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严把毕业出口关”的背景下,学困生由于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很容易出现考试焦虑、学业成绩不达标和毕业压力过大等情况,表现出自卑、叛逆、焦虑,影响身心健康。文章从高校学困生群体入手,分析高校学困生教育转化情况,通过研究积极心理资本的概念,帮助学困生发现自身优势,提高他们解决学业问题的信心,增强意志力,形成自信、平和、积极的心态。
关键词:积极心理资本;学困生;学习效能感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模式的不断扩大,部分高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加上整体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导致一些学困生的出现,本科生辍学现象也日益普遍。学困生如果心理波动过大,消极情绪过重,就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发生自残、自杀乃至危害社会的情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关注和消除学困生的消极心理。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困生的消极心理,将积极心理资本的概念与学困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利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来对唤醒学困生的内驱力,从而促进学困生心理的积极转化。
一、积极心理资本和高校学困生的概念界定
(一)积极心理资本的概念界定
积极心理资本是指个体所拥有的积极心理资源或可发展的积极心理状态,由希望、自我效能感(或自信)、坚韧力和乐观四个维度进行展现。首先,希望是指协助学困生发现自身优势,坚定地往前进,为了成功而努力追求目标,并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其次,自我效能感是指相信自己有能力达到预期目标;再次,坚韧是指在逆境中坚持和成功的能力;最后,乐观是指将好的结果归因于内在的、稳定的和普通的原因的能力。积极心理资本就是帮助人们应对困难,促进人们成长的心理能量。人们提升积极心理资本可以通过设定明确且能够实现的目标,增强能够成功的希望感;多参加擅长的活动,如打乒乓球、篮球等,从而增强自信心,收获效能感;保持身体健康,睡眠充足、均衡营养、适度运动等行动能够提高心理能量;学会乐观心态,学会积极解读事件,将好的、坏的结果都视为成长的机会;培养感激之心,关注美好,增强幸福感;多做好事,从中收获满足感,从兴趣爱好等活动中收获满足感和价值感,提高心理幸福感;学会原谅他人和自己,使内心平静和和谐。
(二)高校学困生的概念界定
学困生是指学习成绩落后、自律能力有限的学生。高校可将学困生归纳为智力水平、生理机能正常,但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需要积极干预的学生。他们心理压力比较大,假如长期不能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会出现逃课、旷考、挂科,甚至跟班试读、延长学制、退学等情况,其自卑、焦虑等情绪会加剧,也会严重影响个人发展。一方面,很多高校学困生由于自律性不强、学习动机差、意志力薄弱等问题,无法正常投入日常学习生活,导致个人学习成绩严重下滑;另一方面,部分学困生不分昼夜沉迷网络游戏、虚拟世界,导致成绩一落千丈。
二、高校学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学困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主要表现为缺乏自信、缺少动力、自我效能感低。大学生活虽然不像高中那样着重强调学习成绩,更重视的是学生的综合发展,但学习是大学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也必须得到重视。自卑心理会让学困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不敢展示自己的能力,害怕出错。这种自卑心理会逐渐演变成对社会交往的恐惧,甚至产生孤独感。部分学困生长期处于学习困难状态,一些通过努力容易实现的目标,由于他们的自卑加上内心的自我否定,也很难实现。
(二)逆反心理
学困生一旦出现逆反心理,就容易陷入心理危机。一方面,他们想要得到家长支持,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明显增强;另一方面,他们想要有自己的独立空间,急于摆脱父母管束,对家长的“千叮咛万嘱咐”和教师的“苦口婆心”视而不见甚至厌烦,在一定程度上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进行反抗并做出相反行为。家长或教师的批评非但不能起到纠正的作用,反而会促使学困生形成逆反心理,一旦这种偏执的心态成为主导,学困生会因为不能客观准确地认识问题的本质而采用错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便会不接受教育内容。
(三)焦虑心理
有的学困生能够通过自我疏导缓解焦虑,但有的学困生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大多数学困生有过学习失败的经历,如不能保质、保量完成课程学习,不能顺利达到预期学习效果,不能及时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反馈,等等。
(四)惰性心理
一些学困生由于惰性,在学习上不愿下功夫,在思想上不求上进,只图安逸,认为考上大学就够了,在困难面前缺乏刻苦钻研精神。他们常常早读课懒得动嘴,上课懒得思考,自习课懒得动笔,作业懒得做。这种行为直接影响学困生对学习的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而且在学习上的懒惰行为会泛化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积极心理资本转化高校学困生的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施行灵活管理原则
在培养学困生积极心理的过程中,教师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目标,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的良性互动。学困生心态的培养,既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需要学困生自己主动积极参与,二者相辅相成。所以,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困生的个人情况和心理特征,综合运用倾听、体贴、分享感受等技巧,鼓励学困生主动表达观点,提出困惑,帮助他们远离焦虑,为他们出谋划策;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我适应能力,鼓励学困生自我调控,学会自尊自信。
(二)循序渐进学习,打造全程伴学服务原则
