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19届亚运会是亚洲人民的一次盛会,浙江大学承办了部分男篮比赛,圆满完成此次赛事的安全保障任务。通过承办第19届亚运会篮球赛,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大型活动安保工作经验,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关键词:浙江大学;亚运会;安全保卫;篮球
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办,是浙江省杭州市的一件大事,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承办了部分男篮比赛,为了办好这届盛会,保卫处工作人员放弃了暑期休息,全身心投入到为亚运会保驾护航的工作中。笔者有幸参与了这次盛会的场地保卫工作,深刻体会到保卫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现结合杭州亚运会的安保工作如何助力高校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浙大亚运会场馆的特点
(一)社会关注高,影响重大
比赛前的准备工作异常繁忙,我们需要确保场地的安全与秩序。要与公安及其他安保人员进行配合,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同时,要对场地进行全面的巡查,包括检查安全设施的完好性和紧急疏散通道的畅通情况。从赛前陪同亚运会领导检查场地,到比赛当日的引导服务、安全保障,亚运会领导给予了我们充分认可和高度赞扬。
杭州亚运会的举办增加了浙江大学与亚洲乃至世界各地经济交流的机会,进一步促进本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作为国际上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综合性体育赛事之一,亚洲运动会能够吸引来自亚洲各国的数千名运动员和媒体集中报道,为浙江大学带来极大的关注度和曝光率,从而提升浙江大学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动体育事业发展。举办亚洲运动会为本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有助于推动浙江大学体育产业发展,提升浙江大学整体的体育水平,为未来的体育事业提供强大的支持。
(三)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
亚洲运动会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加强国际友谊和合作,也有助于传播主办城市和本国的文化与价值观,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
(四)场面热烈,观众情绪高涨,控制难度大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比赛的每一天,安保团队凌晨5点来到场馆,分别站在各个出入口处,全力保障观众的安全。观众兴奋地涌入球馆,人流如织,为自己支持的队伍呐喊助威。赛事恰逢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和国庆节,浙大各场馆增添了喜庆团圆的 “中秋味”。9月29日的中秋节没有比赛,我们利用场馆开展了游园会,浙大餐厅的大厨各显神通,拿出看家本事现场为外宾及志愿者做月饼,共庆传统节日。志愿者折叠各式图案、国旗为双节祝福。
(五)安全防范难度增大
重大活动需要更多的安保人员、设施和措施的落实,有一些单位和部门往往推诿扯皮,让我们的工作陷入被动。为了确保亚运会的顺利进行,大量志愿者接受了严格的安保培训。
亚运会让领导与群众接触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距离越来越近,对安全保卫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的工作难度和压力越来越大。7天的比赛结束后,我们安保团队继续保持高度警惕,确保观众有序离场。
二、使命担当,把安保工作做到极致
浙江大学作为第19届杭州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项目的举办地,为切实肩负起护航 “平安亚运”的使命责任,安保处紧密围绕杭州亚运会 “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落实省委和校领导各项指示精神,对照杭州亚组委工作具体要求,全力护航亚运会胜利举办,圆满完成此次赛事的安全保障任务。
按照亚组委统一要求,安保处选优配强亚运会场馆运行团队成员,抽调5名党员干部协同属地公安、交警、消防抽调力量8人组成浙江大学 (紫金港校区)体育馆安保团队,形成安保处和属地力量 “内外互补”“双向协调”的安保组织力量。
为了办好这届盛会,安保团队建立后,团队人员放弃了假期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到为亚运会保驾护航的工作中。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制订专项安保方案。安保团队坚持以演练促提升,以演练查漏洞,以演练保进步,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并进一步优化工作内容。场馆外,安保处全员在岗或备勤,高标准保障亚运会期间校园安全稳定。
在亚运会举办前,我们举办2场亚运测试赛,开通2条公交接驳专线,协调6个综合体停车区域。7个比赛日22场比赛共完成330趟次班车保障工作,安全准时、集散有序,确保赛事车辆通行安全顺畅。坚持24小时值守工作制,梳理整合场馆周边422个监控点位,安排安检人员1 000余人次,完成对90 000余人次的安检任务,制订22个专门子方案,消防领域累计演练25次,共发现隐患46处、整改隐患46处。巡查里程近百公里。注册领域完成制证1 077人,临时制证621张。
为了方便来自不同国家的参赛者和观众,杭州亚运会的安全提示采用了多语种展示。无论是中文、英文、日文还是韩文,都能在各个角落找到安全提示的身影,确保了信息传达的准确和及时。
三、亚运会安保工作中不稳定因素及解决办法
首先,人员不足是亚运会保卫工作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学校负责保卫工作的人员往往是有限的,因为我们需要同时兼顾其他的工作,如其他校区的管理等。在杭州亚运会期间,人们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在比赛本身上,而忽略了对场地的保卫。因此,我们增加专门负责场地保卫的人员,并在浙大的老师和同学中招聘志愿者,通过筛选,共有307名志愿者为浙大紫金港校区篮球赛提供服务,有效解决了人手不足问题。为了确保亚运会的顺利进行,大量志愿者接受了严格的安保培训。他们不仅学习了基本的安保知识,还通过模拟演练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为了增强安保团队的凝聚力和应急反应能力,我们还特意举办了一场安保人员趣味竞赛。比赛项目既有考验团队协作的接力赛,也有考验个人反应速度的趣味挑战赛,让安保人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了专业技能。
其次,安全意识不足也是导致场地保卫工作不稳定的因素之一。虽然学校普遍加强了安全教育,但是在亚运会期间,由于人员众多,参与的志愿者也较为兴奋,他们对于安全的意识可能会有所减弱。有时候学生会在场地上跑动,甚至携带危险物品。这种情况下如果场地保卫工作不及时发现并制止,就可能引发事故,对亚运会的顺利进行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学校前期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加强志愿者安全意识,让他们明白不仅要关注比赛的精彩,还要注意场地的安全。[1]
