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视野下的教育评价改革实践

2024-08-03 00:00:00李应华
知识窗·教师版 2024年6期

摘要:文章从中学课程评价改革、综合实践评价改革、育人模式评价改革和“五育”融合评价改革四个方面阐述中学教育评价改革内容,分析“五育”并举视野下的教育评价改革实践路径,探讨“五育”并举视野下的教育评价改革对促进中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五育”并举;教育评价;中学教育

“五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部分构成的整体,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全面发展。《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中学在“五育”并举战略下重构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在教育评价制度改革中,中学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五育”协同发展为价值导向,全面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一、课程评价改革

中学课程评价改革的必要性在于:第一,当前教育体系存在学科内容繁杂、无法适应学生综合发展的问题。第二,传统评价方式侧重考试成绩,缺乏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评价。第三,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巨大变化,中学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学生。

中学课程评价改革方案的实施通过课程设置与改革、跨学科学习与项目、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家校合作和师资培训等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学课程评价改革分为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和课后效果评价。教师课前准备评价包括课程标准熟悉程度、教案完备性、集体备课执行度等,学生课前准备评价包括课程预习情况、是否线上预习等;教师课中实施评价包括知识完备性、重点和难点突出性、课堂互动度、课程思政完成性、课堂管控到位度等,学生课中实施评价包括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课堂互动度等;教师课后效果评价包括学生教学效果评价、同行教学效果评价和教学督导教学效果评价等,学生课后效果评价包括课后作业完成度、课程考核得分率等。

二、综合实践评价改革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跨学科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探索综合实践评价改革对中学教育评价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池州市东至县第三中学(以下简称第三中学)先后荣获“安徽省科普示范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等称号。学校从分层管理、多维融合、综合评价等方面开展综合实践评价改革。

在分层管理方面,第三中学开展以“培养家务能手”为主题的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带动学生分层递进,不断增强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首先,学生围绕家务劳动知识与能力畅所欲言。在劳动课上,教师为学生讲解家务劳动意义,示范家务劳动操作。其次,学生把在班级里学到的劳动技能应用到家务劳动中,提高了劳动能力。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经验回顾、成果展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家务劳动的认识。

在多维融合方面,第三中学摒弃仅重视智育实践的单维模式,在综合实践中融入德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等因素。如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首先,教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加强思想引领;其次,教师将固化在课内的实践活动迁移到操场或社会上开展,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化体育教育效果;再次,教师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教授学生朗诵、书写和绘画,强化美育教育;最后,教师通过科学设计系列动手环节,强化劳动教育效果。

在综合评价方面,学生原来的综合实践主要是通过完成作业进行评价。自开展“五育”并举以来,第三中学除了评价学生的综合实践作业之外,还对学生在综合实践中表现出的道德修养进行德育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身体素养进行体育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艺术表现进行美育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进行劳育评价,真正做到“五育”综合评价。

三、育人模式评价改革

目前,中学教育存在办学功利化、重知识轻育人的情况。第三中学存在师资相对短缺、队伍结构失衡、生源素质下降、家校共育低层次运作等问题。经过分析,第三中学认为学生有志向、教师有能力、家长有投入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为此,第三中学提出从学生增志、教师增能、家长共情三个方面开展育人模式评价改革。

(一)学生增志

学生增志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志”是学生成长目标,根本任务是立德;“增”是实现目标的过程与路径,指明树人的方式。

第三中学构建全环境育人模式,各学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进行教材整合,打通学科边界,以主题化、生活化呈现方式,以问题式、任务式驱动学生主动学习,以小组探究和自主参与等方式促进学生实现知情意行转化。

第三中学以中学生学业规划为切入点,引领学生立志。如第三中学通过构建“榜样示范”“典型引导”“传承红色文化”“同伴互导”“分类教学”五大体系,激发学生励志成才;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全学科育人”“开设特色活动,搭建成长平台”等举措助推学生立志。此外,根据各学段教育目标和内容,第三中学开展实地考察、公益服务、创意设计、情境体验四类综合实践活动,历练学生品格。

第三中学改变“分数+操行评语”的传统评价方式,实施“过程考核+活动参与+荣誉获得”管理评价方式。学生每学期将拿到一份《学业水平报告》,从学习习惯、学习动机、道德品质、知识能力、学科方法等方面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并以此作为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评判依据,让评价的过程成为育人的过程。

(二)教师增能

第三中学新入职的年轻教师、从乡镇调入的教师较多,教师学历层次、知识结构、教学水平良莠不齐。为解决这个问题,第三中学通过教师增能,着力培养教学有道、辅导有方、工作上心、成长有力的教师队伍。

