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花鸟画中的观念性探究

2024-08-06 00:00刘甜甜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4年6期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花鸟画不仅延续了传统的精神意蕴,而且融合了西方的艺术观念和表达方式,促使艺术家形成了观念性的表达,为当代花鸟画的转型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花鸟画;观念性;艺术表现

一、观念性概述

观念这个词在艺术中的运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该时期观念艺术在西方盛行。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观念通常是人们对社会生活、文化现象的看法,而狭义的观念是指艺术家以某种想法和意图进行创作的一种当代的艺术思维和创作方式,它是艺术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当代的产物。

观念性也包含两层含义:从广义上来说,大部分的艺术作品都源自艺术家的观念,其是艺术家观念的产物,观念就含于其中,每件作品背后的观念表达或含蓄,或直截了当;从狭义上说,观念性是把观念作为唯一的实在,作为观念本身存在。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摄影等把观念性引入其中,对维持当代艺术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艺术的观念性不仅表现在艺术作品的批判中,还有对现有思维方式的反思。英国艺术评论家托尼·戈德弗雷说:“观念艺术不仅向艺术对象提问:这种艺术为什么是这样?谁是艺术家?什么是本文?而且也向观看或阅读它的人提问:你是谁?你代表了什么?它将观众的视线转移到其自身,使之产生自觉意识。”如今,观念的思考与发展在现当代的艺术中成为不可缺少的因素。观念性的植入改变了传统的艺术观并开拓了艺术的空间,这使当代的花鸟画具备了现代观念,且更多的艺术家不再局限于材料和技巧,而是将视野转移到自身,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反思将观念置于作品中。

二、观念性在当代花鸟画中的表达

(一)非自然构成化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花鸟画不仅延续了传统意蕴,还融合了西方的艺术观念和表达方式,由此形成了新面貌,给我们带来了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当代花鸟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西方构图原则和现代设计理念融入作品中,重新设计传统构图形式,创造出符合个人主观审美的图式,从而呈现出强烈的视觉效果。随着艺术理念与艺术评价标准的不断重解与构建,绘画理念日渐多元化,题材也更加广泛,这让艺术家更能抒发自身的体验与观念,将表现观念性作为花鸟画的主要创作动机。

例如:当代画家高茜善于进行经典符号再造,她在作品中经常以点、线、面元素去布置画面,使得整个画面不仅有序,而且不失视觉上的美感。在作品《日光浴》中,其就巧妙地用点、线、面将画面分割开来,画面背景以蓝灰色调平涂,与白色的蕾丝裙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整个画面的黑白灰效果显著,极具视觉冲击力。占据画面大半的蕾丝裙以平面化手法处理,将画面以几何图形样式分割,吊着裙子的衣架、绳子等则用线条处理,围绕裙底飞舞的蝴蝶成为画面点睛之笔,让作品具有灵动感。

古代花鸟画家并非没有观念意识。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中的观念就清晰明确,他所画的鱼、鸟等皆是内心的真实写照,如他以白眼向天的鸟来讽刺清朝官吏,抒发内心的愤懑不平之情。古代花鸟画的表达大都符合当时的审美范畴,以自然主题、抒情化花鸟样式为主要内容,虽然在精神表达上与当代花鸟画有明显的差异,但已形成既定的创作模式和笔墨程式语言。

随着时代的变迁,绘画中的观念极大地影响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语言、艺术创作与艺术作品等诸多关系。观念使绘画不再是单纯作为风格或技术媒介,而是以某种新型的视觉方法呈现。为了体现观念性,艺术家通常会通过荒诞、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追求艺术的视觉化。在陈林的作品《瓷之惑》中,画家采用了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其将鸟兽、花卉作为瓷瓶的装饰图案,又在瓷瓶外画了一只真实的鸟兽与瓷瓶图案相望,神情迥然。同时,画家用分割的手法将鸟兽与背景庭院隔开,构成了诡异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艺术家按照自己的视觉审美进行重组、再造,物体的陈列摆放、色块排布也可根据艺术家的主观想法处理。他将古典细腻的绘画风格与超自然的艺术空间相结合,改变了传统的自然空间表现方法,突出了超现实观念的融入。

