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建儿童友好型社区是回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实践,也是儿童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文章聚焦中央和地方儿童友好型社区政策,采用政策工具视角,结合政策工具和政策目标的二维分析框架,对相关儿童友好型社区政策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深入分析政策内容、实施效果,促进儿童友好型社区政策的不断改进和提升,为我国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关键词:儿童友好型社区;政策工具;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群体是处于偏弱势的社会群体,个体的心理与生理尚在发育阶段,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其成长和发展。目前,许多社区存在儿童权益受损、儿童福利不足等问题,使儿童在社区中的成长环境受到威胁,需要政策和行动来创造儿童适宜环境。199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提出了 “儿童友好型城市”概念,随之,儿童友好型社区被提出并逐渐得到认可。儿童友好型社区注重儿童参与和发展,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教育和文化资源,倡导关注儿童权益的政策和实践。
我国对儿童友好型社区政策的研究还相对有限,本文旨在从政策工具视角对儿童友好型社区政策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希望为儿童创造更友好、健康、安全和有利于其全面发展的社区环境。
一、相关文献回顾
(一)国外文献回顾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CEF)积极倡导儿童友好型社区发展,并通过儿童友好型城市 (CFCI)倡议推动全球社区建设。国外常提及儿童友好型城市,其概念与儿童友好型社区相近。多个国际知名城市如哥本哈根、慕尼黑等已实施相关政策和计划,构建儿童友好型城市。
在理论研究方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手册,明确国际认证标准,激励社区推进儿童权利。国际儿童观察组织和儿童基金会研究中心研发评估工具,通过儿童视角评估社区友好性。例如,蒂姆·吉尔提出 “中心辐射”模型,旨在促进政策制定和在地实践。
实践研究则聚焦于政策本土化、空间创设与赋权倡导。各国政府根据国情探索政策实施途径,如澳大利亚制定行动导则、芬兰建立新机构体制。在城市空间建设方面,国外学者关注城市环境与儿童成长的关系,完善社区设施,促进儿童与社区互动。
(二)国内文献回顾
在CNKI上用 “儿童友好型社区”作为主题搜索得出356篇相关文章,通过可视化分析发现,从2014年起文章数量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
1.国内外对比研究
国外研究起步较早,为我国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对比研究素材。国内学者结合国外案例,从空间、政策、服务等多个维度探讨可借鉴之处,并总结国外实践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孟雪、李玲玲等对发达国家的儿童友好城市相关规划实践进行了要点梳理与概括;[1]陈天、王佳煜等总结国内外社区公共空间儿童友好导向的理论研究进展与实践经验;[2]魏义方探讨国际上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主要模式做法;[3]文若予、巫筱媛等根据全球范围内儿童友好城市与社会构建的实践,从空间条件、功能内涵、实施机制三个角度研究建立儿童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4]贺艺菲、吕飞等选择国际案例,从活动过程、参与工具、活动结果展开分析。[5]
2.实践探索研究
我国儿童友好型社区的建设涉及制度建设、空间营造、儿童参与、服务供给、评估体系等多个方面。在研究内容上,国内研究逐渐深入,涵盖儿童友好型社区的类型划分、乡村地区儿童友好型社区的构建机制、儿童活动空间设置、儿童利益维护以及儿童社会公共服务的专业供给等方面。如唐晓容探讨了乡村地区儿童友好型社区构建中的利益多元化供给机制。[6]然而,政策层面对于儿童参与的必要性和有效机制仍缺乏明确规定和指导。
国内多数研究集中在建筑、城市规划、社会工作等学科,并出现了跨机构合作研究。但研究方法上,理论或规范探讨较多,而多案例比较和实证研究相对较少,这限制了研究成果的政策产出潜力。
二、资料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以 “儿童友好型社区”为检索词,通过地方政府官网、北大法宝数据库等搜索儿童友好型社区相关政策。2006年是联合国儿童友好型城市方案提出的10周年。时间节点选取2006年1月1日至2024年2月7日。筛选原则:政策文本必须是由中央及地方相关部门层面发布;主要选取法律法规通知、意见等形式政策文本;政策内容与儿童友好型社区密切相关。
(二)研究方法
