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张清单一张网”,到“最多跑一次”数字化改革,浙江政务服务便利化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政务服务速度已触摸到“天花板”。
比如,很多业务快到可以“秒办”“分办”,再提速一分、一秒,边际效应很低。不少企业反映,现在办证速度很快,“让我一天拿到证还是半天拿到证,已经没有明显差别”。
随着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聚焦时间、流程等政府供给侧的营商环境优化路径,正遭遇边际效益递减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浙江先人一步开启了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
什么是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浙江有哪些探索?
增值服务,并不是一个新名词。比如,在电商平台买东西,商家会送货上门;到银行开户,生日时会收到祝福;去住酒店,客房会送水果……这些超出商家提供必要服务之外的,都是增值服务。
实施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浙江谋划了很久。
此前,浙江组织党政领导干部到上海、广州、深圳、苏州等地调研。比如,深圳搭建了为企服务平台,企业可使用政策、数据、金融、科技、第三方服务等八大功能;苏州市工业园区成立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打破园区各相关局办职能分割弊端及行业限制,整合管委会、科信局、财政局等多个职能部门面向企业的200余项服务,提供集成服务。
浙江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与本省的“四张清单一张网”、最多跑一次、数字化改革等已有改革经验进行整合集成、迭代升级,从而形成了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顶层设计。
2023年4月,在浙江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会上,浙江领全国之先提出“全面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紧扣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加快从便捷服务到增值服务的全面升级”。
同年7月,浙江印发《关于开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在衢州、杭州等7个地方开展试点。
同年9月,浙江提出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总结提炼、完善提升、复制推广衢州市、杭州市钱塘区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经验,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
至此,浙江省委改革办将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定义为,各级党委政府在优化提升基本政务服务基础上,整合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和市场服务功能,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全链条,提供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政策、人才、金融、科创、法律、开放、公共设施等集成服务,构建形成“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的精准、便捷、优质、高效的为企服务新生态。
2023年10月,浙江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现场推进会在衢州市召开,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专题培训班于同日举办。此次会议标志着浙江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从“试点先行”转到“全省推开”的第二阶段。
今年1月,浙江发布了《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作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牵引性抓手,由此可见政务服务增值化的重要性。
与传统意义上的政务服务相比,增值化改革是一种新的生态,是政务服务理念深层次的改变,对政务服务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变革性重塑。
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是浙江主动出击,进一步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之举。其中,“用户思维”是这项改革的核心。
在这当中,政府作为服务提供方,企业作为服务需求方,着力实现由“供方为主、需方为辅”向“需方为主、供方为辅”转变,从过去政府“有什么、给什么”变为市场主体“要什么、给什么”,逐渐迈出传统的“端菜式”政务服务供给模式,向以市场主体为中心的“点单式”政务服务供给模式过渡,其内生响应机制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了新动力。
形象地讲,过去是通过“做减法”提高政务服务的便利度,那么现在是“做乘法”提供其他各类衍生服务,发挥改革赋能的倍增作用,提高政务服务的广度、深度和维度。
比如,杭州市钱塘区打造了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开展金融、科创、法治等8大服务板块,统筹政府侧、市场侧、社会侧100多家资源,推出255项增值服务。作为浙江省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首批试点地区,钱塘区针对服务企业跨部门协同难、资源碎片化等问题,建设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打造涉企服务中台枢纽,推动企业需求全流程闭环管理。现在,都不需要企业自己去找政策,都是政策条款主动找上门。
这样的场景在浙江还有很多。宁波市建设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整合投诉监督职能,精准回应企业诉求;温州市构建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码”应用体系,搭建20个集成应用场景;湖州市建立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实现涉企问题“主动发现、高效处置、举一反三、晾晒评价”全流程闭环解决;嘉兴市打造“15分钟企业服务圈”,设立23个企服分中心、22个服务驿站;绍兴市构建枫桥式护企优商模式,靠前化解企业风险;金华市强化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人员配置,落实首批284名专员入驻集中办公;衢州市围绕“民营经济32条”和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一体融合落地,编制一体融合事项清单,建立一体融合运行机制;舟山市围绕立足当地海洋经济、开放门户的产业特色,谋划构建“一心多岛(园区)多链条”特色增值服务体系;台州市创新“一类事”服务,推出企业全生命周期、个人全生命周期、创业创新、重大项目招引、产业链服务等五个主题“一类事”;丽水市把服务链建在产业链上,创新打造“产业链链长+研究院院长+工匠学校校长+金融机构行长”“四长”协同增值服务体系……
今年2月,浙江首次向社会公开《关于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实施意见》。这也意味着从研究谋划、试点先行、全省推开,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在浙江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并进入质效提升和全面提升新阶段。
根据浙江省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的探索经验,各地已搭建了“一机构、一平台、一个码、一清单、一类事”的服务格局,既有部门间物理空间的整合,更有政策、机制的融合,具有系统集成性。
“五个一”也生动体现了浙江政务服务改革在载体、模式、场景、内容、形态、机制上的创新。
一是新的服务载体。整合涉企服务资源,建立线上线下一体融合的服务载体。在线下,依托政务服务中心,整合分散在部门的涉企服务事项,设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企业需求通过中心“一个口子”受理、流转、督办、反馈。浙江所有设区市本级、县(市、区)、省级新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均已挂牌。在线上,打造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省级“浙里办”服务专区集成便企服务500多个、惠企政策2.3万余条;各地按照省统一建设规范,上线地方特色企业综合服务平台65个。以实施国家电子营业执照集成应用试点为契机,构建“企业码”应用体系,浙江全省电子营业执照下载量达874万户,264个地方特色应用纳入“企业码”应用体系。
二是新的服务模式。注重政府、社会、市场三侧协同,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服务模式。以政府为主导,融合市场、社会涉企服务资源,构建多元协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涉企服务生态圈。省级层面全面梳理涉企服务事项,制定出台涉企服务指导目录,设置政策、金融、科技、产业链等13个一级分类和71个二级分类服务事项。
三是新的服务场景。强化订制化套餐式供给,落地“一类事”集成的服务场景。在落实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的基础上,叠加关联度高的增值服务事项,打造形成订制化、套餐式的涉企服务“一类事”新场景。省级层面对照世行营商环境评估体系的10个评估指标,编制形成24件“一类事”省级指导目录。各地围绕当地特色产业链,打造一批地方特色“一类事”服务场景。
四是新的服务内容。聚焦政策精准直达快享,全面落实《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拓展与“民营经济32条”一体融合的服务内容。逐项梳理拆解145项细则,将服务举措纳入涉企服务事项清单和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服务板块,推动政策发布、量化、解读、兑付、评估、迭代全闭环管理。
五是新的服务形态。推动全过程监管提能增效,创新服管融合的服务形态。探索服务与监管相融合的机制模式,推动监管从“处罚为主”向“预防为主”转变。事前构建重点产业合规体系,事中推行“信用+智慧”监管模式,事后建立信用修复信息共享机制。
六是新的服务机制。构建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持续提升企业获得感。以湖州、衢州为试点,探索构建全地域、全过程、全方位的“问题发现—高效处置—举一反三—晾晒评价”的企业诉求分层分类分级高效闭环解决机制,以一个个问题的切实解决,推动项目快速落地、企业获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