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科学理论青年化阐释的时代价值、历史逻辑和实现路径

2024-08-03 00:00杜成斌王茂宇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4年7期

[摘要]党的科学理论青年化阐释是党坚持走群众路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本途径,是党关心青年、融入青年、帮助青年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党的科学理论时代化、大众化的必然要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根据时代的呼唤及青年的特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教育青年、影响青年,开展青年工作,探索工作方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党的科学理论青年化阐释工作,就要创新理论话语表达方式、注重系统性分众化教育、体现思想理论实用价值,从而使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让青春在新时代的火热实践和艰苦奋斗中谱写出新的时代篇章。

[关键词]新时代;党的科学理论;青年化;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D4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4)07-0016-06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关心青年、依靠青年,重视青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倾注极大热忱研究青年成长规律和时代特点,拿出极大精力抓青年工作”[1]。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过程中,党实事求是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党的科学理论。新的历史时期,要结合不同年龄段青年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把握青年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党的科学理论青年化阐释,武装青年头脑,将青年锻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

一、党的科学理论青年化阐释的时代价值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11。党的科学理论青年化阐释,可以让青年更加深入透彻地学习、理解、应用党的科学理论,凸显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使命,推动青年进行社会实践,帮助青年解决现实问题。

(一)凸显新时代新青年的责任担当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党和青年紧密相依,始终保持着青春特质。而党之所以能够拥有蓬勃朝气,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党高度重视党的科学理论青年化阐释工作。在党的科学理论的感染下,一批批有理想、有担当、肯拼搏的青年前赴后继,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贡献。“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3]533。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深刻地影响着党的品格塑造和工作方法,是党获取胜利的思想武器,是支撑党向前的精神动力。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以及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党不断进行实践探索、经验总结、理论创新,形成了党的科学理论。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新时代党的科学理论青年化阐释,更加明确了新时代新青年的责任和担当,使青年清楚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历史机遇,阐明了新时代对时代新人的期待和要求。青年在开拓人生、奉献社会中大有可为,将成为素质过高、能力过强的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恩格斯指出:“相信现代的命运不取决于畏惧斗争的瞻前顾后,不取决于老年人习以为常的平庸迟钝,而是取决于青年人崇高奔放的激情。”[4]青年一代思维活跃、热情奔放、追求进步,和互联网的联系更加紧密,对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怀持着很高的关注度,具有深刻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快速的学习能力,乐于展现自己对关注领域或事件的看法态度,热心参与政治生活。从数量上看,青年积极向党、团靠拢。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新发展党员中35岁及以下党员占比均超过80%。截至2021年底,共青团员总数达7371.5万名”[5]。从社会贡献上看,青年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注入新鲜血液。青年将祖国的发展需要作为自己的追求,在社会舞台上大展身手。既有主动请缨奔赴一线,抢险救灾攻关克难的青年;又有诚心静气,坚守基层,在深耕的领域熠熠发光,作不平凡事业的青年。新时代的青年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用党的科学理论塑造自己的三观,在自己的岗位上勤恳工作、乐于奉献,不遗余力地完成任务使命,在中国大地上谱写青春篇章。

(二)推动新时代新青年的社会实践

科学理论是正确行动的先导,党的科学理论为青年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为青年学习工作和改革创新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党的科学理论青年化阐释用青年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引导和启发青年深入学习党的科学理论,深化青年对科学理论的认识,带动青年主动将科学理论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增强青年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新思维、掌握新知识、锤炼新本领,让科学理论推动自身不断创新发展。青年通过学习,自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求真务实、笃学践行。党的科学理论无论是对在校青年学生,还是职场青年人士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帮助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应对困难、解决问题。例如,在校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支教、政务实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社区服务以及富有家乡特色的文化宣传、关注民生的社会调查、贴近生活的课题研究、青春飞扬的社团活动、不同种类的兼职锻炼等。党的科学理论助力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提升社会化技能。如今,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职业催生出新的工作需求,对青年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党为青年发展制定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让青年在发展的过程中享受更全面的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使青年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和道路,时刻以高昂的工作热情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态度不断提升自我,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肯干实干,激扬青春活力。

