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原真鉴别防伪工作思考

2024-08-02 00:00:00白广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12期

摘 要:以书画文物为例,对我国古书画复制方法,如木版水印、珂罗版、数字复制等进行系统梳理,分析技术原理,阐述肉眼和分析仪器鉴别真伪要点,建议通过主动增加防伪手段如微观特征信息提取、添加隐形显色标识、微码技术等方法进行文物原真性保护,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文物在日常保管、外展交接、保护修复等工作环节被调包的风险。

关键词:文物鉴别;文物防伪;文物复制;书画文物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2.027

0 引言

文物是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一般保存在博物馆、档案馆、美术馆等文物收藏机构。根据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相关要求,健全文物安全技术标准,杜绝文物被盗等安全事故发生是文物安全工作底线。

以书画文物为例,我国古书画资源稀缺,一些利欲熏心之徒制作赝品、仿品以冒名渔利,甚至出现博物馆管理人员监守自盗,利用复仿品将博物馆收藏的真品“狸猫换太子”。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原馆长萧元调包馆内143件书画藏品,2014年文物稽查人员调包倒卖泾阳石佛等案件值得我们警醒①。随着文物复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书画文物复制已经达到真假难辨的程度,这对文物征集、展览、交接、修复、研究等工作环节势必产生很大的文物安全风险和干扰。因书画文物收藏和市场价值巨大,便于携带,便于复制,不排除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在借展、保护修复等相对缺乏监管情况下进行违法高仿复制和调包。而文物收藏部门的文物交接工作采取的技术鉴别手段还有待提高,主要采取的是记录文物基本信息、靠肉眼观察比对文物外观特征等进行简单鉴别。这种传统的文物交接和识别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较难分辨出高仿调包文物。

针对文物复制技术这一“双刃剑”,应对当前紧迫的文物保护形势和文物造假乱象,开展必要的文物原真鉴别防伪工作研究,对中国古书画文物复制方法进行系统的调查、梳理,了解其技术原理,掌握技艺要领,再从中找到“破绽”,以求得鉴别要点来辨别真伪,还可以通过主动增加防伪手段进行文物原真性保护,防止文物在管理风险环节被恶意调包。

1 保护修复是最大风险环节

我国古书画文物的基本材质是纸和绢,除此之外,还包括丹青墨迹以及其他辅助材料。虽说“纸寿千年绢寿八百”,然而古书画历经朝代更迭、战乱破坏,有许多古书画保存不善或被刻意销毁破坏。书画材料本身易老化变质,再加上经受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和虫蚁侵蚀影响,能够完整保存下来十分不易。这些流传下来的珍贵古书画文物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智慧和悠久文明,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以及文献价值。如何收藏好、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稀世瑰宝,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对于脆弱濒危的古书画文物开展复制、保护修复工作,是当前急需和有益的保护措施。

以山东省为例,据“十三五”时期山东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现状调研报告显示②,调研的176家国有文博单位收藏纸质文物914782件,占全部门类文物数量21.21%,其中“部分损腐,需要修复”的有210807件;“腐蚀损毁严重,急需修复”的有48834件。可见书画类文物受损情况严重,保护修复工作繁重。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文物局及地方财政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的扶持,大量的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得以开展实施。但因国有文物保护力量不足,一些文物保护修复公司等社会力量也陆续参与了国有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利用百度搜索引擎以“书画文物修复项目 中标”为关键词搜索(搜索日期:2023年11月24日),搜索结果前2页共有14个书画类文物修复项目中标信息,其中中标供应商为文博机构的有2项、大学的有1项,其他均为社会企业中标。

收藏单位缺乏文物保护人才、设备和场地,很多文物是在社会力量所属场地开展保护修复工作的。异地开展、实施周期长,无疑可能会出现收藏单位对文物安全监管薄弱或失效问题,增加了书画文物被伪造、调包的风险。尤其再经过保护修复后,书画文物的色泽、形貌以及装裱形式等产生较大变化,在相当简易的交接流程中极难发现被精心高仿的调包假书画文物。

2 加大对文物作伪(复制)手段的认知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习熟悉文物作伪的手段。文物作伪与复制技术流程是相同的,只不过出发点和目的不同罢了。文物复制是有益的工作,复制品用途广泛。比如对于难以长久保存的濒危珍贵文物,均需进行复制备份,为后人尽量保留住造型原貌和形制工艺等文物价值。遇到展陈环境不达标、文物被借调或为充实陈列内容等情况,复制品可发挥替代作用。另外,复制品在文物征集捐赠、工艺研究、文创开发、活化利用等方面上也能发挥替代真品、传承推广等作用。

