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2024-07-30 00:00张伟
山西教育·教学 2024年7期

化学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一门有一定难度的课程。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水平。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凭借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知识。所以,化学教师要对信息技术有准确认知,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创新教学手段,采用电子白板、微课和VR技术,丰富教学内容,达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优势

1.化繁为简

初中化学所涵盖的知识点众多,学生对部分复杂问题,无法通过自身能力进行处理。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通过虚实结合、图文结合的形式,将抽象事物以更为具体的方式呈现,强化了学生对化学公式、概念的准确认知。如翻转课堂的有效应用,就突破了化学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化繁为简,能深化学生的准确认知,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提高实验效率

实验作为化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参与化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化学实验中包含了许多复杂、精细的内容,如果教师将全部的实验内容凭借口头论述的方式表达和操作,学生不易理解印象不深。对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将实验讲解和操作的过程,以视频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确保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了解得更为深刻。如在“制取氧气”的实验教学中,实验开始前,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实验中的重点内容、注意事项等通过图像搭配语言等方式讲解,让学生对实验内容有清晰的了解,这样在实践操作时,就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实验的质量。此外,化学教材中还包含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验,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在课上操作,此时,教师就可利用信息技术播放视频,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强化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和认知。

3.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化学是一门新的学科,部分学生课上无法集中注意力,难以产生浓厚兴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化学教学,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利用软件强化对化学知识的转化和分析,将复杂的符号、文字以动态画面的形式呈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如在“我们周围的空气”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学生需要认识空气作为混合物,是由多种气体,通过不同比例的方式组成,其中包含了氮气和氧气。学生对空气的认知比较抽象,无法将其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此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视频,将空气进行分离,通过图表的形式清晰呈现组成空气的不同气体以及其他物质,提升了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4.整合教学资源

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分析学科特点、关注学生学情,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引导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式,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提升。随着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化学知识的呈现方式更为多样化。如教师可通过二维、三维的形式完成信息、图像的输出,利用屏幕上的放大、缩小功能展示具体知识,刺激学生感官,从而让学生对化学概念形成鲜明的认知。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1.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有效应用,能让学生和黑板进行良好交互,成为教师独立授课的辅助工具,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其中,白板可展示教学目的,分析实验原理,黑板可作为公式分析、化学术语阐述的重要手段。同时,白板能直接用手指点击和操作,融合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教师不用受制于系统硬件,增加了与学生互动的频率,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如在课堂学习中,课件中的链接失效的时候,用手在白板上点击,可在不改变画面质量的情况下,调节内容,减少教学失误。

此外,在化学复习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电子白板的优势,帮助学生完整呈现知识结构,进行综合性复习,提升学习质量。对于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为实现知识的有效结合,可让学生区别记忆。针对知识点的呈现,可以通过拓展训练的方式展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知识点的考查方式,讲解完成后,还可继续下一阶段的知识拓展,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串联的任务。随着章节知识的有效整合,抛出互动训练内容,有助于学生高效复习。最后可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针对某些错误部分,可以师生相互沟通、及时纠正。

2.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微课可将静态的公式、文字转变为趣味性的内容。应用微课教学时,教师应合理划分内容,设计多元化的课堂。每一节微课的知识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要统一安排,确保微课之间的时间、内容紧密结合,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统一化的授课主旨,还应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多个部分,按照知识点的深度、广度等进行合理教学。如化学教师可利用微课中的录屏技术,将微课分为多个部分,其中包含了摄像式教学、电子式手写和操作录屏,这些既能将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以更为简单的方式呈现,又能帮助学生完整了解知识点的结构和联系,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其次,微课可帮助学生解答重点难点问题。理论是学习的基础,为促进学生创新性发展,教师利用微课优势,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分析,可直观、生动地解答学生的疑惑。如在“乳化作用”的知识点讲解中,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乳化”的含义和过程,教师就可利用微课分析乳化前后的区别。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确保学生对理论性知识有更深刻的认知,不仅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达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课程的趣味。

最后,微课可有效协助知识拓展。微课有着趣味性、直观性的特点,教师在拓展教学中运用微课,可提高学生自学水平,巩固知识;课后,学生借助网络自行观看视频,可丰富学生的认知。

3.VR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通过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实现了宏观与微观的结合。通过对微观内容的分析,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而对事物的直观体验,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如在原子结构的介绍中,如果教师只是凭借传统的教学模式,则很难全面解释原子结构。而VR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引导学生走进原子内部,在微观世界中畅游,学生沉浸其中,对化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又如,教学“溶液的形成”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对物质溶解中的微观过程进行分析,凭借播放动画的形式,强化了学生的认知意识,避免事物过于平面化。教师首先对几种常见的物质进行分析,观看其在水中分散的情况,让学生对物质溶解产生初步认知。接着,引导学生仔细思考溶液的特性。此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VR设备,对蔗糖、氯化钠等物质进行仔细观察,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继而产生持续学习的欲望。

4.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将视频、音频相结合,突破了时空限制,通过逼真的画面,模拟真实的实验,再现情境。如展示微观结构时,就可通过电脑动画的形式,为学生呈现微观过程。化学变化中分子相互分离,但是又能重新组合,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的应用有助于学生直观认识事物本质,降低学习难度。

此外,对于部分难度系数比较大的实验,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这些实验的成功率不高,而多媒体的有效应用,可以重现实验过程,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样不仅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还能保障教学效果。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既能实现对教学过程的优化,还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此,教师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辅助优势,使用微课、多媒体、电子交互式白板和VR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感受化学学科的独特魅力,达到高质量学习的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谷县八里湾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