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艺术馆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走近名家名作、感悟奋进力量的文化场所。它的拓新发展,对促进全国美术馆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乃至文化强国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价值。潍坊于希宁艺术馆建馆十年间,锚定文化传播使命,立足馆内、拓展馆外,摸索出一条“有面”也“有里”的发展之路。
二十世纪的中国美术史上,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等一代艺术大师群聚,百花竞放。为收藏展示大师们的艺术成就,宣传弘扬其艺术精神,九十年代以来,在政府支持、名家及亲属捐赠的共同努力下,全国范围内名家艺术馆建设如雨后春笋,或地处风景名胜展城市形象,或蛰伏城乡一隅如散落珍珠,各具特色,精彩纷呈。为保护和研究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名家奠定了现实基础,它们的建成开放与拓新成长也成为全国美术馆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于希宁先生(1913—2007)出生于山东潍县(今潍坊市潍城区),是我国当代卓越的花鸟画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是具有诗、书、画、印和美术史论全面修养的学者型艺术家,是新中国山东省高等美术教育的开拓者和学科创建者,为祖国的文化艺术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其“才德勤修养,三魂共一心”的梅花风骨和绘画风格在全国具有广泛的美誉度和影响力。2007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于希宁先生“山东省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为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于2013年2月4日印发《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鉴定标准(第二批)》。其中,于希宁先生被列为“代表作不准出境者”人员。2013年3月,由文化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三魂一心——于希宁百年诞辰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是少有由文化部为当代艺术家主办的个展。
潍坊于希宁艺术馆是市委、市政府为纪念于希宁先生而建设的公益性名人美术馆,是一座由政府投资管理、非营利、开放性的文化事业机构,展馆占地面积1572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于2013年落成并举办“于希宁捐赠作品展”。十年来,于希宁艺术馆精准定位,坚持学术立馆,依托于希宁馆藏作品以及潍坊千年文脉,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宣传于希宁艺术精神、讲好“潍坊故事”的精品展览、公共教育和对外交流活动,已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和窗口。
以“点”入手,让藏品活起来
以于希宁艺术馆馆舍为立足点,以馆藏于希宁花鸟画作品为基础,坚持文化“两创”和“馆藏活化”,切实发挥名家馆在个案研究和体系建设方面的优势,策划打造“小而美”“有滋味”的于希宁艺术研究专题展、系列展,向上积极参与国家级展览项目评选,向下普及美育知识提升文化自信,将其打造成市民“走近传奇人生、凝聚奋进力量”的艺术殿堂。
扣“初心”打造“于希宁”名人品牌
1987年10月,于希宁先生把于家过道老宅无偿捐献给潍坊市政府;2017年5月,于希宁亲属与潍坊市人民政府签订捐赠协议,正式将105件(套)涵盖于希宁各个艺术时期的精品之作捐赠给家乡,成为潍坊弥足珍贵的文化宝藏。于希宁艺术馆自建馆起,始终将“于希宁”品牌的打造作为立馆之基、发展之本。精选以紫藤、墨竹、牡丹、杜鹃等题材为代表的“百花厅”,与于希宁先生最钟爱的梅花题材作品组成的“梅花厅”两个部分,搭配图文、实物、影像等多种推介手段,打造推出“于希宁艺术长陈展”,全面系统地介绍和宣传于希宁先生生平及艺术精神,方便广大群众走近于希宁,读懂大师的艺术人生;加大经费投入修缮“梅园”,不断优化场馆环境,群众驻足“梅园”既赏梅又赏艺,惠民服务质量步步升级;紧扣于希宁诞辰日时间节点,策划致敬专题展、纪念笔会、专场演出活动,以达成致敬大师、追思先贤、激励后学的价值和意义;深挖于希宁艺术内涵,积极参与学术竞争,“三魂共一心——于希宁践行社会美育的启示”等系列特展连续四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目录》,成为为数不多能够获此殊荣的地市级美术馆。“于希宁”艺术研究和系列展已成为展示潍坊文化的“金字招牌”。
担“使命”开设“沉浸式”美育课堂
因美而聚,向美而行。于希宁先生“才德勤修养,三魂共一心”的梅花风骨和家国情怀在全国拥有广泛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为充分发挥于希宁艺术精神的正向引导作用,于希宁艺术馆以“于希宁”专题研究为基础,以艺术讲座、学术研讨、美育培训为输出,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场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能,在培育“中国画都”文化品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方面积极作为、成效显著。厚植艺术沃土,先后邀请卢禹舜、徐仲偶、刘曦林、张志民、沈光伟等名人名家举办“学术沙龙”“潍美讲堂”高品质讲座交流活动;围绕“于希宁”艺术素材创新举办“大师课堂”系列活动,“塑大师”面塑体验、“印大师”于希宁“枇杷”木版年画印制、“临大师”于希宁花鸟画临摹;加强馆校合作共建,组织附近中小学生举办“我是小小讲解员”活动,打造学校美育的“第二课堂”;每年面向市民举办中国画、油画、书法等名家讲座、美育培训和普及活动80余期,于希宁艺术馆已成为4A级景区十笏园文化街区内重要的文化打卡点和精神“充电站”。
“线”上延伸,让展厅动起来
名家艺术馆是特殊的文化空间,承担着传承、保护、展示中华艺术优秀创造成果的文化责任。于希宁艺术馆从聚焦展示于希宁先生本人的艺术成就和谱系传承,连“点”成“线”,逐步扩展到对潍坊本土资源的系统保护和传承发展,乘着国家战略的“东风”,推动潍坊文化“迈开腿”“动起来”“走出去”,实现潍坊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扎根本土,讲好潍坊故事
