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当前,文化类综艺节目在种类繁多的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以 “经典诗词+现代流行”形式的大型文化类综艺节目 《经典咏流传》一经推出便迅速征服了观众。本文以全新一季 《经典咏流传·正青春》为例,从公众需求、传播渠道、内容制作、形式创新、政策引导五方面探究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热播原因。
关键词:《经典咏流传》;文化类综艺;热播原因
“翻山越岭为你奔赴远方,我心有所向……”这支 《经典咏流传·正青春》主题曲,持续掀起翻唱、二创、乐器、舞蹈等多种方式演绎的音乐浪潮,见证了众多年轻朋友的 “一路咏轩昂”。《经典咏流传·正青春》节目汇聚年轻新生力量,展现青春蓬勃风采,让千年诗词化作新时代的歌声。该节目既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又保证了文化的传播,并集娱乐和教育功能于一体,促进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和发展。我们有必要探究其热播原因,推动文化类综艺节目良性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传播。
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现状和传播特点
(一)文化类综艺节目概念界定
文化类综艺节目是指能够明确表达一定文化信息,与其他一味追求娱乐化、消费主义至上的节目的表现形式有较明显区别的电视节目,以文化知识为主要传播内容,用影视艺术的手段,具备教育、娱乐、文艺的多重属性,并通过画面、声音等方式向观众传达出来,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提升受众文化水平与艺术素养,[1]以独特的节目形式和浓厚的文化内涵为观众提供别具一格的视听盛宴。
(二)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
2016年以来,《朗读者》 《国家宝藏》等多档不同模式的文化类综艺在不同的播放平台上的出色表现获得了收视率和口碑的双丰收,开启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热潮。文化类综艺节目在2017年大规模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一直到今天都占有综艺节目的很大份额。
(三)文化类综艺节目传播特点
1.传播内容:以传统文化、中国故事为主
娱乐真人秀节目依然依靠明星效应和娱乐至上的原则来吸引观众,而文化综艺节目则另辟蹊径,跳出了观众的思维定式,以其特殊的题材填补了市场空白。尽管节目形式不同,但观众都能深刻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以及其中蕴含的无限力量。因此,文化类综艺节目不必为了迎合市场和商业利益而设置过多娱乐环节,应该秉持重文化、轻娱乐的宗旨讲好中国故事。[2]内容始终是节目的核心,只有高质量、高标准、有深度的内容,才能给观众带来惊喜,产生真正的流量。
2.传播主体:承担文化传播责任
大众传媒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道德产生重要影响。[3]如今网络综艺泛滥,节目组和制作人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不是履行文化传播的职责和使命,忽视了节目本身应该传达的正确视角。中央电视台用文化类综艺节目克服该困境,在节目内容创作和环节结构设置上更加关注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承担起作为文化传播主体的责任和义务。
3.传播渠道:新媒体时代的口碑传播
中央电视台是最早播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主要频道。《中国诗词大会》 《朗读者》走红之后,各种主要媒体平台相互联通报道,并通过新媒体渠道更迅速地传播,提高了节目的宣传力度,也增强了节目对目标受众的社会影响力。
4.传播方式:抛弃说教,寓教于乐
早期的文化综艺节目带有较为浓厚的 “讲说”气质,且同质化现象严重。而近年来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吸收了早期模式化娱乐类综艺的优点,节目模式更加灵活,环节设置也更接地气,巧妙地将文化传播和节目模式结合起来。这不仅拉近了综艺节目与观众距离,而且避免了说教,寓教于乐,又减少了观众对文化宣传的疏离感,自然会达到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
二、文化类综艺节目热播原因
在多元文化繁荣发展的今天,文化类综艺以内容为王、寓教于乐的特点广泛流行,该类节目的走红无疑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2023年4月30日,《经典咏流传》全新季首播。《经典咏流传·正青春》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的对接中,提炼出 “青春”这一历久弥新的永恒主题,并用 “正青春”的行进感,让文化诗韵中的青春朝气化作年轻的歌声,尽情奔涌出属于当下青年的文化风采和时代豪情。首期节目播出后,便引发网友热议,#经典咏流传#的话题总阅读量累计超98.8亿,全网视频播放量累计达6.4亿。
