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文物活起来—以浏阳市博物馆“见字如面”为例

2024-08-02 00:00:00张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12期

摘 要:让文物说话、让文物“活起来”已经成为近年来大家持续关注的文化重策,究竟应该怎样让那些静静躺在展柜里、库房里的文物“活起来”,成为众多博物馆思考研究的课题。浏阳市博物馆立足自身实际,以馆藏文物(信件)为基础,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文物;红色文物;博物馆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2.023

0 引言

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它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它免费向公众开放,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博物馆促进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博物馆以符合道德且专业的方式进行运营和交流,并在社区的参与下,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浏阳市博物馆目前已鉴定和收藏14000多件(套)文物,其中红色文物2000多件(套),红色资源丰富,每一件红色文物都是党的百年奋斗史的见证者、亲历者,每一件红色文物体现的都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

如何更好地对这些红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让文物的内储能量赋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动能?2022年浏阳市博物馆开展了红色家书诵读活动“见字如面”,以浏阳红色人物及红色文物资料为蓝本,通过招募诵读者诵读红色家书,再一次呈现家书背后的红色故事。将家书内容录成音频,以每月两期的频率在“浏阳市博物馆”公众号上进行传播。通过吸引更多受众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并占据主流传播地位,用声音传承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在选题方面不厌其烦,从多个层面解读;在媒体融合方面,将图片、视频、文字等及时足量地发布于各个新媒体平台,进行二次传播。从传播效果来看,不管是传统平面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有良好的受众反馈。“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感受到了活动的意义与正能量,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了活动中来,真正把博物馆的党史学习教育及社会教育功能触角延伸到了全网。

1 勠力同心,承红色基因

浏阳市博物馆刚开始尝试用馆内讲解员讲述,后面因考虑到大众参与度及社会传播效果效应等因素,尝试在公众号上发布诵读者招募信息。短短几天时间,共收到了100多名诵读者的报名作品。后通过综合考评,选拔出24名诵读者。他们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人民教师,有的是学生,每一位参与其中的诵读者都将自己化身为信件中的“主人公”,倾情诵读。

“见字如面”第16期《寻淮洲:少年志存高远》诵读的是寻淮洲13岁时写的一篇作文《现在的我》(图1),他将自己“要养成很好的才干,预备将来与国家做些大事业”的少年壮志写进了作文本,并以此作为理想为之奋斗。为了让寻淮洲这种志存高远的信仰力量感染到更多现在这个时代同样年龄阶段的孩子们,特意选择了两位同样13岁的双胞胎姐妹作为诵读者。同时,并没有要求拿到稿件内容的她们立马录音,而是指导她们利用空余时间到博物馆、图书馆查找了很多资料来了解这位红军史上最年轻的军团长—寻淮洲。在大量阅读文献和资料后,录制了一期跨越97年的时空对话。这场对话一经播出,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点赞,激起了孩子们对于革命精神由衷敬仰之情。

作文内容如下:

我们生在世界上,假使和那寄生虫一样,春来也好,秋去也好,一味甘食美衣,玩日愒岁,徒然食息于天地之间,由幼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空空过此一生,岂不是太无意识吗?

但是我们要既想做些事业在生时,当着这做学生的时候,对于以前怎样是小孩子,将来怎样为大国民,这些事业,也不可不酌量一下,我现在的年纪,虽不是当大国民的时候,也不是当小孩子的时候了yh27WaZJ0gpTmAatQL+ImHmI0S5nqTjUxZbytLtUKko=,所以我在这个学期内,对于学业上,应该猛力前进,求一些丰富的知识;对于身体上,应该竭力锻炼,求一个强健的身体;对于办事方面,更应该随时练习,养成很好的才干,预备将来与国家做些大事业。

不但如此,现在我的良心上,还有应该勤学的处所,如我的父母育养我,师长教训我,在各同学的勉励我,无非愿我的学业上进,不像过去的我,非常顽劣,对于学业上毫无寸进,加之我在这个学期,是我在高小的最后一期了,假使我仍不发奋向学,岂不是辜负了父母师友的热血吗?

所以我在这个学期的初始,就确定我的愿头,照我的志愿努力前进,那么,过去的我虽然顽劣,而将来的我一定是不可限制的。

“见字如面”第18期《李贞:西山红叶好 化泥更护花》诵读了从童养媳到开国少将的李贞写给乡村教师刘敏的一封回信,勉励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浏阳市博物馆特意从报名者中选择了一位刚刚步入三尺讲台的人民教师作为诵读者。后来这位诵读者回忆说,这次诵读活动让她对自己的职业多了一份向往和坚定。这种无形力量的积蓄给人的使命感是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李贞将军作为老一辈革命家,始终关心着教育和教师,关心着下一代的成长,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她甘化春泥的精神,也深深地感动着读者。

回信内容如下

刘敏同志:

收到你的信,我很高兴,我们虽然素不相识,但咱们都是革命同志。你的信不仅对我,也是对所有的老同志和人民解放军的关心和爱戴,向你表示感谢!

你从辽宁《妇女》杂志上看到介绍我的一些情况的报道,我作为一名老党员、红军战士,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的贡献还很不够。报刊杂志应该多宣传我们伟大的党,多宣传社会主义制度,多宣传人民群众。我从一个连自己姓名都不会写的童养媳,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干部,全靠共产党的指引,是党给了我信心和力量。如果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党的培养教育,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总觉得,党是我的母亲,军队是我的家。党和人民给了我很高的荣誉和待遇,我为党和人民的奉献还很不够。我虽然年纪大了,还想尽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努力为党多做一点工作。

你是一名小学教员,教师的岗位光荣,责任重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崇高的事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靠教师去培育,他们的思想品德要靠教师去塑造;他们对人类文明继承和发展的能力,要靠教师去培养。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科学的也是一种艺术的创造。我们常常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所以,教师是最受人尊敬的。希望你像园丁一样,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培育祖国的幼苗。教育孩子们从小就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使他们长大了成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优秀人才。

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拼搏,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任重道远,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美好的明天,希望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祝愿你们全家生活幸福美满,共同进步!

