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9日,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表彰了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黄骅市档案馆荣获“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据悉,此次表彰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共同举办,为全国档案系统最高荣誉奖项。黄骅市档案馆获得该项荣誉,是该馆建馆65年来获得的最高荣誉,填补了沧州市和渤海新区黄骅市的历史空白。
近年来,黄骅市档案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市工作部署,立足新时代档案工作方向和自身实际,转变思想观念,拓宽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档案部门职能作用,服务好地方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和人民群众,奋力谱写档案事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2022年,黄骅市档案馆新馆建成使用后,极大改善了档案工作的基础性条件。市档案馆坚持从清理历史欠账入手,及时进行档案征收,全面推进档案移交工作全覆盖。完成了全市土地确权、精准扶贫攻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渤海新区体制改革等重点档案的接收进馆,馆藏档案量达到175个全宗,约34万卷(件)。档案数字化从零起步,坚持小步快跑,完成档案数字化207万页(幅),解决了群众“一键查询”的难题。启动实施了“异地查档、跨馆服务”,牵头与津冀鲁13个县市区档案馆建立津冀鲁档案联盟,档案互享互查,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市档案馆强化合作意识,档案资源实现共享共建,与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新华社、河北省档案馆合作,先后举办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档案文献展、《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成为全省承办此类展览的唯一县级馆;与山东滨州、惠民以及沧州市档案局(馆)合作举办了《红色记忆 渤海丰碑》联展;与黄骅市博物馆合作举办了《渤海新区黄骅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展》等。通过一系列馆际合作的形式,使档案资源共享化和群众参与度达到最大,档案育人作用进一步凸显。与市文联、作协等文化群体合作,共同保护与开发地方传统文化;与齐家务镇、大麻沽村合作挖掘乡村文化历史记忆,参与了中国航海日、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展品的策划制作,参与了 “海上丝绸之路”“信誉楼诚信文化”等系列学术研究,档案工作作为地方文化研究支撑的作用日益凸现。
立足于大档案、大宣传的思路,挖掘红色资源,建设了黄骅党史展厅,打造了党史学习的固定课堂。开通“黄骅档案”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编发的“寻找档案记忆中的你”“带着档案去旅行”等内容受到市民的关注。连续开展丰富多彩的“6·9”国际档案日活动,通过举办梦想征集、最美档案人评选、重走总书记视察路、“社会+课堂”实践基地等活动,增加了社会对档案工作的知晓度。编印完成了《红色记忆 英雄城市》历史图片档案集,完成了43万字的《中国共产党黄骅历史》(第二卷)及《大事记》初稿撰写工作。与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了《黄骅记忆》系列视频,制作了《青年党史说》等作品,开展了“档案故事”有奖征集活动。
2019年以来,《中国档案报》《燕赵都市报》《沧州日报》《沧州晚报》等媒体多次宣传报道该馆事迹,提高了黄骅档案的社会美誉度。2022年,两件作品入选河北省“555”红色档案宣传教育工程“5个十”宣传精品。
黄骅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