(三)应对新时代新青年的现实问题

培养新时代好青年,要求青年认真学习掌握党的科学理论,开阔理论视野,“从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6]。部分青年在学习党的科学理论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误区。例如,有的学习浮于表面,只求走个形式和过场,不深思党的科学理论蕴含的重要价值;有的内心浮躁、急功近利、浅尝辄止,不愿下苦功夫深入研究;有的笼统接受,不懂变通和创新,不能将理论和实际行动相结合,等等。这些现象既和青年自身的学习态度、方法有关,也和科学理论的青年化阐释程度有关。此外,在文化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的互联网时代,青年的价值观还会受到一些复杂因素的冲击。如,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的影响,网络上崇洋媚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躺平”“内卷”“佛系”“饭圈”乱象等影响。做好党的科学理论青年化阐释工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从青年根本利益出发,将党的科学理论和党的百年奋斗史、新时代青年最关心的事情相结合,让青年感受到党的科学理论代表着青年的切身利益,了解青年所需、回答青年所问,让青年主动学习党的科学理论,真正赢得青年的认同。对于错误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则要充分发挥党的科学理论体现的斗争精神和批判精神,及时溯本求源、以正视听,使青年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二、党的科学理论青年化阐释的历史逻辑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2]12。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根据不同形势和要求,用党的科学理论感召、教育、影响青年,在青年群体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赢得了广大青年对党的忠诚信赖。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引领青年投身民族解放事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年是党的一股重要力量,青年工作是党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通过党的科学理论青年化阐释,让青年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主动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汇聚青年力量,奋力推翻“三座大山”。1922年5月,陈独秀在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马克思的两大精神》的讲演,他指出:“我们研究他的学说,不能仅仅研究其学说,还须将其学说实际去活动,干社会的革命。”[7]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后,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宣传阐释党的理论和政策。通过将青年组织起来,一方面传播党的科学理论,帮助青年了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目的;另一方面鼓励青年自强团结,为革命胜利而奋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青年团向全国学生和各界青年呼吁:“一切爱国的青年同胞和青年组织,大家在抗日救国的义旗之下联合起来!”[8]从1937至1946年,共青团改组成各类青年抗日救国团体。在抗日根据地,青年救国会、青年抗日先锋队等团体带领青年投身革命,有力配合了抗日救亡斗争。在国民党统治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中国学生救国联合会等团体团结各界青年知识分子和群众参加抗日救国活动,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9年5月4日,毛泽东在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的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大会上作了《青年运动的方向》的讲演,他赞扬延安青年们团结一心,和工农群众相结合,学习革命的理论,研究抗日救国的道理和方法,实行生产运动[3]568,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在党的领导下,一大批思想过硬、素质够强的青年成为革命时期的中坚力量。青年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动员整合社会资源力量,推动社会各个领域的前进发展。这个时期,《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南泥湾》《白毛女》等一批感染力强、传播度广的优秀文化作品,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鼓舞了广大青年。解放战争时期,抗议美军暴行运动标志着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逐步形成,青年学生踊跃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推动中国革命走向新的高潮。第二条战线扩大了党的影响,为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创造了重要条件。在革命实践中,一批批青年在生与死、血与泪的考验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卓越功勋,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号召青年向建设国家进军

