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绿色化转型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面对“双碳”愿景以及“新型工业化”目标,为实现区域经济竞争力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河南省制造业亟需在绿色化发展道路上取得积极进展。文章梳理了当前河南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成效与难点,围绕政策、监管、资金、技术创新、人才、开放合作等方面,探索适合本土制造业的绿色赋能新路径。
关键词:制造业 绿色化转型 河南省
环境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载体,绿色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趋势下,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竞相提出增强制造业绿色竞争力的主张,绿色化无疑成为新一轮国际制造业竞争中的承载核心。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彰显了中国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工业制造在推动河南省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一直扮演着关键角色。河南省在“高污高耗低效”的黑色增长模式下取得了跨越式进步,迈入工业大省行列,但工业消耗和污染对社会生产、民众生活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2023年河南省SO2和颗粒物工业源排放量,逼近全省总排放量的9成和8成,可见工业制造的绿色转型将直接影响河南省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推进。
一、河南省制造业绿色发展概况
近年来,河南省以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为重点,以促进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为目的,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全力打造“绿色制造强省”。
(一)顶层设计提供“绿色”支撑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赋予河南省重要战略地位。河南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工作,印发实施《河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围绕发展绿色能源、壮大绿色产业、创新绿色技术等方面为“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提供保障。
(二)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成效初现
1.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积极推进“绿色发展领跑计划”,着力打造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大力支持省绿色制造联盟、省能效技术协会等组织在绿色设计、绿色回收、绿色能源等领域发挥效能。2023年度河南省绿色制造名单涵盖了蚂蚁新材料、均美铝业等109家省级绿色工厂,叶县开发区等9个绿色工业园区,四方达等22家绿色供应链企业,以及真石漆等25个绿色设计产品。当前,河南省已培育138家国家级绿色工厂、62项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12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4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并拥有中材环保等一批骨干企业。截至2023年,全省组织实施绿色低碳领域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公益专项、创新示范专项等省级重大项目31项,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4亿元。
2.产业链优化升级。积极引导企业向绿色产业链延伸和高端制造业升级,着力培育先进制造业体系。包含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等的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速放缓,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支撑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高技术制造业引领作用更加凸显。2023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2.6%、17.4%,占工业投资的比重分别为15.5%、24.7%,同比分别提高1.7个、1.8个百分点。
3.新旧能源转换阶段性突破。截至2023年底,全省期末装机容量13915.23万千瓦,同比增长16.4%。其中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6444.17万千瓦,同比增长37.9%;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比重46.3%,比2022年提高7.2个百分点。从发电情况看,2023年全省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量521.30亿千瓦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16.4%,比2022年提高1.3个百分点。河南省持续推进抽水蓄能、生物质能、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发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抽水蓄能发电、生物质能供热、液态生物燃料分别同比增长49.1%、14.8%、28.6%。新乡氢能产业园雏形初现,着力打造“一轴带、五节点、三基地”的郑汴洛濮氢走廊,以及郑汴洛濮氢能示范应用轴带。
4.节能减排及环境治理情况良好。节能降耗成效显著,遏制“两高”盲目发展。2021-2023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强度降低10%左右。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5%,其中高耗能行业下降0.4%,并有效推进229个节能降碳改造项目,新增节能能力220万吨标准煤/年。“心连心”“金利金铅”等10家豫企入选2023年国家能效“领跑者”。2024年上半年度,全省实施改造项目207个,预计节约能源消费219万吨标准煤/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80万吨/年。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有序建设,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全省已有893家重点用能单位接入省级平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2023年河南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比2022年提升1.6个百分点,全年新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个、省级生态县8个。
5.绿色环保产业及项目发展蓬勃。河南省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2023年规上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6个百分点。绿色消费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方面,宇通新能源商用车基地、比亚迪郑州基地、上汽新能源二期等开建,明阳智能、宁德时代知名企业等落地,2023年河南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零售额零售额增长64.2%,占汽车类商品零售额的比重达24.6%,同比提高12.6个百分点。
二、河南省制造业绿色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一)工业制造绿色基底较薄
1.能源结构尚需优化。“以煤为主”短期内难破局。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10214.76万吨,同比增长4.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火电装机容量7401.96万千瓦,增长1.8%。原煤及主要煤炭制品生产稳中有增,洗精煤(用于炼焦)、焦炭等主要煤制品产量继续延续2022年增长态势,全年产量分别为3011.94万吨、2240.68万吨,分别同比增长4.2%、11.2%。传统能源路径依赖和不断推进的城市化工业化趋势,使得河南省生产制造领域实现“双碳”目标任重道远。
