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将 “一带一路”倡议这一重要政策的进展和成就传播到国际舞台,特别是西班牙语 (以下简称 “西语”)国家,成为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合分析中国乡村振兴故事通过官方渠道、文艺作品和新兴网络渠道三大途径的西语翻译与传播方式,探讨其优势与挑战,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乡村振兴;西语翻译;文化交流
随着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西语国家之间的政经关系愈加广泛和深入。与此同时,西语国家的人们也对中国感到好奇,渴望了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基石,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世界也借助这个窗口来观察我国的经济、文化和生态。[1]通过用西语传播乡村振兴故事,我们可以加强与西语国家的互融互通,促进双方在农业、文化和经济等领域的深入合作。
一、用西语传播乡村振兴故事的背景
在 “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西语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日益紧密。乡村是一个国家的根,为了完成 “一带一路”倡议中包含的 “民心相通”,将我国乡村振兴对西语国家进行宣传就显得必要和突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或感人或激昂的故事,这些故事中蕴含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二、用西语传播乡村振兴故事的意义
经济影响:作为联合国官方语言,西语有着广泛的使用者。通过西语分享并传播中国乡村振兴的故事,能够吸引西语国家民众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兴趣。这不仅有助于推介中国的农业创新和乡村旅游,还有助于加强与这些国家的经济联系和贸易。
政治意义:用西语讲述中国乡村振兴的故事,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有助于增进与西语国家之间的政治信任,促进双边或多边关系的发展,并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处理全球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交流:通过西语传播中国乡村振兴的故事,可以展示中国乡村的多样性,并增进西语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的理解。这种文化的传播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和谐的国际文化环境,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学习。
国家形象方面:乡村振兴故事的传播有助于塑造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通过西语的传播,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在农业现代化、乡村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
三、乡村振兴故事西语传播路径概述
目前,乡村振兴故事的西语主要传播路径集中在三个方面:官方、文艺作品类和新兴网络类。
(一)中国乡村振兴故事的官方西语传播途径
1.政策文件与宣传资料
我国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国际传播,其中,政策文件与宣传资料的西语翻译是基础且关键的途径。通过官方网站、中国驻外使馆和文化中心,政策文件、规划纲要、成就报告等重要资料被翻译成西语并对外发布。例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的西语版不仅详细介绍了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措施和预期成果,还包含丰富的数据和实例,为西语国家的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农村发展的窗口。[2]这种直接翻译官方文件的方式,保证了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有助于建立国际社会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正面认知。但是,政策文件本身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使普通读者难以完全理解,需要配合更多形式的解读和宣传。
2.新闻报道与媒体合作
中国的乡村振兴故事通过新闻报道和媒体合作向外界传播。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西语频道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西语服务定期向西语国家的观众报道中国乡村振兴的进展。报道内容通常包括成功案例、农村发展动态和政策效SKAzCEcVv046es+3kyRoSw==果分析。中国不仅通过自己的媒体机构进行报道,还与西语国家的媒体合作,制作特别报道和纪录片。这种合作扩大了报道的影响范围,丰富了中国乡村振兴故事传播的内容和视角。但是,报道的选择性也可能会限制观众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全面了解。
3.会议与国际交流
中国通过举办国际会议和研讨会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交流平台。这些活动提供西语翻译,使西语国家的专家和官员能够直接了解中国的政策和经验。例如,2021年12月3日举行的围绕 “共克时艰、共创机遇,携手推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交换意见的中国—拉共体论坛第三届部长会议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它促进了双方在农业技术和乡村治理等领域的合作。这种交流有助于推动合作项目。然而,这些活动的传播受参与者数量和背景的限制,且需要较多的资源投入。
4.数字平台和社交媒体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成为中国乡村振兴故事传播的新途径。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的西语版本,以及在西语国家流行的社交平台如Twitter、Facebook、Instagram等发布乡村振兴的故事和成就,能够迅速触达广大网民和青年人。这些内容通常包括短视频、图文故事、互动问答等形式,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其传播方式的互动性和即时性也极大增强了信息的吸引力和传播效率。[3]但社交媒体的信息碎片化会导致观看者关注度分散。
5.经贸合作项目
经贸合作也是推动中国乡村振兴故事在西语国家传播的重要途径。中国与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牲畜饲养等方面展开合作。中国向这些国家出口农业机械和技术,帮助当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通过参与当地的农业发展项目,中国的企业和专家可以分享中国在乡村振兴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二)中国乡村振兴题材的文艺作品西语传播途径
1.乡村文学书籍的翻译与传播
