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巴黎

2024-08-06 00:00刘少牛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4年6期

2019年夏,我被公派到巴黎国际艺术中心进行为期半年的访学,工作室在艺术中心一幢5层的小楼里,窗外就是塞纳河,透过窗户能清晰地看到载满世界各地游客的游船在河面上游弋。塞纳河就像一条七彩的绶带穿城而过,河两岸布满了众多世界最优秀的博物馆、建筑物、文化景观和年代久远的咖啡馆。在巴黎的日子里,没有工作事务的“烦扰”,我便以塞纳河为伴开启了“慢城”生活,唯有从塞纳河畔巴黎圣母院飘来的钟声在提醒着我——生活是要有规律的。

一、看展览,逛美术馆

这是我的必修课。作为巴黎国际艺术中心的访问学者,我可以凭卡免费去各大美术馆参观。我工作室一边的右岸,便由近及远集聚着以现代艺术收藏为主的蓬皮杜艺术中心、集世界艺术之大成的卢浮宫、为收藏莫奈捐赠的《睡莲》而建的橘园美术馆、毕加索美术馆等。与卢浮宫隔河相对的是奥塞美术馆,它以收藏自印象派时期以来的现代美术作品为主,其中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作品占主要地位。与它比邻的是已经破落的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它们距离我的工作室都不远,步行两站地。

在巴黎,我看到的印象最深的要数这几个有特色的个展:在蓬皮杜看到了为期3个月的培根艺术大展,这是巴黎时隔20年又一次举办的培根艺术大展,故前后三次去拜读。培根作品的精神性深深震撼着我,展览中所呈现的培根独特的理性而又不乏绘画感的作品,细节的处理干净微妙,油画颜料与画布材质的可读性是过去看印刷品无法感知的。毕加索博物馆中陈列了毕加索的大量作品,如手绘稿、陶艺、油画、雕塑等,涵盖他一生的艺术成就。毕加索精力充沛,才思敏捷,艺术创意开一代新风。在巴黎大皇宫,我还观看了西班牙文艺复兴大师埃尔·格列柯的个展。过去读美术史时,了解到格列柯是一位注重色彩、注重表现的大师,观看其原作后,我真切地感受到其作品中色彩的鲜艳、亮丽,在其作品中,笔法的灵动、人物形象的夸张变形与画面的情感传达相得益彰,恰到好处。其作品保护得非常好,像新画一样,很难想象这是几百年前的作品。在卢浮宫除了看到人山人海中的《蒙娜丽莎》外,震撼我的是位于4楼法国馆的《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巨作,这幅巨幅油画反映了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仪式的盛况。作品宏大的构图、众多人物、华丽的服饰和辉煌的色彩,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美术的典型特征。画家用了两年时间才完成这幅610 cm × 931 cm的巨作。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画面中对整排女性人物白色纱裙的处理,粉嫩娇贵,质感与形体结合,婀娜多姿,高贵典雅,技艺精湛绝伦。这些仅凭才气是无法表现出的,要求艺术家具备极丰富的人文素养、精神内涵才能做到。卢浮宫地下一层陈列大量来自阿拉伯帝国时期的陶瓷作品,超大面积的瓷片画一次成型,呈现的是精湛的技艺,釉色变化的丰富性更体现了陶瓷制作工艺和烧制技术的高超。这些不禁让我联想到元青花与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交融,这是跨国界、跨时空、跨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二、漫步塞纳河

夏天的巴黎风和日丽,在塞纳河畔漫步是我晚饭后的必选动作。塞纳河深翠宁静,不时被游船划过泛起波浪,蜿蜒着伸向远方,和湛蓝的天空融为一体。两岸整洁的建筑、川流不息的车辆、岸边悠闲的游人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祥和生动的画卷。在这里,能看到在沙坑中玩掷石球游戏的青年男子、躺在河岸边看书的少女、或坐或躺在草地上三五成群喝着咖啡和香槟的人、与小狗嬉戏的孩子……当华灯初上的时候,凡·高的星空就真实地呈现在眼前,沿街的马路边还挤满了咖啡摊,以及不大的各色店面。

三、画巴黎

每当参观美术馆,看到某位大师精彩的画作,就会立刻激起我画画的欲望。清晨即起,背上从国内带来的小画箱,在巴黎的大街小巷中穿行,用绘画记录对巴黎的感受。从巴黎圣母院尖尖的塔顶传出的钟声,和周围的环境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塞纳河的夜景美不胜收,碧波荡漾,两岸的路灯像银链镶嵌在星空里,岸边的行人亦是风景中的灵魂,这样的景色就可视为一幅作品。在蒙马特高地,两岸略显破旧的街区就是19世纪凡·高、高更等大师们生活的环境,各色的纪念馆、古旧的咖啡馆中挤满了现代的游客,高高的圣心大教堂前法王路易九世骑马像与远方的埃菲尔铁塔遥相呼应。枫丹白露宽阔大地上秋收的景象,使人仿佛置身于柯罗、米勒的风景画中。在蓬皮杜艺术中心边勾画着毕加索等大师的雕塑,坐在花神咖啡馆边描绘着对面作为巴黎最古老教堂之一的圣日耳曼德佩教堂,浪漫的巴黎和大师们的作品是我最好的老师。在这里画画,就是我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