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产教融合问题调查研究

2024-07-25 00:00:00周慧乌云塔娜
北方经济 2024年5期

摘 要:产教融合是一种新型的产学合作模式,对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剖析内蒙古产教深度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探索解决措施,以期为优化内蒙古职业教育专业布局、提升专业产业契合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内蒙古 产教融合

一、基本情况及需要关注的问题

内蒙古高职院校现有37所、在校生24万人,中职院校174所、在校生18万人,“工匠班”“订单班”“冠名班”在培学生约2.11万人,服务自治区重点产业链的专业占比达77.6%,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体制机制障碍

一是配套政策跟进缓慢。目前,内蒙古深化产教融合专项政策和人才需求、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三张清单”仍未出台,在成立产教融合共同体、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健全产教融合激励机制、建设产教融合特色专业、做好学生实习实训工作、畅通专任教师招聘通道、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等方面缺少配套措施,尚未形成完善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产教融合制度体系。二是部分措施缺乏实操性。已出台政策主要是产教协同育人、引企入教、推进混合所有制办学等指导性意见,缺乏明确的工作标准和具体的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如有关文件提出“推动校企依法合资、合作设立实体化机构,实现市场化、专业化运作”,但对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和学校能否有经营性收入等关键细节未明确,导致公办院校对混合所有制办学望而却步,校企共建产业学院“脱实向虚”。三是相关政策措施协同不足。目前自治区层面尚未建立定期专题会商调度机制,部分政策协同不足,工作推动不够顺畅。比如,2023年开始财政部门不再允许学校开具“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对合作企业的资金投入造成极大阻碍。

(二)企业普遍不愿参与

一是缺少“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目前,内蒙古仍未出台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和组合式激励措施,企业在参与产教融合过程中很难得到实惠。以兴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例,作为内蒙古唯一的国家级产教融合试点企业,2020年以来在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订单班建设、产业学院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达515.9万元,但未享受任何优惠政策,严重打击了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二是企业短期难以获得经济效益。企业参与产教融合过程中,需要投入资金、技术、设备、人员等生产要素,大大增加了经营成本,除人才回流之外,短期内看不到任何其它收益。特别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资产数额相对较少,若没有外部强有力的政策激励,无力也不愿参与产教融合,更倾向直接招聘社会人员。三是人才培养与企业要求仍有差距。目前校企“双元”育人基本停留在签约挂名、顶岗实习、开展培训、提供设备等初级层面,企业在学生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材开发、学习考核评价等方面融入极为不足,难以实现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的“零距离对接”,许多毕业生仍需“再培训”才能上岗。另外,80%-90%中职学生选择升学,导致很多中职院校办成了“普高模式”,学生实践能力严重欠缺。调研中部分艺术院校反映,内蒙古文旅产业周期性强,“订单班”学生流失率较高;还有部分医学院校反映,教育部门不允许跨省实习,严重影响学生培养质量。

(三)学校办学基础薄弱

一是专业建设质量不高。部分学校反映,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机电、化工、农林牧渔等专业新设容易,但在岗教师转型和设备仪器采购困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另外,高职院校专业调整方面还存在一定滞后性,2023年计算机、幼师、医学等类别招生占60%以上,而急需的机电、化工、采矿、农林牧渔类别招生不足20%,难以支撑产业发展。二是专业人才引进受限。许多学校反映,教师招聘受学历、教师资格证等条件约束较多,缺乏引人用人的自主权。比如,高职院校教师要求研究生学历,特殊人才引进可降低为本科学历,但有些大国工匠、五一劳动奖获得者仅为专科学历,只能聘为临时代课教师。三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福建省“十三五”以来高等教育、高中教育投入基本稳定,但职业教育投入却从2016年的111.9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19.6亿元,年均增长达11.9%。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内蒙古职业教育投入无明显增长,且2022年仅为70.6亿元。另外,江西省、福建省中职院校的生均经费为3800—4100元,内蒙古仅落实2000元,学校普遍反映机电、艺术、烹饪类专业运营困难。

