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微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体育文化传播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微时代背景下体育文化传播的特点,以及当前中职院校体育文化传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如传统模式的时间滞后性、互动参与性不足以及师资力量匮乏等,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旨在探讨中职院校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和资源促进体育文化传播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微时代;中职院校;体育文化;传播模式
微时代给体育文化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职院校作为培养青少年人才的重要阵地,其体育文化传播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对于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中职院校体育文化传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传统传播模式的滞后性、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脱离时代背景等。因此,有必要对中职院校体育文化传播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索适合微时代的新型传播模式,以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蓬勃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微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体育文化传播模式的研究,为中职院校提供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发展方向,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全面提升。
一、微时代体育文化传播的特点
(一)便捷性
在空间上,微时代提供诸多渠道,使师生可以自由地发布观点和信息,大大降低发声的门槛。无论是通过微信、微博、论坛还是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人们都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体育文化观点和信息,不受地域限制。在时间上,微时代打破传统的时间限制,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在任何时候打开电脑或手机编辑信息,体育文化的传播不再受时间的束缚,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获取和交流信息,特别是在体育赛事方面,即使无法亲临现场,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实时获取相关重要信息,与他人分享和讨论。[1]
(二)平等性
在微时代的社交媒体平台上,每一位老师或学生都拥有平等的发声机会和展示空间,可以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上直抒胸臆,分享自己对体育文化的看法、体验和观点,这种平等性使体育文化传播更加开放和多元化。微时代的社交媒体平台赋予个人更大的影响力,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关注的焦点,只要其发布的内容具有独特性、吸引力或者话题性。[2]一篇热门的微博,一条引人深思的微信朋友圈动态,甚至一个有趣的短视频,都有可能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三)互动参与性
随着手机微信、微博、微电影等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的缺陷逐渐被弥补。传统媒体往往以单向传播为主,受众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而新媒体则为受众提供更多的参与和互动的机会,传播过程变得更加活跃和丰富。新媒体的兴起有效促进了传播媒介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微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体育文化观点、经历和体验,也可以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论、点赞或转发,形成一种互动交流的模式。[3]同时,体育赛事直播、线上投票、互动答题等活动增加了受众的参与度,使体育文化传播变得更加活跃和有趣。
二、当前中职院校体育文化传播现状
(一)缺乏互动参与性
在传统媒体传播方式中,媒体拥有传播资源和传播渠道的掌控权,形成单向、线性的传播模式,传统媒体往往将信息从传播者传递给受众,而受众很难与传播者进行直接的沟通和互动,信息传递的反馈机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体育文化传播中,单向传播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互动和参与需求,使学生缺乏精神上的愉悦感。在微时代,微博、微电影以及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兴起满足了人们对互动和参与的需求。在微平台上,师生不再是单纯的文化传播的被动接收者,而是可以积极分享、关注和互动的参与者,微时代下的社交媒体平台打破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师生可以及时与传播者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形成更加开放和互动的传播模式。[4]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拥有网络资源的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意见领袖,从而促进体育文化传播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二)传统传播模式时间滞后性
当前,中职院校体育文化传播存在传统传播模式的时间滞后性问题,主要表现为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缓慢和烦琐流程导致信息传递的滞后。传统媒体传播模式的时间滞后性在体育文化传播中尤为突出,以学报为例,从新闻采撷、学校领导审阅、编辑排版校对,再到印刷、发行和流通,需要经历诸多环节和步骤,其中包括人工审阅和技术加工等,导致信息传递的时间延迟。在信息传播如此迅速的时代,传统传播模式无法满足人们对即时性信息的需求。特别是在体育文化领域,赛事结果、选手表现等信息的时效性非常重要,传统传播模式所面临的时间滞后性使学生和教职员工难以及时获取体育赛事的最新情况和结果,影响他们对体育文化活动的参与和关注程度。而在微时代背景下,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提供更为实时的信息传递渠道,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获取最新的体育文化信息,并与他人进行即时的互动和交流,弥补传统传播模式的时间滞后性,提高体育文化传播的效率和质量。
(三)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脱离时代背景
尽管全国实施了 “全民健身”“阳光体育”的政策,高职院校的体育文化建设应该与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主流文化同步,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文化建设仅停留在形式上,缺乏内在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在网络信息时代日趋成熟的当下,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创新的体育文化传播模式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带来开放性和全面性的可能。然而,部分高职院校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体育文化传播模式上,未能及时跟进和应用新媒体的优势,导致体育文化传播与时代潮流脱节,无法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在体育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影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代化和时代化进程。[5]
(四)师资力量的相对匮乏
当前,一些职业学校过于重视专业课程的开发,以凸显自己的专业特点,在专业课程的建设和师资方面进行大量的投资,而忽视对中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的扩充,尤其是新媒体师资的培养。再加上一些职业学校对体育文化建设的不够重视,使本地的体育老师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影响学校体育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导致他们的教学观念和方法都比较落后,他们的体育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这极大地影响了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
