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国油画百年的发展中,本土优秀油画作品以历史文物的形式,在丰富博物馆库藏内容的同时,成为重要的展览对象。馆藏油画现已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大量作品对保护性修复有着迫切需求。绘画层损伤是油画文物最直观的病害情况,其主要破损类型包括基底层开裂、颜料开裂、颜料起翘、颜料层错位和颜料层缺失。根据文物保护修复原则,文章对油画的绘画层损伤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梳理了绘画层加固修复采用的材料和工具,并对加固修复的方法做出研究及探讨。
关键词:油画修复;绘画层;颜料层;基底层;博物馆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2.012
0 引言
油画作为博物馆重要的艺术品收藏内容,其承载着文化传播、社会教育和历史记录等多种意义,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艺术内涵。然而在油画的构成材料自身老化和保管时间积累的共同影响下,大量作品的劣化情况日趋加剧而亟须得到保护修复。
在油画藏品的破损类型中,绘画层的破损是对画面视觉效果破坏最为严重的损伤,又是对作品艺术价值影响最为直观的损害。常规的馆藏油画属于由多种材料按照固定的层次结构组成的复合材质架上绘画,具体的层次结构包括硬质支撑物(木质内框或木质板材)、软质支撑物(画布)、基底层、颜料层和光油保护层,其中基底层和颜料层共同构成绘画层(图1)。基底层的损伤主要为基底材料开裂;颜料层损伤表现为颜料开裂、起翘、错位、松动和缺失。绘画层的损伤在干扰画面观赏性的同时对油画的其他物质结构造成持续影响,导致作品出现复杂的综合性病害。为了实现延缓作品老化和避免作品继续劣化,同时为作品提供展览条件和延续作品价值,绘画层的加固修复成为维持油画作品状况稳定的保护修复核心内容。
在油画的绘画层加固中,修复操作需严格遵守经典保护理论《威尼斯宪章》所倡导的文物“真实性”、修复材料“可逆性”、修复程度“最小干预”三项基本原则,在利用可识别的材料,对作品本体材质做出可逆的最小干预的基础上恢复文物原貌。20世纪文物修复领域的代表人物切萨雷·布兰迪在《修复理论》中提出了保护修复的第一公理:要修复的只是艺术作品的材料,并陈述了修复的第二原则:在不艺术伪造或史实伪造的前提下,在不抹去艺术作品在时光流转中获得的每一经历痕迹的前提下,修复应旨在重建出艺术作品潜在的一体性①。萨尔瓦多·穆尼奥斯·比亚斯来在经典著作《当代保护理论》中强调科学保护有着对保护完整性的需求,对象完整性本质上是基于它的物质属性和组成成分②。分析油画作品的材质特点和损伤成因是保护的基础,了解修复材料的性能和作用是修复的本质内容。
1 绘画层加固修复
1.1 基底层损伤
基底层是绘画表现的基础,其作用是在承载油画颜料的同时对油画各层次间的渗透进行隔离,通过防止支撑物吸收颜料中的媒介剂,维持颜料状态稳定和缓解支撑物老化,同时提供均匀的底色或特殊肌理以保证颜料层理想的视觉效果。油画基础材料的品质和底子涂料的制作得当与否关系到一件油画作品的质量,它们的作用就如同一栋建筑物的地基,无论对油画作品的表现效果还是保存寿命来说,其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③。馆藏油画基底层的材料主要包括动物胶、丙烯酸树脂、醇酸树脂、碳酸钙、碳酸镁、水合硫酸钙、二氧化钛、硫化锌、碳酸钡、干性油等。这些基底材料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吸收性和多孔形貌,对保存环境中的水分较为敏感,在相对湿度较高的条件下吸收水分产生膨胀,在相对湿度低的条件下通过水分蒸发产生收缩,材料长期不断的体积变化造成了基底层的开裂状况。含有锌和钡的基底材料本身具有较强的脆性,动物胶和醇酸树脂的抗老化能力较弱,材料的特性也加剧了基底层自身开裂情况的发展。
1.2 颜料层损伤
颜料层损伤是油画作品最直观的病害,颜料层的裂缝和缺失是对作品视觉完整性和美学完整性影响最大的因素。颜料层是油画作品视觉表达和图像呈现的主体层次,由干性油媒介、树脂媒介、挥发性溶剂残留物、颜料体质剂、催干剂和颜料色粉等物质材料组成。绘画中使用的干性油媒介以及成品颜料中含有钴、锰、锌等金属元素的色粉和催干剂的不当添加是颜料层本体直接导致涂层开裂的因素。由于国产的油画材料制作技术薄弱和生产成本的限制,材料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较差,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中国油画出现的受损问题也最为严重④。