对于古代书画文物的复制,常见的方法有手工临摹、木版水印、珂罗版、照相复制、胶印和数字打印复制等。

2.1 手工临摹

我国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是一种传统手工技艺,最早的书画复制技艺应是手工临摹。古人在学习训练书画技艺时,常临摹前贤笔墨以学其法。手工临摹技法对于我国古代书画流传的贡献巨大,流传至今的历代书画作品多数为摹本,真迹早佚。

对于手工临摹古书画文物复制而言,通常操作是研究文物原件的墨迹画面、纸绢制作和装裱样式,选用与之相同或相近的材料,使用传统的书画颜料对照原件进行勾描渲染赋彩。一般是用双勾填色进行勾勒渲染,印章摹制主要选用仿刻或铜版制章,装裱形式遵循原件。至于原物对照之法,古代使用半透明蜡纸,现代多使用硫酸纸、塑料薄膜、拷贝台、投影仪等。作为文物复仿用途,临摹成品后还要根据原物老化受损情况进行新仿做旧。纸、绢的做旧处理,可以用藤黄、赭石、茶叶水或者烟熏、红外照射等其他物理化学手段。文物病害如霉斑、虫蛀、水痕等照例做样,意图达到原物的古色古香之感,追求达到与真迹一样的效果。

然而手工临摹往往需要具有较高绘画水平的画手操刀才可以,整个工时也很长。因临摹技法、材料、做旧效果等诸多因素,临摹复仿出完全一样的效果并非易事。

2.2 机械技术

手工临摹复制书画文物,其过程繁缛精细,耗时费力,精品难成。对于我国而言,清末以来,随着印刷、照相等技术的发展,除了手工临摹法以外,又产生了木版水印、珂罗版、照相复制等借助于外部机械设备的书画文物复制技法。应用实例以荣宝斋、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为代表③。

2.2.1 木版水印

雕版印刷起源于隋末唐初,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经历了印色上从单一墨色到填彩、套双色再到套多色的发展历程。从制作工艺角度看,木版水印属于我国传统雕版印刷工艺的再发展,简单说是彩色雕版套印。木版水印是在明末以来的“饾版”“拱花”④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成熟的印刷技艺,荣宝斋是木版水印技艺的集大成者⑤。

木版水印操作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勾描,将原件进行完整的临摹勾描,注重还原每一个细节,保持原真性。第二步是刻板,对勾描画面进行分版,往往需要分版上千块,刻板需要娴熟的刀法功底。第三步是配色印刷,根据原画的颜色进行配比校对,色彩准确后平涂印版上,在绢或宣纸上进行叠印,叠印需讲究顺序的先后与印刷力度的考量,往往需要上万次套印才能完成一件复制品。

在没有高清摄像和数字技术的年代,这项技术确实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所用的颜料、纸张、笔墨一致,放大看没有油墨的墨点,故很多人无法分辨。同时具备不褪色、不腐烂的优点,适于长期保存。其缺点在于成本高、工期长,目前国内已很少采用这种工艺复仿书画文物。

木版水印与手绘的区别,重点是在墨迹方面。手绘的墨迹立体感强而水印品表面光滑缺少立体感。另一方面,在笔触线条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手绘线条粗细、浓淡等变化多,而印刷制品多缺少变化,墨迹僵硬,粗细无变化,浓淡也无变化。

2.2.2 珂罗版

珂罗版为英文collotype音译,属于照相平版印版技术。珂罗版技术是由德国人在1869年发明的,清光绪初年由日本传入我国,并被用于我国书画的复制。珂罗版印刷工序如下:对原件拍照,再以玻璃为板基,然后在玻璃上涂上明胶印刷材料,通过相片制版,把图像映到胶质上。对于彩色画作,印刷步骤完成之后,还需画师在印刷品上按照原作手工上色。珂罗版印刷的书画作品,放久了会与原作更为趋同,因为时间能够抹去油墨的烟火气。珂罗版印刷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古画,在效果仿真、韵味还原以及收藏性上,这一技术都有其他印刷术无法比拟的优势。

