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实施中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4-08-03 00:00:00王伟于佳
知识窗·教师版 2024年6期

摘要:1+X证书制度是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助力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调研河北省部分高职院校师生、社区及社会服务组织等,总结分析1+X证书制度在实施中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区治理;1+X证书

2019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X是学历证书的补充、强化和拓展,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相互衔接。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将助推职业院校改革走向深入。

2020年,社区治理1+X证书入选第四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名单。截至2023年底,社区治理1+X证书的考核已进行三年。2023年全国考生总计4 754人次,较2022年考试人数增加878人,增幅22.65%。河北省自2022年开始引入社区治理1+X证书考核制度,已有多名学生获得初级、中级社区治理1+X证书。

本研究利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进行社区治理1+X证书考核的高职院校进行了调研,包括参与1+X证书培训的32名教师、232名学生。

一、河北省高职院校开设社区治理1+X证书的现状

河北省高职院校重视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深刻认识到1+X证书制度的重要性。笔者通过访谈法,调研河北省进行社区治理1+X证书考核的高职院校(以下简称调研院校),共计6所,涉及专业负责人、参与社区治理1+X证书考核的相关教师(以下简称调研教师),共计32人。笔者通过对访谈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出四个特点。

(一)学校高度重视,但实行总量控制

自2019年1+X证书制度启动以来,受到了各大高职院校的积极响应与重视,河北省高职院校积极践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鼓励专业启动1+X证书试点工作,积极落实1+X证书制度。调查显示,调研院校的发展情况不一,项目预算繁杂庞大,用于X证书考核的费用占比较低,并呈逐年递减趋势。在1+X证书师资培训上,很多调研院校的社区治理1+X证书考评员只有1~2名,不能满足1+X证书培训、平台填报、考务安排等工作。

(二)师生积极性高,但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

调查显示,受职称评聘、课时费用的影响,调研教师参与社区治理1+X证书考核的积极性很高,但在32名教师中,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仅有5名,占比15.63%。

学生毕业时,双证在手,竞争力强、就业概率大,因此报名参加社区治理1+X证书培训考核的学生很多。所有调研院校都是全员参加社区治理1+X证书的培训,通过模拟考试选拔出最终人员。虽然是优中选优,层层筛选,但2022年、2023年1+X证书通过率均未达到100%。

(三)1+X证书内容贴合实务工作,但未能实现“课证融通”

社区治理1+X证书(中级)的内容主要包括政务管理、局(村)务治理、社区服务三部分。在调研院校中,有5所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由于师资短缺、缺乏教学资源、课时制约等因素,未将社区治理1+X证书的内容纳入专业课程体系,致使专业课程体系与1+X证书职业技能考核内容互不相关。这对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和参加培训的学生都是一种知识与能力的挑战。

(四)培训组织机构严控流程,但未能实现全过程监督监控

培训组织机构的监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育部开发了1+X证书门户网站,要经过申请报名、上传提交学生信息、核对信息、申请考试考场、考核信息填报等一系列程序;第二,在为学生组织的1+X证书培训中,未取得社区治理考评员的教师不能进行培训;第三,在考核组织过程中,试点院校需要全程录像,并设置监考员、主考官、技术员、巡考员等,再将全部人员信息上报培训组织机构。但是,培训组织机构对培训效果的监管略显宽松,考核题型虽然涉及单选、多选、判断、实操案例分析题等,学生主要还是通过刷题提高正确率,未将提高职业素养、专业能力作为首要任务。

二、河北省高职院校社区治理1+X证书实施困境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学生、教师、居委会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调研。通过归纳,总结出河北省高职院校社区治理1+X证书实施过程中的困境。

(一)高职院校社区类专业教师缺乏专业背景,培训力度不足

在32名调研教师中,具有社区类专业相关背景的教师仅有5名,其他教师通过短期培训、国培、考取社会工作者证书等途径获得进入专业师资团队资格。在师资培训方面,仅有4名教师参加了社区治理1+X证书考评员培训;在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方面,全部教师都有参加企业实践的经历,2名教师在入职前有相关企业工作经历;在企业实践质量保证方面,30名教师表示只是走走过场,并未亲身参与企业工作,实践经历停留在参观企业、访谈员工层面。