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借助Nvivo 11.0软件对儿童友好型社区政策文本进行人工编码,以句为分析单元。根据编码内容形成儿童友好型社区文本内容分析编码表,将编码结果归类并进行频数统计。
(三)二维分析框架
采用政策内容和政策工具的二维分析框架,其中X轴代表政策工具维度,Y轴代表政策内容维度。
1.X轴:政策工具维度
本文运用政策工具分类法,在儿童友好型社区政策文本内容分析过程中采用供给型、需求型及环境型三种政策工具进行分类归纳。[7]政策工具类型及其解释如下:(1)供给型工具:政府为推动儿童友好型社区发展所制定的供给型层面的政策,主要通过直接提供资源推动儿童友好型社区的探索和发展;(2)需求型工具:政府对儿童友好型社区的拉动力,通过创造领域内的需求来拉动发展,降低市场不确定性,减少外部不稳定性因素的干扰,拉动儿童友好型社区政策的应用及实践落地;(3)环境型工具:政策的影响力及外部影响,通过政府提供良好的外部政治环境维持儿童友好型社区的持久性和结构稳定性。
2.Y轴:政策内容维度
“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包括四方面的倡导内容:完善社区基本建设;建设安全、益智的儿童游戏场所和设施;健全社区儿童和家庭的服务体系;创新社区儿童参与工作机制。结合我国儿童友好型社区政策的特征,确定政策内容维度主要为:儿童参与、儿童保护、儿童健康、儿童教育、儿童心理、儿童友好基础服务设施。
三、政策分析
通过筛选,获取了22份直接涉及儿童友好型社区的文件。分析发现,我国儿童友好型社区政策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特别是2019年后增长显著。例如,2021年国家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儿童友好城市示范建设任务,同年 《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试点城市建设目标。此外,《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发展报告》 (2023)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政策性、专业性和实操性指导。政策内容从模糊的目标意见逐渐细化为具体规划和地方标准,有利于政策转化为行动,推动儿童友好型社区的落地推广 (详见表1)。
本文对18份儿童友好型社区政策文件进行了内容分析,通过逐条逐句编码,共提取出184条与儿童友好型社区紧密相关的政策条目。分析结果显示,政策内容在多个维度上呈现不均衡分布。具体而言,基础设施 (27%)、儿童教育 (23%)、儿童健康 (19%)、儿童保护 (15%)、儿童参与 (14%)和儿童心理 (2%)是政策内容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中,基础设施类政策最为突出,这体现在 《〈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 (试行)〉实施手册》等政策文本中,明确要求通过适儿化改造来保障儿童的安全环境。
统计分析显示,供给型政策工具在整体政策工具中占据主导地位,而需求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则相对较少。这一发现揭示了当前儿童友好型社区政策在工具选择上的倾向性。
四、政策评价
我国关于儿童群体的法律政策丰富,但社区层面的政策相对匮乏。20世纪主要关注儿童生存和特殊群体保障,而 “儿童友好”这一普惠理念在21世纪才被正式提出和实践。综观地方省份,各省份儿童友好型社区政策发展情况不一。我国目前尚未有通过认证的儿童友好型城市,最早积极响应儿童友好城市的是长沙和深圳。2016年长沙提出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战略构想,深圳率先启动我国首个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并将其纳入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成为先行建设示范区。[8]2018年深圳发布全国首个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9]2019年成都市入选首批 “中国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试点”中最多的城市。如何根据城市特色整合资源、普及儿童权利、提升儿童社区参与能力,仍需构建更系统和精准的政策体系。[10]
自2019年启动首个儿童友好型社区试点工作后,全国近百个城市都在探索儿童友好型社区模式。各地区制定了精准特色政策内容,如东部发达地区的儿童友好关注快乐幸福的精神环境的营造,中西部地区则更强调儿童友好的基础设施建设。[11]例如,成都在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上积极探索,提出到2025年,要建立一个以品质为主导、持续发展、富有生机的儿童友好型社区。[12]
目前,我国与儿童友好城市相关的监测评估数据的收集依赖于城市现有的数据库和监测评估机构。[13]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估和监测体系对推动儿童友好型社区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五、政策建议
(一)政策工具角度