(一) 《经典咏流传·正青春》节目概况
《经典咏流传》系列节目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制作推出的文化音乐节目。至今已播出六季,该档节目采用 “诗+歌+人”的形式,传唱人传唱古典诗词,既有古典美学诗歌,又有优美音乐旋律,更有诗词背后的经典故事,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运用 “专家学者+人气明星”的嘉宾组合方式,进行背景介绍、诗词鉴赏等访谈互动,带给观众一场场视听盛宴。
本季 《经典咏流传·正青春》立足 “正青春”新起点,11期节目的15位鉴赏团嘉宾、百余位经典传唱人让传统文化和青春力量 “破壁”相遇,赋予传统经典更加蓬勃的生命力。节目自开播至收官,多首曲目轮番登上多个音乐平台榜单高位,评论量、收藏量达1万+。节目通过线上线下走进青年学子、走进高校的方式拥抱当代年轻人,并从经典诗词中汇聚青春力量,树立新时代人物典范,以保证节目正能量的内容输出,激励当代学子以青春之我拥抱时代,最终通过节目达成传统文化与新时代青年的 “双向奔赴”。
(二) 《经典咏流传·正青春》热播原因
1.公众:对传统文化回归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热播的各类娱乐真人秀节目通常以明星云集、拼大排场、造热话题为普遍手段,刺激粉丝非理性消费和制造盲目感官刺激,节目形式日渐同质化,千篇一律的真人秀、歌曲选秀节目,使受众产生了审美疲劳,强烈渴望回归精神文化的输入,并期待有深度、有思考、有新意的节目。文化综艺节目满足了受众的需求。文化综艺节目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节目的核心与主干,满足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和渴望,以及对中华文化的当下认同。
2.渠道:多样渠道合力传播
互联网的发展为广播电视节目赋予了新的活力。本季节目走红之后,各大媒体平台相互报道,不仅借助主流媒体的影响力造声势,新媒体渠道也加快发酵了口碑传播速度,大大增强了节目的宣传力度和影响力。在融合传播的理念下,总台节目组呼应 “正青春”的主题,扎根于广大青年群体,发起了一系列大屏小屏联通、线上线下结合的活动,不断掀起互动热潮。节目组将舞台延展到各大校园和城市地标,联动全国多所中小学,并先后走进中国传媒大学、浙江音乐学院等高校,和学子鉴赏音乐作品、畅聊传统文化。节目知名度和收视率节节攀升,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加深节目的社会影响。
3.内容:专业媒体权威制作,坚守 “内容为王”
文化类节目的制作策划以汇集专业媒体资源为基础。《经典咏流传》系列节目的核心内容是 “经典传唱”环节,本季节目在 “和诗以歌”的逻辑下,从声唱技法到乐器演奏,兼容性与融合性更强,如美 (声)通 (俗)融合、约德尔唱法、阿卡贝拉等不同音乐形式、唱法的轮番登场,以及多种乐器伴奏的出现,努力在核心内容上做到极致。同时,新一季节目的舞美全面升级,将对青春的展望转化为制作精美的艺术装饰。
本季的创演阵容也非常强大且多元,邀请专业艺术院团和经典传唱人,包括国家大剧院、中国交响乐团等顶级音乐力量及备受青年人喜爱的乐队,还邀请了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上海市盲童学校等来自各行各业的音乐人参演。当前,文化类综艺在内容方面需要具备资源的合理利用、精美的制作、新颖的赛制、到位的解读、独特的风格,以及易引起共鸣的人文情怀,只有这样受众黏性才会更强,这是节目火爆的先决条件。
4.形式:节目形式创新,精彩纷呈
以往的文化类节目往往采用竞技或讲述的形式,虽然有一定的宣传科普效果,但知识型参赛者与普通观众之间存在距离感。现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已打破这种局面,名人与素人的加盟使 “全明星模式”告一段落。新媒体因其交互性、移动性日渐分化了传统电视媒体的受众人群,但文化类综艺也代表传统媒体做出了回应,通过创新节目形式,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本季节目努力拓展蕴含中华审美精神的音乐风格及呈现形式,全新采用了 “1+1”模式,在坚持 “音乐+文化”基本方向的同时,“音乐+书法”“音乐+武术”“音乐+舞蹈+AR”……每一次的融合创新中,诗词、摇滚、说唱、电音、戏曲、民乐等元素碰撞出磅礴之音,不断激发出更多灵感,点燃更多音乐热情,以 “青春之声”建立起与年轻人的审美共鸣与精神共鸣,让年轻人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
5.政策:以正面宣传为主