(二)社区治理1+X证书内容缺乏吸引性,学生持续动力不足

社区治理1+X证书培训内容理论性强,加上教师缺乏真正的企业实践经历,在培训中容易出现“教师讲不明白、学生听不明白”的现象。在备战考核的冲刺阶段,教师主要通过刷题、背题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正确率,违反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养的初衷。在对232名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证书内容吸引力调查中,183名学生认为不太具有吸引力;在对教师授课内容的调查中,仅有6名学生表示容易。培训内容稍显枯燥,学生后续动力不足,致使通过率未达到100%。

(三)企业认可度不高,证书含金量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

通过资料分析法可知,1+X证书的市场跟踪反馈数据缺失。试点至今,仍未有官方数据展现试点证书所面向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数量,以及证书持有者在就业市场上所体现出的优势评估数据。

由于社区治理1+X证书开设时间尚短,第一批拥有证书的学生还未毕业,正在进行岗位实习,证书的效果尚未完全凸显。同时,培训机构宣传力度低,河北省一部分社区工作人员、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社工知之甚少。调研的28名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中,在问及是否会优先录用持有社区治理1+X证书的学生时,20名社区相关工作人员选择“可以参考,但不会作为聘用依据”。

三、河北省高职院校社区治理1+X证书实施对策

(一)深耕教育教学改革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开发源自生产实践岗位工作领域的内容,体现为产业端“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新流程”融入职业教育端的过程,强调实践能力培养的价值。“增强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重要目标,结合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应将课程标准和职业资格考证内容相结合,将职业资格考证内容覆盖到课程内容中,从而实现课证融通。

以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为例,在课程体系的升级改造中,高职院校应增加“慈善公益”“志愿服务”“政务管理”“村务治理”“居务治理”等模块,并对现有专业课程进行数字化、智慧化升级,引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智能化虚拟仿真实训设备。校企合作共研紧跟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虚拟+现实”的交互式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二)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1+X证书是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纽带,企业可以将新规范、新方法、新创意融入1+X证书的培训内容,增强X证书的实用性和含金量。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企业导师,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调研等形式实地进行学习,安排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组建一支由专业教师、企业导师组成的高素质1+X证书培训团队。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2+2+2”模式、“3+2”模式,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企业的主导地位,将企业用人标准、行业发展需求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

(三)增强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社会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应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勇挑社会重担,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师生的服务能力,对外提供技术支持、能力提升培训等服务,不断拓展专业发展的广度和宽度。

以社区治理1+X证书为平台,高职院校可以整合培训资源,校企共建网络课程、电子教材,并梳理典型案例形成虚拟仿真实训案例,打造数字化、智能化于一体的对外培训课程,面向社区新入职员工、社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或有培训意愿的相关人员。高职院校还可以开展社区治理1+X证书高峰论坛,邀请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共议专业建设、产业发展、X证书的内容等,扩大专业和社区治理1+X证书的影响力。

(四)构建高职院校X证书监管保障反馈机制

1+X 证书制度设计的初衷就是增强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但在1+X证书培训考核运行中,培训组织机构并不能实时监控试点院校的运行情况,尤其是难以把控试点院校的教学培训质量。因此,培训组织机构与高职院校应同时发力,共同承担监管保障反馈的责任。

一方面,培训组织机构应加大师资培训监管力度。受国内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影响,目前取得社区治理1+X证书考评员证书的教师采取的都是线上培训的形式。然而,线上培训教师学习效果难以把控,通过刷题也能考取相应的证书,这就需要培训组织机构严把考试关,尽量采取线下培训的形式,调动教师的培训积极性,加大考核力度。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把关学生的选取、考核,并考核培训教师的培训效果。除此之外,培训组织机构也应广泛听取试点院校的反馈意见,积极改进,保证1+X证书的含金量。

四、结论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产物,是高职院校践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三教改革”的重要措施,是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抓手。截至2023年底,我国1+X证书制度仅运行三年,问题与困难是发展中的必然产物,培训组织机构、合作企业、高职院校应直面1+X证书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不断进行资源整合、制度调整,充分发挥1+X证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戴玲,程文广,刘冬冬,等.“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内在契合性、现实困境与消弭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1(11).

[2]张国民.1+X证书制度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优化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22(16).

[3]夏雨.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困境、动力机制和策略[J].机械职业教育,2023(6).

[4]张海龙.基于校企合作的“1+X”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9).

[5]李妮,阮宜扬.1+X证书制度试点的校企合作困境及其组织学解释[J].理论经纬,2022(7).

[6]韩韩.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成才之路,2023(33).

基金项目:2023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X证书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项目编号:SZ2023003。

(作者单位: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