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助推乡村旅游“火”起来

2024-07-31 00:00:00万调娟
文化产业 2024年22期

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巧妙开发群众文化,可以为乡村旅游经济赋予深厚内涵。因此,乡村地区需要提升对群众文化的关注度,提高对群众文化与旅游经济的重视程度,构建文化旅游平台与阵地,逐步延伸文化范围,从而为乡村旅游经济的持续与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现针对乡村旅游经济与群众文化结合的重要意义和实践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新时期,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与落实的背景下,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不仅需要开发挖掘乡村独特的生态资源与地域资源,优化乡村旅游素材,还需要开发乡村地区群众文化资源,科学合理地融入当地独特、专属的文化,在促进群众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基础上,为乡村旅游经济的长远与繁荣发展注入全新活力,丰富与充实乡村旅游内涵。

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特征

乡村旅游经济是旅游产业中最主要、最关键的部分,具有十分显著的地域性、生态性和文化性等特点。一是地域性特点。乡村地区气候状态、地理位置以及生活生产环境较为特殊,有农田、河流以及山川等物质资源,并且各个乡村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区别。例如,傣族的竹屋、陕北地区的民谣、客家地区的土楼,是乡村旅游活动组织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保障。二是生态性特点。乡村地区人口密度不高,农业活动是乡村居民最核心、最关键的经济活动,并且不同区域的山川环境、农作物资源各不相同,拥有大量值得体验或者感知的生态旅游项目,旅游项目丰富多元。三是文化性特点。乡村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化、长远化的过程,不同地域历史遗迹、生活生产方式有一定的区别,拥有独特、专属的历史面貌和环境,并且此类文化在历史发展中通过不断沉淀、凝聚,成为区域特有、专属的文化成果。

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与群众文化结合的重要意义

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经济两者之间互为表里、互相引领,要想促进乡村旅游经济的长远和繁荣发展,需要挖掘群众文化资源,为旅游经济注入充足活力,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乡村旅游经济内涵,让乡村旅游经济可以逐步、持续增长。

有利于丰富和充实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内涵

积极合理将群众文化融入乡村旅游经济体系,可以让乡村旅游经济拥有丰富充足的内涵。一方面,各个地区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等一系列客观条件存在一定的区别和显著的特点,而有机融合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经济,可以提升资源使用的整体质量和成效。在实践发展过程中,针对旅游经济方案进行调整和改善,并在规划设计采摘、观光、农家乐以及垂钓等一系列旅游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创意体验活动,可以为旅游策划工作的长远、深度落实奠定基础,提供必要的保障。另一方面,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针对旅游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进一步探索与挖掘乡村地区文化资源,将文化观念融入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不仅能够让大众的文化需求得到满足,丰富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内涵和文化素材,也可以打造与构建弘扬民族文化的阵地,形成具有显著特征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

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长远发展

深度、有机整合群众文化和乡村旅游经济,有效利用乡村地区的文化资源,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振兴化、长远化发展,逐步提高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和速度。一方面,有效衔接林场、水库、农田和文化遗传等资源,结合乡村区域文化发展背景,创设与构建可以呈现自然生态风景、民族文化的建筑,生产并销售文化特产,可以让乡村产业结构得到逐步优化,并且丰富与改善乡村地区旅游经济产业的功能作用,让乡村区域旅游经济实现现代化、长远化发展。另一方面,全面激活和调动乡村地区文化活力,可以为乡村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创造和提供全新的增长点,构建具备地域特点的乡村旅游体系,进一步提升乡村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深度,借此保障甚至增加乡村居民的经济收入,为乡村旅游经济振兴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利于传播先进群众文化

乡村地区拥有充足的群众文化资源,许多珍贵且文化内涵深厚的技艺活动、手工艺活动都来自乡村。在我国全面推广宣传、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时代,开发挖掘乡村地区群众技艺和群众文化,并且将其渗透应用于地域旅游活动,可以借助旅游活动吸引更多人重视、关注优秀地域文化,让乡村地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到弘扬,为其传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例如,地域特有的民俗文化表演活动、种植栽培活动、手工艺品制作活动等,具有十分显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开发,让游客前往乡村地区放松身心,体验与感知乡村地区传统的群众技艺、民俗文化,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还可以进一步陶冶其文化素养,让其成为乡村地区珍贵文化遗传的传播者、弘扬者,深刻理解和认识乡村地区优秀的群众文化,为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与群众文化结合的策略

顶层设计,打牢融合基础

群众文化是社会长远、全面发展过程中形成与建构的文化形式,也是促进与助力乡村地区旅游经济进一步系统化发展的基础保障与条件。一是社会公众前往乡村区区旅游的目的和重点有一定区别,对此有关单位和部门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大众旅游的需求,以群众文化的打造和建构作为发展契机和立足点,调整和优化乡村地区旅游项目和活动模式,借此让群众文化具备的活力和内生动力可以充分发挥,提升乡村居民对旅游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二是乡村地区职能部门和组织需要将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备设施当作立足点,创设与建构特色乡村文化工程。例如,建设文化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展览馆、历史文化展览馆等,举办高水平、优质的乡村群众文化传承与弘扬活动,建设乡村地区历史文化展示工程,让乡村地区群众文化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同时,基层职能部门在乡村旅游经济建设中,还需要科学合理地宣传与推广群众文化,让群众明确了解和掌握乡村地区群众文化项目的价值内涵和重要意义,确保群众能够配合基层职能部门,为群众文化和乡村地区旅游经济的结合发展提供助力,为经济文化的常态化、协同化发展奠定基础。

