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拥有“江姐故里”“千年盐都”“恐龙之乡”“中国灯城”、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等“国字号”乃至世界级称号,处在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期。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央、省、市及各有关方面的关怀和指导下,自贡灯会植根传统文化土壤,通过不断创新、创造和发展,已成为中国节庆文化的代表之作、中国民俗文化活动的典范之作,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自贡文化走向世界的护照、世界文化市场的知名品牌。新时代的自贡灯会,更担当起展示中国形象、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无障碍、无国界文化使者的重任。在这样的背景下,自贡灯会及彩灯产业还存在一定的困境。如何在逆境中生存并取得发展,成为彩灯人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现围绕自贡灯会的产业化、市场化进行探讨,以期为自贡灯会及其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思路。
当今时代,在综合国力的较量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充分调动整个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更好地保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利,让社会和文化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让人们的精神面貌变得更好,这已经是一种普遍追求。与此同时,文化也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重要精神特征,它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日益显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为自贡彩灯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自贡灯会”民俗探源
1994年出版的《自贡灯会志》记载道,自贡灯会划分为祭祀型、庆典型、娱乐经贸型、外向型等五大类型。自贡灯会起源于唐宋时期,是一个独特的民俗节庆。自贡在唐宋时期就已是一个繁华的商贸城市,人文交流紧密,元宵节也越来越流行,并形成了一个盛大的节日庆典。在那个时候,人们会挂灯笼、猜谜语,祈祷、庆祝丰收。到了明朝,自贡的灯笼得到了快速发展,它不但表现了丰富的内容,还出现了许多新的样式,如灯笼、龙灯、鱼灯、狮子灯等。与此同时,自贡的“灯节”活动地点和日期也变得更加固定,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民间节日。同时,自贡的民俗艺术家用自己的高超技艺做出了各种精美的手工制品,赢得了全城人民的赞誉。进入现代社会后,自贡元宵节迎来了新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在自贡,从1964年至2020年春节,一共举办了33届灯会。2008年自贡灯会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自贡独有的民俗风情。在自贡灯会期间,街头巷尾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彩灯,灯火辉煌,将街道照得如同白昼一般,营造热闹而喜庆的氛围。除了传统的灯笼和灯展,自贡灯会还结合了现代科技,创造更多元化、更具创意的灯光作品,从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自贡彩灯及自贡灯会的发展与衍变
灯会的70年兴旺
自贡灯会始于唐宋,兴于明清,盛于当代,有近千年的厚重历史。特别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迅猛发展,自贡灯会催生了自贡彩灯这一新兴产业。自贡彩灯先后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500多个大中城市展出,累计观灯人数超5亿人次,在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1963年12月12日,中共自贡市委决议,举办元旦灯火晚会,后延至次年春节举行。举办1964年自贡迎春灯火晚会的初衷,仅仅是一级地方政府希望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新春佳节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项平常的决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常普通的决定,却将自贡市推上了灯文化的建设轨道,使“灯”成为自贡城市文化的靓丽符号,成为自贡市文化产业的支柱型产业。如今,自贡已在本地举办7届迎春灯会和30届国际恐龙灯会。同时,自贡彩灯先后应邀出展全国500多个大、中城市,并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200多次,吸引了5亿中、外游客前来观赏,以“天下第一灯”的美名载誉神州,蜚声中外。