20世纪50年代上海博物馆开始应用此技术复制书画文物,比如明唐寅《牡丹仕女图轴》、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等⑥。珂罗版属于书画复制高端工艺,具有无可比拟的艺术价值还原性,备受艺术大师、专家和学者推崇。已故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原主任委员、书法家启功先生称珂罗版复制品“下真迹一等”。

但珂罗版制作对专业人员的技术能力要求很高,并且制作过程繁杂,难于控制掌握。对于珂罗版复制品的辨识:一是笔画,二是印章,三是纸张等载体。手书笔画与珂罗版印刷笔画有较明显区别⑦。显微镜下珂罗版印刷油墨难以渗入纤维内层,往往浮在纤维表面,这与手写笔画墨色沉入纤维内部现象差别明显。另外手书笔画因运笔力度、收笔等会出现边缘洇墨、毛刺等现象,甚至有多余墨点出现,而珂罗版笔画边缘洇散效果不明显、收笔过渡不自然。珂罗版的印章是采用印刷方法印上去的,具有平版印刷特征,印迹均匀且无压痕。而正常的书画文物印章是盖印的,细节上有明显的挤墨现象。

2.2.3 照相复制

故宫博物院利用珂罗版技术和照相技术结合起来复制古书画文物,称之为照相复制⑧。该技术与珂罗版印刷有一定的相似性,复制技法大略相同,差别主要是“制版”流程。珂罗版的底片影像通过阳光照射潜影在感光版上,而照相复制则需在暗房使用显影液完成。照相复制技术完成了故宫博物院大量书画藏品的复制,如李唐《首阳高隐图卷》、沈周《杏花图轴》、吕纪桂《禽图轴》、徐渭《墨牡丹图》等。

对于照相复制与真迹的鉴别,虽然复制件接近百分之百与原件相同,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复制件泛有照片光泽,手感上也有区别。

2.2.4 胶印

胶印是一种现代印刷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复制效率,适用于大规模复制工作。然而,胶印对于承印材料的选择相对较为有限,通常只有在铜版纸上才能呈现最佳的色彩效果。相比之下,中国古代的书画作品多是在宣纸和丝绢上制作的,因此胶印复制品相对较容易辨别。

2.3 数字打印复制

随着高清摄影、高清扫描、色彩管理以及大画幅打印输出等图像采集处理、打印输出技术和设备的出现和不断成熟,书画文物复制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整个流程相对之前的复制工艺简单、快捷得多。目前,该技术在书画作品仿真复制工作中成为主流选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⑨。

数字打印复制的制作过程主要由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图像输出、后期制作等环节组成。首先,利用高精度大画幅扫描设备对书画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其次使用专业图像处理管理软件对数字图像进行修整、调色等精加工处理,使其色彩达到原件接近的效果;再次利用专业大幅面喷绘机、打印机等输出设备,将处理好的数字图像输出到与原件相近的纸绢载体上;最后装裱、做旧操作,使打印件外观达到与原件基本一致的效果。

从图像精确性方面讲,数字打印复制品与书画原作近乎完全一致,尤其是其他复制技术难以应对的水墨晕散、浅绛渲染等细节还原程度很高。但由于喷绘机工作原理的限制,各种颜色的呈现是喷绘机打印头喷嘴喷出的多色微小墨滴排列,在200倍以上的显微观察下可以发现喷绘的杂色或类似马赛克的色斑,这点与手书作品截然不同⑩。

3 主动鉴别手段的介入

前面介绍了书画文物作伪(复制)技术以及原件复制品之间较为明显的区别点,对于肉眼不易观察和区分之处,应该借助于现代分析技术。书画文物的材质构成可分为纸、绢等载体材料,油墨印泥等印记材料以及装裱辅料等。通过分析判断材质的显微结构、化学成分、物理化学性质可进行真伪书画文物的鉴定。比如利用显微镜观察纸张表面的填涂加工痕迹、纤维微观结构以及书写印记顺序等。现代工艺纸张往往添加了荧光增白剂,古代纸张则不添加该材料,运用紫外荧光能够简便无损地进行鉴别。古代纸张与现代人为老化纸张在pH酸碱度、物理性能的联动性上也有很大区别k。在墨迹方面,伪造墨迹虽然肉眼观察相似颜色无法辨别,但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便可以识别出来,比如使用拉曼光谱、荧光光谱、高光谱成像等分析颜料、墨迹成分等l。另外傅里叶变换光谱技术结合离散小波变换分析和各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对纸张纤维、粘接材料等进行区分m。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样品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通过元素含量的差异鉴别出各类纸张n,而X射线荧光光谱(XRF)、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同位素比质谱(IRMS)多种分析方法的联用,对纸张元素有更好的整体鉴别能力o。