画家张见的艺术作品中蕴藏着诸多深刻的隐喻,如他的作品《迷失的墙》,画面以非自然的构成分为两部分,左半部分是直耸的芭蕉,右半部分以白色墙面为分割点,将蓝天白云与地面分割。同时,画面中白、灰、蓝三种色调也起到分割的作用,让整幅作品呈现出形式美感。画家用分割来表现对世界的认识,将内心世界和对现实人生的看法寓于其中。这种形式打破了传统自然的艺术语言,强调艺术家主观、个性化的观念表达,营造出虚构时空与反自然情境。

观念性在当代花鸟画中可以是指目前花鸟画的创作范畴,也是新的艺术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法国哲学家利奥塔说,后现代主义美学是“把无法表达和无从表达作为表达本身”。当代花鸟画借鉴了观念艺术、行为艺术中的表现方式,将矛盾和冲突的对象并置,改变了传统的空间视觉关系,塑造了反逻辑的图像模式,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画面效果,并传达了一种新体验。

(二)内容的哲理化

传统花鸟画主要通过意境和意趣表现一种诗意美,用唯美的表达方式,营造出情景相融、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在一种新的人文背景和艺术家的观念中,画家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传统绘画,以表达当代社会生活、艺术思维等。“我们在他们的画中,看不到其他常见的不安与动荡,虽然他们也表达着当代人灵魂深处的某种矛盾、冲突,但在表达效果上却将之消解于某种理性主义的安详与宁静中,带有哲学化的修辞特点。”当代花鸟画用观念语言,通过视觉表达、物象重组等传达出某种理性的宁静,这一哲学般的宁静正是观念性在当代花鸟画中的重要表现。如果说传统的花鸟画是富有诗意的,那么当代花鸟画则是哲理性的,包含对艺术与生活的反思。

何曦是一位注重作品内涵和观念性的著名画家,他作品中的花鸟不再被赋予诗意的浪漫场景,他将超现实的图像置于想象空间中,通过摆脱理性表达的束缚来表达现实情境。何曦《灯下养鸟》《地下室》等作品表现了对自身的不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冲突、现实本身的不和谐等社会问题的探讨,既具有视觉的新颖性,又有对社会的思考。何曦笔下的画面不仅富有生命力,还展现了对现实本身不和谐问题的探讨。《灯下养鸟》中,一只鹈鹕双脚被铁链锁住,昂首鸣叫,试图摆脱枷锁,这与作品名称中的“养鸟”形成巨大反差。这只鸟展现出对生命的渴望,它所处的困境暗喻着何曦对生命的思考。何曦将传统绘画元素与现代理想相结合,构建了独具象征意味的形式语言,让画面内容蕴含着当代语境下的哲学内涵,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图像叙事手法。

在何曦的作品《陌生之三》中,画面采用了重组的手法,以平静的海面将画面分为两部分:海面上方是硕大的海龟与鱼,它们体现出一种恍若空游无所依之状;海面下方是沙滩与墙壁,瓷墙的几何形构成让画面富有装饰感,沙滩用喷洒的技法,有绵软颗粒感。清澈的海面与浮游空中的海洋生物本是依存关系,画家却在画面中将二者对立,引发了一个问题:离开赖以生存的海洋环境,动物是否还能生存?画家再现了人类试图修复与自然关系的种种行为,使观者产生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思考。这种思考体现了厚重的人文内涵,表现出画家为传达观念的良苦用心。何曦用传统的表现手法传达现实生活中的观念,挖掘新的花鸟画立意。他的花鸟作品将对花鸟虫鱼自然美的欣赏和人格道德的象征,转化为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和批判,这是现代化理念。

除此之外,何曦对于玻璃在绘画中的运用也很娴熟。玻璃本身自带通透与现代感,何曦在此基础上将层层玻璃的阻挡效果与其纵横的形式美感用在了作品中,形成了两重世界。何曦在作品《陌生》中,以飞鸟和玻璃迁想妙得。密不透风的玻璃上方,一只孤独的飞鸟在徘徊,二者之间的结合超出常理。玻璃的意象赋予了画面哲思,作品追求图像化和视觉化,玻璃与飞鸟二者之间的关系给观者带来视觉和心理上的新鲜感,这也是一种观念性的表达。

画家理念上的突破,为观者带来了对画面内容的不同解读。观念性并非一种简单的概念,而是画家根据自身情感由内而外表达的思想,是个体在进行感性活动时所体现的思维状态。

在观念性的加持下,画面成为艺术家个人视觉体验和思维方式的承载物,暗合个人气质与修养,体现出时代精神、人文内涵和社会问题。绘画与时代具有相互的能动意义,当代的艺术思潮对绘画产生影响,同时绘画作品也能反作用于社会,承担对社会的批判作用。作品的哲理内涵在观者对画面的思考及审美享受中产生。