三、微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体育文化传播模式
(一)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平台
在微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体育文化传播模式的建立需要着重构建有效的信息反馈平台,并充分利用新媒体环境下的多样化表现形式和载体。体育文化传播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字或图文报道,而是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传播信息。中职院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专门的微视频平台发布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内容,包括体育赛事的实时直播、选手访谈、精彩瞬间录播等,使体育信息传播更加生动、立体。学校可以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建立专门的新媒体工作室,配备专业的摄影、摄像设备,从事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创作和管理,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新媒体建设,提高其参与度和质量。在新媒体环境下,师生之间的即时互动和反馈变得更加便捷,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微博等平台,学生可以及时提出问题、留下评论和建议,而体育教师和管理人员也能够及时回复和处理,促进信息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因此,借助新媒体平台的技术优势,中职院校可以实现对体育文化信息的定制化推送和个性化服务,根据用户的兴趣偏好和行为习惯,精准地推送相关的体育文化内容,提高信息的吸引力和黏性,增强师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二)开设感兴趣课程调动主动性
在微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于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并且积极开展相关课程来调动师生的主动性。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中职院校可以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兴趣课程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参与度。课程可包括体育竞技类课程,如足球、篮球、羽毛球等,也可以包括健身类课程,如瑜伽、健美操、有氧运动等,另外,可开设一些特色课程,如中国传统武术、舞蹈表演等,以满足学生不同领域的兴趣和需求。
除了开设课程,中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多种传播途径和资源来促进体育文化的和谐发展。例如,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等媒体平台,宣传体育文化活动和赛事的信息,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6]同时,可以借助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及时发布体育文化活动的通知和新闻,增强学生对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中职院校的体育协会也应发挥作用,促进与其他协会的合作,共同举办各种体育文化活动和赛事,例如,可以与音乐协会合作举办体育文化与音乐艺术的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文化体验。
(三)利用网络推动校园体育文化传播
网络平台具有信息传播迅速的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体育文化传播到校园的各个角落,为师生提供便捷的互动渠道,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进行实时交流,增强体育文化的传播效果。中职院校可以建立专门的体育文化传播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等,定期发布体育新闻、活动信息、比赛动态等,吸引师生的关注,结合中职院校的特色和师生的兴趣点,制作高质量的体育文化传播内容,例如,制作关于校园体育活动的精彩瞬间、体育明星的专访、体育知识的科普视频等,提高内容的传播价值。[7]因此,结合微时代的特点,中职院校可以利用网络视频、微信平台等多媒体渠道,将体育文化活动和赛事进行转播和推送,通过视频转播和微信投票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为师生提供不一样的视听享受和参与体验。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体育文化活动,既包括现场赛事和演出,又包括网络直播和微信投票等互动环节,吸引更多的师生参与,促进线上线下的融合和互动,增强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四)完善校园体育场馆设施
在微时代,以微信、微博、短视频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快速崛起,信息传播速度迅捷,互动性强,为中职院校体育文化传播提供全新的环境和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校园体育场馆设施作为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物质基础和载体,其发展情况对于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都具备一定的体育场馆设施,包括田径场、篮球场、羽毛球馆、乒乓球室等,然而,设施的种类和数量因学校规模、经济条件等因素而异,一些学校存在设施不全或设施老化的问题,在日常使用中,一些热门场馆如篮球场、羽毛球馆等可能经常出现预约难、使用率高的情况,而一些冷门场馆则可能利用率较低,此外,由于管理不当或维护不善,部分设施存在损坏或安全隐患。因此,中职院校需要设计和建设多功能性的体育场馆,适应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和文化活动。比如,在一个体育馆内部可以设置不同的场地,如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以满足不同运动项目的需求,不仅需要考虑场馆的基础设施,还要重视配套的设备设施,如投影设备、音响系统、灯光设备等,这些设备可以用于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赛事和演出,提升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品质和效果。同时,设立专门的场馆管理团队,负责场馆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保证场馆设施的良好运行状态。实行开放式的使用政策,让师生可以自由使用体育场馆设施。通过预约系统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场馆的使用时间和场次,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体育场馆设施资源。
四、结束语
中职院校需要充分利用当下全媒体的媒介方式,制定并实施与时代潮流相契合的中职院校体育文化传播战略,确保其在多个层面得到广泛传播,并与人们产生心智互动。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职院校体育文化的传播模式将不断变革和进步,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学校的整体影响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子琦,朱春丽,刘姣.新媒体时代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3):112-114.
[2] 周子琦,代红兵,刘姣.新媒体视域下德昂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2):213-216.
[3] 王利锋.国际化背景下的体育文化传播范式:评 《体育文化传播:案例与分析》[J].应用化工,2024,53(1):270.
[4] 张松珍,杨会珍.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文化有效传播路径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4,14(1):127-129.
[5] 常书豪,汤文君.浅谈微时代高校体育文化传播的 “微模式”[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3(17):58-60.
[6] 张玉波.体育文化传播的新媒体路径:评 《新时期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多元发展探索》[J].应用化工,2023,52(5):1624.
[7] 庄瑞雯.媒介融合对高校体育文化传播的创新探索及促进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3(3):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