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与现代工艺结合的近现代建筑典范

2024-08-02 00:00:00别晓燕韩晓蕾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12期

摘 要:万字会旧址是国务院2006年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万字会济南母院和万字会济南母院青岛分院旧址。万字会济南母院,简称济南道院,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上新街51号,始建于1934年,1942年启用。该建筑坐北朝南,四进院落,建筑规整,布局考究,中轴线依次为照壁、山门、母殿、辰光阁,两侧有厢房、回廊、后配厢房及东西侧门。母殿为主体建筑,供奉五教神主,辰光阁为藏经、办公议事之所。此旧址是传统建筑造型与现代工艺技术相结合的精美建筑。

关键词:万字会旧址;传统建筑;现代工艺;文物价值;保护利用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2.038

万字会旧址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为山东省,文物类型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公布批号为6-0980-5-107,公布地址为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青岛市市南区。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万字会旧址,包括万字会济南母院和万字会济南母院青岛分院旧址两处文物点,分别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本文介绍的是位于济南市的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

万字会济南母院,又称“济南道院”,始建于1934年,主体竣工于1939年,1942年启用。济南母院是道会门组织万字会的首创机构,该组织信奉“至圣先天老祖”,主张“天地同根,万物一体”,倡导“儒、释、道、耶稣、伊斯兰五教合一”。万字会这一民间组织发端于山东省,成立之初,在抗日救亡和大的自然灾害中发挥了一定的社会救助和救济慈善作用,后在国内其他地方和海外发展迅速。

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坐北朝南,前后共四进院落,南北长215米,东西宽65米,占地1.4公顷,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院落布局规整,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布置,两侧辅以厢房,均高筑于石砌台基之上,主要建筑主体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屋面形制仿清代官式建筑,室内装饰、门窗等局部采用欧洲近现代建筑样式,是近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仿清官式建筑做法的典型案例。

1 文物构成

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为一组整体院落式建筑群,空间布局规整,高低错落有致,内部建筑可按照院落大体分为六组(图1)。

1.1 一进院

影壁(JZ01):横宽36米,基座宽2米,通高约10米。底部为须弥座,壁心嵌有高浮雕琉璃西番莲花卉盆景。壁顶为庑殿顶琉璃挑檐,覆绿色琉璃瓦。

东侧门(JZ02):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歇山顶,绿色琉璃瓦屋面,抬梁式木构架,与西侧门相对而立。

西侧门(JZ03):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歇山顶,绿色琉璃瓦屋面,抬梁式木构架,与东侧门相对,形制基本一致。

1.2 二进院

山门(JZ04):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顶,绿色琉璃瓦屋面,抬梁式木构架。

山门东配房(JZ05):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卷棚顶,绿色琉璃瓦屋面,抬梁式木构架。

山门西配房(JZ06):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卷棚顶,绿色琉璃瓦屋面,抬梁式木构架。

东厢房(JZ07):面阔七间,进深一间。卷棚顶,布瓦筒瓦屋面,抬梁式木构架。南北两端各有连廊与山门、前殿贯通,与西厢房对称。

西厢房(JZ08):面阔七间,进深一间。卷棚顶,布瓦筒瓦屋面,抬梁式木构架。南北两端各有连廊与山门、前殿贯通,与东厢房对称。

连廊(JZ09):共有四处,分别位于东西厢房南北两端,贯通山门、东西厢房前廊与前殿。卷棚顶,布瓦筒瓦屋面,抬梁式木构架。

前殿(JZ10):面阔九间,进深三间。卷棚顶,布瓦筒瓦屋面。仿木结构抬梁式混凝土建筑。外廊环列三十二根仿木圆柱,明间前后辟门,形成通往后院的穿堂。

1.3 三进院

东配殿(JZ11):面阔九间,进深一间。卷棚顶,布瓦筒瓦屋面,抬梁式木构架。造型结构与二进院配厢相同,有独立基台。

西配殿(JZ12):面阔九间,进深一间。卷棚顶,布瓦筒瓦屋面,抬梁式木构架。造型结构与二进院配厢相同,有独立基台。

母殿(JZ13):面阔九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绿色琉璃瓦屋面,施五踩重昂斗拱。仿木结构抬梁式混凝土建筑。正殿围以三十四根外檐圆柱,环成回廊。前墙正中作金柱五跨,殿内顶作方格天花(平棋)。后间内槽平列方柱,分别透雕龛形花罩九孔。殿前出卷棚敞厦,面阔五间,深三间,厦后檐与殿前檐相交成勾连搭。

