共同体

2024年2月23日,位于南昌市红谷滩区城区的腾龙学校与农村学校——流湖镇义渡学校结成义务教育城乡发展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也是从这一天开始,腾龙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罗仁华同时担任两所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与腾龙学校和义渡学校一样,红谷滩区所辖的育新学校九龙湖新城分校与生米中心小学、生米中学,碟子湖学校与流湖中心小学、流湖初级中学,红谷滩区实验学校与厚田中心小学、厚田初级中学也同日结成共同体,开启共同发展时代。

构建共同体,实施城区学校与乡村学校同一法人治理机制,是红谷滩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创新举措。红谷滩区委教体工委书记、区教体局局长汪海燕表示,这一创新举措,有效推动了城乡学校之间的教育同步、教研同步、教师培训同步,加速城乡学校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

同 心

2021年12月,南昌市新建区厚田乡划归红谷滩区管辖;2022年8月,南昌市新建区流湖镇划归红谷滩区管辖。

厚田乡、流湖镇距离红谷滩中心城区近30公里,教育底子薄、资源不足。两个乡镇完成关系转隶时,汪海燕任职红谷滩区委工委书记、区教体局局长还不足一年。如何让城乡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汪海燕多次到厚田乡、流湖镇所辖的多所学校调研,经过充分论证,红谷滩区教体局出台了《红谷滩区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城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方案》。正是这份方案的出台,让红谷滩区开始探索推动城区学校与乡村学校同一法人治理机制。

义渡学校是罗仁华的母校。春节刚过,当以学校法定代表人的身份重返母校时,他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硬件条件一般、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自信心普遍不足。

罗仁华认为,建立城区学校与乡村学校同一法人治理机制,最直接的优势是推进两校之间的工作没有“肠梗阻”,便于形成一体化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要让义渡学校走出困境,首先是要解决两校师生同心发展的问题。从那时起,罗仁华几乎每天都泡在义渡学校,与腾龙学校派驻义渡学校的负责人罗涛等一起,对义渡学校的内部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逐一“把脉问诊”,并“开出良方”。罗涛的工作日志,既见证了一系列制度的出台,又见证了义渡学校的点滴改变。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义渡学校小学部,看到校园里干干净净,学生遇到记者时都会主动问好。

喻练琴在义渡学校小学部任教已有4年,对两校之间建立的“同心”交流常态机制感触颇深。她详解,“同心”交流常态机制包括两校之间的“师师结对”“师生结对”“生生交友”。“我担任了班主任,同时任教语文,腾龙学校就对应安排了同年级带班经验丰富也是任教语文的班主任与我结对。”她欣喜地与记者分享。线上线下零距离的交流和帮助,引领着她不断前行。

喻练琴记得,义渡学校未与腾龙学校构建共同体之前,她每天只是单纯地上课。“现在不一样了!我担任了班主任,‘师生结对’我还担任5名学生的‘导师’。”和她一样,义渡学校的每名教师都担任了学生的“导师”,负责对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教育等。“现在,我上完课,只要有时间,就会进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需求,能立即解决的问题都现场解决。”她说。

“每天一进教室,几乎所有学生都会问有没有他们的信。”谈起“生生交友”带来的变化,喻练琴说,学生从曾经不敢面对陌生人到如今渴望与人交往,从曾经的满脸羞涩到如今的乐于表达,每名学生的脸上都透着自信。

第一次“生生交友”,从两校学生录制自我介绍的小视频开始,以后每周都有书信往来。2024年3月14日,在义渡学校小学部操场上,一对对多次书信来往的朋友终于见面了,腾龙学校的学生送上了文具、书刊等礼物,而义渡学校的学生则回赠自采的油菜花或自家种的大蒜、萝卜、韭菜花等。那一刻,在灿烂的笑容间,心与心没有了距离。

义渡学校六年级学生万思祺没想到,自己能和城里的学生一样体验到VR的乐趣。2024年4月28日,义渡学校与腾龙学校的学生一起走进南昌VR主题乐园,滑翔、漂流、深海探险……一个个体验项目,让两校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科技的梦幻、神奇和震撼。“我们相互鼓励,一起约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建设伟大的祖国贡献力量。”谈起与好友熊睿婕的交往,万思祺说要让友谊的种子生根发芽。

对厚田初级中学的变化,红谷滩区实验学校校长黄学碧深有感触。“以往,厚田初级中学的管理是‘墨守成规’式,随意性较大。”一次又一次铆在厚田初级中学,黄学碧领着学校管理团队对教师考勤、绩效分配、教学管理、职称评聘等8项管理制度进行了优化。“制度的落地,带来的是师生同心。”他开心地说,如今,红谷滩区实验学校和厚田初级中学已基本实现制度管理一体化。

在黄学碧看来,两校的一体化发展不仅于此。他掰着手指与记者分享,两校教师一起踏青,在灵动山水间增进了情谊;两校学生互赠小礼物,面对面搭建学生成长共同体;两校师生一起植树,在春天里种下树苗,让树苗见证两校的共同发展和学生的快乐成长。

同 向

初夏的清晨,阳光静静地洒向厚田初级中学操场,照在一群正在晨练的学生身上,动静之间尽显青春之美。这是教师夏玉芬用手机记录的画面。“这些学生充满着自信和活力,不再是腼腆的模样。”夏玉芬说,每天早早地起床,站在操场旁欣赏这样的景致,已成为她的最爱。