2016年底,自贡灯会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提升为“环球灯会”;2017年,又被中宣部列入“感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两大民俗活动之一,列于40个民俗活动精品榜首;是中国向世界推介的“中国百姓生活游”主要项目;2007年,文化部授予“优秀出口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是国际节庆协会等组织授予的“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自贡灯会”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时,自贡彩灯已成为对外文化贸易的国家战略品牌。截至2024年,自贡已有58家(次)企业、23个项目入选中宣部、商务部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一,文化出口额连续7年保持近70%的增速,自贡彩灯已占全国灯会市场份额的85%左右、占全球灯会市场份额的90%,自贡市因灯会而兴起的彩灯企业有760家左右,从业人员近10万人,全市彩灯产业年产值达48.5亿元。自贡彩灯文化产业已成为自贡的朝阳产业。自贡也因此入选首批13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之一,也是四川唯一入选的基地。
自贡市地处蜀南腹地,区位优势并不明显,如何能把一个地方性的民俗文化活动搞得这般风生水起?回望自贡灯会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轨迹,我们认为是时代精神、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高度融合,凝聚成自贡灯会这颗璀璨夺目、流光溢彩、光芒四射的明珠,让它不仅在自贡,更在全国,甚至是世界各地放射万丈光芒,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时代精神、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铸造了“天下第一灯”品牌,使自贡灯会能够置身于各地民俗文化活动的排头,站在国家文化战略的前沿。
自贡彩灯与自贡灯会的依存关系
自贡灯会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就是不但采用了大量的传统手工灯具以及灯笼、灯带、星空灯,还会安装数十组大小不等的组灯和座灯。除了陆上的灯组,也有水上的灯组群。宏伟的规模、巧妙的规划,让整个场景栩栩如生。在灯光科技的不断进步下,灯组变得更大了,有的灯组还能让游客在其中穿行游弋,再配上灯光和电子设备,营造出一种美妙的氛围,仿若仙境,形成灯中有景、景中有灯、灯灯相映的奇妙景观。自贡彩灯倡导“走出花园,融入城市”,营造全城欢庆、盛大壮观的艺术气氛,各种艺术形式的灯光错落有致,形成一个立体的灯光海洋。整个现场五光十色,构成了灯景交融、气势恢宏的壮观景象,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美学追求。
自贡彩灯的审美体系在全民欢庆和灯光融合两个目标的推动下,提取出“形、色、声、光、动”的自贡灯会特点,其表达方式追求丰富和全面,不仅要在传统的灯饰的造型和色彩上下足工夫,还要结合声音、光线和动作等现代化技术,使其由一种视觉艺术提升到一种丰富的、立体的艺术美感。这一审美体系打破了原有的灯光设计理念,将自贡彩灯艺术与传统灯彩艺术区分,成为现代灯光艺术发展的根本。21世纪以来,自贡灯饰工业迅速发展,为了适应大众“高、大、新、奇、特”的创新思维,自贡灯饰审美也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更高、更大,题材、制作技巧和表现方式更丰富、视觉体验更有特色,使自贡的灯节不断创造新的纪录。2005年左右,以“形、色、音、光、动、高、大、新、奇、异”为特色的现代照明审美体系,在全国范围内独领风骚,将人们对传统灯饰的理解带入了现代审美的范畴。自贡灯节在照明造型中,更多强调“意”,从“美”到“国”的形象建构,自觉地以“典雅”的“东方韵味”为审美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自贡花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1964年首届迎春灯会开始,为了更大、更高、更好地展示当代灯会,自贡彩灯在材料方面,不仅限于竹篾、彩纸、绸布等传统材料,创新性地将金属、瓷器和玻璃瓶等材料应用到灯具中。自贡灯会历经大半个多世纪,融合和吸收各家制灯工匠的实践,自贡彩灯已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发展脉络,其创造性是不可估量的。为了凸显彩灯的动感,还采用了较多的机械传输技术。近年来,又把全息、数字控制等技术引进灯组设计,使彩灯的颜色呈现梦幻般的光彩。新技术不仅能适应日益增长的灯光设计需要,而且能适应展会的发展需要。同时,也没有放弃工艺美术对精致与匠心的追求。
自贡灯会及其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探索群体传承的可行性
灯会和彩灯是传统的民间艺术活动,既满足了现代人的美学需求,也满足了现代社会的需求。如何在保持原有民俗艺术的基础上,使其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以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学和心理需要,是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要考虑的。自贡灯会与自贡彩灯的传承,打破了“一对一”的传统传递方法,形成了一代人向新一代人传承的群体传承模式。自贡灯会的创意,凝聚了自贡人的聪明才智;自贡彩灯的创作,是个体技术和其他技术的极致结合。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大国,中国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授,如自贡灯会、自贡彩灯等,大多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这样的传授方式很有可能会使技艺失传。要想避免这样的情况,就必须将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融合,使之成为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形式,这就要求在制度上进行创新,在产业模式上拓展,不断培养人才、积累人才,这样,才会有一批又一批的传人,挽救这些处于消亡边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加强彩灯技术和艺术的培训以及彩灯文化的探索
