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站式”学生社区具有思想教育、服务管理和文化涵养的功能。文章提出高校应通过建体系,强化党委组织领导;强保障,提升社区服务功能;筑阵地,实施精准思政;育品牌,提高育人实效等实践进路,将学生宿舍从生活场域转化为文化场域和教育场域,打通全过程的育人链条,提高“三全育人”实效。
关键词:“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理论逻辑;实践进路
一、“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育人功能
(一)思想教育功能
学生宿舍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场所,也是加强党建引领的关键空间领域。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宿舍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在学生宿舍建设过程中,“一站式”学生社区(以下简称学生社区)建设已成为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业态。
学生社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构建师生互动空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思想政治育人的亲和力。学生社区通过住宿空间的搭建、环境构建、氛围渲染让学生感到在家的归属感,推动学校领导、专任教师、辅导员、学工队伍走进社区,面对面、心连心地与学生交流,消除师生的距离,实现师生的共学、共乐、共享。高校在学生社区设置党建工作室、心理辅导站、就业指导室等,精准对接学生的需求,实现细节化、浸润式、个性化的指导和帮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例如,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打造独具特色的学生社区活动空间:传统文化馆、思政影厅、美食烹饪室等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思想学习及生活需求;自习室、健身房、自助服务室等解决学生“关键小事”;心理放松室等场所提供“菜单式”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就业咨询室,搭建学生就业平台,使学生社区成为浸润式教育的重要场所。
(二)服务管理的功能
学生社区通过线上和线下资源的整合重建,达到提高管理效率、提供集约化服务、促进教育资源下沉等目的。学生社区在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管理主体的缺位问题,明确管理主体、机制、体系,实现协同协作的目的。院校和部门单位对于各项事务进行系统梳理,简化事务办理程序,优化流程,实现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对于常规事务的办理制定明确的制度和作业要求,实现责权明确,进而实现各部门的协同合作,防止出现事务办理“空白区域”和“踢皮球”现象。例如,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大学生“一站式”网上服务大厅,服务大厅设置学生管理和服务学生的事项齐备、功能齐全,从新生入学前的宿舍选用,到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和服务,再到毕业生离校手续办理、就业跟踪服务等,所有涉及学生的事务办理都在服务大厅全链条式解决,打通学生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文化涵养功能
目前,教育面临一些新形势。新时代学生独立、务实、个性,需要个性化发展空间,学生社区通过对硬件环境和文化氛围的营造,打造文化标识,举办文化活动,将学生成长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建设文化型社区,达到涵养学生品格的作用。苏州大学实施“1+N”领航计划,强化凝心铸魂:第一,打造高质量的讲堂队伍,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党史专家等名师大家走进社区开展专场讲座和茶话会;第二,打造师生宣讲团,举办微党课比赛,开展“习经典·向未来”读书活动;第三,拓展立体化的讲堂阵地,线下在社区建立“理响讲堂”沉浸式课堂、初心角、党建活动室等,锻造思想引领平台,线上打造“丹心”微党课、“匠心”思政课等数字化课程资源库,从“线上”到“线下”,打通凝心铸魂的“最后一公里”。
二、“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理论逻辑
(一)战略思维,纵向拓展
学生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多维的重大工程,高校需要站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的战略角度上,驱动学生社区从生活场域转向文化和教育场域,扩展社区的空间功能和育人功能。首先,高校要优化学生社区公共空间,开辟学生学习、师生交流、休闲娱乐的专门场所,如学生活动室、党团建设中心、阅读中心等。其次,高校要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强精细化管理,在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结合社区的特色,构建文化标识体系,形成社区文化,达到浸润式效果。最后,高校要拓展社区育人功能。学生社区通过管理干部、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育人力量常态化沉入学生社区,构建学生成长支持系统。
(二)系统思维,机制创新
学生社区建设目的是要强化学生社区的教育功能,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组织创新。从试点高校中可以看出,目前组织模式分为三种:一是依托书院制推进学生社区的建设,书院是基本建设单位,分为全员书院制和非全员书院制两类,如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二是依托住宿单元推进学生社区建设,书院是第二课堂,如复旦大学;三是以社区型的党组织为抓手推进学生社区建设,如东北大学。另外,学生社区人才培养模式有所创新。为了弥补学分制的缺点,学生社区建设中打造了师生交互、学科交流、学生发展的物质与精神空间,提高学生社区的教育属性、组织属性、文化属性和交互属性,让学生社区成为新型人才培养的阵地。同时,学生社区应更注意隐性教育,切实回应学生需求,将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心理健康、职业发展等相结合,发挥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功能,推进学生社区的滴灌式教育。
(三)共治思维,主体协同
学生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是管理主体之间的相互协助,实现社区共治。在学生社区建设过程中,高校需要梳理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首先,高校应以党建为引领,构建社区党组织网络,推动党建工作下沉,以学生社区为主阵地开展党员活动项目。其次,高校应依托学生社区党建平台的建设,健全制度设计,激发多元主体参与活动。高校应坚持党员联系社区,坚持驻楼辅导员制度。坚持导师制度,推进学生导师进驻学生社区,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进行深层次的结合,加强跨院系、跨学科、跨年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社区共治的积极性。最后,高校应在学生社区成立自管会、楼委会等学生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学生社区事务管理,开展劳动、社会实践和生活服务类项目,实现学生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
