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的致残危险性,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根据临床特点,中医学将其归属于“痹证”的范畴,其发病机制与正气不足、邪气趁虚而入有关。王海东主任医师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成果,提出“正虚则生积致痹”学术思想,认为“气虚”贯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始终,故当以益气扶正为治疗大法。基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理论,探讨益气法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益气法;王海东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
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对称性和侵蚀性的多关节炎[1]。病变累及滑膜、腕和足等多关节,同时伴类风湿结节的形成[2]。RA是多因素作用的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以改善、减缓、延缓患者疼痛为主[3]。目前,治疗RA的西药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
等[4],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局限性,因此,探索中医治疗RA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RA的病机往往在本虚标实之间发生变化,其中正气不足被认为是RA的根本原因[5],主要表现为人体的气血阴阳失衡;而邪气入侵主要表现为风、寒、湿、热等外邪。因此,治疗RA应该注重益气扶正,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消除邪气入侵的根源。
1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理论的概述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源于《素问·评热病论篇三十三》,是中医学经典的理论依据,讲述了疾病“气虚”“邪凑”的动态发展过程。历代医家多从“虚”字着眼,认为正气不足以致邪气入侵而患病,如张景岳《类经》云:“邪必因虚而入。”马莳云曰:“凡邪之所凑于阳经者,其阳经之气必虚;邪之所凑于阴经者,其阴经之气必虚。”[6]“气”是指人体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人体生命之本,体现人体抗病能力。“邪”不仅包括邪毒戾气、外感六淫,还包括情志过极、饮食不节等形成的痰饮、水湿、气滞、瘀血、食停等病理产物[7]。现代医家基于《黄帝内经》所言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认为如果人体正气充足,体质健壮,抵御病邪能力强,就不会感受外邪。但是“正虚”与“邪凑”不能单纯强调“正虚”为因,“邪凑”为果,需要全面理解其因果关系[8]。
2 气虚是RA发生、发展中的关键因素
气虚是机体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的一种状态。《济生方·痹》载:“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RA的特征是病发缓慢、病程漫长且治疗困难,从而造成“久病多虚”的病理过
程[9]。首先,正气虚弱,腠理空虚,卫外不固,不能抵御风寒湿等外邪,痹病易发作或反复;若病邪深入日久,逐渐累及脏腑,耗损诸脏气血阴阳,机体正气进一步衰弱,则无力驱邪外出,从而使痹病缠绵难愈[10-11]。其次,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或影响水液代谢,则会产生水湿、痰饮、血瘀等病理产物,虚实夹杂,这类病理产物不仅可以加重或诱发痹病,同样使疾病缠绵难愈[12]。再次,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无力鼓动血液运行[13],导致关节、肌肉、筋骨失养,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和僵硬等症状。同时,气虚会影响脏腑的正常功能,如肺、脾、肾等。肺主气,司呼吸,肺气虚会导致呼吸功能减弱,易引发疲劳、乏力等症;脾主运化,脾气虚会影响水湿代谢,加重关节肿胀;肾主藏精,肾气虚会导致筋骨失养,加重关节疼痛[14]。RA的发病与遗传、外部环境、免疫系统失调等众多因素相关[7],气虚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系统,进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风湿病患者多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等药物,这些药物不仅损耗正气,且易发生不良反应[4]。
3 益气法在RA治疗中的应用
