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河套灌区葵花产业发展现状与高质量发展对策

2024-07-25 00:00李硕郭志国田艳丽
北方经济 2024年5期

摘 要:内蒙古河套灌区是我国葵花的重要生产基地,葵花产业已成为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增加农户收入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通过调研近几年河套灌区葵花产业发展状况,深入分析河套灌区葵花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提高葵花综合利用水平、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强化品牌意识等方面提出建议,推进内蒙古河套灌区葵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河套灌区 葵花产业 特色产业 高质量发展

一、内蒙古河套灌区葵花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基础

内蒙古河套灌区葵花产业发展自然条件优越,拥有政策支持和深厚的产业基础,种植面积已连续6年在4,00万亩以上,单位产量从2018年的381斤/亩提升到2023年400.32斤/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①。经过多年发展,河套灌区葵花产业已涵盖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一)自然条件优越

河套灌区是我国优质葵花生产基地。灌区地形平坦,气候干燥,降雨少,蒸发大,且昼夜温差较大,光照时间长,独特的地理优势和适宜的气候,特别适合葵花生长。当地葵花多引用黄河水灌溉,水中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且排水系统与灌水渠系相对应,形成完整配套的“一首制”灌排体系,浇灌便利。灌区土地集中连片,便于葵花规模化种植。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得灌区葵花植株茎秆粗壮,根系发达,葵花籽仁饱满醇香,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二)政策支持

2019年,“河套向日葵”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入选全国百个农产品品牌名录。2020年,内蒙古河套向日葵产业集群强势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规划要求,将葵花产业建设成自治区百亿级产业集群。一系列产业发展利好政策,对推进内蒙古河套灌区葵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三)产业基础

近年来河套灌区葵花种植面积、产量整体增加,灌区葵花加工企业也呈喷井式增多。截至2023年底,河套灌区共有449家葵花加工企业,占内蒙古自治区的53.52%,占全国的8.38%。灌区共有24家炒货加工企业,形成了当地的葵花籽品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灌区葵花品质优良,吸引了三和集团、傻子瓜子、娃哈哈等众多知名企业在灌区建立原料基地,同时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建立了我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向日葵交易市场——鸿鼎农贸市场,促进了当地葵花销售加工。在葵花副产品加工方面,灌区有5家葵花饼加工企业,占内蒙古自治区的25%,加工企业蓬勃发展。目前,河套灌区是我国葵花产业链条最完整、产业规模最大、市场竞争力最强的向日葵生产加工基地和葵花籽产品出口基地。

二、内蒙古河套灌区葵花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水资源短缺,标准化种植程度较低

河套灌区葵花生长用水以黄河水为主,每年需要春水和秋水两次灌溉。但近年来,受气候变暖、植被破坏等环境变化影响,河套地区降水量整体呈减少趋势,黄河水断流、泥沙淤积等问题也时常发生,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2019年至今,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凸显,灌区葵花灌溉只有秋水,使得葵花品质下降,产量减少,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葵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灌区葵花种植区域多分布在较为偏远的土壤贫瘠地方,需靠支渠引水浇灌,但当前灌渠存在设施老旧,渠道淤积泥沙严重,田间配套不完善,节水技术推广不到位的问题,灌溉水效率低,造成水资源的极度浪费。葵花的浇灌方式主要为黄河水漫灌,大量的水从地表蒸发,土地干旱贫瘠,盐碱化较为严重,农户种植结构趋向于葵花——玉米的单一结构,轮作倒茬困难,寄生性杂草发展迅速,葵花品质也不断下降,黄萎病、黑斑病、锈病等病害大面积发生,病症也逐年加重,严重威胁着葵花安全生产。当前河套灌区葵花种植平均8亩地为1片种植区域,种植面积小且较为分散,难以形成集中连片经营的规模,无法进行标准化生产。

(二)缺乏深加工,综合利用水平较低

河套灌区对葵花产品的加工利用整体上仍停留在初加工,缺乏精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低。在葵花籽加工方面,河套灌区有449家葵花加工企业,数量较多,但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多以生葵花籽销售为主,缺乏炒货等精深加工产品,产业链短,创造的经济效益少,阻碍了葵花产业的发展①。灌区葵花龙头企业较少,企业带动能力较弱,没有形成区域品牌向日葵产品,难以形成产业优势。在葵花副产品加工方面,葵花盘可以加工应用于提取果胶、发挥药用价值和成为青贮饲料。但当前灌区葵花盘多成为青贮饲料或进行还田,创造的经济效益较低,葵花盘的价值未得到充分利用。与之对比的吉林白城,政府启动了万吨葵花盘系列加工项目,生产葵花盘果胶及其系列保健产品,创造的效益是加工成为青贮饲料收入的15倍之多。对于葵花杆可以加工提取葵花杆芯入药,或以葵花杆为原料制作板材。当前灌区葵花杆主要利用方式是还田,无法产生经济效益。而在甘肃环县,农户销售给制药厂或利用电商销售葵花杆芯,每亩收入可达1万元。相较而言,河套灌区葵花产业综合利用水平较低。

(三)农户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较低

河套灌区葵花的经营主体中涌现出大量新型经营者,但目前仍以小农户自主经营为主,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较少。农户在生产环节自主决定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但部分农户文化水平较低,信息不灵通,在选购时具有盲目性和从众性,多听从销售商的介绍,可能会购买不适应灌区环境的葵花品种,损害种植收益。与合作社或企业相比,农户购买的生产资料数量少,生产的产品量少且品质不一,因此议价能力较差,加之存在“惜售”心理却无法及时掌握市场供求和葵花价格变动信息,往往以高价购入生产资料、低价售出产品。不少合作社存在“空心化”问题,缺乏经营能力、带动能力强的管理者,很难为社员提供统购、统收、统销的服务,难以发挥规模化经营的竞争优势。有的合作社建立只是为获取政府补贴,没有统一的管理要求。小农户把握市场信息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有限,难以与市场形成有效对接,因此,葵花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影响。

