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艺工结合”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4-08-03 00:00:00刘浏伍玉宙
知识窗·教师版 2024年6期

摘要:文章探讨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实施艺术与工程相结合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并以淮阴工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为例,展示如何通过建立教师工作室、依托省级设计中心、与校友企业合作建立产业学院等措施,确保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紧密对接,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

关键词:产教融合;艺工结合;人才培养;工业设计

产教融合是教育与产业的深度结合,通过教育体系与产业实践的有效对接,培养满足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国家首次在宏观层面强调加强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产教融合已经成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

自2003年工业设计专业成立以来,淮阴工学院建立了多个教师工作室,积极对接企业与地方需求,并依托江苏省工业设计中心、江苏省设计艺术实践教育中心等十余家校企合作基地,专业、持续地培育人才,推进企业创新与社会发展。近几年,淮阴工学院与杰出校友合资创办的知名地方企业共同建立了健康与智慧出行设计产业学院,探索并实践艺术与工程相结合(以下简称“艺工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地方及企业需求培育了大量复合型人才。

一、“艺工结合”是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艺工结合”理念由包豪斯校长格罗皮乌斯首创,强调艺术教育与工业技术教育的平衡,致力于打破传统学科间的界限,实现艺术与工程、科技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推动知识与能力培养的综合发展。

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20世纪80年代,国际工业设计协会对工业设计进行过三次重要的定义,标志着工业设计领域内涵与外延的不断扩展。工业设计学科因其跨学科的特性及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具有复杂性,它的发展促进了技术、艺术、经济、科学、社会学等领域知识的交叉与融合。

在推进设计强国建设的进程中,人才发挥起着决定性作用。回顾历史,农业时代的设计师主要依靠个人的天赋、兴趣、学习训练以及经验积累,其技能通过师徒关系和家族传承相传,实现设计与生产的一体化。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学校开始大规模培养设计人才,通过专业课程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并通过与企业或团体的合作,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一阶段培育出了众多的专业设计人员、设计团队和设计公司,同时促进了设计学院、学会、协会的形成。

进入信息时代后,设计师不仅要融合科技、经济社会、艺术人文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而且要实现跨学科的融合与交叉,推动多元化团队的协作共赢。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未来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将更加集中于那些能利用新技术对传统产品功能进行优化和创新,以及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综合型、复合型设计人才。

二、构建“艺工结合”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一)打造“艺工结合”人才培育基地

淮阴工学院通过与淮安品向工业设计有限公司的融合发展,创新了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实践平台和评价体系,还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在2017年共同建成交通出行设计实习基地,致力于整合先进智能技术需求,成功设立了国内首个轻型代步工具设计与开发的工程中心,实现了公司智能产品技术与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交通出行设计实习基地联合开展多个产学研项目,如高尔夫球场跟随车外观造型与交互设计、电动代步车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研究、城市共享助力单车研发和服务系统设计等,旨在将学生实训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贯彻“艺工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

通过与淮安品向工业设计有限公司的紧密合作,淮阴工学院成功引入真实项目案例,这一策略极大地促进了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等专业学生在实际设计服务中的快速成长。学生得以在实践中掌握设计调研、概念设计、形态设计、结构设计、CMF设计、VIS设计等核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设计素养和专项设计能力。双方计划利用该实习基地,创建一个集专业实践教学、竞赛培训、创新创业训练、创新设计服务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基于“开放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以生为本”的原则,该实践平台专注于满足区域性应用型设计人才的需求,汇集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发展目标的高度一致,促进设计相关专业群的构建,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助力地方设计产业的发展。健康与智慧出行设计产业学院旨在建立一个“1236”四层次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二)结合国家要求、社会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培养目标

依托健康与智慧出行设计产业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紧扣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将学生全面发展放在首位,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充分发挥产业优势,突出企业在教育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淮阴工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产学合作,将人才培养、教师成长、实习实训、创新创业、企业服务和科技创新紧密结合,建立一个综合产、学、研、转、创、用的实体性人才培养与创新平台,实现各方互动、互利、互补、共赢,打造一个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地方服务、学生创新创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向本地区经济稳定持续发展输送行业领军人才。

(三)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形式,形成阶梯式实践教育平台

为深化“三段式(造型基础、设计基础、专业设计)”教学框架,淮阴工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依托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基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定位。工业设计专业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以行业及企业的用人标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培养方案设立了产品形态设计、产品结构设计、产品开发设计、人机工程学、产品设计表达、机械设计基础、材料成型与工艺、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模型设计与制作九门核心课程,构建了集成的任务课程群,依据学生认知方式的发展、能力培养的递进关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实现从基础到应用的课程序列排列。

(四)构建专创融合、师生融合、产教融合的“三融”协同培养模式

面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对设计人才的日益增长需求,工业设计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强烈创新能力的应用型设计人才,构建出集专创融合、师生融合、产教融合为一体的“三融”协同培养模式,旨在打通课程与学科之间的界限,以设计思维为核心,打造一个全面优化、开放立体的“设计思维+”课程体系。通过师生融合,工业设计专业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项目引领和“学赛用”结合的开放式自主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朝团队化、自主式的学习转型。同时,在产教融合模式下,工业设计专业积极引入行业企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了一个全方位覆盖基础设计实践能力到专业设计实践能力培养再到设计应用服务能力培养的梯度式实践教育平台,紧密连接产业链与创新链,共同推进人才培养与产业服务,旨在全面提高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艺工结合”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成效

产教融合的核心在于突破传统教育与产业界之间的界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及教育内容与产业需求的即时更新,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创新性。

(一)构建了社会需求导向、依托行业建设的校企对接体系

工业设计专业通过“三融”协同育人模式,吸引企业广泛参与,并围绕合作项目,以共建联合培养基地为载体,进行设计人才的培养,既提高了设计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加了企业的设计人才储备,又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有效避免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

(二)校企协同育人效果显著

通过参与各级学科竞赛,学生获得了高级别的设计竞赛奖项,不仅增强了专业自信、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还提高了就业率和美誉度。此外,系统性、可复制的办学体系为其他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在过去的五年中,淮阴工学院出现了一批自主创业典型案例,有效推动了淮安及其周边地区的设计行业和文创产业发展,并受到多家媒体的报道。“立足四全 四维联动 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实践”项目还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三)构建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校企共享利益体系

淮阴工学院与淮安品向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洛可可设计公司、方西设计公司等国内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且全面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这些企业不仅参与到招生计划的制定、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实习实践的保障中,还深入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校企合作达到全新高度。

参考文献:

[1]沟睿.论设计教育的起源:包豪斯[J].包装世界,2012(3).

[2]凌继尧.工业设计概念的衍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9(4).

[3]陈立未.从“三段式”走向综合化教学:论工业设计教学模式的转变[J].艺术与设计,2010(10).

[4]张寒凝,张凌浩.工业设计专业多元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江南大学工业设计教学模式自主创新改革实践[J].创意与设计,2010(5).

[5]陈香,张庭瑜.新工科语境下工业设计跨学科科技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创意与设计,2020(1).

[6]李春晓.基于艺工结合教育理念的工业设计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大众文艺,2019(4).

基金项目:2022年淮阴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师生融合 课堂融合 专创融合——应用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