潍坊襟连海岱,道承齐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名人名家辈出。文祖仓颉、文坛巨匠苏东坡、艺术大师张择端、“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等百余位历史名人在潍坊出生、居住或为官。现拥有2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17项国家级、99项省级非遗名录项目,共同形成了潍坊厚重绵延的文脉印记,培植了取之不竭的文化根基。于希宁艺术馆致力于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广泛、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打造“幸福城市”,围绕陈介祺、郭味蕖以及潍坊同志画社等潍坊名人、潍县画派,于希宁艺术馆连续8年承办了“陈介祺艺术节”“金石文化周”等主题展览;深度挖掘和梳理潍坊民俗特色资源,为探寻和培育潍坊重要文化符号“年画”,连续两年成功申报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在聊城、苏州、重庆、天津等全国十座城市举办了年画题跋展巡展和学术研讨会;连续承办两届全国年画传承发展大会,为年画的传承发展搭建展示和合作舞台;积极发动、整合馆藏年画作品以及社会收藏家手中珍贵的门神画、老年画资源,策划举办“开传统之门 展时代精神”中国门神画展、“国之瑰宝”高密老年画精品展,并沿黄河流域城市宁夏银川、甘肃定西、天水、河南宝丰、山东聊城先后举办巡展,为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作出贡献。
借才聚力,勇担文化责任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名家艺术馆乃至全国公共文化场馆共同的文化理想和艺术使命。于希宁艺术馆不断深化对自身文化责任的认识,找准、放大自身特色,通过加强与国家重点美术馆、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于希宁研究”和“更好潍坊”建设在实践中优化升级,“大画潍坊”“大美潍坊”品牌迭出,激活群众文体生活新动能,点亮百姓“多彩”生活。与山东艺术学院、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合作,以于希宁艺术研究为中心,多次举办学术研讨和艺术交流活动,把潍坊打造成山东半岛的美术学术中心;让“于希宁”艺术光辉辐射更多公众,于希宁艺术馆联合郑州美术馆举办“道明·气充·文雄——一个花鸟画家的家国情怀”特展郑州站,通过“作品展示”和“行为展示”两个版块,生动呈现于希宁先生的家国情怀,得到郑州市民的喜爱,每日入场参观人数5000余人次;联合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共同策划“花发南北枝:关山月、于希宁花鸟画艺术专题展”,通过“梅里精神”“抒怀咏物”两个版块展示于希宁、关山月一北一南两位花鸟画艺术大师的家国情怀以及“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文人情趣,此展览项目作为馆际交流项目,将于2024年下半年到潍坊市举办巡展;多年来连续举办承办了“中国画节”“陈介祺文化节”“可见之诗”全国油画展等一系列国家层面极具影响力的文化盛会,“中国画都”“金石之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等已成为潍坊对外宣传的靓丽城市名片。
全“面”拓展,让馆舍“走”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美术馆的老专家老艺术家的回信中指出,要坚持人民至上办馆理念,在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上下功夫。于希宁艺术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勇于突破思想上的藩篱,打破场馆“围墙”,创新开展“行走的美术馆”美育工程,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走”进社区、校园、军营、商场、乡村,通过扩大文化惠民覆盖面,“热”在基层,“乐”在群众。
用心用情,大美为民
以名家艺术馆为平台提供高品质服务,不仅是面向捐赠者、服务艺术家,更重要的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于希宁艺术馆立足城市发展新起点、市民文化新需求,不断充实“大美为民 时代先锋”党建品牌内涵,以“展示美,感受爱”为服务宗旨,实施了“行走的美术馆”美育工程,让“新、好、正、雅”的优秀书画作品和文艺演出“走”起来、奉献人民,让流动的美惠及更多层面。通过“行走”,打破公共设施在空间上的局限,改变了文化单向灌输的传播方式,是贯彻落实“高品质服务”的有力举措。这一项目“走”遍潍坊,“走”进了潍坊理工学院、寒亭开元街道、青州农村画创作基地、临朐侯家河村;“走”出山东,举办了“鲁豫有约——黄河流域艺术交流”“江河之约——二十四节气重庆开州展”等城际文化交流活动;“走”出国门,举办了“山阴行远”张卫华杨明远书法巡展韩国首尔展、全州展,借此机会,于希宁艺术馆与韩国利川市立月田美术馆建立了合作关系,成为借力“东亚文化之都”建设对外传播“潍坊声音”、打响“潍坊品牌”的生动实践。
数智赋能,迈上“云端”
走进新时代,智慧美术馆的建设给名家艺术馆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于希宁艺术馆积极探索数智赋能文化建设发展新路径,建立健全“云服务”线上文化活动运营推广机制,围绕馆藏精品展以及潍坊优质非遗资源,引入3D、VR、元宇宙等现代数字技术,制作、上线了于希宁家国情怀展、潍坊生态鸟类摄影展等30余个网络云展;为提高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水平,深度挖掘和宣传弘扬于希宁艺术精神,整合利用于希宁诗、画、文章等资源,发布“每周一画”“诗画梅缘”“梅翁忆评”等“云学艺”作品180余期,数十期“云学艺”活动得到聊城市文化馆等单位的转载发布,切实加强了潍坊、聊城两地文化交流与协作。新时代新形势,通过线上线下资源的融合助力,使得名家艺术馆拓展了新的发展路径、宣传阵地,同时也更有利于广大公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十年间,于希宁艺术馆承担城市文化建设责任,以精彩展览为媒,以弘扬“于希宁”艺术精神为出发“点”,以履职尽责优质服务为生命“线”,努力打造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覆盖“面”,为繁荣书画艺术、普及美术教育、增进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新征程上,于希宁艺术馆将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的办馆理念,深入探索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让小场馆做出“大文章”,焕发更大活力,建设成为弘扬中国文化精神、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专业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