我国儿童友好型社区政策数量波动大,反映出政策出台缺乏稳定性和系统性规划,这影响了政策的连贯性和整体发展。政策工具的优化可以取长补短。[14]优化政策工具结构、综合发挥不同政策工具特性是提升政策效果的关键。未来应加强对需求型政策工具的投入,同时确保环境型和供给型政策工具的合理使用。
(二)政策内容角度
儿童友好型社区政策需兼具普适性与特殊性,以适应我国社区发展实际。当前,政策内容应进一步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等软环境建设,社区管理、人文环境及公共服务亦是关键。特别是在现代高压社会环境下,建立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尤为紧迫。社会工作应积极参与,为儿童提供心理支持,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政策实践角度
儿童社工专业能力的不足制约我国儿童人才队伍建设。应以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职业标准探索、待遇标准建立等为主要内容来构建我国儿童人才队伍政策框架。只有保障儿童人才队伍权益,发挥其专业价值,才能保障儿童友好型社区开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六、结束语
为推进优质儿童友好型社区的建设,未来必须出台更为精细化的政策,以满足儿童全面发展的多元化需求。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第一,受限于儿童友好型社区政策的数量和质量,研究资料相对匮乏,可能导致政策收集不够全面。第二,政策分析框架尚待完善,特别是在政策工具的分类和儿童友好型社区的具体分析上,需要进一步细化和精准。为此,未来的研究应努力克服这些局限,以更全面地揭示儿童友好型社区政策的发展状况及其面临的挑战,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孟雪,李玲玲,付本臣.国外儿童友好城市规划实践经验及启示[J].城市问题,2020(3):95-103.
[2] 陈天,王佳煜,石川淼.儿童友好导向的生态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20(3):20-28.
[3] 魏义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人口与健康,2022(5):35-38.
[4] 文若予,巫筱媛.建设婴幼儿友好社区:经验与启示[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2,38(6):11-17.
[5] 贺艺菲,吕飞,魏晓芳.儿童有效参与社区建设与规划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规划师,2023,39(10):146-153.
[6] 唐晓容.乡村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的多元福利供给模式[J].中国社会工作,2023(18):8.
[7] 刘霞,闫温馨,刘珏.基于政策工具的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政策文本量化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21,37(5):853-859.
[8] 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23-06-09].http://www.sz.gov.cn/cn/xxgk/zfxxgj/ghjh/content/post_1351382.html.
[9] 深圳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深圳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 《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行动计划》的通知(2018—2020年)[EB/OL].[2023-06-09].http://wWw.sz.gov.cn/cn/xxgk/zfxxgj/zwdt/content/post_1455506.html.
[10] 雷雅娴,吴小凤,魏勇刚.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实践路向:基于国际经验的启示[J].少年儿童研究,2023(3):79-81.
[11] 沈瑶,张馨丹,刘赛.国际 “儿童友好型社区”评估工具的转译与应用:以长沙市儿童权利现状调研为例[J].城市规划,2022, 46(12):45-56.
[12] 谢佳瑶,王倩,茆长宝,等.国际杉板桥 儿童化友好:S社区 “1+N”服务模式助推国际化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J].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1(20):28-30.
[13] 同[11].
[14] 陈振明.政府工具研究与政府管理方式改进:论作为公共管理学新分支的政府工具研究的兴起、主题和意义[J].中国行政管理,2004(06):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