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问题意识的产生能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理论课程学习的兴趣,引发多方面的思考与探究,教师也能够在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对于该课程的理解程度,从而更好地教学,培养更高素质的美术人才。分析高校美术理论课堂教学现状,总结构建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提出可行性策略,加强问题意识构建的同时又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高校美术理论类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力求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
关键词:高校;理论课程;问题意识;策略
一、问题意识核心概念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可见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创新思维的产生在于问题的提出[1]。“问题意识”指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面临的情境与原有的知识经验产生悖论无法解决或是面对一些未知的知识和问题产生一种困惑、怀疑、探究、创新的情感倾向,在这些情感状态的推动下表现出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具有探索性、能动性、前瞻性反应。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在本学科内所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在美术理论课程的学习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美术理论知识,更要具备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分析、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只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学生才能在美术理论的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涵,为未来的艺术创作和设计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2]。
二、高校美术理论相关课程学习现状
高校美术理论课程是高等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美学、中外美术史、美术创作理论、美术批评理论等板块,这些课程都是高校国、油、版等专业必修的理论课程。它们的共性就是理论性、思辨性较强,具有抽象且深奥的特点。3iTqDySKWJZHt4kpuyBZbA==在当前高校美术理论课程教学中,一些学生认为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创作和未来就业没有太大的帮助,且部分教师以时间为主线去讲解一些课本上的美术知识,按部就班地介绍社会背景、风格特征、历史意义等,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导致学生不能构建问题意识,实现深度思考,弱化了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还有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学习思维,他们不喜欢甚至对理论类课程产生抵触心理,主要表现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弱,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无法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他们往往重技法、轻理论,使得高校美术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这种现象背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美术理论课程与技法课程没有做好衔接与互动。一些高校美术理论类课程与技法类课程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授课,可能有的专业课教师从来都没有教过理论课程,理论教师也没有创作过作品。其次,相对于技法课程来说,美术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和课堂组织形式单一,课堂呈现你问我答的状态,学生提不起兴趣,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更不愿去深入思考并提出问题。这就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不能发挥出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实际上美术理论课程是实践课程的基础,学生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了解人类丰富的历史文化,提高美术的发展认识,为创作实践做铺垫。
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构建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基点,所以想要改变当下现状就得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开始。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美术理论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问题引发思考、主动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形成更高的专业素质和更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如何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构建,成为高校美术理论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高校美术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及问题意识构建
的必要性
(一)高校美术理论课程的重要性
第一,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美术理论课程是高校教学体系中美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3]。学习美术理论课程有助于学生提升审美观念、艺术涵养、创作技法等,更深入地了解艺术文化内涵。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艺术作品往往需要跨越国界和文化的障碍,与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产生共鸣。因此,美术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绘画、雕塑等传统技艺,还需要熟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审美习惯,以便创作出更具包容性和普世价值的作品。高校美术理论课程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完备的美术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对自己做出更科学、更准确的定位。对美术理论课程的忽视将导致学生在观摩名家作品时,难以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怀、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领悟到作者的作画意境和技巧,学生也无法进行深层次的美学研究和艺术批评。
第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当下社会对于美术专业人才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因此,美术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更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高校美术理论教学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言是重中之重。然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且美术理论课程的学习相对于实践课程较为枯燥,它需要学生长期地学习美术理论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丰富知识底蕴,积累绘画经验,提升审美能力与创新意识[4]。
(二)高校美术理论课程构建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问题意识是推动学生主动探究和深度学习的重要动力。在美术理论学习中,学生常常面临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理论,如果缺乏问题意识,他们可能对这些内容感到困惑和无聊,从而失去听课兴趣。通过树立问题意识,学生将主动构建、深入探究理论知识,尝试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美术领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素质。问题意识对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作为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它要求学生不仅接受知识,更要对所学知识进行质疑、反思和批判,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想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需要让学生构建问题意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不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锻炼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同时,问题意识还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高质量人才的关键因素。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如果缺少问题意识来指导自己的发展,就很难推动艺术创新和文化创新。
