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主体以及途径探析

2024-08-03 00:00:00班晓雅盖梓育
国际公关 2024年12期

摘要:讲好中国故事主要围绕 “讲什么”“怎么讲”“谁来讲”这三个层面进行探析,每个人都应该有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皆是对中国故事的一种诠释。本文对讲好中国故事的途径进行探析,对于进一步提高中国故事的国内外传播力度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故事;内容;主体;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1]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故事,美丽中国需要精彩讲述。讲好中国故事、争做有为青年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

一、聚焦内容:“讲什么”

(一)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激发人民革命斗志的重要工具。经过不懈斗争,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和先进典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凝聚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载体。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全体中华儿女凝聚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力量。“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新闻舆论观念升维和宣传实践的新形态。”[2]通过讲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感人事迹,传承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和实现初心使命的宏伟壮举,将广大人民群众引导好、凝聚好,共同助力中国梦的实现。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与日俱增,“世界变局也为中国叙事提供了话语来源”。[3]因此,向世界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可以更大程度上传播中国声音,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让中国的声音逐渐获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和认可。

(二)讲好中国人民的故事

第一,中国人民故事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传播,更容易产生共鸣。日常生活故事能够有效促进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与宏大故事相比,从一个小的视角入手,讲述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人民故事,描绘普遍的生活状态,与人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第二,讲好中国人民的故事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容易让人们产生认同感。真实平凡的个人经历可以充分展示中国人民日益丰富的生活状况,客观地展示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展现中国的真实面貌,帮助人们更准确、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中国。第三,人民故事是对中国故事最真实的再现。讲好中国人民故事,就是讲述中国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故事,讲述中国共产党如何成功地让中国人民幸福、不断振兴中华民族的故事。普通人和普通家庭的故事是对中国故事最自然、最生动的诠释,更容易被世界各国人民理解和接受。

(三)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了丰富多样的素材内容。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故事的基础。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是通过传播中国古代文化、历史、艺术、文学的故事,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世界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源泉。通过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价值,达到传播中国故事的目的。第二,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凝聚力、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民族认同感,有助于中国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发挥积极主动作用。第三,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也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传播中国故事的力量,向世界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深化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断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二、围绕主体:“谁来讲”

中国故事应该体现与中国有关的所有理论、实践、经验和智慧的各方面内涵,但是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一些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单纯地只是由任何个人、组织或者社会团体来向国内外人民讲述中国故事。因此,需要拓宽思维,摒弃讲中国故事只是新闻舆论和宣传工作者职责的错误思想,要积极培养每一个中国人都是 “讲中国故事的人”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意识,树立全员都要讲好中国故事的大宣传观,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有一大批具有广阔学术视野的教师和具有远大抱负、爱国守法、善于创造的青年学生,他们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外语技能,能够更好地传播中国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创造了许多伟大的奇迹,这些都是讲好中国故事最丰富的养料。从教师的角度看,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师要自觉主动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和传播者。思想政治课要想有效地讲述中国故事,必须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这就需要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思政课教师。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强化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在课堂节奏控制、课程风格转变、教学理念创新等方面不断加强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青年学生应该凝聚新时代的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道路自信,在新时代的奋进征程中留下属于自己独特的印记。讲好中国故事,不仅需要青年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学习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方式方法,还要把习近平新时代外交思想作为理论指导,以便更好地在国际上宣传中国故事。青年学生应注重国际传播交流的双向互动性,在向外传播中国声音的同时能够听到国际上传播的声音,包括其他国家的故事和他们眼中的中国。此外,青年学生还可以通过理论宣讲等多种形式,以人们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法生动形象地把中国故事传播出去。

媒体人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主流媒体承担着净化语言、传播文明、传递正能量等时代责任,决不能失去舆论阵地。媒体人必须把中国故事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观众对党中央方针、政策的理解,着眼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媒体人应积极探索以不同的方式,包括 “自己讲”和 “别人讲”“官方讲”和 “人民讲”“国内人士讲”和 “国外人士讲”等多种形式,让讲述中国故事的主体多样化,使讲述内容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以便得到国内外人们的普遍接受。事实上,在网络时代,更多的普通人已经成为 “国家形象代言人”和 “中国故事讲述人”。因此,必须最大限度地关注和发挥媒体和人民力量在 “讲好中国故事”中的重要作用。

讲好中国故事,是对新时代国家发展的真实记录;讲好中国故事,是对新时代民族繁荣的最美诠释;讲好中国故事,是对发展历程的镌刻与铭记。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中国故事里的人物,都会以新的姿态,为宏伟的篇章增添新的元素,增添动人的情节,增添更加绚烂的光芒。