电视作为媒体融合大潮中风采依旧的传统媒体,肩负着更重的舆论引导、社会教化责任。在新闻发布会上,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召集人张国飞介绍称:“《经典咏流传·正青春》的全新推出,是总台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的又一精品力作。节目必将成为传统文化与当代表达创新融合的又一范例。”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创优需要一系列政策举措的扶持引导,这不仅是文化类综艺节目热播的支撑和导向,还是该类节目发展的根本性保障。
三、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启示
文化类综艺带有与生俱来的使命,它表现的不仅是中国电视行业多样性的进步和发展,更是一种文化自信,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大众审美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移动短视频对受众的分流、综艺内容曲高和寡的尴尬和节目形式难出新等方面的困境。[4]文化类综艺想要持续火爆,还需从实施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接收、传播效果等方面构建核心竞争力。
(一)传播主体:坚守人本情怀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重点是对 “本真的人”的关注,而不是流量明星的自我标榜,传播主体应聚焦于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或是素人背后的个人价值追求和文化底蕴,这是一种人文关怀,更是一种深度社会价值观的厚重体现。
(二)传播内容:丰富文化内核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精髓在于传承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立足于传统文化讲活中国故事,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和文化传统的 “灵魂”为核心内容,与观众实时进行 “对话”,让他们不仅享受视听盛宴,同时还能铭记节目的文化意义。
(三)传播渠道:多媒体多渠道
面对传播生态的重大变化,文化类综艺节目需要积极转变广告理念,与时俱进。通过 “两微一端”宣传矩阵、网络同步直播等多种形式,结合各种新媒体渠道,最大化增强文化类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四)受众接收:传统文化回归
文化类综艺节目以真人秀节目模式为基础,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展现形式,并响应受众对传统文化回归的需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实现教育和娱乐功能的双重统一。
(五)传播效果:及时调整创新
文化类综艺节目制作团队需要重视时效性,根据节目传播效果和相关数据对节目的内容、形式、组成要素及时作出变更和调整,广泛收集受众对节目的意见作出改进,并结合当下热点对节目进行全方位创新。
四、结束语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类节目对于提高观众审美情趣、丰富市场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也为主流文化的传播开创了新路。文化综艺节目发展至今,在题材上不断探索,在内涵上深度挖掘,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创新,同时积极融入新媒体平台,多维度突破传播,实现了自身的不断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真正成为公众 “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但也应注意,文化综艺还是要立足于 “文化”二字。节目创作既要坚持 “综艺性”和 “文化性”并重,更要保留一方文化的净土,以此唤醒当代人的文化基因,不能在过度娱乐化的转型中丧失了自身的文化特性。从目前的形式来看,要想文化类综艺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仍旧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梁樱凡.新媒体背景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05):134-136.
[2] 王淇.文化类综艺节目 《国家宝藏》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21.
[3] 吴孟芸.传播学视域下的文化类综艺 “走红”现象[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2):78+81.
[4] 杨洁.融媒体时代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作要义和传播策略[J].中国电视,2020(09):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