应加大对灯饰工人技能的培养,增强其业务素质与技能,特别是在自贡,应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这对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四川轻化工大学专门设立了彩灯学院,在国内招收了大量彩灯设计专业的学生,设置了相应的彩灯设计教学课程,每隔一段时间让一批学生到企业去实习,让其对彩灯的形式、艺术和市场等方面做进一步了解,从而完成毕业设计作品。自贡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全国唯一的“彩灯制作专业”,进行较为系统的彩灯技艺培训,以适应行业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为行业培养优秀的彩灯设计师。与此同时,加强对彩灯文化的研究,让更多的专家和学者进行关于彩灯历史、文化和传承方面的学术研究,组建一个学术队伍,为彩灯行业的发展提供文化支持。与行业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是自贡彩灯质量提高的根本,也是一种传统的人文景观,为其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自贡有关方面正在编制《自贡市彩灯文化保护条例》并参照国家职称评审规范,颁发自贡彩灯行业技术职称和技师职称评定标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艺大师等,这些措施使自贡彩灯行业有法可依、有标可行、有章可循。
“灯会+”融合发展模式
自贡灯会作为四川省自贡市的一项重要传统文化活动,已经发展成为集文化、旅游、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盛会。自贡灯节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鲜明个性和特色的“灯会+”旅游产品,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极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首先,自贡灯会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有着丰厚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对自贡灯会的深入挖掘,运用现代化科技和艺术手法,使灯会更具创意和魅力,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其次,开发“元宵节+旅游”是自贡旅游发展的主导方向。自贡元宵节有着自贡市著名的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因此,要深入挖掘自贡的文化底蕴,挖掘具有鲜明个性的地方文化,打造具有鲜明特点的精品线路,使自贡的旅游资源更加充实,更具吸引力。
此外,自贡彩灯利用境外灯展优势,首创了“灯会+”融合发展模式,通过“灯会+杂技”“灯会+川菜”“灯会+商品展陈”等为其他产业业态赋能,成功带动了国内商贸、美食、旅游、非遗展演、文博产品等“走出去”。“灯会+”带来的裂变效应,实现了较为可观的多产业盈利,提高四川乃至中国文化元素的附加值,使中国彩灯具有世界性的文化和经济意义。目前,自贡部分知名灯企还考虑在国外打造主题公园,建立固定彩灯展地,通过“灯会+”模式一年多季、多频次、多品类更新热点内容,提升以彩灯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综合吸引力。可以说,彩灯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从体验性、开放性等方面增强了文化体验感,精彩演绎着新兴文化业态的独特魅力,带来“1+1>2”的倍增效应。
经过上述探讨能够发现,自贡灯会从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缺乏优秀的人才一直是阻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自身的客观因素,自贡的彩灯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能够满足我国彩灯行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艺术设计、展览专题规划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还比较匮乏。从新手到内行,再到专家,再到业内顶尖,起码也要有八到十年的历练。在这个进程中,还会受到产业发展、市场波动、企业融入和家庭等内外因素的影响。因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非常必要。各大彩灯企业及当地政府,要从长远、多元的角度为本产业培育和发展年轻、高素质、具有前瞻性的人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贡彩灯行业和有关部门要继续进行专业人才的培训活动。通过群策群力,将各方面有用的知识和信息导入彩灯行业的专业培训,让自贡灯会在今后的发展中占据领先地位,成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和文化创新的领导者。
(作者单位:中国彩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