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队伍的问题分析与优化策略

2024-08-03 00:00:00迟睿
知识窗·教师版 2024年6期

摘要: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担负着培养拔尖人才、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一流社会服务的重任。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导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文章阐述不同类型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指标差异,分析研究生培养质量差别的原因,寻找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从而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水平和实践水平,提高学科建设中的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队伍;高等教育

一、研究现状

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最初是效仿德国学徒制培养模式,学生以科研助手的形式跟着导师在研究所从事独立的科学研究,随后逐渐吸纳美国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导师个别指导与教研室集体培养方式。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明确规定,研究生都要有指导教师和具体的培养计划。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专门课程,并且进行科学研究工作。

在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互相渗透、不断分化综合并以综合为主流的发展趋势中,创新性成果往往产生在多学科的相互交叉点上。这就需要研究生掌握相关学科、跨学科的知识,涉足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然而,导师受到研究领域的限制,难以培养出综合、交叉学科方向的创新型人才。同时,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导师少、研究生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仅靠导师一人指导不仅显得力量薄弱,而且难以胜任形形色色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的需要。因此,如何优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研究以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届—2020届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为研究对象,选取了论文成绩和发表论文数作为导师培养研究生质量的评价指标。然后,针对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全日制学硕)、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全日制专硕)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非全研究生),按导师职称、导师主持项目级别、是否有导师团队指导对导师进行分类,采用对比分析法比较不同类型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指标差异,分析研究生培养质量差异的原因,寻找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研究过程

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届—2020届全日制学硕共计210人,导师共有41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15人;全日制学硕导师中,有16人主持国家级项目。全日制专硕共计234人,导师共有37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16人;全日制专硕导师中,有13人主持国家级项目。非全研究生共计362人,导师共有43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20人;非全日研究生导师中,有14人主持国家级项目。5年间,全日制学硕、全日制专硕、非全研究生送审成绩平均值分别为82.3、80.3、74.5,全日制学硕、全日制专硕、非全研究生平均值分别为79.6、78.1、72.4,全日制学硕、全日制专硕生均发表论文数分别为1.47、1.19,全日制学硕、全日制专硕生均发表高水平论文数分别为1.17、0.04,全日制学硕、全日制专硕生均发表会议论文数0.43、0.62。

教授指导的研究生人数明显高于副教授,特别是在全日制学硕和非全研究生上。教授指导全日制学硕人均6人、全日制专硕人均7人、非全研究生人均7人;副教授指导全日制学硕人均4人、全日制专硕人均6人、非全研究生人均3人。

(一)不同职称导师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对比分析

1.送审成绩、答辩成绩平均值

表1为送审成绩、答辩成绩平均值。送审成绩平均值方面,在指导全日制学硕和全日制专硕上,教授指导论文的送审成绩平均值略高于副教授,但是在指导非全研究生上,教授指导论文的送审成绩平均值明显高于副教授。但是,送审成绩平均分从全日制学硕、全日制专硕到非全研究生,分数呈显著的递减趋势。答辩成绩平均值从全日制学硕、全日制专硕到非全研究生,分数依然呈显著的递减趋势,教授指导论文的答辩成绩平均值只是略高于副教授。

2.生均发表论文篇数

表2为生均发表论文篇数。不同职称导师指导的研究生发表论文篇数,教授和副教授指导的研究生生均发表论文篇数相似,但是全日制专硕明显少于全日制学硕。生均发表高水平论文,副教授高于教授,但是全日制专硕发表的论文明显少于全日制学硕。

(二)主持不同项目级别导师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对比分析

1.送审成绩、答辩成绩平均值

表3为送审成绩、答辩成绩平均值。主持国家级项目的导师指导的全日制学硕和全日制专硕的送审成绩高于未主持国家级项目的导师。但是,非全研究生的送审成绩较高的是由主持省部级项目和市厅级及其他项目的导师指导的。主持国家级项目的导师指导的全日制学硕和全日制专项的答辩成绩高于未主持国家级项目的导师。但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答辩成绩中,由主持市厅级及其他项目的导师指导的答辩成绩较高。

2.生均发表论文篇数

表4为生均发表论文篇数。主持国家级项目的导师指导的研究生均发表论文篇数,特别是高水平论文篇数远高于其他导师。主持市厅级及其他项目的导师指导的研究生均发表会议论文数高于其他导师。

(三)是否有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对比分析

表5为送审答辩成绩和指导成果质量汇总。本文选择了两个代表性的导师团队进行了研究,分别为信息化团队,即导师团队1;知识管理团队,即导师团队2。导师团队指导的研究生的送审成绩和答辩成绩高于导师个人指导研究生的平均值,导师团队指导的研究生发表的论文数量和高水平论文远高于导师个人指导研究生的平均值,但导师团队指导研究生发表会议论文的数量较少。

四、研究结论

(一)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导师所主持的项目级别密切相关

近5年,生均发表论文篇数、生均发表高水平论文篇数、论文送审平均分、论文答辩平均分,主持国家级项目的导师均高于未主持国家级项目的导师。

(二)导师团队指导的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明显高于导师个人指导的研究生质量的平均水平

导师团队指导的研究生在发表论文篇数量和发表高水平论文篇数均高于导师个人指导的研究生的平均水平。

(三)全日制专硕的培养质量低于全日制学硕

无论从生均发表论文篇数、生均发表高水平论文篇数、论文送审平均分、论文答辩平均分,主持创新计划项目,全日制专硕均低于全日制学硕。除了全日制专硕生源质量较低外,导师主持的国家级项目偏少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五、优化策略

第一,当前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持国家级项目的导师指导的全日制学硕和全日制专硕较少,指导的非全研究生较多,今后统筹分配全日制学硕和全日制专硕指导指标时,应倾向于主持国家级项目的导师,而非全研究生的分配指标可以倾向于无国家级项目的导师。第二,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应充分认识到导师团队的重要性,构建高水平导师团队,并按导师研究方向进行构建,尽量保证每个团队中至少有一名主持国家级项目的导师。第三,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应加大全日制专硕的培养力度。

六、成果综述

本研究以硕士研究生导师为研究对象,从导师职称、导师主持项目级别和导师团队角度分别对不同导师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教授指导研究生的质量总体高于副教授,但是差别不是很大;主持国家级项目的导师在全日制学硕和全日制专硕的培养质量上均高于未主持国家级项目的导师,但是在指导非全研究生上,主持省部级项目及以上的导师指导的研究生质量低于主持市厅级及其他项目和未主持项目的导师;导师团队指导的研究生的质量远远高于导师个人指导的研究生,全日制专硕的培养质量低于全日制学硕。

参考文献:

[1]张月梅.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J].继续教育研究,2018(5).

[2]占琼,魏娴,刘剡,等.西部地区高水平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2(12).

[3]郑文发,苏文金,林少芬,等.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以集美大学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2016(5).

[4]王晓辉.困境与突破: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5]王英娜,武猛.研究生教育的优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 2020(13).

[6]累晶晶.行业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与提升举措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8).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重点课题“质量属性重构视域下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项目编号:B/2023/01/195。

(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