新中国成立前夕,党已经开始谋划国家今后的建设工作。1949年4月,朱德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中鼓舞青年团领导青年既要好好学习文化、科学、生产、军事等知识,又要好好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等指导理论。帮助青年在斗争、工作和劳动等具体实践中学习,以实践检验科学的理论,从而完成团结教育整个青年一代的任务,“使新的一代青年都真正成为能文能武,样样精通的新中国建设人材”[9]。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5月4日为青年节。五四精神是中国进步青年追求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民族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青年热爱祖国、探索科学。为了适应新中国建设的需要,青年努力学习党的科学理论,不断锤炼自身业务领域的专业技能。毛泽东认为青年团要学会领导青年,要照顾到青年的特点。他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中指出,不同的青年具有不同的特点,党和团的领导机关只有照顾到青年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关心青年,才能更有效地团结、组织和教育青年。如果不注意青年的特点,就会脱离群众[10]。这体现了党对青年的关怀和期望,是党做好青年工作的指路明灯。“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庞大的技术队伍和理论队伍,社会主义是不能建成的”[11]。党要求将青年培养成为“又红又专”的人才,既要坚持政治立场,成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又能钻研自身业务领域,建设新中国。青年在极大的参与热情中,你追我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分子。“我们深信,中国整个年轻的一代一定会发出更大的光和热,朝着我们党和国家所期望的目标,跑步前进”[12]。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青年在社会发展的各条战线上发挥了突出作用,根据巩固政权、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投身于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组建青年突击队、青年垦荒队、青年扫盲队、青年节约队等各种青年队,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也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青年充满斗志、忘我奉献,从家乡到荒漠、戈壁、大山,涌现出一大批青年典型,打破了一个个历史记录,取得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成就,铸造了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等。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培养青年做改革先锋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要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成为我国选拔和教育青年的一大准则。理论育人的目的和青年自我价值认同合二为一,做“四有”青年成为青年群体的追求。“三个面向”对教育事业做出全局的长远规划,适应了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推动青年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认为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经济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而青年承担着科技创新和进步的使命。江泽民强调:“我们党要赢得青年,就必须用先进的理论引导青年,用光辉的事业凝聚青年,用良好的作风吸引青年。”[13]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广大青年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开拓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道路。1995年,江泽民提出科教兴国战略,通过教育不断提升青年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从而培养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才。步入21世纪,胡锦涛对青年学生提出了“四个新一代”的培养目标,希望青年全面发展,在广袤的社会实践中绽放绚丽光彩。科学发展观体现了进入新时期的新要求,引领青年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当代青年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14]。在时代的号召下,广大青年刻苦学习,争做改革先锋,在基础研究工作中不断取得创新成果,在高尖端技术的攻关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以实际行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此外,面对市场经济新环境和西方社会错误不良思潮的影响,邓小平强调“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15]。学校在青年学生中加强国情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高校用思想政治教育课讲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增强青年的民族自尊、制度自信和政治认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呼唤青年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鼓励广大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16]。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大青年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17]。新的时代涌现出新的思想,新的思想需要青年一代去掌握。“有理想”是青年追求进步的指向标,“敢担当”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能吃苦”是青年成长的坚实基础,“肯奋斗”是青年成才的源泉。党将青年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来抓,坚持党管青年原则。只有在党的指引下,青年运动才能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青年工作和青年发展才能顺利进行,才能顺利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青春力量。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党推进共青团改革,使其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应对社会发展潮流,着力破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问题,贯彻落实“从严治团”,不断提升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特别强调全党、共青团要关心青年、爱护青年、依靠青年,为青年办实事、解难事,帮助青年成长和发展;要关注青年、了解青年、融入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要呵护青年身心健康,坚定青年理想信念,增强青年本领能力。新时代的青年是国家强起来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处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当代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对实现人生发展有着强烈渴望”[18]。针对青年的时代特点和话语特征,党积极使用开发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构建新时代青年的话语体系,创造性开展内容的定制化生产、思想的分众化引领、理论的社群化传播等工作。在党的创新理论的感召下,广大青年怀抱梦想、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引领潮流,成为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