(四)载体作用发挥不足

一是校企双方信息交流不畅。目前校企之间缺少信息交流的机制和平台,企业无法准确掌握学校人才培养情况,学校也无法全面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和行业技术发展动态,导致部分新兴行业出现“用工荒”。以新能源企业为例,截至2023年10月底,鄂尔多斯市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工程用工缺口达6000人,包头市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用工缺口达1800人,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二是实训基地设备严重滞后。江西省黎明职业大学智能制造工程学院每年投入2500万元对实训基地的设备进行更新改造,而内蒙古大部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教学设备比企业实际使用的落后很多,难以按真实生产场景培训学生。如通辽工业职业学校机电工程系焊接实训基地20%以上的设备需要更新换代,包头服务管理职业学校航空服务、旅游酒店、烹饪技术专业实训基地使用的都是20年前的老旧设备,严重影响实训效果与学生培养质量。三是产教融合项目推进缓慢。目前,内蒙古多数职教集团和产业学院没有实体化运作,各方缺少资产纽带,合作方式比较松散,有的只是“搭了个台子、挂了块牌子”,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另外,内蒙古对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不足,目前全国有87家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内蒙古仅1家建筑施工类企业入选,新能源、现代煤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均为空白。

二、对策建议

(一)完善产教深度融合机制

一是解决“政策不全”问题。针对当前内蒙古产教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出台具有突破性的政策措施,完善人才需求、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三张清单”。推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等盟市出台符合本地实际的落地政策,依托重点产业园区打造一批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支持新型化工、冶金、建材、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通用航空等领域龙头企业和高水平职业院校牵头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二是解决“措施不细”问题。对产教融合政策涉及的财税用地等关键环节,从操作层面明确具体要求和详细举措,确保相关支持政策精准直达。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学校,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引导职业院校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制定校办企业分类处置方案,支持学校利用国有资产收入改善办学条件,明确教师经所在学校同意后在企业兼职、培训所获薪酬等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三是解决“协同不足”问题。学习借鉴福建省经验,成立自治区层面产教融合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统筹优化教育和产业结构,同步规划产教融合发展政策措施、要素支持、实现途径和重大项目,促进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建立定期调度会商机制,推动各职能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重点企业、职业院校联合联动、共同发力,及时协调解决政策落实中的卡点、堵点、难点问题,确保各项政策举措落实到位、尽早见效。

(二)激励企业发挥主体作用

一是打好激励政策“组合拳”。出台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制定细化并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发改部门加大向金融机构推荐产教融合中长期贷款项目的力度,支持产教融合型企业以信用贷款方式融资。财政、税务部门准予企业将投资捐赠职业教育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并按30%的比例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企业投资或与政府合作建设职业院校的建设用地一律按教育用地管理,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通过划拨方式供地。二是打造产教融合“利益链”。支持规上企业与高职院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破解产业关键技术难题,开展技能提升培训,构建“产教研创服”一体化发展利益共同体。支持中小微企业与中职院校深度合作,将酒店管理、烹饪工艺、保健护理、美容美发等服务类专业的教学环节设在生产一线,锻炼学生实操能力的同时,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积极推广福建省泉州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做法,依托事业单位打造产教融合第三方,为学校提供公益性培训和实践支撑,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工艺提升服务。三是打通产学供需“内梗阻”。实行校企联合招生、一体化育人,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扩大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规模,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引导规上企业按岗位总量的2%—3%设立学徒岗位,并按人头补贴企业。明确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在产教融合中的定位和分工,探索推行山东省“3+4”贯通分段培养模式,支持跨省实习培养专业性人才。学习借鉴福建省闽江师范专科学校做法,鼓励地方城投公司与艺术类院校合作,共同开发大型户外实践性沉浸式舞台剧。