上述分析检测方法虽多为无损或微损分析,但需要大量细致的分析研究工作,对于文物原真性的鉴别来说,工作效率并非高效。为降低文物被调包风险,提高文物原真鉴别效率,还应对文物进行主动原真鉴别手段介入,即防伪技术的运用。防伪技术是指为达到防伪目的而采取的便于使用者辨别真伪的措施,在一定范围内能准确鉴别真伪,并不易被仿制和复制的技术。

在文物艺术行业,相关的研究实践也不少见。陕西师范大学的汪娟丽、李玉虎研发了一种荧光物质与高分子材料复配制成的荧光防伪涂料,其可用于陶器文物的防伪标识,效果不错p。对于书画文物,目前研究和应用的技术可归纳为微观法和添加法。

3.1 微观法

微观法是利用书画文物表面微观光学特征进行原真唯一性判定。一般是采取选择纸张、墨迹等处的特征点以及肉眼看不到的纸张纤维纹理,通过显微镜提取微米级图像信息,制作高清微观形态图像,录入形成比对数据库。对于可疑文物,则对上述的特征区域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取样,然后对比原始储存数据,从而鉴别其真伪。该类方法目前由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的发明授权—中国书画的防伪方法(授权公告号:CN101853364B)等。

3.2 添加法

也可以采取在文物原件上添加特殊标记的方法来进行原真性防伪,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应用有添加纤维、隐形发光显色和微码技术等。

3.2.1 在书画纸张等载体中添加易识别的纤维物质

周用金公布了一种书画作品定点隐藏高强纤维线防伪鉴定法q。该方法是在书画作品背面敷设一根或多根高强纤维线,然后通过托裱将高强纤维线隐藏。当需要对涉嫌书画进行真伪鉴定时,用显微镜查找之前添加纤维的位置,若无纤维线则判定伪作,若有纤维线则与之前记录的纤维线形态等进行比对鉴别。

3.2.2 使用隐形发光显色材料

在书画文物空白或隐秘处加盖隐形发光显色印章等方式进行原真防伪,查证时通过激发隐形印章的显色来对比位置、形貌。隐形发光材料包括有机荧光颜料印油r,还有就是红外激发防伪印油。

红外激发防伪印油是一种用非线性光学材料稀土离子掺杂的粉末与印油,油墨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制作成一种新型的高科技防伪新材料,当用普通光照射时与普通印油一样,但是当采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时,可以发出鲜艳可见光,以此判定其真伪。随着科技的发展,用于防伪应用的传统发光油墨通常由单模光致发光(PL)或上转换发光(UCL)材料组成,这种防伪很容易被假冒,多模、多色、动态的防伪材料的研发迫在眉睫s。

目前多模态激发多色发光的荧光防伪材料研究正热t,一般是稀土元素(Ln镧系)掺杂纳米粒子方法制作隐形发光防伪印油等材料u。Ln3+掺杂发光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低毒性、高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高绝对光致发光量子产率和成本效益等特点。

另外,荧光纤维素基材料也是个选择,纤维素链上存在大量的-OH基团,为各种官能团和荧光基团的掺入提供了许多位点,从而产生了多种纤维素基荧光材料,这些材料有易于加工成不同形式的能力,如荧光油墨、防伪标签、荧光水凝胶、纤维等,大大拓宽了信息加密防伪材料的应用范围v。

3.2.3 掺杂其他物质

掺杂其他物质,如将DNA序列片段植入到印油(印泥)及颜料w。利用稳定同位素将其标记到印泥等中,可用GC-MS和LC-MC方法检测x。例如清华大学学者提出利用氢(H)、氦(HE)等元素同位素改变天然同位素丰度后混合,获得“防伪密码”,将“防伪密码”掺入书画作品的墨汁或颜料中,这样该作品就拥有了“防伪密码”。当需要对书画作品进行鉴别时,在使用防伪密码的部位使用激光探针取极少量的样品用质谱分析其同位素丰度,就可以确定作品的真伪。

