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安徽出土的楚式玉器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国际传播实践中一直发挥着呈现、诠释中华文明和助推中华文明创新性发展的作用。加强安徽楚式玉器和楚文化的国际传播,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从而不断加深对当代中国的认识和理解,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文章以安徽出土的楚式玉器研究为切入点,通过探讨楚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以期加强楚文化国际传播效果。
关键词:楚式玉器;楚文化;国际传播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2.030
0 引言
考古学上的楚文化是指楚人创造的、具有自身特征的文化遗存。春秋早期,安徽地域依然是方国、部族林立,文化面貌虽然受中原文化影响,但是各土著文化特色依然十分浓厚。春秋中期,楚人虽然已经进入江淮,但是作为外来文化,还没有在这里形成融合取代土著文化的趋势。自春秋中晚期开始,随着楚人的东进及楚文化的东渐,安徽地域成为楚国重点经营地区,本地的土著文化逐步融合于楚文化。自楚文化形成后,华夏文化就分为北部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和南部长江流域的楚文化,与同时代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遥相呼应。战国晚期楚迁都寿春后,安徽地域成为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至今,在以寿县为中心的楚国王陵区范围内,出土了一大批代表楚国最高水平的精品玉器。楚式玉器虽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然而楚式玉器的影响并不限于楚国所占的时域和空域。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攻下寿春,楚国最终灭亡,但楚式玉器并不是就此消失了,西汉墓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玉器均具有典型的楚玉风格或者本身就是战国时期制造的。安徽的地域文化直到西汉中期依然是楚文化的余绪。这一时期安徽出土的楚式玉器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国际传播实践中一直发挥着呈现、诠释中华文明和助推中华文明创新性发展的作用,包括以考古成果的国际传播解读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和连续性、以传统楚玉雕琢技艺的国际传播彰显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和统一性、以全媒体文化的交流互鉴突出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和平性。加强安徽楚式玉器和楚文化的国际传播,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从而不断加深对当代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鉴于此,本文拟以安徽出土的楚式玉器研究为切入点,从楚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与现状出发,探讨楚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提出优化策略,以期加强楚文化国际传播效果。
1 楚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分析
目前,学界对楚式玉器国际传播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对外交往的增多,楚式玉器和楚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知名度日渐提高,楚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1.1 安徽楚式玉器的不断阐释研究为楚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基础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今湖北江陵)后,楚国将都城先迁于陈(今安徽太和),最后迁往寿春(今安徽寿县),并将寿县命名为郢,楚王室和贵族阶层彻底退出湖北之地进入安徽,楚国的玉雕中心也必然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动,从长江中游地区转到淮河流域的寿春。目前所发现的先秦时期各级墓葬,以楚国最为丰富,楚墓出土的玉器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中原、吴越等地。安徽楚式玉器主要出自安徽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幽王墓、寿县朱集乡赵家孤堆古墓、寿县县城西门内古墓、长丰杨公战国墓群、舒城秦家桥楚墓、天长三角圩汉墓、巢湖放王岗墓以及北山头墓、淮南武王墩大墓。尽管战国晚期的楚国已经由盛转衰,但楚国贵族们的豪华奢侈的生活没有因此消减,崇玉、赏玉、赠玉、佩玉依然是贵族的时尚。以李三孤堆和武王墩二位楚国王级墓葬为代表的楚国大型墓葬群,都以规模宏大、布局完整、内涵丰富、随葬品众多、出土的玉器和铜器精美而闻名遐迩。从考古成果来看,考古工作者近几十年来围绕寿县及周边地区做了大量的考古工作,不仅为楚文化向国际传播积累了丰富的考古资料,还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装饰华丽、代表楚文化最高水平的楚式玉器,其特点一是出土地点主要分布在寿县、长丰、舒城、六安、潜山、枞阳等地,以长丰、六安、寿县尤为集中。二是玉器一般出土于大中型楚国贵族墓葬中,等级越高,出土玉器越精美。三是普遍出现的年代偏晚,延续时间直到西汉中期。据史料记载,楚文化开始进入安徽是从春秋中期开始的,但是直到春秋末年,楚文化对江淮地区的土著文化才产生强烈影响,寿县的蔡侯墓出土的玉器开始带有楚玉的特征。在安徽没有发现战国中期典型的高等级楚墓,出土的具有战国早、中期特征的楚式玉器也是在战国晚期的楚墓和西汉时期墓葬中发现的。以安徽博物院展出的长丰杨公楚墓出土的战国晚期楚式玉器为例,这批玉器造型构思奇特、富于变化,纹饰大胆创新、突破传统,秀美、多姿、新颖、充满浪漫主义特征,体现了楚地的能工巧匠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和高超技艺,其华美的装饰、飞舞灵动的线条、精湛的雕琢工艺深受海外学者与公众的喜爱,相关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不愧为战国晚期楚玉的典型代表(图1、图2)。
1.2 安徽楚式玉器的国际传播为阐释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提供新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①。“考古中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在安徽不断取得新的重要成果,为楚式玉器和楚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新的材料,为阐释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提供新的支撑。玉文化在中国绵延9000年,是历史最悠久、最能说明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文化之一。从9000年前黑龙江小南山遗址出土的玉佩饰到5000多年前的凌家滩玉礼器,从商周时期的瑞玉,到明清时期的民玉,中国玉文化的发展史浓缩着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和审美观。楚人与玉的历史渊源颇早,以两湖地区为中心,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大溪文化、中期的屈家岭文化、晚期的石家河文化的一系列考古发现中,都出土了一些代表性玉器。