(三)推动职业院校提质培优

一是建好特色专业群。围绕内蒙古重点产业链,着力打造“一校一群一产业链”(一所学校重点建设至少一个专业群、一个专业群紧密对接一个重点产业链),持续提高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建立专业“正负面清单”、分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发布、应用学科专业快速响应等制度,对社会需求多、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的新能源、新型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专业,进一步扩大培养规模,对连续两年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处于末位10%的专业调减或停止招生。对备案通过的重点专业和急需紧缺专业给予适当奖励补贴。二是释放用人自主权。支持职业院校结合实际需求,自主编制招聘计划、确定招考内容、招聘专业教师,高技能人才可适当降低学历要求,获得国家、自治区奖励的特殊人才可直接引进录用,教师资格证允许后期补考。支持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和未实行生均定额拨款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自主聘请兼职教师,由同级财政按编制内教师平均工资水平核定补助经费。严格落实教师赴企业实践制度,新聘教师需在合作企业挂职学习1年,在职教师需每年到合作企业挂职学习1个月。三是推动投入多元化。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相适应的“基本保障+发展专项+绩效奖励”财政拨款制度,对职业教育投入每年保持合理增长,对资金使用继续松绑。探索建立高职院校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严格落实中职院校生均经费3500元、4000元、4500元三个标准。学习福建省泉州市做法,推动试点盟市设立产教融合专项资金,对产教融合深、办学效果好和设备成本高、债务负担重的学校给予经费支持。引导金融机构通过金融手段促进社会资本、产业资金投入,按照公益性原则,支持职业教育重大建设和产教融合重点项目。

(四)建强做实产教融合载体

一是解决校企“信息壁垒”问题。依托“云上北疆”,开发建设市场化、专业化、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大数据部门负责设置政策、就业、技术、培训、专业、师资、咨询等7个可拼接、可融通的模块,提供精准化检索、推荐和相关增值服务。统计部门负责定期发布产业调整政策、企业用工需求、企业科技需求、人才就业需求以及科研成果等信息,对技能型人才供需不对称的学科专业及时发布人才需求预警。盟市、职业院校、行业协会、规上企业联合或单独建设模块化的校企数据服务平台,并接入自治区平台,实现产业端与职教端数据全方位、深层次、高效率的匹配。二是解决实训“貌合神离”问题。鼓励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规上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共享生产型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竞赛集训基地等,以企业为主导,营造真实的生产和技术开发工作环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自治区预算内投资、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渠道,支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设施建设。学习福建省泉州市先进做法,推动试点盟市设立实训基地设备建设专项资金(泉州市每年投入10亿元以上),对陈旧设备进行工艺改进和淘汰更新。各旗县(市、区)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谋划符合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实训基地。对经认定的示范性实训基地,分档次给予一次性经费补助。三是解决产教“合而不融”问题。在二级学院、产业学院积极探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健全“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一体化办学机制。抓住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前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契机,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训库,从重点产业链链长企业、地方国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遴选打造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加强和改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完善培训质量评估监管机制,高质量培养技能型人才。学习江西省景德镇市先进做法,推广“产教融合+创业”模式,地方政府为学生提供免费创业场地和全额贴息创业担保贷款,所在学校提供免费设备服务和技术支持,鼓励在校学生通过创业实践来实现自我就业。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自治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OB/OL].https://www.nmg.gov.cn/zwgk/zdxxgk/shgysyjs/jyfz/zyjy/202207/t20220706_2084324.html.2022-07-04.

[2]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十条措施(闽政办〔2023〕24号)[OB/OL].https://jyt.fujian.gov.cn/jyyw/jyt/202308/t20230804_6219752.htm.2023-07-28.

[3]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实施方案》(泉政办规〔2022〕8号)的通知[OB/OL].https://www.quanzhou.gov.cn/zfb/xxgk/zfxxgkzl/zfxxgkml/srmzfxxgkml/fggzhgf/202212/t20221206_2818110.htm.2022-11-29.

[4]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甬政办发〔2021〕70号)[OB/OL].http://www.ningbo.gov.cn/art/2021/12/17/art_1229533176_1729633.html.2021-11-27.

[5]方文超.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研究综述[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4):93-96.

[6]陈海思,侯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要义、格局与路径[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4):65-70.

[7]肖化移,胡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演进阶段、特点及趋势——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4):3-14.

[8]张蕊,冉云芳,张文静,奚峰强.产教融合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以常州市为例[J].职教通讯,2022(07):28-35.

[9]高岳涵,刘向梅.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22(02):153-159

[10]刘楚珂.政府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的作用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2(03):10-12.

(作者单位:1.呼和浩特供电公司 2.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