油画作品画面颜料层开裂分为干燥型裂缝和老化型裂缝两种类型。干燥型裂缝是由于画面不同层次的油画颜料在氧化结膜过程中的收缩造成的,表层的颜料优先结膜而阻碍了下层颜料与氧气接触,下层颜料的氧化结膜速度降低,并在固化时产生收缩,拉动上层已经固化的颜料油膜,这种氧化速率的差异导致上层结构的颜料层产生开裂。此类裂缝通常出现在画面肌理较强的局部,表现为不规则的较深裂口。
老化型裂缝则具有一系列复杂的形成过程,支撑物的变形、基底层的变化、颜料层的特性、干燥型裂缝的影响、机械应力的作用和外力影响皆是形成老化性开裂的因素。老化型裂缝的主要形态表现为网状龟裂,裂缝之间距离相近,并且广泛贯穿于颜料层整体范围,此类裂缝在画布变形的位置有较为明显的呈现。画面各边缘处有与老化相关的牵引力造成的裂缝,是因画布固定于内框时侧边受到较强的拉力所导致的局部龟裂,牵引力引发的裂缝表现为多条平行的垂直裂纹。画面上可见的所有类型的裂缝都出现了随着支撑物变形而变宽的现象。开裂进而引起了颜料层的起翘、错位、松动、脱落和缺失。颜料层开裂的区域通常会出现相关病害综合发展的现象。
1.3 绘画层加固材料和工具
颜料层加固应用的材料和工具很多有黏合剂、挥发性溶剂、日本纸、离型膜、电热刮刀、电热熨斗、电加热台、软沙袋、金属压块、KT板、木质压板、羊毛毡、硅胶垫、吸水纸、填充腻子、软毛笔刷和手术刀等。
绘画层加固中易于操作的黏合剂分为传统天然材料和现代合成材料,天然材料主要为兔皮胶、鲟鱼胶和蜂蜡;高度水溶性合成材料主要有Aquazol50、Aquazol200和Aquazol500三种分子量不同的聚(2-乙基-2-恶唑啉)黏合剂;其他常用的合成材料包括Paraloid P-550、Paraloid B-44、Paraloid B-72、Lascaux 375、Primal Rhoplex WS24、Plextol B500和Lascaux 4176等人工合成丙烯酸树脂;甲基纤维素是针对基底层的合成加固材料,微晶蜡则是被添加入蜂蜡中以提高蜡制黏合剂硬度和熔点的合成媒材。蜡制黏合剂因无法满足材料可逆性,在专业的博物馆油画修复中已不再被使用,高水溶性的黏合剂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在加固修复中需要通过多次渗透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丙烯酸树脂类的黏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塑性,干燥后仍可通过热塑法对加固效果做出调整和巩固。无论是油画的传统修复方式,还是现代修复方式,黏合剂都是在液态下通过油画进入表面或背面的缝隙,基底层、颜料层的裂纹、画布纤维中的微孔深入其中,经固化后在界面区产生黏合和吸附,从而使松动的颜料层得到巩固,重新成为一个整体⑤。
辅助油画加固的材料有去离子水、乙醇、异丙醇、丙酮和二甲苯等挥发性溶剂,溶剂在承担稀释和溶解黏合剂的功能的同时,对已经氧化而失去弹性的颜料具有微溶和软化的作用。
1.4 绘画层加固修复操作方法
加固是油画作品结构修复的重要环节之一,包括临时贴面固定、加固画底和颜料层、加固和加强支撑物(衬托)等措施⑥(图2)。
1.4.1 贴面预加固
贴面加固是油画所有层次修复前的预防性保护措施。贴面的作用是在正式修复前保持松动绘画层的稳固,避免绘画层在作品的运输、移动、拆框和固定工作框的过程中脱落。首先将日本纸撕成边缘不规则的适用纸片覆盖于颜料层。其次使用软毛笔蘸取黏合剂涂刷在日本纸表面,施胶区域由纸张局部延伸至整个贴面,过程中利用笔尖赶出纸张下的气泡,保证贴面干燥后的平整。
1.4.2 基底层渗透加固
将作品画面朝下置于垫有厚毛毡和离型膜的平整台面,采用甲基纤维素水溶液从展平的画布背面进行加固。使用大号软毛刷蘸取甲基纤维素水溶液刷涂于基底层断裂部位的画布,以离型膜隔离,利用低温电热刮刀对其熨压,将变形的画布回平后撤除离型膜,用软吸水纸尽快吸除画布上加固剂中多余的水分。完成加固及吸湿后,在略微残留潮湿的画布上方叠放加热的软沙袋施加压力辅助基底加固和画布回平。此项操作的重点是需对画布尽快撤潮,但不能使画布完全干燥,在保留一定湿度的条件下及时更换热沙袋予以多次压覆。在使基底层断裂部位的画布回平和对基底层的加固基本完成后,将大块KT板平整覆盖于画布,在KT板上均匀铺满重量约3千克的沙袋或木质压板,施压时间不少于12小时。视基底层裂隙的平整情况反复覆压,直至画布达到平整。该步骤每操作一遍后需从作品正面观察裂隙处画面的平整度,配合正面裂隙加固反复操作。
