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2024-08-03 00:00:00艾卫平余浩龙厚恺
知识窗·教师版 2024年6期

摘要:中医药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采取深化改革、提质培优和产教融合等新举措,与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不谋而合。文章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为例,在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框架下,分析中医药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并提出内容、保障、评价、平台“四位一体”的螺旋式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新路径,为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创新创业实践;专创融合;中医药院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中医药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需要适应社会进步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求,在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上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在中医药院校开展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建设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医药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机遇

(一)顺应国家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趋势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国家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旨在培育出勇于实践探索的创新型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表明国家正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不断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在中医药院校落地发芽。在国家诸多优惠政策的推动下形成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有力促进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二)契合时代和中医药行业的战略需求

中医药院校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紧盯世界科技前沿,集中力量培养高水平复合型的中医药人才。产学研协同育人是将中医药学科优势与特色融入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有利于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实践平台,还有利于将中医药行业战略需求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战略发展同向同行。

(三)提高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实效

通过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学生能够了解市场最新资讯和动态,迸发新的灵感,为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基于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创业实践赋予学生更多实战的机会,在接受培训和参与项目的过程中,不同学生组建团队,能发挥团队协作的效能,增强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中医药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

(一)专创融合课程体系不完善

1.内容融合不足

中医药类课程内容是完整、系统的知识,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则更关注实践运用。目前,中医药类课程中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整体所占比例较少,课程内容整体呈现碎片化,无法拉近和行业的距离,同时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及能力的培养。

2.课程载体单一

创新创业课程大多以项目为载体,以政、企、校、科技园区等为依托,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然而,部分中医药院校的创新创业教学固守第一课堂,停留在单一的理论知识讲授,没能有效拓展第二课堂,学生未能走入企业、走进园区。

(二)校企合作规模有限

第一,校企合作内涵不足。目前,仅有少数中医药院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且合作模式大多局限于表面,合作的深度、广度、长度不足,没有形成稳定成熟的校外实践平台和资源。

第二,校企合作成效不明显。有限的校企合作规模未能提供更多双向奔赴的沟通交流机会,也未能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导致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技能难以得到提高,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建构要求。

(三)学生的创业意愿与创业行动呈两极分化

第一,受不同学龄阶段的影响。多数学生刚入学时有较强烈的创业兴趣和意愿,但他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尚不完备,知识付诸实践的难度较大。同时,专业课程增多挤压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且学生群体主流的职业规划相对稳定。面对现实压力,学生后期难以过多参与创新创业,导致创业意愿逐渐减弱,创业行动过早夭折。

第二,受家庭环境和社会舆论影响。调查显示,有家庭创业背景的学生,其创业意愿更为强烈,相比之下,无家庭创业背景的学生,毕业后创业的可能性至少降低10%。此外,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学生创业素养低、团队组建难、风险大等,没有为学生创业营造积极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中医药院校建设创新创业实践体系的实证研究

长期以来,江西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并将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出一条可供中医药院校参考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新路径。

(一)构建以“前期趋同、强化基础,后期分化、因材施教”为核心的实践育人内容体系

我校构建渐进式教育教学体系,完善融合发展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改进学科专业设置和知识传递过程,构建完整、扎实、复合型的知识体系。如在低年级以普及教育为主,通过“青苗工程”等线上线下创新创业课程学习,以及创业讲堂、实验训练、创新创业竞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规范与方法,拓展学科交叉意识;在中高年级以个性教育为主,通过开展大创训练计划、模拟实训、项目路演、创新工程集训营等专题培训,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加强创新创业技能技巧培养和前沿理论学习;在高年级以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为主,通过开展“小总裁”实验班等精英教育,增加政策引导等内容的供给。同时,我校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开展“一院一品”“一专一特”建设活动,打通资源壁垒,促进创新要素流动,为学生提供智力、物力支持。

(二)构建以“全程式指导帮扶”为核心的实践育人保障体系

第一,出台制度,帮助“创客”找项目。我校从制度层面鼓励教师将科研资源向学生开放,科研心得与学生共享,科研成果同学生共创,引导学生将创新成果变成创业项目,体现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在实现创业引领就业、带动就业中的价值。

第二,跟踪帮扶,指导“创客”做项目。我校独立设置创新创业学院,统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设一站式服务中心、生涯咨询工作室,定期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并进行全程跟踪,稳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一次性成功率。

第三,政策扶持,鼓励“创客”勇实践。我校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基金、奖学金等,针对性开展专创、科创、产创、劳创、文创训练,引导学生带着项目入驻大创园孵化,创办公司,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实践和实战水平。

(三)构建以“一园三地四中心”为核心的实践育人平台载体

我校按照“统一规划、开放共享”的思路,推动校地企协作育人,构建“一园三地四中心”的创新创业教育格局,为学生提供厚实的实践育人平台载体。“一园”即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三地”即湾里区新经济产业园、江西科骏增强现实产业园、江西国信药谷,“四中心”即校内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传承中心、创新中心、实践中心。

第一,创新校政、校企合作路径。我校与政府、企业、产业园区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创办以地方政府、企业名称命名的班级;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参与制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程讲授、成绩评定等环节;共同出资建立创新创业基地,构建校地、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

第二,铸牢创新创业实践链条。我校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与产品研发、课题研究等工作相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夯实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基础;依托社会服务平台、中医药技能与创新创业竞赛、创业孵化园等平台,丰富学生的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综合体验,形成“专业技能+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素质拓展”的综合体验链,引导学生将所学及个人能力内化成品质,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

(四)构建以“四方评价,补差填漏”为核心的实践育人评价体系

第一,学生个体评价。我校将学生的静态考核转为动态评价,将知识考核转为素质评价,动态观测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各项能力指标的变化、运用创新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专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缔结的项目和竞赛成果数量、提高创新创业精神素质的程度等内容。

第二,企业单位评价。企业单位对借助我校的人才、技术、科研平台等优质资源,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与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对我校毕业生在企业单位的工作能力、文化认同、经济效益、岗位忠诚、职业稳定等方面表现的评价;对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质量的评价。

第三,创新创业导师评价。创新创业导师对所指导学生的专创融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如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团队素养等;对所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如“双创”类竞赛奖项产出、自主知识产权输出、成果转化、社会效益等。

第四,学校督导评价。在已有教学督导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我校增加对专创融合课程的督导评价,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是否达到专创融合课程的要求、教学组织实施是否体现专创融合课程的特色、教学效果是否符合专创融合课程的标准等。

四、结语

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建设是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走向深入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中医药院校各专业之间融合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载体。在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下,江西中医药大学坚持“产”为目标,“学”为基础,“研”为手段,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开拓了一条中医药院校与政府、企业、产业园区、科研院所等合作的新道路,联合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实践性创新创业人才,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苏伟.专创融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J].青少年学刊,2022(4).

[2]徐峰,樊丽娜.专创融合理念下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理性反思与实践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2).

[3]张孟强,张李兵,马杰.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现实审视与优化路径[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10).

[4]杨帆,周忠成.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专业课教学相融合的创新模式探究:以“IT项目实施与管理”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35).

[5]王玮,高飞.产教融合实施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20 (10).

[6]沈荻帆,崔亚妮,任佳,等.地方高校“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4).

[7]林昕潞,陈翔.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医药院校专创融合的路径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23).

基金项目:2022年度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会课题“基于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下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建设研究——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为例”,项目编号:zyycxcy2022017。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