2.产业结构底盘偏重。“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大而不新”,结构调整任务重。河南省拥有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40个、207个中类中的197个以及583个行业小类。但作为传统制造大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方式偏粗放,质量效益不优等问题仍旧凸显。2023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从2016年的全国第4位不断下降,钢铁、化工、水泥等传统工业制成品产能过剩、低端产品过多。
3.工业制造现代化、集群化水平较低。河南省工业制造呈“倒U型”走势,面临“未强先降”。《地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中河南省未入前十。《中国高端制造业上市公司白皮书2022》显示,全国高端制造业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121家,在12个省份中河南上市企业数量仅高于江西省、山西省。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中,河南无集群上榜。并且,河南省制造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分布状态,多数企业“聚而不群”。河南全省规上工业大约7成由不同市县的171个产业集聚区承载,不利于构建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的低碳循环发展模式。
(二)绿色技术创新不足
1.科研创新能力不足。《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2)》中,河南省绿色发展质量评价等级“一般”,大多数地市绿色规划是其短板,绿色技术投入产出滞后。创新投入不足、创新平台不多、高端要素匮乏、设计创新驱动不足等现实情况表明河南省科创实力不强的基本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这是制约河南省绿色技术质量提升的核心因素。国家实验室至今未取得突破;双一流”高校只有2家;中科院在全国共有114家直属机构,河南省仍是空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虽然突破了“万字大关”,但整体占比仍然不到3%。
2.头部企业绿色竞争力较弱。知名制造企业在行业引领度和绿色标准制定方面参与不足。数量广袤的中小型制造业受制于创新意识、资金和能力的不足,对绿色核心技术的研发、环保装备的应用、绿色发展政策的解读、创新管理措施的落地等缺乏应有的关注,也导致现有的绿色技术,如碳捕集与封存、数字减碳等,在化工、材料等制造领域应用普及度较低。
(三)绿色转型成本较高
先进的绿色技术在先期投资及后续设备保养方面投入巨大,多数企业面对成本很难平衡投入与收益,绿色化发展动力不足。当前,河南省工业制造所涉及的原材料、设备、物流运输、人力资源等成本都在逐步增,但绿色资金投放量难以满足工业低碳转型需求,绿色信贷业务服务对象主要是大型企业,中小企业难被兼顾,存在结构性不平衡,对接精准度较低。
(四)绿色人才支撑较弱
领英发布的《2022年全球绿色技能报告》中指出,环境修复、循环回收、职业安全与健康顾问(OSHA)、太阳能技术等绿色技能的职位招聘规模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但同期绿色人才整体规模不足,年增长约6%,难以填补供需缺口。河南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人才比例较低,尤其缺少绿色发展领域的高精尖技术人才,以及管理、营销等跨界复合型人才。河南省绿色职业起步较晚,省内各大高校少有相应的专业课程设置,教育端与市场和绿色发展的需求脱节。
三、河南省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环境监管体系,落实绿色制造政策
一是提升环境管理和监督能力。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和数据共享平台,加强对工业制造污染排放等环境指标的监督检测和管理。加快化解能耗、环保、安全、技术不达标的过剩低效产能。并加设定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确保绿色生产和环境执法的严肃公正。二是推进绿色低碳制造标准。依托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郑洛新)平台,开展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研究。建立绿色技术和产品认证机制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三是加强绿色园区建设。鼓励各地市结合自身实际和资源禀赋,出台具有本地特色、灵活高效的配套措施。从基础设施、能源供应、用地保障、税收优惠、补贴措施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引培绿色制造服务供应商,打造绿色制造公共服务平台。
(二)加强发展资金投入,攻克绿色技术设备难关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税收、补贴、奖金等增加对绿色制造的整体投入。重点推进河南省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链绿色化升级改造。鼓励金融市场机构、政策性银行发展创新绿色融资工具,如“新能源贷”“绿色贷”等。银企联合,探索“PPP”模式。引导风投基金和社会资本流向制造领域绿色升级项目,拓宽融资渠道。二是开发和引入绿色低碳技术,提高环保设备的研发能力。发挥嵩山省实验室、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以及各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作用,对能源回收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协同利用、智能控制系统、负排放科技、碳捕集和碳汇等绿色低碳先进技术进行协同攻关和应用推广。打造绿色低碳技术高地,争取设立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
(三)提质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打造绿色人才队伍
一是布局新能源产业。如氢能、光电等领域。同时加强冶金、化工、建材、焦化等行业实现全链条能源调整,减少对“煤”的强依赖性。二是壮大绿色新兴产业。如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引领绿色低碳转型。三是加强数字产业发展。数智化发展是绿色制造的“加速器”。深化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打造“工业互联网 + 绿色制造”示范点。采用数字化碳管理,打通制造环节和各企业间的信息壁垒,加快数字产业和节能产业耦合发展。四是加大绿色低碳技术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支持“产学研用金”合作,建立绿色技术实训基地,培养一批专业技术和应用型人才。设立河南省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库,围绕节能节水、减污降碳、资源循环、综合能源管理等关键领域,深入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和节能服务进企业活动。
(四)拓宽绿色制造合作空间,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一是建立产业协同与合作机制,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绿色制造创新联合体,开展合作与协同创新,共享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协同推动河南绿色制造的进步。二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引导企业主动对接先进地区,建设绿色低碳技术互助交易市场平台。三是加强社会环保教育和宣传,提倡绿色消费观念。鼓励消费者购买环保产品,引导市场需求向绿色产品转变,为企业绿色制造提供市场支撑。并加强河南绿色制造领域典型经验的总结、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中亚.高质量发展下河南制造业绿色转型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20,33(03):13-18.
[2]毛强,苏梦然,徐敏睿等.中部六省视域下河南省装备制造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及提升对策[J].河南工学院学报,2022,30(05):50-55.
[3]朱艳平.河南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路径[J].中国外资,2023(02):38-40.
[4]杨倩.高质量发展下河南制造业绿色转型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06):29-30.
[5]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豫政〔2021〕49 号)[OB/OL].https://www.henan.gov.cn/2022/01-26/2389089.html,2021-12-31.
[6]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豫政办〔2023〕6号))[OB/OL].https://www.henan.gov.cn/2023/02-07/2684772.html,2023-1-31.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