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合作双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文化构建

2024-08-03 00:00:00舒思语
国际公关 2024年12期

摘要:21世纪以来,社交网络、在线直播和虚拟现实等新媒体技术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重新定义了国与国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模式。本文从新媒体技术对国际文化交流影响的现状入手进行分析,结合对当前已经成功的国际文化合作案例的探索,展示新媒体技术在促进文化合作与交流方面的强大潜力,提出在新媒体背景下构建合作双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文化交流

在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国际关系和文化交流开始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交网络、在线直播、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让人们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对国与国之间的沟通方式进行了重塑。[1]跨国界的文化交流变得更加频繁,为构建基于文化合作的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新的契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促进国际间的文化合作,进而构建合作双赢的国际关系,成为一项紧迫且重要的任务。

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国际文化交流的影响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范围普及,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抖音 (Tiktok)、Twitter、Facebook和Instagram等,都让人们能够即时分享自身的生活点滴和文化体验。网络直播技术如Twitch和YouTube Live,能够让全球观众实时参与到各种文化活动和表演中。全球媒体检测机构Meltwater 和社交媒体机构We are Social联合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全球社交媒体活跃用户数量已突破50亿大关,其中,拥有用户最多的为Facebook,其用户达21.9亿 (详见图1)。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让人们的日常娱乐生活更加丰富,同时也让国际文化交流有了新的角度。借助社交媒体的功能,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分享和了解到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这种互动和交流能够使人们提高对国际间的理解并获取跨国际的友谊。[3]一些远在他国的游子也可以利用网络直播技术实时参与本国的文化节庆和艺术表演,让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拥有了即时性和互动性。更为重要的是,基于这些技术发展,一些国际在线艺术展览和虚拟博物馆得以顺利开展,在这一过程中,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和文化遗产能够跨越地理的界限,实现对全球观众的展示,让保护和传承珍贵的文化遗产任务得到进一步有效实施,也促进了全球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而且,这种新型的文化展示和交流方式还为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提供了新的展示平台和机遇,使他们的观众从线下的小众领域转变为线上更广泛的受众,进而激发全球范围内对文化和艺术的讨论和欣赏。

二、新媒体背景下的国际文化合作案例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文化机构、艺术组织和个人艺术家已经开始利用新媒体技术跨越国界,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的尝试,并已经共同创造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化合作案例。这些案例从深层次展示出新媒体技术的强大能力,为增进国际间的理解和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黑龙江总站与中国国际电视台 (China Global Television Network,CGTN)俄语部的联合创作便是一个典型例证。[4]2021年是我国与俄罗斯签署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20周年,双方抓住了COP15生物多样性大会这一良好时机,共同推出了时长20分钟的纪录片 《“大猫们”共同的家—保护东北虎豹 中俄在行动》。这部新闻纪录片在俄罗斯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俄罗斯金砖国家电视台、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公共电视台、俄罗斯犹太自治州新闻传媒集团等多个媒体平台播出,获得良好的反馈,同时,在境外平台上也获得了几十万的点赞量,其成功的传播策略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的意义。联合摄制组深入我国和俄罗斯的国家公园,记录两国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成果,这部纪录片生动展现了中俄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紧密合作,以及双方践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实际行动。更重要的是,这种合作模式和传播策略为讲述新时代中俄两国睦邻友好关系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具体事例和故事讲述,加深了国际社会对两国合作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第二个典型案例是跨国界的文化节。这类活动通常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以及专门的在线平台来实现,让不同国家的人们共同参与到文化交流中。[5]例如,我国北京市人民政府在2021年联合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中国驻芬兰大使馆、赫尔辛基市政府、中c391f50079c22c5a9c34e65afc850d21国驻爱沙尼亚大使馆、塔林市政府、中国驻希腊大使馆共同主办2021年线上 “欢乐春节”文艺盛典。该活动已举办十余年,2021年首次线上直播。这种国际的线上活动为希腊、爱尔兰、芬兰、爱沙尼亚等国的参与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体验方式,使他们能够在线上平台欣赏我国民乐、舞蹈、武术、杂技、戏曲等多种表演形式的文化节目,从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能够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参与者进行互动。这种形式的文化节拓宽了文化活动的参与范围,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第三个案例是全球线上演唱会,这是一个将世界各地的音乐家、乐队聚集在一起的线上活动。通过流媒体服务,音乐家在自己国家的舞台上或家中表演,全球观众可以实时收看表演,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表演者互动,发表评论,分享心得。如2020年由Lady Gaga、WHO、Global citizen共同举办的线上演唱会 “One World:Together at home” (同一世界:团结在家),该演唱会会聚了多个国家的音乐人和歌手,在8个小时的时间内,张学友、陈奕迅、郎朗、吉娜·爱丽丝、安德烈·波切利、约翰·传奇以及贝克汉姆等巨星都为全世界的线上观众呈献了精彩的表演,让观众享受到多元文化的音乐盛宴。