乡村文学作品通过其丰富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反映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历史变迁。这些文学作品的西语翻译主要通过与国际出版社的合作进行,其过程包括版权交易、专业翻译、编辑校对、市场营销等复杂环节。从宣传角度来讲,文学作品能深入展示中国乡村生活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为西语读者提供了深度的文化体验和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命运和情感纠葛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作品的吸引力。[4]中国知名作家的国际声誉也有助于作品的推广和接受,使读者更加了解我国乡村的风土人情。但不可忽视的是,对地域文化、方言等元素的翻译难以准确传达原文的风味和深意。此外,文学作品的受众相对有限,尤其是对乡村题材感兴趣的西语读者不多,这不利于我国乡村的宣传。
2.乡村影视剧的国际发行与展示
乡村振兴主题的影视作品如 《山海情》等,通过视听手段直观呈现中国农村的变迁与发展。这些作品的国际传播途径包括参与国际电影节及与海外电视台和流媒体平台合作等。通过这些平台,中国的乡村影视剧能够触及全球范围内的西语观众。这种途径的优点是影视作品以直观的形式展现乡村生活和振兴故事,易于观众理解和接受,但弊端也很明显,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会导致西语观众难以完全理解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和深层含义。国际发行涉及版权谈判、翻译配音等环节,成本较高,会阻碍乡村振兴主题的电视剧以西语形式发行。
(三)中国乡村振兴故事的新兴网络西语传播途径
1.短视频平台
短视频平台如今已经成为重要的传媒渠道。创作者以乡村活动、风景、人文为内容创作视频,上传至TikTok、YouTube等平台,并配以平台自带的西语翻译或字幕,能够非常直观地展现我国乡村振兴的成果和我国乡村的独有文化。相较于传统的媒体,短视频以较低成本占据优势。但它的缺点是,由于时长的限制,短视频无法深入展示我国乡村风貌和文化,加之内容质量难以得到监管,优秀的乡村振兴故事难以出圈。
2.网络文学出海
网络文学出海指的是平台以中国网络文学为内容,进行多种语言包括西语的翻译,吸引海外读者并在国际上进行传播。起点国际是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典型代表。种田文是网络文学中一种特殊的流派,讲的是在农村的环境下,主角通过农耕、饲养家畜等方式创造财富的故事。[5]它描绘的中国乡村生活状态和邻里关系为西语国家的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乡村文化的独特窗口。但是,目前网络文学因作品量多、更新速度快,在为西语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的同时,也对翻译提出了一个不小的挑战。
3.AI直播
AI技术的发展使直播方式出现新的变革。通过AI技术,可以实现实时语言翻译、智能互动等功能,使直播内容更加丰富。它为传播中国乡村振兴故事提供了新的方式,比如,通过AI直播介绍乡村振兴政策、展示乡村发展成果等。它可以实现实时翻译和互动,让西语观众即时参与讨论,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也可以利用AI直播展示乡村振兴的多方面内容,如农业技术、乡村旅游、文化活动等。但是,过度依赖AI技术,往往会遇到技术故障或稳定性问题,影响直播效果。虽然AI技术提供了新的可能,但初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投入较大。
4.AI动画或视频
利用AI技术制作的动画或视频,能够以创新和吸引人的形式展示中国乡村振兴的故事。通过AI技术,可以创建生动的动画角色、模拟乡村景象甚至重现历史事件,为西语观众提供独特的视觉体验。它可以结合中国和西语国家的文化元素,制作符合双方审美的内容,增加作品的国际吸引力。不可忽视的是,高质量的AI动画或视频制作需要专业的技术和团队,制作周期长、成本高,需要持续的技术更新和维护,这对制作团队提出了较高要求。
四、我国乡村振兴故事向西语国家传播的挑战以及策略
(一)问题与挑战
中国与西语国家所处的人文环境、社会习俗、传统文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主流媒体与传播逻辑有所区别;西语国家民众对我国文化以及乡村了解有限;中文和西语之间的语言差异会对原有故事的情感和意境有所损耗,不易于西语受众理解;西语国家之间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状况也有差异。这些因素都要求我们采取更精确、更审慎、更包容的方式来传播乡村振兴故事。
(二)方式与策略
1.对我国乡村振兴故事进行本土化翻译,使之更契合西语国家民众的生活实际和文化习惯。
2.加强译者的专业化培养,促使译者成为熟悉中国乡村文化和西语国家文化的高端人才。
3.着重强调中国乡村振兴故事中的普世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让我国奋进、热情、包容、不屈的精神感染西语国家的人民。
4.引进专业的摄影拍摄人才为我国乡村创造精美的视觉资料,展示我国乡村振兴的成果。
5.多种渠道传播。综合运用政策文件、新闻报道、国际交流、数字平台与媒体、乡村文学书籍、网络文学、AI技术应用等,进行大面积传播。增加乡村振兴的曝光率,让西语国家的受众从多个角度接触我国乡村振兴的资料。
五、我国乡村振兴故事向西语国家传播的前景展望
(一)跨文化交流的深化
随着乡村振兴故事在西语国家的传播深入,预计将促进更多基于相互理解和尊重的跨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文化节、艺术展览等形式,中国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将进一步走进西语国家民众的生活。
(二)数字化传播的创新
最新的数字化技术如虚拟现实 (VR)、增强现实 (AR)等,将为乡村振兴故事的传播提供更为生动和沉浸式的体验。这不仅能够吸引更广泛的受众,还能增强信息的传播效果。
(三)合作与共赢的机遇
中国与西语国家越来越深入的文化交流将带来更多的合作机遇,包括农业技术交流、乡村旅游合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领域,而这些合作将有助于推动中国与西语国家的共赢。
(四)持续的挑战与努力
面对文化差异、翻译质量保证等挑战,中国在推动乡村振兴故事西语翻译与传播的过程中,需要持续投入资源和精力,包括培养专业的翻译人才、加强与西语国家媒体和文化机构的合作等。
六、结束语
中国乡村振兴故事的西语翻译与传播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过程。通过官方渠道、文艺作品和民间创作的有机结合,乡村振兴故事不仅能够在西语国家引起共鸣,还能成为推动中西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的重要桥梁。随着这一过程的不断深化,中国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将在西语世界展开,并创造更多合作与交流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刘翔.“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自贸区跨境电商发展研究[J].现代营销,2018,25(12):134-134.
[2] 王慧芝.中国—拉共体论坛:进展、挑战及优化路径[J].太平洋学报,2022,30(6):68-78.
[3] 马燕玲.中国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合作风险防控保障机制构建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1:1-67.
[4] 马龙,杨莉莉.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乡村形象建构与国际传播路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5):
153-159.
[5] 崔昊.“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拉关系研究[J].中国商论,2023, 32(24):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