教师黄伟俊坦言,在红谷滩区实验学校与厚田初级中学构建共同体之前,厚田初级中学的学生活动比较单一。如今不一样了,学校不仅成立了啦啦操队、篮球队、田径队,还经常组队参加相关比赛和展示活动。

“一切面向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课程。”黄学碧介绍,为了推进两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一体化,在抓好厚田初级中学常规教学的同时,他们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今,两校同步开设了“我型我秀”德育课程,还有科技、书法、合唱、健美操4门社团课程;两校利用数字化教室开展“双师”课堂教学,让厚田初级中学的学生也可以享受到与红谷滩区实验学校学生一样的优质教育。

红谷滩区教体局四级主任科员、教育管理股股长孙小军介绍,通过共同体内城区学校的带动,红谷滩区已经实现乡村学校课后服务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一校一品”素质拓展课程开展得如火如荼。“‘双师课堂’借助信息技术,打破了空间的隔阂,构建常态化、全学科、多主讲、直播互动+智能辅助的新型教学模式。”他欣喜地告诉记者,这一模式有效提升了乡村学校教师的素养和教学水平。

红谷滩区教师发展中心音乐教研员张毅介绍,针对乡村学校音乐学科师资不足的问题,全区建立了一支由10名音乐教师组成的送教团队,每周至少3次去义渡学校和厚田初级中学送教。她翻开手机里的一段视频与记者分享:“你看,义渡学校的学生们穿着新校服在吹奏葫芦丝,有模有样。”如果不是她介绍,记者难以相信,3个月前,这些学生甚至都没摸过葫芦丝。

罗仁华介绍,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持续推进,腾龙学校和义渡学校的教学常规、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已基本实现同步,教育教学的一体化正引领两校同向同行、加快发展。

同 频

2022年,“00后”刘诗清从江西师范大学毕业后到腾龙学校任教。2024年春季学期开始,义渡学校与腾龙学校结为共同体,她被派到义渡学校任教。每天早上7点20分,她搭罗涛的车从腾龙学校出发,8点前抵达义渡学校。“傍晚放学,有时罗涛要加班,我就自己坐公交车回红谷滩区。”虽然公交车单程超过一小时,但每次在车上回忆起与学生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她就觉得特别幸福。

“如果说城里的学生很活泼,那这里的学生更淳朴。”相比在腾龙学校时,刘诗清如今任教的班学生不多,也有更多时间关注学生。“我给每个学生都制定了学习目标。”每天批改完作业,她就对照学生们的学习目标查漏补缺。一有时间,她就把学生叫到办公室面对面辅导。渐渐地,她发现学生们的书写更规范了,学习成绩也提高得很快。“他们的眼睛特别亮,笑容也特别灿烂。”刘诗清微笑着说。

红谷滩区的4个共同体,均有城区学校教师和刘诗清一样,被派到乡村学校任教、走教,以弥补乡村学校因部分学科师资不足造成的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罗仁华认为,在同一法人代表的前提下,共同体内师资力量可以有效统筹安排,城区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走教,乡村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实现了有序的互动交流,有利于进一步盘活教师资源。

孙小军告诉记者,为了实现共同体各校同频共振,《红谷滩区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城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方案》将教师在共同体成员校交流轮岗的工作经历,作为干部提拔任用、教师职称评聘的重要参考依据。

红谷滩区实验学校教师付九东是南昌市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她清晰地记得2024年3月20日在厚田初级中学走教时,上的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课。那堂课,她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几何学习的浓厚兴趣;课后,不少学生还围着她。

付九东认为,两校教师同教同研,不仅让学生爱听乐学,也带动了教师队伍的共同成长,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

2024年春季,红谷滩区遴选53名乡村小规模学校撤并后富余的乡村教师,统一安排到具有导师水平、教研教学能力较强的城区优质学校进行一学期的跟岗学习。同时,针对农村学校音体美等学科专任教师结构性短缺的问题,组织10名音体美优秀教研员、优秀教师开展为期3年的送课,组织21名城区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实现优秀师资力量的整合。同时,建立健全“区教师发展中心—片区联合教研组—学校教研组”三位一体的教研工作机制。通过“大校联小校”“强校联弱校”“城镇学校联农村学校”等方式,以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等54个名师工作室为主阵地,依托“教研+互联网”平台,坚持“送教下乡”与“在线教研”相结合,推进“导师领航”“讲师护航”“名师传帮带”工程,有效带动乡村教师的成长。

如今共同体内各类教学场地资源建立了共享共用机制,结合学校特点和地域特色,共同体学校之间的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正逐步打造优质化、特色化、多元化的共享课程群。

以城带乡、双向互动,城乡一体共画“同心圆”。“我们加快推动共同体成员校实现资源共享、管理共进、师资互派、教学互通、学生互动,加速缩小城乡、校际的差距,提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努力实现全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发展的目标。”汪海燕说。

猜你喜欢
腾龙滩区共同体
清代黄河滩区治理与区域社会研究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环境(2021年9期)2021-10-14 07:51:14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36
共同体的战斗
托起滩区群众稳稳的幸福
金桥(2020年12期)2020-04-13 05:51:08
挑选微距镜头时都该看什么
影像视觉(2019年7期)2019-11-07 01:43:48
超越原厂 腾龙SP 70-200mm f/2.8 Di VC USD G2
山东投资260亿元迁建黄河滩区60多万人
人民周刊(2017年16期)2017-09-25 18:50:25
历年奥斯卡主持人集锦
海外星云(2017年5期)2017-03-28 19: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