也祝愿你辛勤劳动结出丰硕之果!

李贞

1980年12月

红色家书诵读活动“见字如面”也得到了浏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点赞。活动推出第8期时,浏阳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姚喜琳看到了这个活动的教育意义,主动要求参与录制,让浏阳的清廉教育入脑入心。随后,她在第9期《王首道:浏清如许 道弈人生》中参与诵读了王首道同志的讲话,反响很好。

每期“见字如面”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参与者们的第一手传播,于他们而言,能用声音来传承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就是最大的收获,而红色精神的种子也随着他们播撒到了浏阳的各个行业、各条战线。

2 电波助力,促“声声”不息

如果说公众号推送是“见字如面”传播推广的规定动作,那么浏阳市唯一官方声讯媒体—浏阳人民广播电台的加持,则是对文物精神力量传播强有力的赋能。该电台频率信号可以覆盖长、株、潭和江西毗邻地区,鉴于其独特优势,浏阳市博物馆与电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打造“浏阳博物馆 周一电台见”访谈专版。将诵读者、博物馆工作人员、志愿者等请进直播间,谈他们的收获、谈博物馆的工作、谈她们眼里的博物馆。同时设置观众互动环节,在高峰时段播出进行推广,进一步提升了《见字如面》的社会热度,让更多人对浏阳市博物馆有了更深的认识。线上、线下齐发力,多元化、多平台、多互动的形式,既贴合公众需求,满足了公众的参与感,又在最大限度地开发红色资源的同时,进一步擦亮了浏阳市博物馆“凝聚文物力量,讲述浏阳故事”的品牌。

每一期作品就是一次党史教育课程,是一次“润物细无声”的红色能量输送,真正把博物馆的党史学习教育及社会教育功能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各平台中,广播影响力突出,单频率月平均总阅读量/互动量达40万量级,单篇作品总阅读量/互动量达16万量级,篇均阅读量达6万量级。同时,与“学习强国”平台、“云上清廉浏阳”平台、“995交通广播”公众号、“浏阳市演讲与口才学会”公众号、“浏阳文旅”公众号等近10个媒体建立合作。

3 筑巢引凤,做强结合文章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并感受到了活动的意义与正能量,也让《见字如面》这棵“梧桐树”引得“凤凰来”。“995交通广播”“浏阳市演讲与口才学会”公众号主动要求转载诵读作品,“云上清廉浏阳”更是开设了“见字如面”专版,对每一期红色家书进行转载发布,要求全市党员干部进行学习。更值得一提的是,“学习强国”平台开设了“红色家书”专栏,转载“见字如面”的内容,让红色家书诵读活动的意义不再局限于浏阳,而是覆盖到了全国,真正把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触角延伸到了全网,增进了文化认同,坚定了文化自信,凝聚了发展力量。

2023年6月,红色家书诵读活动“见字如面”入围了2023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这是浏阳市博物馆新馆开馆以来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级荣誉,既是对这个项目的肯定,也是对浏阳市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付出的一种鼓励。2022年,见字如面共推出了《宋任穷:两袖清风待亲朋》《张藩:胸怀天下,情系桑梓》《胡耀邦:家书承载一生无私情怀》等24期红色家书诵读作品,随后浏阳市博物馆对这二十四期作品的文案及音频进行了排版设计,邀请了浏阳市书法家协会的大咖们亲笔书写这些家书(图2)。目前,在浏阳市博物馆文创展示中心中见到的《见字如面》封面、前言以及后记就是由博物馆馆长徐雄辉题写的,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红色能量输送,正以文化作品的形式书写着下半篇文章。

4 升级版本,赓续精神力量。

2024年,浏阳市博物馆推出了“见字如面”特别版《将星闪耀我的至亲|石敬平:往事氤氲,深藏功名》(图3)。参观过浏阳市博物馆的游客们都会有印象,基本陈列二展厅最后一个场景有一个设计,参观者坐在发报机前,敲击电报后墙壁上会出现字幕:“李白前辈,您期盼的黎明已经到了!”所以在特别版“见字如面”中特意邀请了将军们的后代以回忆录的形式录制原声音频,通过将军后代们的声音来告诉无数像李白一样的革命烈士,这盛世如他们所愿。浏阳市博物馆也希望这种原声,哪怕是带着乡音,感染更多人、鼓励更多人,让这种精神传承得久远一点、再久远一点!让他们的声音告慰先辈们:见字如面,念念为安!

每一件红色文物都是无言的见证者,它们像历史长河里的一盏盏明灯,跨越时空,为我们照亮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照亮不忘初心风雨兼程的未来之路。正是通过这种坚持而又独特的方式,珍藏在浏阳市博物馆中的红色文物一件件“鲜活”起来,用声音传递着文物背后的精神内核。通过激活红色历史文物资源的生命力,让静静收藏和陈列在浏阳市博物馆中的文物重现璀璨光彩。下一步,浏阳市博物馆将推出“礼赞二十大 红色文物说浏阳”系列,将图文、小视频发布于公众号,并同步刊登于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期刊《湘潮》为浏阳博物馆红色文物开设的论文专版,每月一期推介浏阳红色文物。并长期向全市市民征集家书,无论是新近书写的家书,还是保留至今的历史信件,包括这些家书背后的感人故事,都是我们征集的对象,通过“浏阳市博物馆”公众号或家书展览等方式向更多人分享这些有国、有情、有爱的,或属于个体,或属于国家民族的珍贵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