另外,也可以利用微塑料制作隐形图案,通过PCA对微塑料进行识别和可视化,以解码拉曼光谱矩阵成像y。

3.2.4 微喷微码技术

利用微喷微码技术,可以为每件书画作品赋予一个唯一的身份识别码。这个识别码可以嵌入到书画表面或内部,难以被复制和伪造。微码单个码点的直径小于60微米,由多个码点所形成的定制化微观微距智能图像,相比于目前常见的二维码、条形码来说,除了同样附带数字信息外,微码具备“一物一码、无视破损、隐蔽赋码”等技术特点,使它极难被复制、伪造,相当于给每件物品都打上了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

4 讨论与总结

文物在保护修复阶段容易被调包问题的提出,并不是说社会公司就是违法的沃土。而是长期以来博物馆文物交接工作相对传统和封闭,随着文物事业的不断蓬勃发展,文物借展越来越频繁,文物被异地保护修复现象越来越普遍,但文物交接鉴别方法没有跟进发展,已经落后,暴露出了极大文物安全风险。如何保证文物在保管、展览、交接、修复等工作环节不被调包,怎么证明经过保护修复,产生颜色、形貌较大变化的书画文物保持了原真性,或者说如何证明它就是原来的那件文物,这是个现实的、严肃的工作问题,值得去思考、讨论、研究和实践。

我们应该了解清楚书画文物复制作伪的各类手段,这样有助于人工或仪器来鉴别真伪。为提升文物的主动“抗伪”能力,应加入一些维持文物原真性的技术防伪手段。如何让书画文物原真鉴别防伪技术落地,应该有个工作原则。该项工作应遵守文物保护基本原则,包括“最小干预、保持原貌”等。考虑到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该项工作实施成本不论是技术还是经济上都要具备普适性,绝大多数博物馆能承担得起、实施得来。添加DNA序列片段、同位素法虽然防伪效果出色,但验证环节要求科技水平太高,并不适合大范围推广普及。添加纤维线的方法,不适用于保存较好、不需修复的文物,仅适合在保护修复的同时添加进去从而增加文物原真防伪手段。微观特征信息提取鉴别法是个不错的方法,但检验时需要细致耐心。笔者认为通过微喷微码技术和隐形发光显色材料联用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该方法对文物本体伤害小,隐藏性高。开发如同手机扫描二维码一样的微码扫描工具,一方面激发隐藏微码显色,一方面识读微码信息,双管齐下,验证真伪信息。

目前当代艺术品交易收藏领域对防伪技术研究和应用较多,但缺乏针对书画文物原真防伪的专门研究。开展书画文物防伪技术研究实践也存在难点:一是在实验验证环节,文物样本珍贵难寻,尤其是珍稀中高古书画文物,只能寻找近代纸质出版物和现代同材质标本替代,难免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二是防伪技术的验证,如隐藏信息物质、荧光技术、稳定同位素、隐藏高强纤维线、微喷微码技术防伪等各类防伪技术,需要多学科专业知识储备和多种分析测试设备的支撑,需要研究团队的通力合作和才智指导。

我国古代书画文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品鉴和典藏的艺术瑰宝,是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的精华,也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古书画在存世的文物遗存中占比数量大,材质相对脆弱,对濒危的珍贵书画文物进行全面科学的保护复制和利用工作刻不容缓。使用复仿制品进行替代展览,同时也可以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文创开发,起到服务公众、传承文明的作用。针对文物复制技术的“双刃剑”现象,要了解文物本体结构、制作工艺和细节特征,掌握文物复制技艺和鉴别要领,设置原真防伪隐藏标记,从而在文物、保管、交接、修复等管理风险环节上,区分差别,辨别真伪,确保文物安全。

注释

①杨储华.“国有文物被盗追索法律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博物馆,2016(1):116-119;网易.狸猫换太子,那些年发生过的文物“掉包”事件[EB/OL].(2020-05-27)[2023-09-2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7827840044831527&wfr=spider&for=pc.

②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走进文物保护新时代:山东省可移动文物保护状况调查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22:15.

③王天凤.博物馆古书画复制技术的演进:以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荣宝斋为例[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1):91-97.

④张浩如.明代木刻版画艺术评介:兼评胡正言及“饾版”“拱花”印刷术[J].图书与情报,2017(5):145-149,2.

⑤韩惠娇.荣宝斋木版水印:镂象于木印之素纸[N].海南日报,2022-10-10(B11).

⑥陈杰.上海博物馆文物修复和复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J].文物天地,2022(12):27-32.