3.1 益气法论述 益气法主要通过补益脏腑之气、调理气血阴阳平衡、增强机体抵抗力等途径,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王海东主任医师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成果,提出“正虚则生积致痹”学术思想,认为“气虚”贯穿RA患者疾病始终,其中气阴两虚证和气血两虚证是益气法的基本证型。《医宗必读·医论图说》有云:“气血者,人之所赖以生者也。”即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它们的充盈和平衡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而RA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和腠理空疏,复感外界风寒湿热等邪气,导致气血流通受阻和经络阻塞,从而引发肢体和关节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和活动受限,因此,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的形成根本原因在于体虚[15],故当以益气扶正为治疗大法。所以,只有振奋卫气,气调血运,方能驱邪外出,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16]。同时,气血喜流通而恶阻遏,血赖气运,气为血之帅,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导致血液瘀积,形成血瘀,瘀血阻于经络血脉,脉络不通,聚而生痛[17],故瘀血阻络证亦以益气为基本治则。《灵枢·百病始生》指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可以看出邪气的引聚与正气亏虚密切相关。因此,在RA的治疗上,应以扶正为治疗大法,同时辅以祛邪,标本兼顾[18]。
3.2 医家用药心得 王海东主任医师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临床、科研和教育领域工作30余载,积攒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在风湿病的治疗中造诣深厚[19]。集现代医家之所长,结合自身多年临床实践及用药体会,提出“正虚则生积致痹”学术思想,认为气虚则气血津液输布失常,瘀血、痰湿留滞肌肉关节,同时气虚营卫失和,卫外不固,风寒湿邪趁虚而入,经脉痹阻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故以益气扶正为基本治则,根据邪气的偏盛,分别予以化瘀、清热、燥湿等,兼以舒筋活络。自拟益气活络方、益气蠲痹方治疗RA,疗效颇佳。
3.2.1 益气活络方 本方是王海东主任医师30年临证总结经验方,治疗寒热之证不明显的痹证患者,通过益气通络、祛风通络、活血通络、健脾通络药对组合,有益气健脾、祛风活络的功效。
药物组成:生黄芪30 g、炙黄芪30 g、鸡血藤20 g、炒白术20 g、炒白芍20 g、川牛膝15 g、白芷15 g、防风15 g、威灵仙15 g、蜈蚣1条、甘草10 g。
全方以益气健脾、祛风活络为原则。以黄芪为君药,黄芪有补气健脾、行气通痹、生津养血、固表止汗等功效[20-21]。黄芪能补肺脾之气以资卫气,能养血生津以养营气,营卫足则机体卫外功能正常,风寒湿等外邪难以侵袭。王海东主任医师认为,黄芪乃治痹之主帅,可率诸祛风、渗湿、利水、活血之品而起除痹之用,故临床善用大剂黄芪治痹[22]。以威灵仙、蜈蚣为臣药。威灵仙功善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以走窜消克为能事,善通风寒湿三气留凝髓络之痹,对经络痹阻,不论新久,均有良效,故为臣药。蜈蚣有搜风通络之效。若痹病日久,邪气深入,顽固缠绵,草木之品不能搜剔散在风邪,王海东主任医师以蜈蚣搜风涤痰,化癖通络,以起沉疴。炒白芍、麸炒白术、鸡血藤、川牛膝、白芷、防风共为佐药,其中白芷、防风有散寒除湿通络的功效,可辅助威灵仙祛风寒湿邪,通在表之痹;鸡血藤、川牛膝有活血补血,通经活络利关节的功效,两者能够疏通留滞在经络肢节中的瘀血,与黄芪配伍,可加强黄芪通痹的功效;白芍、炒白术符合痹证后期治疗须注重脾胃的思想,麸炒白术燥湿健脾,顾护脾胃,脾运则痰不生,痰瘀除则经络通。
本方辨证以风湿痰瘀痹阻经络、寒热之象不明显为要点,适用于各种寒热之象不明显的痹证引起肢体疼痛、麻木等症。
3.2.2 益气蠲痹汤 益气蠲痹汤是王海东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基于“土主中央,虚则生积致痹”学术思想,结合西北的地域特点,在四神煎的基础上加四妙散、炒白术,通过辨证论治,经验总结,经过多次化裁最终确立成方,主要用于治疗湿热痹阻型痹证患者。
药物组成:生黄芪45 g、炙黄芪45 g、石斛45 g、制远志30 g、忍冬藤30 g、鸡血藤30 g、川牛膝30 g、麸炒白术30 g、薏苡仁30 g、黄柏15 g、苍术15 g。
全方以益气健脾、清热燥湿、通络止痛为原则。以生黄芪、炙黄芪、白术三者共为君药。黄芪专补气益精,力大效宏,并携诸药直达病所,驱邪外出,通经达络。生黄芪有补气健脾,利水消肿、行气通痹之功,偏于表;炙黄芪甘温而偏润,长于益气补中,偏于里。生、炙黄芪共用合为君,表里共治,贯穿三焦,加强补气升阳之功。麸炒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味甘温,可健脾胃而思饮食,益气补中,使气血生化有源,而濡润滋养四脏,与黄芪合用为君。黄柏、石斛、远志三药合而为臣。黄柏性苦寒,主入肾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石斛性微寒,可泄肾中之虚火,添骨中之真水,强阴而益精;远志祛痰开窍,消散痈肿,安神益智,因痹病多为肾水不足而致,水不足则火有余,故加远志一味,旨在交通心肾。薏苡仁、苍术、忍冬藤、鸡血藤四味药共为佐。薏苡仁味甘性凉,舒经活络、利水消肿、健脾燥湿,且利水湿之邪而不耗真阴。炒苍术辛苦而温,内燥脾湿,外散外湿。忍冬藤清热解毒、舒筋活络,鸡血藤补血活血、舒筋活络,与忍冬藤连用,增强通络止痛之功。川牛膝为使,性平,味酸、苦,有补益肝肾、逐瘀通经、通利关节之功,兼引血下行。
本方辨证以湿热之邪痹阻经络、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要点,主要用于全身弥漫性困重、病情缠绵难愈的患者。
4 病案举例