1.4 四进院

东碑亭(JZ14):重檐八角形碑亭,仿木结构混凝土建筑。攒尖顶,绿色琉璃瓦屋面,与西碑亭相对而立。

西碑亭(JZ15):重檐八角形碑亭,仿木结构混凝土建筑。攒尖顶,绿色琉璃瓦屋面,与东碑亭相对而立。

辰光阁(JZ16):二层阁楼建筑,主体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左右两翼面阔、进深各两间。仿木结构抬梁式混凝土建筑。重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屋面。铺设御路,整体呈十二角。周环圆柱,底层为三十根,上层用三十八根。五踩重昂斗拱,上下密列。二层出平座,置护栏回廊,悬金字竖匾,题“辰光阁”三字。

后配房(JZ17):面阔五间,进深一间。硬山顶,仰合瓦屋面,抬梁式木构架。

2.5 围墙

四周围墙隔离建筑所在的院落空间,形成该区域明显边界,亦是文物的组成部分。围墙总长486米,可大体分为7段。墙体高度为高出院落内地面3.5~3.8米不等,高出院外地面2.8~6.5米不等。照壁至东侧门段(WQ01)长29米,连接照壁与东侧门,在东侧门以南有3.4米被打断并改造为主要出入口。照壁至西侧门段(WQ02)长30米,连接照壁与西侧门。东南段(WQ03)长118米,由南向北逐渐向西呈转折式收缩。西南段(WQ04)长147米,呈直线状。东北段(WQ05)长70米,呈直线状,北端有转角。西北段(WQ06)长40米,在北端有转角。北段(WQ07)长52米,东西两端有转角。

2.6 附属文物

附属文物主要由碑刻、古树名木和附属设施组成。碑刻1通,为万字碑,位于四进院东侧碑亭和辰光阁之间。碑刻年代为民国三十二年(1943),为纪事碑,碑文详细记录了济南母院的建造经过。古树名木4株,树种为白皮松,树龄八十年以上,全部位于三进院内。附属设施1处,原为辰光阁下地下通道的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被改造为防空洞,现入口处已被封堵。

2 历史环境

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围墙以内环境相对保存较好,基本保持原有建筑格局,主要院落内保持原有历史风貌,两侧院落主要以辅助性管理用房和行政办公用房为主,与周边围墙高度相符,亦与整体建筑风貌相协调。

该旧址所处地理位置为济南市城市中心区域,城市发展建设迅速,受其因素影响,现济南母院的周边历史环境风貌改变很大。原济南古城墙—南圩子城墙紧挨旧址的照壁及南围墙,后被拆除并改造为现城市道路文化西路,但在规划范围内有同时期其他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遗存。

旧址周边街道空间格局、传统风貌犹在,周边历史遗存较多,分布有其他文物保护单位4处。其中,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3处,济南市文物保护单位1处。

老舍旧居(南新街58号),2006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三合院式院落布局,大门位于东侧,主要房间位于西、北、东三面。

舒同、晁哲甫及李予昂旧居,2015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在此之前为两个市级保护单位—舒同故居和李予昂故居。舒同故居建于20世纪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山东省第一书记的舒同及副省长余修等在此居住。建筑地上两层,有地下室。

朱桂山故居(上新街108号)2015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为近现代建筑,为洋楼式别墅。

张志故居(南新街63号)2013年被公布为第四批济南市文物保护单位,二层硬山式建筑,砖石结构。

相关历史遗存共有5处,均为与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时期相同的历史建筑,分别为黎玉故居(上新街80号)、黑伯龙故居(南新街西胡同)、方荣翔故居(济南上新街120号)、王占元故居(景园,上新街中段)、济南化育小学男校旧址(上新街49号)。黎玉故居(上新街80号)为南北两进、坐北朝南的四合院,大门为传统的门楼结构,在临街面砌筑西式风格的墙面。黑伯龙故居(南新街西胡同)为合院式单层硬山建筑。方荣翔故居(济南上新街120号)为合院式单层硬山建筑。王占元故居(景园,上新街中段)为合院式单层硬山建筑,其门楼为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济南化育小学男校旧址(上新街49号)所在曾为济南上新街化育小学,是万字会附属小学,现仅存大门,石质门楼下为弧线形的九级石阶。