(三)个性化语言

在传统花鸟画的创作中,画面所呈现的笔墨语言体现着连续性和一致性,而雷同、重复是客观存在且不能忽略的问题之一。在当代花鸟画中,不同观念的介入打破了传统语言,越来越多的画家注重独特的笔墨语言构建,大胆借鉴油画、版画等艺术语言,同时大量运用夸张、暗喻等艺术表现手法,组成个体化的、独特的艺术语言。

夸张变形是当代花鸟画最常使用的绘画语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擅长变形的画家数不胜数,其中运用到极致的当属张桂铭。张桂铭结合古代花鸟画题材与现代装饰性的图式语言,让传统文化符号变成了独特的抽象化符号。在他的画中,物象都失去了原有的造型特点,通过切割、变形、夸张等艺术手法的处理,形成浓厚的装饰性意味与设计化意味。在他的作品《戏莲》中,莲花、荷叶等物象都被平面化地切割分离,再着以鲜艳大胆的色彩,形成了线条与色块的几何构成形式,是介于冷热抽象主义之间的构成。在这幅作品中,他保留了中国画的线造型和笔墨韵味,同时在对荷叶的色彩处理上,把装饰意味的图式夹杂其中。张桂铭的花鸟画,既有中国画笔墨线条的老辣,又夹杂着西方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感,这种独特的个性化语言中体现着中国传统的影响,同时符合当代语境下的审美趋向。

画家徐累擅长采用超常性的语言技巧,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鸟笼、自然垂下的帘帐、假山等有违常理的搭配。在其作品《虚妖》中,散落在地的帽子、探出帷幕的白马、浮在半空的座椅等一同呈现出安静、不可思议的空间。画家借用中国文化原理,将现实与新奇巧妙结合,用拖地的网纱表现“虚幻”这一概念。本该在草原奔腾的马儿,却在网纱背后似隐似现、虚虚实实。徐累将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与中国传统固有的世界观结合在一起,这种超常性的艺术表现手法,将艺术与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与哲学三种关系融汇杂糅。《月落》是徐累的标志性作品,他善用冷灰色调作为作品的基本色调。忧郁宁静的蓝色充斥在画面中,给作品带来神秘意味。这优美宁静的图像背后,保留了艺术家独特的艺术气息和艺术气质。在《月落》作品中,艺术家将月球图像分割,隐匿其后的是驻足的鸟兽,这剧场般的效果正是徐累所追求的意境。徐累所表现的意境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体现了虚实间的辩证关系,相互依存,虚实结合。徐累除了使用传统的虚拟、象征手法外,还将物体以现实不常见的手法置于画面中,以此达到奇幻的视觉效果。徐累将一些带有文化意味的符号融入作品,观者由于缺乏习惯性逻辑上的关联,会重新开始审视身边陌生又熟悉的物品,从而获得新的审美享受。

这些图像不一定符合常规审美趋向,但都表达了画家丰富的精神内核,蕴藏着画家对现实生活的思考。画家借用抽象、夸张等表现手法,创造出个性化的图式,将独特的艺术语言融入画面中。

三、结语

观念性的融入为当代花鸟画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使其不仅在技法上有很大的突破,也在思想上有了深刻的改变。艺术家借鉴西方设计理念,引进超现实、抽象、夸张等表现手法,创造出诡谲的图式,表现出视觉艺术的科学性。当代花鸟画也开始承担起批判社会的重任,艺术家用作品表达深刻的人文价值和社会生活,使作品不再是简单的图画,而是画家观念的表达。观念性是一把双刃剑,其在为当代花鸟画转型和发展做出指导时,不能掉进“观念至上”的陷阱中,打着观念性的旗帜投身西方文化的中心,不能因为观念而丢掉中国画中传统的本质内涵,更不能因为视觉效果而抛弃绘画的本质特点,要合理利用,继续进行探索,为未来的花鸟画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孔六庆.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卷[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2]杨晓奇.陌生化与观念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鸟画风格的两种新变[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05-109.

[3]蒯连会.对“观念至上”的反思:论绘画本体与绘画艺术当代性之关系[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9.

[4]徐可.都市的“鸟语花香”:与何曦的对话[J].艺术当代,2002(4):88-93.

[5]李果,陈晓娟.论当代工笔画的观念性表达[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9(1):73-78.

作者简介:

刘甜甜,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创作与技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