(四)平台思维,供需匹配
学生社区最重要的是以平台思维促进学生服务下沉到学生社区,提供开放、共享、共建的社区平台。首先,根据学生的需求,高校应整合各类资源和服务,加强机制建设和流程再造,将育人力量、育人队伍和育人组织引入学生社区。其次,高校应设立学生服务大厅,将学校的公众服务集中在学生社区,使散点式服务向集约式服务转变。最后,高校应从空间支持、配套服务、项目引导等维度促进师生互动。
三、“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实践进路
(一)建体系,强化党委组织领导
高校应将学生社区建设作为学生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强化党建引领;根据学生的住宿需求和住宿分布,按照“宿舍片区—宿舍单元—单栋宿舍”的形式,构建大、中、小不同等级的住宿单元,并以基层党组织为抓手,将党建工作推进学生社区,在社区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建立多部门联合办公室和大学生事务与管理中心,各部门共同研讨工作中的新举措、新思路和新问题。
(二)强保障,提升社区服务功能
高校应线下线上并行,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学生社区应整合宿舍软件和硬件资源,扩展育人物理和精神空间,增设职业咨询室、社团活动室、心理晤谈室、辅导员工作室等,优化宿舍维修、场地预约、无人自助终端服务等办事流程,实现校务办理便捷化。学生社区应优化线上平台,推出官方网站或者App,推动学校行政办公、财务管理、学生工作、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各部门建立数据库,不断充实校务服务大数据,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和部门间数据共享,精简办事材料,缩短办理时间,实现学生校务办理的“掌上办”。
(三)筑阵地,实施精准思政
在学生社区建设过程中,驻站辅导员是先锋力量,主要目的是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驻站辅导员应和班主任、家长和任课教师建立联系,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动态。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师是在学生社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二支队伍,教师队伍通过开展沙龙讲座、“一对一”辅导、主题参观等活动,使用案例讨论、理论讲座、备课辅导等方法,可以实现思政课程和专业教学的有效扩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高校应邀请在各行各业取得卓越成就的大国工匠、企业能手,走进社区,为学生传授宝贵的经验。同时,组织“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先进群体进入学生社区。“五老”结合自己经历的战争、改革、开放等历程,为学生讲述党史党情、社情民意,用自己的故事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校通过汇聚各方育人力量,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一个集知识传授、思想启迪、精神传承于一体的思想教育平台。
(四)育品牌,提高育人实效
为了切实提高育人实效,高校可以通过品牌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例如,高校可以成立朋辈互助小组,组织高年级学生帮扶学业困难学生,开展专业学习规划,促进学风建设;组织创建学生宣讲团,围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开展宣讲活动,宣讲团成员更替和换届,以师带徒的形式,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成立志愿者服务小组,以学生社区为主要活动平台,精心策划并开展各类具有实际意义的志愿活动,如爱国卫生运动、红色文化宣讲活动等,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的热情,进而提高学生服务社会、自我奉献的精神品质。
四、总结
“一站式”学生社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构建师生互动空间,能够拉近师生距离,增强思想政治育人亲和力。同时,高校通过线上和线下资源的整合重建,提高管理效率,促进教育资源下沉。“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可以通过强化党委组织领导,增强硬件设施保障,达到提升社区服务功能的目的。另外,辅导员入驻学生社区筑牢社区建设阵地,打造社区特色品牌项目,可以实现师生协商共治。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过程中,高校要遵守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共治思维、平台思维,通过梳理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形成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之间共治的良性治理格局。
参考文献:
[1]李伟.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
[2]周远,张振.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空间建构逻辑与路向[J].思想理论教育,2022(7).
[3]王懿.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问题与实践理路[J].思想理论教育,2022(7).
[4]王军华.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内生价值、现实挑战与突破进路[J].思想理论教育,2022(10).
[5]严明,潘志娟,蒋闰蕾.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
[6]李育君.“一站式”高校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探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2(10).
基金项目:2022年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校级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室项目“‘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室”,项目编号:202207。
(作者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