同时,周边亦有同时期的大型建筑组群,为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2017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1905—1924年,为同时期建设的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

3 管理和使用沿革

1934年始建,1942年启用,至1948年由万字会济南母院首领机构管理使用。

1948年移交山东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管理使用。

1954年交山东省博物馆,作为山东地志陈列馆使用。

1954—1959年,增建西侧后配厢房北段及明船保护亭。

1961年作为山东省博物馆历史陈列室使用。

1972年扩建辰光阁地下室,改造防空洞。

1992年,该旧址被公布为wdjip69x7mxUqooURmt0iA==山东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作为山东省文物事业管理局办公室管理使用。

1996年至今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管理使用。

2006年,万字会旧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济南母院和济南母院青岛分院。

2017年9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名为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该处旧址仍由其管理使用。

2022年,由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管理使用。

4 文物价值

4.1 历史价值

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是万字会这一社会组织的起源地和重要办公场所,是万字会曾经存在并最终从国内消亡的真实见证,见证了其在我国由诞生至退出的全部历史过程,是研究该社会组织的历史及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下的宗教关系、慈善活动的重要实物资料。

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是中西混杂式的“折衷主义”建筑,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上急剧变化的真实案例,该建筑始建时正处于中国近代建筑事业的繁荣发展时期,其建筑风格对于研究济南乃至山东近现代建筑特征及风格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该处旧址建筑是我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一特殊社会性质下中西方文化思想融合时期的建筑作品,处于我国建筑历史上从传统建筑向现代建筑的转变时期,但该处旧址建筑的营造仍以中国传统官式建筑的营造理念为主。从院落的空间布局和建筑构思上看,其以我国传统建筑为核心,体现出传统文化的主旨与内涵;从建筑形式上,其以清代官式建筑做法营造,但在建筑材料和细部装饰中又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雕花装饰,沥粉彩画、影壁雕花、踢脚线、门窗等局部节点无不透视出西方建筑的装饰技法和文化氛围。

4.2 科学价值

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是山东地区近现代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仿古建筑群,是一组具有清末建筑风格的大型宫殿庙宇式建筑,是中国近现代建筑中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模仿传统宫殿建筑大木作结构的建筑实例,是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建造中国传统宫殿庙宇建筑的典型。该建筑始建时适逢中国近代建筑事业发展的繁荣时期,其外形模仿传统建筑,在结构与装饰上借鉴西方建筑技术和手法,营造了主次分明、内外和谐的空间环境,形成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是我国近代建筑史上中西建筑理念碰撞融合的真实案例。其建筑形制、建筑结构、材料选择、工艺做法等对研究济南乃至山东近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建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文物建筑采用我国传统宫殿庙宇建筑的布局手法,整个院落坐北朝南,建筑外围为石基筒瓦顶青砖垣墙,院内建筑均高起于石砌台基之上。主要建筑沿南北轴线依次布置,高低错落有致,巧妙地采用现代建筑技术,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顶构架、柱式、斗拱等均为清式大木作做法,但由混凝土浇灌而成。主要建筑屋面皆覆绿色琉璃瓦,次要建筑为布瓦筒瓦屋面。主要建筑檐下勾绘传统的旋子彩画,庑檐、穿廊等次要建筑饰以苏式彩画。室内保持传统建筑的藻井、天花、木雕花饰,同时,在门窗比例、顶棚做法、细部装修等方面也采用了西方建筑形式的装饰做法。文物建筑设计科学、布局合理、采光良好、透气性强,室内铺设木装地板,以纯黄土为天然干燥剂,长期保持干湿恒定,是仿木作清官式建筑的代表性作品。

4.3 艺术价值

首先是建筑艺术价值。该旧址建筑群反映了我国传统建筑向现代建筑过渡时期的建筑创作艺术水平,和当时社会公众的普遍审美标准,是具有当时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典型建筑风格的实物见证。该旧址营造时正值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济南近代建筑艺术发展的转型过渡和逐渐成长时期,建筑规模和风格样式上呈现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接触与碰撞、协调与平衡。整体空间布局依然按照传统建筑院落组织,强调中央轴线,东西基本对称,最终展现建筑思想的传承发展和传统文化对外来事物的主导。

