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环境设计,既有利于推进传统文化传承、促使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转型,也能够为新时期的环境设计带来丰富的设计资源,有效加深环境设计作品的文化底蕴。通过阐述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对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推进传统文化元素与环境设计紧密融合,进而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元素在提升环境设计水平中的作用。
虽然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设计与传统、古典产生决裂,反对以结构与功能对设计形式进行定义的倾向,强调了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基础地位,但是在现代环境设计实践中,仍旧存在照搬西方设计理论与经验、忽略传统文化的问题。事实上,不同国家、地区的社会大众对环境艺术作品的审美习惯、审美需求都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与审美主体的知识结构、年龄特征有紧密联系,而且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由此可见,重视在现代环境设计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并探索传统文化元素应用路径,对于提升现代环境设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随着现代环境设计理论的发展,环境设计工作者对环境设计工作做出了许多有益探索。然而,现代环境设计仍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割裂。在此背景下,许多环境设计作品暴露出缺乏本土文化内涵的问题,甚至出现了与传统文化内涵背道而驰的现象。环境设计是设计工作者在特定文化语境下与设计理论、设计素材等要素开展互动的实践过程,无论环境设计工作者使用何种手段对新时期的环境设计工作作出创新,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由此可见,在现代环境设计工作中,环境设计工作者应当重视推进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设计实践,这要求环境设计工作者提升对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设计中应用价值的认知,从而为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夯实意识基础。
强化环境设计的文化性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与丰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环境设计,能够将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化内涵体现到环境设计作品中,从而强化环境设计的文化厚重感。例如,我国古典建筑中园林设计、诗词、书法艺术等,都可以成为现代环境设计的元素,不仅能够为环境设计提供丰富的设计资源,而且也能够让环境设计作品成为展现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促使环境设计展现传统文化韵味。从其意义来看,一方面,社会大众对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高度的认同感,依托传统文化元素强化环境设计的文化性,促使环境设计作品更好地激发受众的文化共鸣与情感共鸣,从而促进环境设计作品与受众期待实现良好对接。另一方面,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环境设计工作者需要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凭借自身作品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强化受众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而依托传统文化元素呈现传统文化,是环境设计工作者履行自身文化责任感与文化使命感的有效途径。以强化环境设计文化性为出发点,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挖掘与应用的过程中,环境设计工作者既需要尊重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也应立足实用性需求和社会审美需求,创新性地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设计,促使传统文化元素与整体设计实现和谐统一,从而在推进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传统文化元素在强化环境设计文化性方面的价值。
强化环境设计的民族性
在现代环境设计发展进程中,国际化与民族化成为设计工作者广泛关注和探索的重要课题。环境设计的国际化,要求设计工作者能够对国际前沿的环境设计理论、理念以及技术手段进行应用,是提升环境设计作品国际影响力、国际知名度以及强化我国环境设计现代化特征的重要路径。环境设计的民族化,要求设计工作者能够对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设计元素、设计方法进行应用,从而有效展现民族文化精髓、促使环境设计呈现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环境设计的国际化与民族化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例如,通过借鉴国际前沿的环境设计理论、理念以及技术手段,设计工作者可以在环境设计实践中更好地呈现民族化内容;通过传承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设计方法、设计元素,设计工作者能够推进我国环境设计呈现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风格与表现形式,进而在国际社会中展现差异化的审美特征。由此可见,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环境设计,能够让我国环境设计具备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对推进环境设计发展的民族化进程、国际化进程,都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因此,新时代的环境设计工作者既需要拓展自身视野、关注国际艺术设计发展潮流,也需要立足本土文化,通过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强化环境设计的民族性。
强化环境设计的地域性
我国幅员辽阔,受地理环境、气候、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各具特色,这种特色也体现在各地的传统文化元素中。例如,从地理环境的影响来看,最明显的当属建筑设计与装饰设计。因此,我国形成了京派建筑、闽派建筑、皖派建筑、徽派建筑、苏派建筑等多元化的建筑风格。在环境设计实践中,设计工作者可以对不同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应用,使环境设计呈现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对满足不同地区受众对环境设计的审美需求、唤起其文化记忆与情感共鸣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运用传统设计手法