楚人佩玉,是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快速发展,加上儒家“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观点日益深入人心,作为“石之美者”的玉、开始被楚人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内涵,不再只是简单的石头,而是具有了更多的文化指代意义。此时的人们已经把佩玉和人的精神世界、道德修养紧密联系起来,时时用玉的品性要求自己,来加强自我修养(图3、图4)。数千年来,以楚式玉器为代表的楚文化持续影响着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审美追求,楚文化的传播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出现的新热点。2024年4月16日上午,“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重要进展发布会议发布了武王墩一号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王级墓葬这一阶段性重磅发掘成果。我国主流媒体、海外媒体、国内外短视频平台通过采用新闻报道、文物展示、现场直播、自媒体发布等方式开展多角度、高频度的国际传播,展示出土的楚式玉器、楚式青铜器、楚国漆木器等考古成果,让海外公众了解中华文化、中国历史,拉近海外青年与古老中国文明之间的距离,能够使海外公众认识到中国传统精美玉器的工艺技术含量,感受中国古人的匠心与智慧,从而推动考古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表达,实现历史的时空跨越,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和灿烂成就,助力增强楚文化传播影响力,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1.3 全媒体协同联动实现安徽楚式玉器的国际传播能力提升
由于楚人善于学习别国优秀文化,并加以创新,为己所用,所以玉器工艺水平日益提高,并后来居上,一改商周玉器那种庄严、肃穆的风格,形成具有浪漫主义气息、风格独特的楚式玉器。安徽楚式玉器是多国玉器风格融汇而成的,要素丰富多元,内涵广博精深。随着淮南市人民政府、寿县人民政府、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学会等主体通过举办各种活动的有效参与,拓展了安徽楚式玉器国际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今后还要探索结合楚式玉器考古成果,围绕其时代价值,加大与电影电视、出版传媒、游戏等领域的跨界合作,生产一批展示精美楚式玉器、讲好玉器故事的短视频、电影电视、动漫游戏、文创产品等,让身份、背景更加多元的主体参与其中,借助官方、民间、华人华侨、海外媒体等多方力量协同联动形成叠加效应,拓展楚文化的国际传播空间。例如,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家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可以通过活动策划、跨国学术交流、文创推广合作等方式,增强楚式玉器展览的故事性、生动性和参与性,真实还原楚式玉器所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宏大历史场景,让海内外参观者可以穿越时空和历史无障碍对话,实地感悟体验楚文化的独特魅力,持续提升楚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还可通过文化“走出去”战略,与经营旅华市场的重点旅行社对接合作,将楚式玉器元素融入旅游产品线路,面向海外游客打造一批以楚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化精品旅游游径,推进文旅融合,让中国传统的楚文化走进海外公众的日常生活。
2 楚文化国际传播的优化策略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楚文化的国际传播工作日益得到重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还存在重传统模式、轻新兴手段,重各自为战、轻跨界联合等方面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挖掘阐释楚式玉器考古成果的文化内涵,围绕海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和文化背景,创造生产优秀的文物考古故事,透物见人见文化,形成与我国综合实力相匹配的文化地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将楚文化作为中华文明多中心起源的一支重要文化来源,楚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升楚文化国际影响力非常重要,本文以安徽出土楚式玉器的研究为基础,拟从以下方面提出楚文化国际传播的优化策略。
2.1 坚持以文互鉴,做好楚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大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②。要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大外宣战略,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助力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一方面要把安徽楚文化考古声音“传出去”,让楚文化元素、楚文化符号、楚文化标识越来越为国外公众所熟悉和喜爱;另一方面要把国际宾客“请进来”,有声有势举办一批楚文化研究的国际会议、国际论坛等重大活动,吸引各国宾客来中国感受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2.2 以楚玉研究成果为依托,精心策划楚文化国际传播的故事内容
讲故事是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一是秉持“内容为王”,依据考古成果和历史真实,创新思维、精选内容,围绕讲好中国考古故事拓展平台、提升内容、充实力量。扩大国际传播渠道,加强与重点外宣媒体合作,积极构建海外社交平台账号矩阵,以故事的形式对符合全人类共同价值观的文明内涵进行科学诠释。二是以受众需求为导向,精准选择故事载体。结合考古成果的价值特质,着眼受众需求,找准中外相通之处,注重观赏性、接受度和触达率,“以人为本”精准选择故事载体。短视频、影视、动漫、网络游戏、文创、数字藏品等深受海内外公众欢迎,应将其与考古成果有机结合,同时融入国际元素包装设计多语种传播推广。
2.3 以新兴科技为支撑,创新楚文化国际传播的呈现形式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是赋能考古成果国际传播的加速器。在元宇宙、AR、VR等加持下,考古成果不断“出圈”“出海”。除了博物馆沉浸式互动体验,还可通过数字技术构建考古成果多语种展览展示平台,让千年以前、万里之外的珍贵文物通过网络生动呈现在海外受众眼前。以现在宣传热度非常高的“武王墩考古发掘项目”为例,可以对武王墩进行深度融媒体开发,做成一个虚拟现实可以交互的带有故事场景的阅读作品—XR《武王墩》,用虚拟现实技术解构优质的阅读内容,形成新的服务,吸引国内外新的阅读受众,为公众考古服务领域提供全新的创新发展范式,为推动考古成果创新性转化和向国际传播注入新活力。
3 结语
综上,楚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和时代特点赋予当代中国国际传播中应注重针对不同国家的受众群体,整合资源、拓展渠道,分层次、分群体制定传播策略,夯实楚文化国际传播的能力体系,同时应充分发挥官方主流媒体优势,坚持运用全媒体、多语种、本土化表达,开展跨国界、跨时空、跨文化的国际传播,借力借智借台搭建多元传播推广体系,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国内国外同频共振的楚文化国际传播新格局。
(文物图片摄影:程京安、束婷婷)
注释
①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3(17):4-11.
②习近平.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