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甄选策略

2024-07-30 00:00孙宗义
山西教育·教学 2024年7期

群文阅读的基本定义是,在一定课时内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阅读多篇文章。可见议题是群文阅读的主轴,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小学高段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设定是关键环节,对于群文阅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高段学生相较于中低段学生,抽象思维增强了,具有更丰富的想象空间,因而议题的甄选,要针对学情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师要围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既要挖掘内涵,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又要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细致分析、深入理解古诗词作品,走进诗人的世界,获得独特的个人感受和共通的文化认同,实现高质量的知识迁移。

一、基于题材特征甄选议题,构建古诗词认知框架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善于从整体进行把握,让学生对群文阅读的概貌有全新的认知,而不能从一开始就纠结于细枝末节。部编版小学中高段语文教材对古诗词的编排并非随意而为,每一组均基于某个共同题材或主题,如“山水田园”“咏史怀古”“羁旅乡愁”“触景生情”“人生哲理”“亲友离别”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从题材特性出发,设置相关议题。需要注意的是,每个题材往往包含多个议题,对于高段学生而言,其抽象理解能力相较中低段更强,教师可以甄选一些较深的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升其思维水平,引导学生从更高层面构建对古诗词的整体认知,形成较为完备的知识框架。

例如,五年级下册中王维的《山居秋暝》《鸟鸣涧》和张志和的《渔歌子》可组成群文进行阅读教学。这三首古诗词都属于“山水田园”题材,可设置乡村生活、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春秋好时光等议题。但对于高段学生而言,这些议题都稍觉浅显,更适宜于中低段学生。因此,教师可以甄选类似“心灵的洗礼”这样有深度的议题,让学生围绕作品、作者、诗歌反映的年代和自身的感悟探讨“山水田园”类题材的思想内涵,而非只看文本表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能够了解到这三篇古诗都是用唯美的描述表达对理想社会生活的美好向往,也能体会古代诗人“寄志于山水”的文化传统。明月、清泉、春涧、桃花流水、斜风细雨等,都是作者心灵寄托的写照,诗中展现的闲适自由的状态,是对无奈现实的一种解脱。通过这样的讨论分析,学生对这一类题材的古诗词能够有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可见,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纲举目张,抓住题材就是抓住了“纲”,然后根据题材特性和学情特点确定具体的“目”,这样就能精准甄选出适合高段学生的议题,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打开思路,找到群文的思想原点和焦点,从而产生深刻的文化共振和鸟瞰全局的认知观感。

二、基于情感意象甄选议题,提升古诗词品读境界

古诗词的群文阅读相较于其他文体的群文阅读,存在鲜明的特征,即“内情外向”。王国维先生在诗词鉴赏的专著《人间词话》中提出“一切景语皆情语”,即是这一特性的精妙概括。抓住这一点,也就抓住了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魂”。教师带领学生去品读古诗词,核心就是要读其“象”、品其“情”。这个“象”,不能仅仅停留在表象,要深入分析其“意象”,挖掘出隐藏在表象背后的“真意”;这个“情”,不能仅仅体会作者的“个情”,还需探究其“共情”部分,最终再回到阅读者的“个情”,即阅读者在领悟作者情感意象基础上的“顿悟”。因而,针对内容品读甄选议题,尚需紧紧围绕情感意象来展开。

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韩翃的《寒食》时,教师结合同为六年级课文的刘禹锡的《浪淘沙》和范仲淹的《江上渔者》进行群文阅读教学。三篇古诗词借助的“象”各有不同,“意”却相通,都有强烈的“政治讽喻”意蕴,充满对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愤懑。设置议题时,教师要由“象”至“情”,从“古代劳动者的苦难”“古代辛苦而危险的劳作生活”“封建统治阶级的奢靡堕落”等众多议题中,甄选适合高段学生的议题,进行古诗词品读。《寒食》通过“蜡烛”这一意象,讽刺了寒食节禁火,权贵却公然点烛火的“制法者违法”的出尔反尔的嘴脸;《浪淘沙》用遥远的“银河”讽刺了高高在上不知人间疾苦的统治者;《江上渔者》用“鲈鱼美”反衬出统治阶级的“心灵丑”。通过这样的对比升华,能使学生产生同情底层劳动者、抵触腐败统治者的情感,涤荡学生心灵,提升思想境界。

古诗词作为较高层次的文学形态,具有直击心灵、深入灵魂的特性,古诗词群文阅读不但能品味到强烈的情感律动,更能对人的心灵进行净化,品德得到升华。因此,古诗词的学习对学生十分重要,教师要通过甄选议题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切实发挥议题情感意象的正向引导作用。

三、基于表达手法甄选议题,优化诗词审美体验

孔子说:“言之不文,行而不远。”流传至今的经典古诗词,在“文”“言”一体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学生学习写作的重要范本,也是获得文学审美的重要载体。在小学高段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相关议题的甄选,让学生体会到不同表达手法的异同,在模仿中练习写作,提高文学表现力。部编版小学语文eNoYLbVkh/sBBCC11u3tf/jcJxdkWmV4GCpa/CE7Iw4=教材中的古诗词,包含叙事、景物、抒怀、送别、怀古、悼亡、讽喻等不同表达方式,常用写作手法有比兴、夸张、烘托、渲染、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等。小学高段语文教材的古诗词大多围绕培养学生习作素养来编排,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生活进行探讨学习,习得写作手法,优化审美体验。

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和《鸟鸣涧》,就属于景物诗,《寒食》《浪淘沙》和《江上渔者》属于讽喻诗,不同表达方式往往采用不同的写作手法。如抒情诗往往容易被虚化和静态化,而优秀的古诗词往往能打破这种局限,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让表达更有张力,给人以强烈的文学感染力和冲击力。就“动静结合”这个写法,可将《山居秋暝》《鸟鸣涧》和《枫桥夜泊》一块组成群文,甄选“‘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妙在哪里?”的议题,让学生在三首古诗词的写法比较中,体验到明月与清泉、月出与鸟鸣、夜半钟声与静夜等以动衬静的写法。

又如,六年级下册李贺的《马诗》、于谦的《石灰吟》和郑燮的《竹石》三首古诗,属于托物抒怀诗,采用了比兴、烘托等写法,教师可以“托物言志我该怎么写?”为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利用身边实物进行仿写,练习写作技巧,从而让学生在手脑并用中感悟古诗词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志向,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

阅读的落脚点是审美和写作。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从行文表达方式中得到美的愉悦,进而产生通过仿写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强烈意愿。通过古诗词群文阅读议题设置,学生的审美和写作能力会有质的提升。

总之,小学高段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有一定特殊性,尤其在议题甄选方面,既要注重古诗词群文组合的特点,又要考量高段学生的思维特性。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从题材特征、情感意象和表达手法三方面设置议题,相比中低段学生,高度和深度都可有所增强,让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掌握不同题材古诗词的概貌,从内涵上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情感,从表达上学会写作技巧,从而提升学生古诗词群文阅读的审美水平,培养和提升其人文素养。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沂河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