教师应以学生需求为导向,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承认学困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开展帮扶工作。学困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与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息息相关,个体的心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师要辩证地看待学困生认知方式和智力能力的差异。更重要的是,由于个性特征和家庭环境的不同,每个学困生的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故需因材施教。一方面,教师要将分层原则落到实处,紧密结合实际,准确把握学困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分析他们所处的环境,有针对性、一对一地开展帮扶工作;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为学困生制订完善、合理的目标规划与计划,稳步推进各项措施落实落细。另外,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尊重和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真诚沟通,使他们更容易接受自己的建议和教导。
(三)逐步层层渗透,形成教育闭环原则
教师对学困生的思想培养要贯穿日常管理工作中,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计划;根据学困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将教学、管理措施、思政培育结合起来,及时解决学困生的问题,在学困生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教育合力。
四、积极心理资本视角下高校学困生教育转化路径
(一)帮助学困生重塑自信,正确认识自我
动机的功能是引发、引导和刺激个体行为,是一种激发、维持和引导行为朝着特定目标前进的力量。要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动能,教师就要不断激励他们产生学习热情,并积极主动地增强内在学习需求。在评价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时,教师应努力帮助每一个学困生摆脱被动学习的状态,鼓励学困生树立自信心,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案,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学习体验,促使他们在学习上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要想成功实现学困生的思想转化,教师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他们客观准确地定位自己,意识到自身价值,接纳、欣赏自己,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幸福感。
(二)建立学困生帮扶制度,营造良好环境
学困生的学习思想转变关系到良好班风学风的建设,以及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安全稳定。高校要组织实施“宿舍—班级—学校—家庭”帮扶机制,努力做到多方合作联动。教师要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建立健全学困生帮扶机制、“传帮带”机制、学生综合评价制度等一系列措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困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习惯。在教育管理中,高校要细化学困生管理工作,建立学业预警和学业帮扶机制,使学困生重拾自信,在足够的时间内转变,争取更好地完成学业。
(三)提高学困生自制力,引导行为倾向
自制力反映了一个人的意志力水平,即自觉控制自己情绪和行动的能力。学困生缺乏自制力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逃避、找借口,不做自己想做的事或应该做的事。高校应加强对学困生的日常监督,鼓励他们提高行动效率,认真完成学业学习。如果没有教师的督促和教导,很多学困生会因为缺乏自制力而懈怠学习,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无法坚持学习计划,不断恶性循环,导致学习越来越差。同时,教师应该帮助学困生制订学习目标计划,这样不但有利于增强学困生的自制力,而且有利于监督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唤醒他们内在的学习需求。学困生要通过自身努力,有意识地开发学习需求、增强自我效能感,并重拾自信心,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
(四)增强学困生自我效能感,关注身心健康
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学困生对学习的态度、情绪和行为,间接影响学困生学习的努力程度,且自我效能感低的学困生很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强烈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帮助学困生提高自信心,在取得成绩时积攒积极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情感因素和思政元素,将其贯穿专业学习,及时将学生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同时,教师对学困生的要求应比其他学生稍松一些,循序渐进,尽可能帮助他们多参与课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他们的学习能力,鼓励他们成立互帮小组,利用朋辈教育引导,消除他们的焦虑情绪。
五、结语
总的来说,学困生的成因并不是单一的,想要做好学困生的教育工作,需要全体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教师要引导学困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帮助他们构筑积极的心理情绪,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不断增强自信心、责任心和进取心,正确转变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教师还要帮助这些学困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长,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丽娟,王自华.高校学困生积极心态培育路径[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1(6).
[2]胡庄方.积极心理资本视角下高校学困生教育转化路径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12).
[3]刘艳茹.关于学困生转化之心理激励的研究[J].吉林教育,2020(9).
[4]戴金辉.高校学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3.
[5]张婷婷.高校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表现、成因及对策[J].中国冶金教育,2013(4).
[6]王伟华.高校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探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基金项目:商洛学院2023年学生工作研究课题“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下的高校优秀毕业生胜任力素质特征的实证研究——以商洛学院为例”,项目编号:XSGZ2310。
(作者单位:商哲 商洛学院;刘子阳 陕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