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体育课堂的有效融合

2024-07-30 00:00李未未
山西教育·教学 2024年7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体育教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一方面,动态化、图片化的教学资源构建起一个生动、逼真、有趣的教学情境。另一方面,依托信息化技术的教学模式,使体育课程能够走近学生身边并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加强信息技术素养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本文将从实际教学案例出发,深入分析信息技术与小学体育课堂的融合方式。

一、贴合学科特点,提升学生的认知

小学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点,还承载了丰富的人文内涵。从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来看,培养良好的卫生意识和生活习惯是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满足小学体育改革的要求,提高学生对安全锻炼和健康锻炼的重视程度,教师可以利用短片、动漫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认知。

以“迎面接力跑”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程讲解前利用课堂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接力跑的了解情况。经过一系列的信息搜集,教师发现学生对迎面接力跑知之甚少,尽管他们能够理解接力跑的概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播放了一则有关“迎面接力跑”的视频。学生通过动态化的教学资源,了解到迎面接力跑分为跑和接力两部分,而接力又包含传棒和接棒两个环节。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迅速介绍了传棒和接棒的技术要点。教师强调,如果学生在传棒和接棒的技术上不熟练,可能会导致比赛失利或安全隐患。为了突出这一重点,教师展示了“传”“接”棒的技术要点,并模拟了几个常见的失误点,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危险事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为什么需要掌握传棒和接棒的技术要点,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传棒和接棒。

与传统意义上的讲解方式不同,信息技术对小学体育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不仅向学生展示学习的内容,还展示了学习的原因。通过一系列的内容展示,学生能够依托安全意识逐步提升自己的体育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热情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个问题。新时期的小学体育课堂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体育竞赛的视频。这样,学生不仅能明晰体育运动的技巧和内涵,而且能感受其中的竞技精神和体育精神。

以乒乓球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学习乒乓球动作,提升运动能力,明晰乒乓球的运动技巧。与此同时,学生还要感受乒乓球运动的乐趣,了解国球文化,明晰其背后的竞技精神和体育精神。课程讲解伊始,教师利用一段国乒夺冠的视频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家在看到这样一段视频后有怎样的感受?”有的学生表示:“从视频中,我感受到我国运动员的拼搏与努力。”基于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再播放一遍该视频并要求学生从中总结乒乓球运动的规则。“什么是出界?什么样的发球会被扣分?”结合上述两个问题,学生尝试性地总结乒乓球比赛的规则。依托一系列的铺垫,教师再介绍有关乒乓球运动的来源、发展。

要想让学生乐于参与体育运动,就要先让他们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一直以来,教师总是利用口语表达的形式介绍一项运动,然而,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单纯的故事讲述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心理诉求。所以,教师应将互联网中的视频引入课堂,通过师生互动,学生既能了解运动的基本内容,又能从中获得一定的情感共鸣。

三、利用信息技术,规范体育动作

学生的理解、实践能力有限,这使得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就能提升体育能力,不必过于严格地要求他们的体育动作。但为了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也为了学生未来的体育发展,教师必须重构教学理念并重视体育动作的纠正。一般来说,教师习惯于在巡视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然而,学生往往只知道正确姿势是什么,却不知道自己为何会犯错以及自己的错误点在哪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与体育课堂结合起来,通过慢动作回放,让学生能够知晓自己的错误之处。

以“跳山羊”的教学为例。由于学生接触器械的次数较少,所以,在正式练习之前,教师需要提前讲明技术的要点。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要理解“跳山羊”的动作要领,能够在同伴的帮助下利用助跑双脚起跳越过器械。基于上述教学目标,教师先利用两张图片完整地展示“跳山羊”的人以及保护者的动作。这时,有的学生产生疑问:“我们应该如何跟进前面的同伴?”接下来,教师利用慢动作技术详细分解“跳山羊”的动作要领以及应该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经过一系列的要点阐述,教师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进行实践。然而,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这也使得他们无法第一时间理解教师所讲内容并正确地完成所有动作。此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弱点,通过电子设备将比较有代表性的错误动作录制下来并在下节课开始之前点评上一节课的实践情况。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逐步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能纠正自己的动作。

信息技术的合理引入旨在提升课堂效率,加强师生互动的质量。凭借错误动作视频,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部分学生较为腼腆,所以,教师在拍摄纠错视频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模仿还原学生的错误点。

四、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小学体育课堂的三要素逐渐转化为四要素,即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信息渠道。因此,教师要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保留传统教学中好的内容并适当融入信息技术。一方面,通过交互式的线上交流环境,教师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多元的线上教学资料,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实现个性发展。

以“双杠”教学为例。在前期的数据搜集中教师发现,学生喜欢做一些如快速跑、扔沙包等跑、跳、投之类的运动。因此,教师在开始双杠教学之前,应先考虑如果学生家中不具备进行双杠学习的条件,该如何转化现有的教学资源。结合一系列的考量,教师最终用动漫的方式展示双杠教学的内容并鼓励学生依托“山羊分腿腾跃”这一动作初步感受双杠的魅力。这时,有的学生提出疑问:“老师,这个动作太复杂了,我该怎么用力?”由于线上教学教师仅展示了动作,所以,学生会对其中的技术要点产生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跳山羊”出发找找感觉。

信息技术旨在辅助教师优化课程内容的讲解,虽然视频化、动态化的教学资源能够构建起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但它始终代替不了学生的真实学习。因此,教师要明晰信息技术对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并适当引入。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信息技术对小学体育课堂的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自己的信息素养,结合教材内容构建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依托动态化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从而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引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体育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忠义小学)

(责任编辑 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