第三中学成立名师工作室,从教学规范入手,通过名师课堂教学展示、名师班级管理展示、名师教学实践活动展示、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对青年教师开展传、帮、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名师培养方面,第三中学构建了“名师引领—政策护航—平台助力—经费保障”培养机制。在骨干教师培养方面,第三中学围绕适合教师发展的项目搭建“线上线下”混合式平台,如“提升工程”“名师课堂”“教改前沿”“集体教研”“线上培训”等,不断丰富校本培训形式和内容。

第三中学实施“周周精进”式专业成长行动:一是通过校长领读引导教师全员参与“周周精进”读书活动,不但丰富了教师知识储备,而且培养了教师育人情怀;二是由学科组长主导开展全学科“周周精进”教学反思,通过提炼亮点、补齐短板,为学科教学质量提高提供必要依据。第三中学还建立育人团队综合评价机制和“四案”合一高效评价机制,通过教师思想政治、师德师风、专业发展、教学业绩、班主任工作、一岗双责落实、培优工作、特殊贡献等多维度综合评价机制,激励教师全方位育人,成长为“一专+多能”型教师。

(三)家长共情

针对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家庭教育方式落后等问题,第三中学以推进家长参与为抓手,构建系统管理体系,有效解决了家庭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

第三中学开展了“一年四次八课时”的家长授课活动,以班级为授课单位,由班主任组织实施。在此基础上,第三中学分年级安排专题课程,根据年级年龄特点、家庭结构地域特点、学生问题诉求特点等开展专题讲座。

不少家长工作繁忙,鲜有时间陪伴孩子。在“家长共情”系列培训后,不少家长推掉应酬陪伴孩子,尤其是开展“听取书声一片”家长读书活动以后,很多家长开始和孩子一起阅读,家庭学习氛围日益浓厚。

为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第三中学把家长学校和家委会整合为“家校联盟”,定期召开年会,审议课表,列席学校教代会等。“家校联盟”牵头,开展家校之间“三互”行动,即互访、互励、互谅,促进家校融合。同时,第三中学开展家长志愿者服务活动,如放学路队执勤、实践活动策划、参与义务劳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家校关系得到进一步融洽,教育合力不断提高。

四、“五育”融合评价改革

构建“五育”融合评价改革模式,第三中学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师生情感融合、师生实践融合、教师家长融合、学校社区融合等方面开展。

师生情感融合是“五育”融合评价的首要环节。教师理解学生、学生认同教师,师生在情感上能水到渠成地融合一体,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学习成果的重要基础。师生情感融合可以形成学生尊重教师,教师爱护学生的良好道德风尚,潜移默化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师生实践融合是“五育”融合评价的重要举措。教学是一门实践艺术,教师要因材施教,必须结合相应的学科实践展开体育、美育和劳育,不能在课堂上“纸上谈兵”。实践融合的重要渠道就是要善于开展中学综合实践,第三中学坚持多学科交叉联动,推动师生融为一体,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家长融合是“五育”融合评价的重要补充。学生的教学不仅仅是在学校的学习,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同样关键,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教师要主动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告知家长,家长也应及时向教师了解孩子的学习现状,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学校社区融合是“五育”融合评价的重要保障。学校的教学对象基本集中在一定的社区,学校社区良好互动与融合能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学生能以更愉悦的心情进行学习,持续提高学习效率。

五、结语

“五育”并举必须贯穿学校整个教育过程,以德树人,以文化人,以体健人,以美育人,以劳促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中学教育评价改革过程中,要注重“五育”并举。具体来说,中学可以从课程评价改革、综合实践评价改革、育人模式评价改革和“五育”融合评价改革四个方面开展教育评价改革。

总之,只有不断改革完善教育评价制度,中国基础教育才能真正做到“五育”并举,正确引领教育改革方向,实现新时代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黄红波.可见的成长:“五育并举”视域下的综合实践活动[J].教育家,2023(33).

[2]文江华.“五育并举”下的山区学校融合育人模式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42).

[3]刘金松,王维礼.探寻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密码:临沂第九中学开展高效心理健康教育纪实[J].山东教育,2022(10).

[4]林琼宇.“五育”并举多元评价的实践策略[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3(10).

[5]吴优.“五育并举”背景下高校培育优良学风的方法与路径研究[N].山西科技报,2024-05-07.

[6]李明.以“五育并举”落实全面育人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3(5).

基金项目:校地合作重点项目“‘五育’并举视域下中学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K2023024。

(作者单位:池州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