【病案1】患者,女,52岁,2023年4月22日就诊。以反复四肢多关节肿痛、活动受限2年,加重1个月余为主诉。患者2021年因感冒后出现四肢多关节肿痛、活动受限,进行性加重,尤以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双肩、双肘、双腕、双膝关节为甚,遂于兰州某医院住院治疗。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RA,经治疗症状缓解(具体诊疗过程不详)。出院后规范服用艾拉莫德每次25 mg,每日2次;硫酸羟氯喹每次0.2 g,每日2次等。2022年6月自行停用口服药物,症状明显反复,双膝关节肿痛,右膝甚,活动明显受限,遂再次就诊于兰州某医院住院治疗,更换口服药物为醋酸泼尼松每次15 mg,每日1次;余药同前。2023年
3月减量醋酸泼尼松每次5 mg,每日1次。现为求进一步诊治,遂就诊于我科门诊。刻下症见:患者神志清、精神欠佳;跛行步入病室;四肢多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尤以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双腕、双膝、双足多个跖趾关节为甚,双手关节屈伸受限,晨僵 > 1 h,双膝关节活动受限,下蹲、上下楼梯困难,纳食可,夜寐安,大小便正常;舌暗有瘀斑,脉细涩。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断:尪痹(瘀血阻络型)。治宜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佐以散寒除湿。方选益气活络汤加味:黄芪30 g、炙黄芪30 g、麸炒白术30 g、白芍20 g、鸡血藤20 g、川牛膝20 g、红参15 g、威灵仙15 g、白芷15 g、防风15 g、乌梢蛇10 g、甘草10 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西医治疗:艾拉莫德每次25 mg,每日2次,口服;硫酸羟氯喹每次0.2 g,每日2次,口服;醋酸泼尼松每次5 mg,每日1次,口服。
2023年4月28日二诊,患者双手近端指间关节疼痛、屈伸受限减轻,原方继服14剂。
2023年5月15日三诊,患者双手近端指间关节疼痛、屈伸受限进一步缓解,晨僵减轻,双膝关节疼痛减轻,原方继服14剂,停用醋酸泼尼松。
2023年6月5日四诊,患者双膝关节疼痛进一步缓解,下蹲、上下楼梯尚可,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原方继服12剂,巩固疗效。嘱患者适度活动,西药继续服用艾拉莫德、硫酸羟氯喹,定期复查。2个月后电话随访,告知病情稳定。
【病案2】患者,女,67岁,2023年5月21日
就诊。以双手关节僵硬、疼痛半个月余为主诉。患者自述RA病史10年余,目前服用药物甲氨蝶呤、叶酸片、艾拉莫德片。半个月前因受凉出现双手关节僵硬、疼痛。现寻求中医进一步诊治,遂就诊于我科门诊。刻下症见:双手关节、双腕关节疼痛,伴有晨僵,口干,偶见头晕,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纳食可,大小便正常;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辅助检查:C反应蛋白 32.56 mg·L-1,类风湿因子 176.49 mg·L-1,红细胞沉降率 23 mm·h-1,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237.00 U·mL-1。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断:尪痹(湿热痹阻型)。治宜益气健脾,清热燥湿,通络止痛。方选益气蠲痹汤加味:黄芪30 g、炙黄芪30 g、石斛30 g、麸炒白术20 g、制远志20 g、忍冬藤20 g、薏苡仁
20 g、川牛膝20 g、黄柏15 g、麸炒苍术15 g、生地黄10 g。6剂,水煎服,每日1剂。西医治疗:甲氨蝶呤每次10 mg,每周1次,口服;叶酸片每次 5 mg,每周1次,口服;艾拉莫德片每次25 mg,每日2次,口服。
2023年5月29日二诊,患者双手关节僵硬、疼痛减轻,口干、头晕、失眠较前缓解,原方继服12剂。
2023年6月15日三诊,患者双手关节、双腕关节疼痛、僵硬较前明显好转,舌红,苔白,脉数,原方继服12剂,巩固疗效,西药继续服用甲氨蝶呤、叶酸片、艾拉莫德片。嘱患者避风寒,定期复查。3个月后电话随访,告知病情稳定。
5 小 结
RA是一种慢性免疫病[23],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多以改善疾病症状、减缓局部疼痛、延缓疾病进展等为主[24]。因此,探索中医治疗疾病RA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RA是由于人体的正气不足和腠理空疏,复感外界的风寒湿热等邪气所致,因此基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理论,结合王海东主任医师“正虚则生积致痹”学术思想,益气法在RA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故在治疗上要以益气扶正为主,兼以驱邪外出、舒筋活络。益气活络汤、益气蠲痹汤通过对患者个体化加减治疗,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YASEMIN O,FATMA G,MUSTAFA C,et al.Evaluation of oxidant and intracellular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in vivo and in silico studies[J].Int Immunopharmacol,2021,97(22):107654-107662.
[2] BURMESTER GR,POPE JE.Novel treatment strategie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Lancet,2017,389(10086):2338-2348.
