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4-07-30 00:00魏亚军
山西教育·教学 2024年7期

物理作为初中阶段一门重要学科,由于抽象性比较强,学生常常不容易理解。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有所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高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构建高效课堂。而物理实验课堂相较于传统理论知识教学更具趣味性,如何在尊重物理知识严谨性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和巩固物理知识,是初中物理教学需要深度探究的课题。因此,通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学生转变原有学习方式,由此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共同作用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探索创新传统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教师积极落实课程改革要求,持续完善与推进课程改革,强调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纵观当前教学形式与教学目标,依旧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与此同时,从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实际来看,部分教师仍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知识传输为主,将物理理论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对于物理实验教学,并未给予足够重视。这样的教学安排导致物理实验教学难以融入创新元素,教师没有更多时间与精力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创新,只能单纯为学生传输理论知识,物理课堂乏味无趣,学生也没有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升。基于此,初中物理教师应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收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进行展示并导入物理问题和学习内容,引发学生思考探究。

例如,教学《电路和电流》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一节物理知识是学生学习电力的入门级内容,也是学习有关电力内容的关键环节。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到电路与电流的奇妙之处,教师可以就电路串联和并联中电压与电流关系设计实验内容。又如,教学《运动和力》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进行实验之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能够想到的生活中有关摩擦力和力的现象,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积极投身实验过程,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强化物理实验效果。其次,教师应转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物理学习创造必要条件,构建高效物理课堂,促进新时代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物理学习过程,教师应从初中学生好奇心重、探究欲望强的特点出发,在实验教学中设计反思感悟环节,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如教学《透镜及其应用》中的“显微镜和望远镜”相关内容时,教师应先明确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并能将相关知识运用于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开展实验教学,为学生展示肉眼无法观看到的细菌等物质,以此方式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为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做好铺垫。

二、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方法,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通常是教师操作实验,为学生演示,学生再模仿教师进行操作,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课程改革实施背景下,实验教学活动应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必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核心。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设计有目的性和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以此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小组内营造和谐的互动氛围,使学生展现出强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胆表达,勇于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与组内成员的互动交流,学生能够总结反思,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进而改正自己的错误。除此之外,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不但能最大化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其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测量物质的密度”这一实验在初中阶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提升学生实验能力具有积极意义。教学时,教师先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8人左右,并向学生展示提前准备好的一枚金牌,同时提出问题:“请大家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鉴别这是不是真的金牌呢?”各小组成员纷纷积极发言,说出自己所想到的办法。这样能够拉近生活与物理知识之间的距离,进而引入本节实验课堂需要学习的知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密度公式p=m/v,利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量金牌的质量和体积,组内成员可以就如何测量进行讨论。在测量完成之后,教师安排各个小组成员就“先测质量,后测体积”的原因进行讨论,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最后,每个小组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完成后,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数据,并说出自己小组的实验思路,通过此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测量密度的方法。由此可见,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这样的实验教学过程,既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积极开展物理课外实验,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强调物理学科应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同时在其中渗透生活元素,借由生活走进物理知识,让物理课程与生活实践零距离融合。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习场所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因为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等因素限制,学生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物理教学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因此,物理教师应将实验教学拓展到课外,将课内实验与课外实验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不止课堂上,生活中也存在很多物理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对物理学科的正确认识,并主动到生活中探索物理现象,让学生迸发出对物理知识的探究欲望,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学生的物理思维,提升学生物理实验能力。

与课内实验不同,课外实验具有明显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整个实验过程均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学生的自主意识能得到有效培养和持续发展。就学生的课外实验过程而言,既可以根据教师布置的实验任务开展实验,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确定实验主题,借助现有实验仪器独立进行实验。积极开展物理课外实验,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例如,教学《光的折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完相关理论知识后,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在阳光较好的时候,教师带领学生来到户外,将提前准备好的有一定深度的盆里装满自来水,让学生将手完全伸进水里,引导学生观察在阳光的照射作用下,自己手的位置以及呈现出的景象,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并通过实验过程总结折射现象的特点。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现,手在完全放进盆里之后,变得更小更短了。这时,教师可以拿一支激光笔在水中不停变换位置,进而总结出光折射的规律。在完成课外实验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回家后自主安排实验,验证自己所学理论知识。通过课外实验的方式,能够促使学生进行知识自主探究,保障学生稳步提升物理学习效率,从而构建稳定高效的物理课堂。

总而言之,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实验教学法对初中物理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进行探索创新,深度了解当代初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寻求适合其学习需求的实验教学模式,切实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山县城关镇韩川九年制学校)

(责任编辑 金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