再次,天气因素也会给场地保卫工作带来不稳定性。天气的变化是不可预测的,有时候会突然下雨、刮风,这给场地保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雨天的场地容易变得湿滑,容易导致运动员摔倒,而风大的天气可能会将看台上的物品吹落到场地上,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场地保卫人员需要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亚运会的安全进行。
最后,人为破坏也是场地保卫工作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有时候,一些捣乱分子会故意破坏场地设施,如刻字、涂鸦等,给场地保卫工作带来一定困扰。这不仅会影响亚运会的正常进行,还会给其他观众、学生带来不良示范。因此,我们加强了对场地的监控,加大对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亚运会场地的良好环境。
总的来说,通过加强人员配备、提高安全意识、关注天气变化以及加大对人为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确保杭州第19届亚运会场地的安全稳定,让运动员安心比赛,让观众尽兴观赛,让亚运会圆满成功。
四、通过亚运会经验来提升高校安全治理体系建设
(一)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人防、物防和技防三位一体的防范体系
安全保卫工作本身就需要以预防为主,我们不遗余力地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一是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校卫队,对校卫队实行军事化管理,在学校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同时,还给全校师生提供安全服务和援助的工作内容。[2]二是对一些重点部门的安全防范措施进行有效完善,如学生宿舍、实验实训楼等,一些相应的安防设施要安装配备到位,如防盗门窗、安全警示标志等;在校园道路安全管理方面,要让物防措施得到有效加强,避免校园交通事故的发生。在一些重要的部门和交通要道上,安装技防设施,如在校园中设置相应的摄像头和测速系统,在建筑物内部设立相应的消防监控中心和电子报警系统等,从而对校园实行24小时全方位管控,从人防、物防、技防三方面有效提高校园的安保水平。
(二)采取多层次措施
1.加强与警方、交警、消防联动,对浙江大学安保工作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评估,做出切实可行的预案。
2.校园网络接入警方110,享有警方的数据,实行联动机制,加强校园内部和校园周围的治安管理,让校园的治安秩序得到有效提高。
3.针对不同区域和场馆的安保需求,合理分配安保人员和设备,使用无人机巡防与治理,安保机器人大显身手。
4.在杭州亚运会的安保队伍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成员—安保机器人。它们可以在人群中巡逻,通过智能识别技术快速发现异常行为,为安保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5.在学校建立的安全保卫的网络平台中,设置安全保卫的职能模块,如安全事故的举报模块,或者安全问题的咨询模块等,让学生在遇到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进行报警寻求帮助。
6.校领导提高安全责任意识,为安全保卫工作提供经费和人员方面的充足保证,使其能够与学校的规模化发展保持一致。做好长远的规划工作,让专职队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高效率的办事方法和手段得到有效加强,给全校师生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
7.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监管力度,对学生的上网环境和空间进行有效净化。由于我们重视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工作,对于一些有害的信息和网址及时采用有效的方式,阻止学生涉猎其中,让校园网络阵地建设得到加强,有效解决校园的意识形态安全和网络安全问题。[3]
(三)浙大的安保工作在资源配置方面表现出色
通过合作伙伴和志愿者的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成本效益。最新的数据和例证表明,杭州第19届亚运会浙大紫金港校区的安保工作圆满完成,跟我们加强安全保卫的宣传工作、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到安全保卫工作中是分不开的。开展良好的安保工作,不只是工作人员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全校师生积极参与,一同做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形成一个紧密合作的团队。这个团队具有良好的协作能力和沟通机制,能够及时共享信息、协调行动,增强了安保工作的整体效果。
杭州亚运会安保理念可概括为 “全方位、立体化、智能化、人文化”。[4]
1.全方位安保。强调在赛事期间对所有方面、环节和时间段的安保进行全面覆盖和管控,确保整个亚运会期间的安全稳定。
2.立体化安保。采取多层次、多领域、多措施的立体化安保体系,以保障亚运会的安全。包括物理安防设施的建设、技术手段的运用、人员的部署等。
3.智能化安保。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如人脸识别、无人机监控、大数据分析等,提升安保效能和反应速度,提早预警和及时处置潜在的安全风险。
4.人文化安保。强调社会和谐、文明安保,保障亚运会期间的社会秩序和人民安全感。通过宣传教育、文明礼仪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杭州亚运会安保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科技驱动,保障赛事的安全与顺利进行,给亚洲和世界各国运动员和观众带来良好的赛事体验。
五、结束语
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安保工作丰富了我们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具备了多层次的安保措施、合理的资源配置、紧密合作的团队以及强大的反恐能力等优势。这些优势为浙大安保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浙江大学提升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积累了丰富经验。
参考文献:
[1] 凡颖.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1(16):96-98.
[2] 李世全,刘景喜.浅谈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工作的组织与实施[J].公安研究,2010(10):84-89.
[3] 翁骏涛.和谐校园建设中高校保卫工作发展思路[J].黑龙江科学,2020,11(19):136-137.
[4] 陈嵩莉.和谐校园构建中的高校保卫工作新模式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8(01):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