从这些成功的国际文化合作案例中,我们能够看到新媒体促进国际理解与合作的重要作用。纪录片的制作和传播表明,文化合作能够为国际友好关系的加强提供坚实的支撑。通过聚焦共同关心的议题,如野生动物保护,中俄两国能够在保护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上达成共识,并向世界展示其合作成果,从而加深了国际社会对两国关系深度合作的认识。线上文化节和演唱会的成功举办也启示我们,新媒体能够为文化交流提供无限可能,打破传统文化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新媒体平台让文化活动触及更广泛的受众,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更为直接和深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增进国际间的文化理解和尊重。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案例,我们还能够看到在新媒体时代中,文化合作的策略需要更加灵活和创新,将文化传播内容与国际友好关系的建设相结合,提升传播效果,并在国际社会中树立积极的国家形象。同时,这也提示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文化合作需要更加注重多样性和包容性,以文化为桥梁,加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三、构建合作双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策略

(一)策略一:建立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在新媒体背景下,构建一个多维度、互动性强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是国际文化交流的基础。[6]这个平台作为国际信息的展示窗口,是达成文化互鉴、交流互动的重要桥梁。它可以是一个集文化展览、教育资源、艺术作品分享和国际论坛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支持多语言,确保全球用户的无障碍访问和参与。在此平台上,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最新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具有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体验如虚拟博物馆、在线艺术画廊等适合沉浸式体验的项目。另外,通过集成各种社交媒体,也可以促进全球用户之间的实时互动和讨论,加深文化理解和欣赏。为了加强内容的真实性、多样性和教育性,平台内容应涵盖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民俗风情、艺术创作等。同时,积极鼓励用户制作上传一些分享个人文化体验和视角的内容。平台也需要与全球文化机构、教育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共同开发和维护平台,确保内容的丰富性和权威性。通过定期举办一些如在线文化节、国际艺术比赛等国际项目和活动,增加平台的活跃度和吸引力。

(二)策略二:加强国际文化教育与人才交流

相比于建立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文化教育和人才交流也是推动文化合作双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国际文化教育和人才交流,一些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学习,让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得到进一步的促进。[7]而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借助一些措施,如设计和实施针对不同年龄层和社会群体的跨文化教育项目,包括国际学校交换项目、在线跨文化沟通课程等。在这些项目中,参与者得以在学习外语的同时,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艺术、宗教和社会习俗。

(三)策略三: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和技术合作

要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保护和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这一措施可以基于国际组织、政府、技术公司和地方社区的紧密合作,利用数字化技术保存濒危文化,例如,创建一个数字档案库用于收录各种语言、民间故事、传统音乐和舞蹈,使这些文化遗产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永久保存;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技术支持,包括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软件工具以及技术培训,以提升他们在文化保护、数字化处理和新媒体应用方面的能力。同时,鼓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和文化领域进行双向交流和学习,共同推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

在新媒体环境下,构建合作双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细致策略与周密规划的长期努力。我们需要集中精力于政策支持、资金保障以及建立多方合作框架上。政策为文化合作提供了方向和框架,确保文化交流项目的开展符合国际法律和伦理标准。无论是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平台,还是开展跨文化教育和人才交流计划,都需要相应的经济支持来覆盖技术开发、内容创作、人员培训等多方面的成本。在全球化背景下,只有汇聚多方的智慧和资源,才能有效地推动国际文化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发展。这种合作框架包括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也包括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以及民间社会的参与。通过这样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共同解决跨国文化交流中遇到的难题,创造更多合作共赢的机会。

四、结束语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国际文化交流和国际关系的建构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一时代的特征体现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上,更体现在文化交流的深度和质量上。新媒体的兴起为不同文化的互动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交流平台。社交网络、在线直播等技术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够即时连接,实现实时的文化共享和交流。这种技术的进步使文化传播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也使文化的交流更加深入人心、更具影响力。通过加强国际间的文化合作和交流,我们能够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推动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媛媛.新媒体技术下我国传统文化传播策略研究:评 《传统文化创新传播与文化软实力建设》[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2, 37(04):118.

[2] 李野.广电媒体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发展[J].电视技术,2019, 43(15):3.

[3] 张志安,孙玮.多元主体参与国际传播的视觉实践:以 《华为的100张面孔》和 《海外员工看中国》为例[J].对外传播,2023(1): 40-42.

[4] 胡琪,牛梦笛.纪实类纪录片的成功秘籍[J].今日中国,2019, 68(12):3.

[5] 彭雨晴.马来西亚华语电视:媒介全球化的挑战与跨国华人想象的新机遇[J].现代传播,2021,43(08):131-136.

[6] 杜晓明.“一带一路”建设时代背景下的国际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研究:评 《 “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J].管理世界,2020,36(07):241.

[7] 李德俊,毛和荣,刘娅.“文化间性”视域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外语人才培养策略探析[J].时珍国医国药,2023,34(7):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