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多元化的存在方式,无论是古代建筑设计、装饰设计、景观设计还是美术设计、雕塑设计等,都能够为现代环境设计带来灵感。在环境设计实践中,设计工作者不仅需要从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中提取图形、神韵并对其进行直接运用,而且要总结传统设计文化的手法和规律、挖掘传统设计文化中的精髓,将其渗透到现代环境设计中,从内涵、价值取向等角度呈现传统文化元素具有的深层美感。例如,对称布局是传统设计中的重要手法之一,基于这种设计手法的景观设计、建筑排列等往往需要以中轴线为核心要素,从而发挥统领全局、影响环境设计布局走向的作用。同时,也能够通过对设计空间进行平均分割,彰显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平衡与中庸,强化设计空间的稳定性与严肃感。当前,许多城市设计、广场设计乃至室内设计,都沿用了这种设计手法,受众也能够从其浓郁的传统文化韵味、充满秩序感的视觉效果中感知丰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并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例如,序列排布在传统设计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将这种设计手法渗透到现代设计艺术中,能够让多元化的环境设计元素展现更强的连续性与层次感,甚至可以达到“步移景异”的审美效果,这种节奏感对于打造具有流动性且充满变化的空间具有重要价值。此外,传统园林设计中的借景与造景手法也能够应用于现代环境设计。借景对设计工作者的布局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设计工作者需要留出视角空间,让受众看到远处的特定景观,从而使远景与近景实现紧密融合、相辅相成。同时,造景对设计工作者的创意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设计工作者需要立足设计空间中自然景观、人文元素呈现的审美特征,巧妙设计既符合自然规律又能够融入整体空间的设计元素,从而进一步丰富设计元素,强化整体空间的视觉冲击力与艺术感染力。除此之外,传统文化中还蕴含着其他丰富的设计手法和设计经验,现代环境设计工作者需要全面学习、深入了解、准确把握,将这些传统设计手法作为提升环境设计水平的宝贵财富。同时,结合现代环境设计理念、设计理论,对传统设计手法进行创新性转化,从而促使传统的设计手法和设计经验在新时代展现新活力。
细节呈现传统文化
在将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工作者既需要从宏观层面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借鉴与应用,也需要从细节入手,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应用与呈现,从而在以环境设计作品为载体呈现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带给受众更多的审美惊喜。在从细节入手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应用的实践中,传统文化中的色彩元素、材质、造型以及光影等,都具有较大的应用空间。从传统色彩文化的细节呈现来看,我国传统色彩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不同的色彩能使受众产生不同的情感联想。在不同的环境设计需求下,设计工作者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环境设计功能需求相适应的色彩,通过给予受众相应的心理暗示,达到预期的色彩应用效果。例如,在会议室设计中,室内环境设计工作者需要在色彩选择中强化空间的严肃性、沉稳性,在这种需求的导向下,设计工作者可以选择使用黑色、墨绿色等能够在受众心中产生庄重感的深色调,促使受众产生稳定、内敛的视觉审美感受。在餐厅等室内空间设计中,室内环境设计工作者应尽量选用能够传递活泼、温馨、愉悦等审美感受的色彩,营造放松、宁静的空间氛围。无论设计对象如何,设计工作者都需要重视打造和谐感,既包含色彩与色彩搭配之间的和谐,也包含色彩与整体空间的和谐。这要求设计工作者能够正确认知色彩之间的关系以及色彩与整体空间的关系,选择合理的组合与搭配方式实现整体协调。从传统材质的细节呈现来看,传统设计文化强调材质与人、空间的亲和关系。其中,质朴、天然是传统材质的基本特点之一,基于此特点的材质能够为受众带来亲近自然的审美感受,也能够让空间呈现宁静、舒适的特征。例如,通过在环境设计中巧妙地使用石材,可以透过石材的冷峻、多变等特征,赋予空间以沉静气质和多元审美效果。通过在环境设计中巧妙地应用木材,能够引导受众感受传统建筑设计文化、装饰设计文化具有的文化底蕴,激发受众心灵深处的文化共鸣与情感共鸣。无论是色彩还是材质的应用,设计工作者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设计工作者需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在细节之处彰显传统文化魅力。另一方面,设计工作者需要强调细节之处设计要素的功能性与现代性,使应用于细节之处的传统文化元素具备实用性,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大众审美需求与生活方式。在此过程中,设计工作者需要敢于尝试和创新,甚至要刻意使用不被现代社会大众所熟知但极具文化底蕴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对其应用手法进行优化与调整,为受众带来具有新鲜感与陌生感的审美体验。
传统文化元素再造
在环境设计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既需要重视广度与深度,也需要关注现代环境设计理论以及现代社会审美。因此,设计工作者不能仅将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停留在简单的借用层面,而是需要紧紧围绕环境设计要求,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再造,从而透过兼具传统文化色彩与现代化特征的设计要素,促使环境艺术作品展现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呈现时代适应性。以传统吉祥图案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为例,传统吉祥图案凭借美好的寓意得到良好传承,被广泛应用于室内环境设计、室外环境设计以及城市整体设计中。这些承载着社会大众美好愿望的传统设计要素,对于强化环境设计的传统文化意蕴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对传统吉祥图案的再造和应用实践来看,首先,设计工作者需要对吉祥图案的造型进行重构。对吉祥图案的造型进行创新性应用,是在呈现传统文化元素过程中的一种较为直接的方式。设计者可以立足设计需求,对吉祥图案包含的设计元素进行提炼,并将其转化为更适应现代审美需求、设计理念的新造型,这种分解与重塑既能够保留传统吉祥图案的独特韵味,在现代环境设计中也具有适用性。其次,设计工作者还可以分解传统吉祥图案,依托打散重组或分开应用的方式,将其渗透到环境设计当中,也可以对传统吉祥图案进行变形,通过适当改变其形态,促使传统吉祥图案具备全新面貌和审美特征。最后,设计工作者还能对传统吉祥图案的神韵进行弘扬。传统吉祥图案之所以能够得以流传,是因其蕴含着我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与审美观念。因此,在将传统设计元素融入现代环境设计的实践中,设计工作者可以对其文化内涵、美好寓意进行深度挖掘并渗透到现代环境设计当中。例如,传统吉祥图案承载着社会大众对吉祥、幸福、和谐的追求,这种追求与现代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呈现出极高的契合性。设计工作者可以借鉴和应用传统吉祥图案中的美好寓意,使用现代化的设计元素、设计载体,对传统吉祥图案的神韵进行表达,深化现代环境设计中的文化底蕴,为传统文化元素的弘扬开辟新路径。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展现出不容忽视的应用价值,对于强化现代环境设计的文化性、民族性与地域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环境设计工作者需强化自身的文化责任感与文化使命感,在重视以环境设计为载体推进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上,通过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应用传统设计手法、在细节之处呈现传统文化元素以及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再造,促使传统文化元素与环境设计实现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