三、党的科学理论青年化阐释的实现路径

当代青年生逢盛世,面临着大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遇,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做好新时代的青年工作,不仅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感召青年、引领青年,还要用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促进青年对科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学习,推动理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将青年培养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一)关照时代发展形势,创新话语表达方式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持续统计,青年群体在我国网民规模中占据非常大的比例。推进党的科学理论青年化阐释不仅要使青年与理论“共鸣”,更要使青年与党的思想“共情”。通过互联网新媒体,把握青年的认知逻辑和思想特点,立足青年个体差异化,搭建宣传阵地,用青年易于理解的话语讲述党的科学理论,最大程度使青年与党的科学理论产生情感共鸣和思想碰撞。充分利用哔哩哔哩、抖音、快手、小红书等视频平台实现定制化生产,呈现出具有鲜明青年话语特征的内容。把握不同平台的特点,把经典案例与抽象理论、宏观政策相融合,用不同的方式制定生成鲜活生动、幽默轻松的视频和图文,契合不同青年的观看需求,提升青年的观看体验,以期达到润物无声的思想滋养效果。需组建一支覆盖面广、人员身份多样的青年宣讲团队,让青年讲给青年听。同时,将线下宣讲和线上直播相结合,打造“红色直播间”,使内容宣讲与观众互动同时进行,营造轻松活跃的氛围,打破“不愿听、听不进”的理论教育困境,不断推进理论传播方式的创新。要紧跟时代发展形势,改变过去单一枯燥的理论灌输模式,摆脱概念式说教的束缚,尝试将党的科学理论和动画、漫画、小品、歌曲等文艺作品相结合,把握青年的兴趣爱好,吸纳青年创意想法,以生动直观的形式表达深奥的理论内容,实现学习效果最佳化,让青年愿意学、乐意学、努力学,不断加强对党的科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二)把握青年成长规律,注重系统性分众化

青年的思想转变具有阶段性、延续性和差异性的特征。青年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认知和行为特点,不同的成长阶段具有连贯性和进阶性的特点。必须根据青年的成长规律纵观全局,开展具体工作,不能简单化和一刀切。青年对党的科学理论形成正确的认识、获得深入的理解,是多方合力的结果。在建立完善理论阐释机制的过程中,既要把对青年的理论教育当作一个系统性工作来抓,又要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年、不同职业的青年作出划分;既要把握整体性,又要照顾特殊性;既要注重统一部署,又要注重差异化表达和跟踪式培养。从理论阐释主体来说,需要各级党组织、共青团、高校、中学等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协同配合,深入了解不同青年群体,考虑青年的成长经历、心理需求、兴趣爱好,采取不同的引导策略和方式。如,针对高校、中学的青年学生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针对企事业单位的青年要采用常态化理论宣传、阶段性集中培训的方式;针对农村青年要开展青年理论宣讲家下乡的活动。通过系统化教育和分众化表达,使党的科学理论能与不同青年群体进行对话和情感交流,回应不同青年群体所关切的现实问题,持续体现科学理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引导力。

(三)引导青年社会实践,体现理论实用价值

青年需要历练。青年朝气蓬勃、自信自强、敢闯敢干、勇于担当,以极大的热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彰显自己的青年力量,展现自己的青春风貌。在要求广大青年加强学习党的科学理论成果的过程中,也要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对现实的关照、对青年的服务,为青年的学习工作提供可靠有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杜绝高高在上的口号和脱离实际的空想,从而使青年在社会实践中成为党的科学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自觉践行者。科学理论旺盛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其实践性。要引导青年在实践和探索中感知党的科学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正确性,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帮助青年在实践中不断解决现实问题,在理论的应用中感受实效,亲自领悟党的科学理论的实践伟力,才能让科学理论入脑入心入行,才能使青年对党的科学理论产生信赖和认同感。总之,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头脑、指引奋斗方向、擦亮青春底色、提高践行能力,鼓舞青年自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实践中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让青年持续不断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3.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青年[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3.

[6]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12.

[7]陈独秀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50.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517.

[9]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1921年7月—1949年9月)[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726.

[10]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76.

[11]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09.

[12]共青团中央青运史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年工作编年纪事(1949年10月—1994年12月)[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58.

[13]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48.

[14]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

[1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9.

[16]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N].人民日报,2021-04-20(1).

[1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71.

[18]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