此外,构建问题意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在现代社会,具备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具备问题意识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5]。
四、问题意识在高校美术理论课堂教学构建的
可行性策略
美术理论课程内容较多,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学生探究,调动思维的前提就是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后,学生就会在大脑意识里构建起一个针对此问题的相关知识体系。由于学生认知还不够成熟,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还存在着一些难度,所以教师需要引导他们逐步构建问题意识。
(一)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敢于问
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理念,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所处的环境越是轻松自在,越能充分发挥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对待学生的提问或回答保持良好的态度,多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从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是说,教师对于学生的发问或者是教师让学生提出问题时要注意语言的亲切,淡化教师的威严,使学生觉得教师平易近人。同时,在学生提出不明确、不符合主题的问题时,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标准答案”,和学生一起思考去厘清问题的思路,抓住关键词提问[6]。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提问,大胆质疑,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案例分析、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讨机会,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7]。
(二)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让学生主动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问不仅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艺术。在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构建,更要循循善诱,指导学生学习提出疑问的方法[8]。学生有时候只能提出一些表面的问题,而无法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为了提出针对性、指向性、明确性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明了提问的种类,如低级认知提问(知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和高级认知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及其内涵与要求。结合课上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针对学生的特点,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中分别提出要求,使学生产生不同水平、不同种类的问题意识,并加以引导训练,使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由模糊变为明晰,由体态语言变为口头语或书面语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9]。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问
关于情境创设的思想在古罗马时期就有所体现,苏格拉底提出的“产婆术”较早体现出情境创设。“产婆术”指的是在真实的问答情境下,通过不断揭示对方谈话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启迪学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用趣味性的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可以使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潜移默化中构建问题意识,促进思维的“生长”,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10]。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幅具有争议性的画作,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欣赏和评价,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提问。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同时增强自己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然而教师不能为了情境而情境,情境与情境之间需要有联系,生成“问题情境链”环环相扣,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串联理论知识。学生间的互动也是一种情境。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讨论、课堂演讲、案例分析等,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提问、互相解答,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
(四)美术理论课程与技法课相结合
美术理论课程虽然以理论为主,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脱离实践。美术理论是实践的指导方向,实践是美术理论的重要体现[11]。高校美术教师应该注重美术理论课程与技法课程的结合,使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综合人才[12]。大学生是国家的人才资源,是社会接受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高校应该培养的是现代社会应用型人才。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结合美术理论知识来现场具体技法展示,或是通过具体的案例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二者相结合比直接口述效果要好很多。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也是影响学科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因此,美术理论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专业和道德素养,在知识传承和艺术实践过程中立德树人[13]。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美术理论知识的内涵,为未来的艺术创作和设计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14]。
五、结语
美术理论课程的学习是实践的基础,美术理论课程对于美术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形成扎实的理论基础,激发学生探索美术理论课程的深层次问题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因此构建问题意识的必要性在美术理论课程教学中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王建勋.地方高校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3(2):5-6.
[2]陈浩.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20(10):46-48.
[3]塔娜.高校美术理论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思路及策略探析[J].山西青年,2018(15):246.
[4]张梦欧.高校美术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8(9):130-131.
[5]陈健毛.高校美术理论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思路及策略研究[J].美与时代(下),2017(6):111-113.
[6]吴永辉.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策略[J].教育艺术,2019(3):46-47.
[7]江涛.大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其对策[J].考试周刊,2012(14):159-160.
[8]陈颖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8):100,102.
[9]黄馥华.巧设疑问是打开学生创新思维闸门的钥匙[J].求知导刊,2019(32):47-48.
[10]孙金红.在“问题情境生活化”模式教学中促进科学思维“生长”[J].中学物理,2024(6):36-40.
[11]张梦欧.高校美术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8(9):130-131.
[12]包艳华.高校美术教育理论方法与教学实践探究:评《当代美术教育与实践》[J].教育评论,2017(11):165.
[13]王晓丹.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下的高校美术史论课程问题意识构建探微[J].经济师,2014(11):217-218.
[14]张小宁.文科研究生问题意识现状及培养研究[D].深圳:深圳大学,2017.
作者简介:
李越,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