其次是彩画艺术价值。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除照壁外,所有主体建筑上均施以彩画,彩画类型和题材呈现多样化,包括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等清代彩画的三大类型。母殿、辰光阁、前殿等主要建筑檐下均勾绘旋子彩画,回廊、厢房、配殿等次要建筑施以苏氏彩画。彩画类型丰富、构图严谨、线条流畅、色彩纯正,完全按照清官式建筑彩画规则绘制,是现存民国时期清官式建筑彩画的珍品。

4.4 文化价值

该建筑综合反映了济南地区中国近代社会和城市的演变历程,是济南市城市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近代建筑艺术的变化与发展,见证了济南近代建筑文化从封建时期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过程。

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建筑的营造不仅是传统建筑向西方建筑学习施工与技术的过程,更是一个中西建筑文化融合的过程,在采用西方建筑构造的同时,也利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表达对于中国传统思想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尊重。

济南道院是国内外各道院机构之首领机构,被尊为“母院”,曾作为国内外道院的首领机构办公场所使用,在加强海内外联系方面具有较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现旧址可作为海内外华人思想融会贯通、相互交流的重要场所,可发挥其重要历史作用。作为世界万字会的发源地,现日本、东南亚等许多地区仍保留该组织和道会建筑,济南母院在众多的海外华侨心中仍拥有神圣地位,对于激发海外华人的爱国主义情怀仍具有现实意义。

4.5 社会价值

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建筑是可赏性极高的人文景观,是了解济南近现代历史发展、近现代建筑文化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海内外进行情感交流、文化认同的纽带。该处旧址是济南市内重要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济南市有深刻影响力的历史和文化资源,有带动周边区域文化发展的潜力,可为济南市的城市发展和社会知名度的提高发挥重要现实意义。

5 文物的保护与利用之路

首先,应注重对文物本体的保护。对院落、文物建筑、围墙、附属文物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保护措施的实施应首先保证文物本体的真实性,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护性工程及展示设施应与环境协调,不仅要有利于文物保护,且不损伤文物本体。保护措施的实施应以日常保养为主,将可能发生的损伤阻止在萌芽阶段。

其次,应划定合理的保护区划,保证文物保护单位文物本体和环境的安全、完整,保持与周边历史风貌的和谐性,并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的城市建设活动加以控制。保护区划的划定应与《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相衔接,同时应制定保护区划的管理规定,作为强制性内容依法保护和管理。

再次,应对周边的建筑进行风貌控制,参照《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对该地段的要求进行控制,主要整治对象为建筑立面、色彩与传统建筑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包括:拆除、改造与传统建筑风貌不协调的建(构)筑物和临时性设施,合理配置绿化树种,适当增加绿化面积;禁止增设有碍观瞻之物,如电线杆等,规整已设的电力、通信等线路,尽量将电线、光缆等基础设施沿道路埋地敷设。利用街区内道路网密度较大的优势,在不拓宽道路、不改变道路格局的前提下改善交通方式,缓解高峰时段通行压力。强化老街功能,把街区从服务于本地居民的一般性街区转变为民居博览、旅游和服务本地居民并重的商业性街区,与济南市城市更新相结合。

最后是文物保护单位的利用问题。如此大体量的传统建筑与现代工艺完美结合的近现代建筑典范且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实属罕见,应充分利用这一大型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开放场所向公众展示,真实全面地展示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及其周边相关历史遗存,突出其历史、建筑、艺术方面的信息和价值,让公众全面了解文物本体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其社会文化价值。据悉,现已对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进行保护,下一步将其打造成山东省古建筑博物馆开放使用,充分发挥其文物价值和社会效应,并赋予文物保护单位新的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高鹏程.红卍字会及其社会救助事业研究(1922—1949)[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2]赵宝爱.道院组织在华北地区的慈善活动述论[J].社会科学家,2007(2):41-45.

[3]王琳琳.青岛红卍字会研究(1922—1954)[D].济南:山东大学,2019.

[4]李光伟.世界红卍字会及其慈善事业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