1.4.3 颜料层软化
软化已经失去弹性的颜料涂层是加固的基础。由于画布的收缩,颜料层起翘下方区域的空间已经变小,起翘部分无法直接填入缝隙。为了重新获得可供起翘区域回平和错位区域复位的空间,并增加绘画层的可塑性,必须通过润湿或软化绘画层使材质膨胀,满足颜料层复原的必要条件。
使用经过电热台加热的沙袋覆于有离型膜隔离的加固区域,或使用电热刮刀继续软化裂缝附近的颜料层。热沙袋是优于电热刮刀的选择,并且适用于大面积的加固操作。开裂的颜料层因油脂丧失和自然老化普遍存在脆化和粉化现象,热沙袋可随画面肌理的形态均匀软化颜料层,减少对脆弱颜料的挤压。
1.4.4 颜料层裂缝清洗
在使用黏合剂对颜料层进行加固前可使用少量去离子水、乙醇或异丙醇冲洗裂缝,起到深度清洗裂缝间隙的污染物和避免污垢干扰颜料色彩的作用。溶剂作为分散剂参与到颜料层的加固过程中,有利于黏合剂渗入细小的缝隙,清洗过程可以起到帮助颜料层继续软化的效果。
1.4.5 颜料层裂缝渗透加固
使用黏合剂溶液对颜料层起翘和开裂严重的缝隙进行加固。首先在裂缝区域滴入黏合剂;其次以离型膜隔离,使用电热刮刀或电热熨斗对起翘和开裂进行热压回平;最后在离型膜上方叠放多层沙袋辅助颜料层稳定加固。针对较为平整的小范围裂缝,可使用金属压块对加固进行辅助。此操作中应利用黏合剂进行多次反复渗透以增强加固,直至裂隙闭合。加固后作品脱离工作台面,保证加固区域溶剂的充分挥发和蒸发,减少溶剂对画面的影响。
1.4.6 颜料层起翘回平
首先使用尖头小号毛笔将黏合剂溶液滴入起翘下方。其次以离型膜作为隔离,使用电热刮刀或熨斗对相关区域进行热压加固。最后使用金属压块覆压辅助起翘恢复平整。当颜料层脆化状况严重而无法承受过度的压力时,电热熨斗和金属板的大范围覆压将加剧颜料层的进一步开裂,覆压时需选用表面柔软的沙袋,或在金属板下方垫有毛毡和硅胶垫。
1.4.7 颜料复位
对于脱落且错位的颜料碎片,首先在脱落位置滴入少量黏合剂溶液;其次用镊子夹取脱落的颜料碎片,将其恢复原本位置;再次覆盖离型膜,使用电热刮刀对颜料进行热压黏结。最后覆盖金属压块辅助冷却和稳固黏合效果。
1.4.8 填充缺失及全色
对于颜料层的缺失,首先采用与干预裂缝相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加固和光油隔离;其次将填充腻子混合适量的挥发性溶剂调和成软质膏体,填入颜料缺失的部位,每次用小笔刷蘸取少量腻子填补,待其完全干燥后重复多次覆盖填充,使填补的高度与四周的原始颜料层平齐,且填补的范围不超出缺失的区域;再次使用硬毛刷或手术刀等雕刻工具对腻子进行塑造,根据颜料缺失处画面周边的肌理关系制作连续的笔触;最后在使用光油隔离原始画面后,采用水彩颜料排线法对填充区域进行可识别的全色处理。
2 结语
博物馆馆藏油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记录体现。对于破损的油画采取保护修复措施是延续文物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必要手段。研究作品绘画层的损伤内容,充分认知影响油画寿命的本体材质因素,深入了解修复材料的性能和特点,科学选择修复方法并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是维护藏品状态稳定的有效途径,也是修复达到理想效果的必要保障。
注释
a切萨雷·布兰迪.修复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76-77.
b萨尔瓦多·穆尼奥斯·比亚斯来.当代保护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72.
c姚尔畅.油画材料与技法基础[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8:24.
d赵樱乔,张永霖.中国本土油画作品保护和文化延续途径探索[J].美术学报,2021(5):105-110.
e江郁之.油画保全研究与修复技术应用实例[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80.
f王晨.浅析现代油画修复加固技术的发展[J].文物修复与研究,2012(00):23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