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行动”壮大皖北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2024-07-30 00:00:00姚成二
决策 2024年5期

潜力与动力并存

《决策》:皖北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的机遇与优势有哪些?

陈军:安徽明确把汽车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正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为皖北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推动皖北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加快突破行动方案(2024—2027年)》,可以说皖北地区发展汽车产业潜力与动力并存。

一是集群建设具有一定基础。近年来,皖北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进。淮北市积极打造车用铝合金轻量化材料基地;亳州市推进奇瑞商用车等头部企业与核心零部件企业“股权式”合作;宿州市组建皖北首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院;蚌埠市打通传感器研发、制造、验证和产业化应用示范流程;阜阳市建成全国最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园区;淮南市以合淮合作区为载体,积极招引蔚来、比亚迪配套零部件项目。

二是资源要素蕴含巨大潜力。皖北地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充沛,市场广阔。南北合作共建园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等有效提升了皖北地区产业承载能力。在全省汽车产业布局中,合肥、芜湖将发挥“双核”带动作用,推动汽车龙头企业与皖北有关企业加强合作,为皖北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阜阳分公司,工人在中重卡车总装车间生产线上作业。

三是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2023年,皖北6市汽车产业链营收增速6.5%。今年1—2月,皖北地区汽车产业链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平均增速达到27.4%;与2023年相比,皖北地区汽车产业链规上工业企业数、营业收入占全省比重均提高1.1 个百分点。

《决策》:皖北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目标是什么?

陈军:皖北地区围绕汽车“首位产业”,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条件,以专用车集聚发展、零部件转型升级、后市场提质增效等为突破口,优化产业布局,激活内生动力,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好支撑皖北地区振兴发展。到2025年,皖北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力争超过1800亿元,占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比重超过15%。到2027年,产业规模力争突破3300亿元,形成一批配套能力突出、特色优势明显的行业骨干企业,涌现一批标志性技术创新成果,培育一批绿色低碳制造典型标杆,打造一批智能网联示范应用场景,构建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

“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

《决策》:从全省来看,皖北地区汽车产业总体布局是怎样的?

陈军:坚持集链成群,以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为牵引,推动皖北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化、集群化发展,形成“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发展格局。

具体来说,淮北市聚焦新能源车身、动力电池箱体、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壳体等特色产业,推动铝基金属材料向新能源汽车部件等高端产品延伸发展。亳州市加快发展动力电池、整车线束、制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产业,提升专用车产业规模。宿州市打造区域性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数据服务平台;培育壮大车身、底盘、充换电装备制造等产业。蚌埠市壮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打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汽车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阜阳市重点发展专用车、汽车零部件、动力电池制造及综合回收利用。淮南市推动专用车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发展电池、电驱、电控三大关键零部件产业,打造与合肥优势互补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滁州市(明光市、定远县、凤阳县)培育发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特种专用车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验检测等产业。六安市(霍邱县)培育发展车身轻量化结构件、汽车线束、汽车装饰件、磁性材料等产业。

“七大行动”

《决策》:为推动皖北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突破,助力皖北地区全面振兴,安徽有哪些支持举措?

陈军:支持举措包括“七大行动”。

一是实施创新能力“领航行动”。坚持创新驱动,是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该行动主要包括支持皖北地区参与安徽省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建设,支持创建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推动皖北地区企业牵头或参与制定细分领域相关标准,支持建设“科创飞地”等举措。

二是实施专用车“培优行动”。皖北地区专用车企业众多,品类丰富,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市场前景,实施专用车“培优行动”,既符合国家“主体集中、区域集聚”产业政策的要求,也有助于安徽加快构建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多元化发展的格局。该行动主要包括推动皖北专用车产业做大做强,加强厢式运输车、冷链物流车、环卫车等研发生产,组建皖北专用车产业联盟,鼓励与省内外整车企业加强合作,推动专用车生产企业加快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支持皖北地区开放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专用汽车示范应用场景等举措。

三是实施零部件产业“向新行动”。汽车零部件正在加速向新能源化、智能化转型,皖北零部件企业需加快提质增效。该行动主要包括合理布局皖北地区零部件产业发展方向,推动零部件产业与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皖北地区零部件企业供需对接专项活动,全面提高零部件企业智能化水平、编制招商名录等举措。

四是实施多层次合作“链动行动”。在我省汽车产业双核带动、多点支撑的总体布局中,省级统筹,引导先发地市、龙头企业的优质资源投向皖北,有助于实现合作共赢,形成全省一盘棋。该行动主要包括推动汽车领域龙头企业与皖北汽车企业建立“1+N”产业链延链合作、依托省际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强化“双招双引”、依托南北合作共建园区设立“产业飞地”、推动“合淮六”产业联动区建设等举措。

五是实施绿色发展“降碳行动”。皖北风光电等资源丰富,建设零碳园区、零碳企业有助于提升项目招引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也可以为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该行动主要包括加快布局建设一批零碳园区、支持打造“产业联通协作、链条上下完备”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基地等举措。

六是实施推广应用“拓展行动”。推动后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是政府可以发力的重要领域。该行动主要包括一体推进皖北市、县、乡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光储充”等新模式示范应用,鼓励开展品牌联展、试乘试驾活动等举措。

七是实施产业人才“聚英行动”。人才是第一资源,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是补齐产业短板,推动皖北汽车加快突破的重要任务。该行动主要包括鼓励增设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专业,加快培养汽车领域专业人才;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等举措。

坚持集链成群,推动皖北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化、集群化发展,形成“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发展格局。

《决策》:在强化保障措施上,将如何开展工作?

陈军:首先,加强组织实施。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省汽车办定期调度研究皖北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关事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皖北各市(县)依托各市汽车办建立相应工作协调机制。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清单化、项目化、事项化推进工作落实。

其次,加大要素支持。省级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的各项政策,同等条件下对皖北地区予以倾斜。统筹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对特别重大的项目,省级按照“一事一议”相关规定予以支持。

第三,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主题基金与皖北各市、县共同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子基金,鼓励风投、创投、民间资金等社会资本投资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相关产业。建立皖北地区新能源汽车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挂牌。

最后,强化平台支撑。发挥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战略咨询委作用,开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皖北行”活动,搭建皖北地区新能源汽车企业与专家团队联动平台。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智库资源充分发挥连接企业与政府的桥梁作用,精准服务皖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提升发展。支持皖北地区按市场化方式举办全国性、区域性的车展、会议等,围绕政策措施、重大项目、创新成果等,组织开展新闻发布、项目签约、建成投产、产品推介、技术展示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