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2024-08-03 00:00:00李羌
广州文艺 2024年7期

很多年前,读韩东的一首诗,现在还记得那种氛围——不是淡然,而是一种接受某种境遇之后的坦然。这种坦然带着清醒、理智、自足的成分,更有情感的温度和沉淀。诗题是《温柔的部分》。

余怒的组诗《所获》, 如同风临深秋,自然而然地删繁就简,在光影的交错中,隐去皮肤和肌肉,而以骨骼的枝丫之舞,喻证人世的青枝绿叶。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这是与晚期叶芝相仿佛的喟叹,是水落石出的吟诵。让“痛苦的原形”,成为“一所四面有窗户的房子,/浸在拂晓的光中……”经过余怒的转换和重铸,“温柔的部分”得到了珐琅的质地和光彩。

胡茗茗的组诗《其实动物一直爱着我们》, 从另一个角度,书写“温柔的部分”——表明情感的表达和深度,过去是、现在仍是诗歌的核心——无论面对的是何种事物或者情形。“它那么美, 又怕又饥饿/ 无辜的眼神让我想要哭”……胡茗茗诗歌中的流浪猫, 和我们形成互映关系——这不是两种镜像的反射——而是人与动物在宽阔而紧密的生态关系中的深深的“互陷”。当诗人领悟“其实动物一直爱着我们”,随之而来的则是“疼痛让我弯下腰身”……

古马的诗歌主干依托祁连巨岭两侧生长,“万里无云,千里无人”,仅仅是他的曲调的背景。他更关注的是置身厚重西部的生命状态,敏感于苦境中的生命的尊严和美感,诗歌的韵味由此而生:“青背白臀,黎明的动感/来自岩羊”。古马的诗以“万物同我”的视角, 捕捉广阔天地中一幅幅动图,并将图景转化为共情和共命的吟唱:“和你相依为命”。

0px/8d9eCt7B2wkTc83Y6Vm5k6HFcQkVZoFVBEmhctk=

春树的组诗《只不过是我进入了电影》,以自我为镜,冷静地、客观地映射人、物、事;凡此种种,又因处于陌生的语境,使得“听说”“交流”“识别”“认可”等社会交往的反应和行为,具有了接近原初的意味。落实到作品里,颇有“微观现代人类学”涵度。尽管“隐约我听到了他们的声音/靠声音/我辨别他们离我的远近/我感到孤独”,但是,就在摸索、揣度和等待中,诗人其实完成着无所不在的“通过仪式”。

齐奥朗写过一段话:“只谈感觉和所见就好了,永远不要谈观点——因为观点并不发自肺腑,也从未真正属于我们。”

发自我们肺腑的极致的观点,不就是含着盐分闪闪发光的泪水?诗歌不就是我们珍贵的温柔的部分?

——李 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