建构乡村文化旅游品牌

乡村地区独特、专属的群众文化活动与资源,是文化旅游品牌建构的核心内容。基层职能部门可以深入挖掘乡村地区珍贵、高水平的群众文化资源,发挥文化资源的优势,创设与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并逐步提升品牌影响力。例如,近年来,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综合考量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休闲旅游农业、美丽幸福乡村建设要素和任务,遵循与依据“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的旅游产业体系和发展形式,打造了以“乡游、乡见、乡识、乡宿、乡味”为核心主题的“陇上乡遇”旅游品牌,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中融入梯田文化、红色文化以及丝路文化,成功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旅游带动、多元增收的发展新路子,真正实现了村庄变景点、农房变旅馆、农民当老板。此外,区域职能部门还可深入挖掘优秀的节日文化资源,开展多元化群众文化活动。例如,巧妙灵活地运用中国农民丰收节、国庆节、春节、中秋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一系列节日,开展文化摄影比赛、非遗进景区、广场舞竞赛等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凝聚人力资源,提升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加入创意文化,搭建专属文化旅游平台

现阶段,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受到普遍关注,与传统、常规的观光旅游相比,文化旅游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优势,可以让人们获取全新、独特的旅游体验。对此,乡村地区职能部门需要开发当地创意文化,将其融入乡村旅游产业,构建符合乡村旅游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开展具有浓厚文化韵味、独特魅力的创意文化旅游活动,提升旅游品质。例如,部分乡村地区的地形结构、自然资源具有显著的特点,拥有许多山川、河流,乡村职能部门需要将其深度挖掘,致力于打造和构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价值的乡村文化旅游平台,让生态资源、生产生活资源与文化能够深度互动,借助文化旅游平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此外,还需要科学合理开发“小院+”文旅融合模式,开发新型文化旅游创意平台,构建特色、专属的文旅融合发展体系,明确特色文化资源的定位和发展依据,逐步拓展群众文化服务影响的范围和覆盖面。在各种不同的文旅融合“小院”中,群众可以体会丰富多元、类型不同的文艺活动、民俗文化活动,深入体会乡村群众文化。

开发特色文旅项目,延伸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活动与乡村区域气候、地理以及自然资源等关系密切,而乡村旅游项目又是有机整合乡村地理资源优势、群众文化优势的重要保证,乡村职能部门在文旅项目开发与建构中,需要将乡村建设水平提升、文化活动水平提升等作为核心任务与目标,促使乡村区域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

1.开发特色群众文化旅游基地

乡村地区以高品质、高水平文旅融合发展为核心目标和任务,灵活应用乡村地区优异的田园山水优势,以及价值内涵深厚的农耕文化、儒家文化与民族文化等,建设文化旅游研学基地。例如,创设集文化艺术写生、研学修学、民俗体验感悟、文创研发、优秀文化传承和弘扬等于一体的旅游研学基地,构建文化旅游示范区和旅游项目。二是遵循回归田园、返璞归真的原则理念,开发设计涵盖游客中心、山居奶茶咖啡、农业活动体验馆、音乐餐厅、田园茶艺社、老灶台以及儿童家园等多个店铺的文创街,吸引与接纳全国各地区的游客前往乡村地区进行旅游体验。

2.开发特色群众文化旅游服务体系

乡村区域职能部门不仅需要打造与构建旅游示范区、文创街以及文化旅游创意工作坊等,还需要调整和改善乡村区域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特色民俗文化体验项目,满足大众对旅游的诉求和旅游文化服务的需求,确保大众可以获得良好的文化旅游体验。

培养高素质人才,建设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队伍

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经济的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复杂性,各项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开展都需要有高水平、高素质团队的支撑和帮助,特别是群众文化活动有着十分广阔的覆盖面,对于高质量、高水平工作者有一定的要求。对此,当地职能部门需要引入高水平的人才,丰富和充实人才储备,提升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性和质量。

一是制订长远、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机制,不断提升人才招聘门槛以及招聘要求,吸收更多高学历、高水平且工作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需要积极合理地与社会第三方培训机构、高校等进行交流合作,引入专业、高水平且与文旅对口的旅游人才,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助力。

二是科学合理实施人才培训教育活动。积极运用小组交流研讨、学生外出深造、专业培训教育等多种人才培育培训模式,引导乡村地区旅游工作者积极与社会优秀文艺工作者、旅游管理工作者进行交流互动,学习先进的知识技能,让其专业能力和素质进一步得到提升,建设一支具有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高水平文旅服务队伍。此外,还需与乡村区域特色群众文化结合,重点建设与构建专业、高水平的手工艺人才队伍,积极主动邀请乡村老手工艺者、非遗传承人等,开设设计专业、工艺培训班次,科学合理地指导乡村区域群众文艺创作活动的开展,为特色文旅作品的打造提供助力。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经济产业的发展关系密切,将两者深度、有机整合,可以为乡村旅游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机遇。要想让乡村旅游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对其重点关注,有机整合群众文化和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专属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文化旅游项目,构建专业的文旅队伍,为乡村旅游产业特色化、长远化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