[3] MOLLARD E,MICHAUD K.Mobile apps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J].Rheum Dis Clin North Am,2019,45(2):197-209.
[4] 姜平,何东仪.JAK抑制剂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综述[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3,12(9):56-60.
[5] 李满意,刘红艳,陈传榜,等.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证治[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0,9(7):52-56.
[6] 曹娱乐,黄俭仪.“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浅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8):132-133.
[7] 王佳,杨席伟,武栩臣,等.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论宫颈HPV持续感染的因证论治[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41(7):12-14.
[8] 杨闪闪,张学智,叶晖,等.从幽门螺杆菌感染视角新解“邪之所凑,其气必虚”[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0(8):929-932.
[9] 李学荣,李荣亨,杨敏美.复元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304-2306.
[10] 吴伊莹,柳玉佳,郑蕾,等.A20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及中医药干预进展[J/OL].中国免疫学杂志:1-15[2023-10-2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2.1126.R.20231025.1305.006.html.
[11] 黄梦媛,张华东,陈祎,等.路志正教授益气养血蠲尪痹[J].中医药学报,2011,39(1):25-27.
[12] 赵夜雨,高明利,王丽敏,等.高明利益气养阴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总结[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6):1440-1442.
[13] 孟颖,代函芮,赵薇婷,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的用药规律[J].湖南中医杂志,2023,39(8):36-41.
[14] 衣蕾,姜小帆,李娟娥.吉海旺教授分期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6):60-62.
[15] 李海洋.膝骨关节炎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用苗药五藤散热敷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1,27(12):28-30.
[16] 任学勇.重用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J].河北医学,2002(12):1135-1136.
[17] 关天容,陶茂灿,宋欣伟.宋欣伟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探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12):920-922.
[18] 张博纶,高明利.益气养阴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期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21,40(6):633-636.
[19] 杨丹娜.益气润燥方治疗气阴两虚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兰州:甘肃中医药大
(下转第54页)
(上接第50页)
学,2022.
[20] 刘丹静,朱庄松,温海涛,等.HPLC-ELSD法测定芪灵扶正片中黄芪甲苷的含量[J].北方药学,2015,12(6):3-4.
[21] 赵青青,陈婧婧,柳桂菊,等.参麦平喘汤联合固本平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3,55(19):73-77.
[22] 王青,赵林华,邸莎.黄芪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
究[J].吉林中医药,2018,38(12):1450-1454.
[23] 王斌.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扶正平衡疗法辨治经验介绍[J].山西医药杂志,2023,52(21):1664-1665.
[24] ZHEN P,LI X,ZHOU S,et al.Total hip arthroplasty to treat acetabular protrusions secondary to rheumatoid arthritis[J].J Orthop Surg Res,2018,13(1):92-98.
收稿日期:2024-02-08;修回日期:202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