三、面向途径:“怎么讲”

(一)创新讲述中国故事的叙事内容和方法

第一,在突出人民群众这一故事主角上持续创新。人物是讲述故事的必不可少的元素,要依靠人民群众的故事来讲好中国故事,在人民群众身上下功夫,进行有人情味的理论宣传,不断挖掘可供创新的素材内容。第二,在强调人民群众喜好这一方式上持续创新。把群众想说的、不能说的都说出来,用人民群众感兴趣的案例服务和回馈群众,在形成传播合力上持续创新。当前,中国媒体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在这种新的媒体环境下,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应该不断改变和进步,不断适应互联网的传播节奏,运用开放、平等、共享、技术引导的思想观念,创造新的传播形式、渠道和模式,“要善于发挥细节表达的吸引力”。[4]第三,虽然不同国家会受到意识形态、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对中国故事产生不同的看法,但各国人民想要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是一样的。有些主题本身并不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的,它们在向外传播之前,通过文本或短视频的形式来讲述故事的发展和解决过程,在 “我们想说的”和 “别人想听的”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从普通人的角度真实地讲好身边的故事,使人们的同理心成为共同价值体系的一部分,并通过展示人们的共同信念赋予故事更加深刻的意义。

(二)以富有中国特色的话语和叙事体系助推中国故事的全面演绎

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折射中国思想和中国智慧,构建一个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融合中国经验与精神的话语体系。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诠释中国现实,形成融会贯通于国内外的新概念、新内容、新表达,使中国方案、中国思想、中国精神进一步深入人心。同时,不要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要把 “道理”贯穿在故事之中,深刻把握其中蕴含的中国道理。通过观察人们的实践活动来讲述生动有趣的中国故事。普通人民的故事是最感动人的,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通过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不断创新才成就了自己的美好生活,其中不乏感人的中国故事和不屈不挠的中国精神。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传播理念,讲述中国人民奋斗和追求梦想的故事,不断塑造值得人民信赖、喜爱和尊敬的中国形象。此外,还应该不断更新话语,改进叙事技巧,认真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文化传统和审美兴趣等,用普通人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讲述生动的中国故事,展现美好的中国形象。要充分利用全球视野来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态度,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鼓励多元主体参加,拓宽讲述中国故事的传播渠道

聚焦多主体、多层次,丰富传播中国故事的主体。要着重关注多元传播主体,将人才和专业知识转化为传播优势,有效地拓展传播渠道和领域,提高传播效率,构建全民参与、多元主体融合的传播形式。加快媒体融合,拓展传播渠道,构建新时代中国故事传播新模式。社交媒体和主流媒体的结合有助于传播中国故事,社交媒体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和传播性,而主流媒体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和权威性。高质量的内容可以实现良好的信息传输,利用新媒体,通过其对中华优秀文化特色进行丰富而灵活的表达来传达中国的声音,使人们更容易接受和认可,从而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另外,可以从播放渠道和播放效果入手,实现场景网络化。通过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等新媒体渠道,扩大了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范围。社交媒体和移动通信等新媒体技术已成为改变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新传播形式,要发挥专家学者在国内外论坛、媒体等渠道的传播影响力,“重大的国际活动是讲述中国共产党故事的重要平台”。[5]网络自媒体也要发挥相应的正能量作用,促使中国故事深入人心,不断增强中国故事的影响力。

四、结束语

讲好中国故事对于展现中国的文明传承、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国际贡献等具有重要意义。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文明交融的故事”,[6]传播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和理念,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可以让其他国家更加了解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有助于增加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促进世界文明的多元发展;可以展现中国文化的底蕴和传承,更可以反映中国近年来在发展经济、提升科技创新、推进改革开放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弘扬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推广进行生动有力的展示。因此,讲好中国故事至关重要,它可以有力促进文化交流、展示国家形象,也可以助推世界各国进行沟通和互动,不断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张秀丽,李开渝.从情感触发到共享触达:短视频讲好中国故事的情理融通研究[J].中国编辑,2024(01):38-43.

[3] 沈悦,金圣钧.中国特色国际传播叙事的多维转向与进路优化[J].云南社会科学,2023(06):173-185.

[4] 吕丹红,祖金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J].思想教育研究,2023(09):104-110.

[5] 李冉,刘文祥.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重要意义、战略重点、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07):62-69.

[6] 栾轶玫.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内核与传播话语[J].编辑之友,2023(01):6-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