⑦徐文娟,裔传臻,褚昊,等.珂罗版印刷与传统书写墨迹的比较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8,30(4):80-84;林红,陈雷,孟庆博.珂罗版复制品印迹特征的识别[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17(3):100-102.

⑧聂伟.故宫博物院照相复制古书画技术发展始末[J].紫禁城,2022(12):98-111.

⑨杨喆.故宫博物院藏古书画高仿方法研究及意义[J].故宫学刊,2019(1):560-567.

⑩王赫.数字技术与人工临摹相结合的古书画复制刍议[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9(11):99-108,111.

k王欢欢,杨谷旸.浅析现代科技在纸质书画鉴定中的应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12):134-137.

l王霆,王敬尊.现代科学分析仪器方法在书画真伪鉴别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2013(6):1-5;张娇娇,宋绍富,焦龙.无损检测技术在纸张检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造纸科学与技术,2022,41(5):4-12.

m刘锦缘.FTIR光谱技术在古籍印刷复制材料鉴别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23;罗曦芸,杜一平,沈美华,等.红外光谱在纤维质文物材料鉴别中的应用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5(1):60-64.

n张俊婧,郭洪玲,燕卫田,等.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检验纸张中的常量和微量元素[J].刑事技术,2006(3):3-7.

oVan Es A,De Koeijer J,Van der Peijl G.Discrimination of document paper by XRF,LA–ICP–MS and IRMS us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J].Science & Justice,2009,49(2):120-126.

p汪娟丽,李玉虎.荧光防伪涂料的制备及其在陶质文物标识中的应用[J].涂料工业,2017,47(7):40-44.

q周用金.书画作品定点隐藏高强纤维线防伪鉴定法:CN 200610031132.6[P].2006-01-12.

r张文官,杨联明,王文广,等.有机防伪荧光油墨的配制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1997(2):44-47.

s高当丽,高洁,高峰,等.稀土及余辉发光材料在多模防伪中的应用研究[C]//中国稀土学会.中国稀土学会2021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2021:1.

tZhang J,Wang Z,Liu P,et al.Dual-mode luminous and afterglow Ca3Al2Ge3O12:Yb3+,Er3+ phosphors for anti-counterfeiting and fingerprint verification[J].Ceramics International,2024(1):2436-2442;Fan Z,Yang Y,Liu X,et al.Dual-mode photoluminescent microspheres with silica core,separator layer and envelope for anti-counterfeiting ink[J].Ceramics International,2024(1): 2043-2054;Zhang Y,Shan X, Lv X,et al.Multimodal luminescence in Pr3+ single-doped Li2CaSiO4 phosphor for optical information storage and anti-counterfeiting applications[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23(474):145886;Zhang H,Gao P,Liu Y,et al.Lanthanide doped Cs2Ag1-xNaxBiCl6 as an efficient anti-counterfeiting and information encryption material[J].Ceramics International,2024(3):5234-5241.

uZhuo C,Zhao S,Huang X,et al.Environment-friendly luminescent inks and films based on lanthanides toward advanced anti-counterfeiting[J].Journal of Molecular Liquids,2023(376):121442;Wu Y,Zhao X,Zhang Z,et al.Dual-mode dichromatic SrBi4Ti4O15:Er3+ emitting phosphor for anti-counterfeiting application[J].Ceramics International,2021,47(11):15067-15072;Wu T,Hong Y,Song L,et al.Synthesis of highly luminescentβ-NaYF4:Yb3+, Er3+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regulated by sodium hexametaphosphate:For customs supervision[J]. Optical Materials,2022(124):111970;Li Y,Chen C,Jin M,et al.Multi-mode excited Cs2NaBiCl6 based double perovskite phosphor for anti-counterfeiting[J].Journal of Luminescence,2022(247):118915.

vQuan Z,Zhang Q,Li H,et al.Fluorescent cellulose-based materials for information encryption and anti-counterfeiting[J].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2023(493):215287.

w上海百安可得防伪科技有限公司.DNA书画防伪保存技术[J].中国品牌与防伪,2006(5):68-71.

x周明胜,姜东君,曾实.一种用于书画作品的稳定同位素防伪方法:CN101074933[P].2007-11-21;陈蕊丽,黄建同,徐雯.稳定同位素防伪印泥的研制[J].刑事技术,2008(4):44-45.

yFang C,Luo Y,Zhang X,et al.Identification and visualisation of microplastics via PCA to decode Raman spectrum matrix towards imaging[J].Chemosphere,2022(286):13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