(四)销售渠道单一,品牌意识较弱

目前河套灌区的葵花销售方式以传统的线下渠道为主。葵花种植农户年龄较大,网络使用技能不足,无法进行线上销售,多数还是将葵花脱粒后,送至收购点供经销商挑选、收购。葵花加工企业多与大型商店签订订单,以货架销售为主,少部分线上销售,但因对网店维护投入不足,消费者购买体验不好,业绩不佳。虽然有“河套向日葵”区域公用品牌,但是河套灌区葵花加工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杂,知名品牌少,品牌影响力弱,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支撑力尚未有效发挥。葵花生产者和加工企业对品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往往只注重产品的产量和价格,对葵花产品品牌缺乏清晰的定位,没有突出河套地区的独特优势和特点,忽略了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无法吸引消费者目光,影响了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葵花品牌的传播渠道也相对单一,主要依靠传统媒体和线下活动进行宣传,传播范围相对较小,仅仅局限于西北地区。河套地区关于葵花的观光旅游景点较少,只有五原县的葵花广场和三胖蛋公司的向日葵基地,没有与第三产业相融合,不能吸引更多游客了解体验河套向日葵,形成“河套向日葵”品牌效应。

三、内蒙古河套灌区葵花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发展节水农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

水资源短缺制约着葵花生长,为实现河套灌区葵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实施多种措施发展节水农业。一要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定期巡查灌溉设施的方式加强灌区设施维护,建立节水灌溉系统,实现高效节水灌溉。二要加强节水技术推广,要大力推广引黄滴灌技术,通过网络、下村讲解等方式进行节水技术宣传,提高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三要积极推广“农户+企业”的生产方式,加强对葵花品质的把控,实现标准化生产。四要鼓励农户施行3年以上的轮作制度,减轻杂草、寄生草的危害,减少和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保持恢复土壤肥力,实现绿色种植。五要积极鼓励流转盘活土地,整合土地资源要素,实现大规模种植,集中化、标准化生产,形成生产专业化的格局,促进葵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延长产业链,提高综合开发利用水平

河套灌区要提高葵花产品的综合利用水平,进行高值化开发利用。一要发展葵花籽的深加工。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葵花籽深加工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发展葵花产品就地加工,建立产加销一条龙的全产业链,提高葵花产业附加值。给予龙头企业政策资金支持,鼓励其向主产旗县区布局,发挥带动作用,引导发展精深加工,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档次。二要加强葵花副产品的利用。吸引大量葵花副产品加工企业在河套灌区生产投资,充分利用葵花盘和葵花杆。对于葵花盘,企业可以发挥其的药用价值,将葵花盘磨成葵花盘粉进行售卖,或利用技术从中提取果胶。葵花盘还可以加工成青贮饲料,以合理的配比加到养殖饲料中,形成高效节约的饲养方式。对于葵花杆,企业既可以销售葵花杆芯,还可以用葵花杆造纸、做燃料颗粒,加强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应用。河套灌区要加强对葵花的加工生产,实现葵花综合利用,提高农户收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队伍,促进葵花产业发展。

(三)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合作社运营发展

河套灌区当地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激发农户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力求把农户组织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一要通过“农户+合作社”的方式,发挥合作社统购统销的作用,统一购买地膜、化肥等生产资料,统一出售葵花籽,提高农户与经销商谈判的议价能力,降低农耗品价格,提高葵花籽销售价格。二要加大对葵花产业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检查评估各合作社运营情况,提出相应整顿措施,发挥村委会、村党支部的领导带头作用和能人示范作用,切实解决合作社“空心化”问题。三要加强对农户葵花种植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户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制定合作社运行规则,发挥合作社为民服务的价值。四要通过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促进农业合作社逐渐向规范化,专业化转变,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四)拓宽销售渠道,强化品牌意识

当前,产品多渠道销售已成为一种趋势,河套灌区也应该拓宽葵花产品的销售渠道。一要推行“农户+合作社+企业”的经营方式,农户加入合作社,利用合作社与加工企业签订订单,将葵花产品出售给企业。二要加强对农户进行直播和网上销售技术的培训,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通过“农产品+电商平台+网红直播”“农产品+微商”等模式进行电商渠道销售。三要做好葵花产品的推广和宣传工作,以“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为引领,强化“河套向日葵”区域公共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加强葵花生产者的品牌意识培养,深入挖掘品牌独特文化内涵,讲好品牌故事,塑造出鲜明的品牌形象,扩大品牌效应,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葵花加工企业除了通过传统媒体和线下活动进行品牌宣称外,还应积极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进行品牌传播,可以建立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定期发布产品信息、促销活动和用户评价,提高品牌的曝光度和影响力。四要通过举办线上线下葵花籽品鉴活动、开展调研等方式,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和沟通,了解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和意见,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提高品牌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五要建设向日葵产业特色小镇,通过网络传播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游客参观游玩,推动葵花产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河套向日葵”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李洋,李晓伟,王曙文等.吉林省向日葵产业发展调研与政策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06):256-257+262.

[2]石鑫岩,王志丹.内蒙古向日葵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20(02):12-13.

[3]赵玉平,刘智慧,崔健等.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向日葵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对策[J].现代农业,2022,(05):52-56.

[4]朱孔艳,韩升才,赵榕等.中国向日葵生产、消费现状与前景[J].农业展望,2023,19(07):64-71.

(作者单位:1.内蒙古农业大学 2.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义长渠域分中心通济渠供水所)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