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着眼于内蒙古包头市在建设“两个稀土基地”的重要站位和使命担当,以现有的突出优势和建设基础为前提,结合产业链延伸、创新驱动、人才引进等重要举措,从当前“两个稀土基地”建设的内涵、问题、着力点等角度充分进行分析阐释,旨在为全力建设“两个稀土基地”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两个稀土基地 产业链延伸 创新驱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指出:“要发挥好战略资源优势,加强战略资源的保护性开发、高质化利用、规范化管理,加强能源资源的就地深加工,把战略资源产业发展好。”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明确指出:“将包头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包头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稀土储量全球第一,而且已经形成完整的稀土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包头市将在建设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基地和向北开放桥头堡中扛起重大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包头市稀土高新区作为全自治区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的重要作用,立足资源优势、聚焦短板弱项、谋准抓实举措,推动包头市稀土产业由“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产业”迈进。
一、基本情况和现实基础
(一)资源优势突出
稀土是世界公认的战略资源,是光、电、磁等功能材料不可替代的重要成分,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是世界各国在高新技术、国防尖端技术和产业发展中的竞争焦点。在国家一系列发展规划中,稀土资源、科技和产业发展均被列入重大发展内容,始终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世界稀土看中国,中国稀土看包头。包头市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城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尤以金属矿产得天独厚,主要集中分布在白云鄂博地区。白云鄂博矿是一座世界罕见的多金属共生矿床,轻稀土储量居全球第一,镧、铈、镨、钕占总含量的96.7%;铌、钍保有量居世界第二,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基地。
(二)产业体系完整
截至2023年底,包头市拥有稀土企业182户,其中规上企业69户。近年来,包头市立足稀土资源、技术、人才等比较优势,不断扩大产业规模,积极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永磁、储氢、抛光、发光和催化及助剂材料产业,构建了“一个龙头”“五大园区”“七条产业链”“八类高端材料”产业有序拓展的发展格局,形成了“稀土原矿开采—选矿—冶炼—分离—功能材料—终端应用”完整的产业链和从采冶、加工到应用、研发、贸易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是我国最大的稀土原材料供应、功能材料生产加工和研发应用基地。2023 年,包头市场稀土产业产值达到 800亿元①,力争 2024年底实现产值 1000 亿元。全市先后建成稀土应用产业园等5大园区。包头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是国内最大的稀土新材料深加工表面处理中心,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条并提高了就地成品化率。
(三)科技创新体系相对完善
包头市稀土企业中有49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28.5%,包头稀土研究院是一家在国内外稀土行业有影响力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同时,包头市稀土企业与中科院、上海交大等20多家国内一流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合作,建成一批新型研发机构。2023年2月15日,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共同建设的国内首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在包头市成立。全国首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运行,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国家稀土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顺利通过验收。当前,包头市已经形成了从稀土原矿采冶分离到功能材料、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拥有7个稀土领域国家级科研平台,占全国稀土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的50%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
(一)稀土产业链前后端效率不均衡
当前,包头市稀土产业集群成形成势,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高达到79%。但是,稀土新材料及高端应用等下游产业发展相对不足,特别是具有高附加值的稀土新材料、高端应用产品规模小、数量少,缺少在国内外有较高影响力的拳头产品。 2022年,稀土产业产值677.5亿元,稀土原材料企业实现产值440.1亿元,稀土功能材料企业产值为209.5亿元,而稀土终端应用企业产值27.9亿元。从数据上看,稀土原材料和功能材料产值占比高达95.8%,稀土应用企业产值仅占4.2%。整体产业链前端效率较高,终端效率较低。
(二)稀土领域研究和高端人才短缺
一是产业人才规模和研究素养有待提高。稀土企业从业人员11457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数4779(含留学归国人员35人),占比为41.71%,硕士研究生以上占比3.2%。总体来看,稀土企业整体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不高。二是行业领军人才数量少。包头市已吸引“千人计划”“万人计划”“草原英才”“鹿城英才”等各类人才116人。但与稀土产业相关的人才占比不高,其中“草原英才”58名,稀土产业相关仅有21人,但“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人才只有2名,高端领军人才严重比较短缺。三是人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包头市稀土人才多集中于稀土选、冶、分离及材料研发领域,缺乏稀土元器件、零部件、整机开发人才以及市场营销、资本运作和科技管理等各类管理人才。比如:用于生产永磁材料的稀土元素镨、钕在分离中会产出镧、铈元素,而后两种元素因缺乏镧铈产品应用研发领域的高端科研人才,导致稀土新材料研发和产品应用出现短板。
(三)稀土企业和研发平台创新能力不足
一是稀土企业自主自愿创新能力不足。一方面,稀土原料和材料市场目前处于供需波动较大状态,中国已成为全球稀土最大的进口国和消耗国,加之稀土开发指标控制因素,许多企业目前的可加工能力和产能足以满足市场需求,导致创新的自主自愿性不强。另一方面,企业和科研机构更倾向于支持短期见效的研仿型技术,对开发难度大、开发成本高、技术突破周期长的原创技术挑战多,困难大,见效慢,难以找到突破口。二是稀土新材料和应用领域的研究合力作用难以发挥。稀土材料及应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需要开展跨行业协同研发,尤其是稀土应用的新兴领域层出不穷,本地科技创新力量薄弱,已经建立合作的科技创新力量又分散在全国各地,没有形成合力,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三是缺乏国家级稀土新材料和应用领域研究创新中心。稀土新材料从科研论文、专利走向产业应用,需要有效地将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成果与企业的技术需求、新产品导入性能验证和工程化能力进行对接。这个过程仅仅靠高校和企业自发联系,往往效率低、转化难,甚至出现“无法用、不敢用”的问题,缺少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需要通过建设国家稀土技术创新中心,有效地整合与组织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单位,进行关键技术的系统性开发,才能建立稀土产业综合竞争优势,补充产业链关键材料与核心装备环节短板,构建完善的稀土产业生态体系,促进我国稀土产业健康发展。
三、建设“两个稀土基地”的政策建议
(一)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稀土新材料和应用产业链
一是做足“链前”文章。要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对矿产资源进行全面勘查摸清稀土矿产资源“家底”,为国家稀土资源开发、保护提供数据支撑,以保证用于“两个稀土基地”建设所需开采指标量。二是做大“链上”产业。强化资源、技术、装备支撑,做好稀土产业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稀土产业链、供应链。针对产业链上游企业,鼓励企业利用新技术进行冶炼分离,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生产线,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尾矿资源和稀土产品的回收再利用,提高稀土资源采收率和综合利用水平。针对产业链中游企业,充分发挥轻稀土的优势,加快推进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园区进度,坚持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强化技术成果转化,引进行业头部企业,突出发展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高密度储氢合金、低化学腐蚀性抛光材料、储氧能力高的催化材料、光转换性能高的光功能材料等高端稀土功能材料,努力推动稀土磁性材料-永磁电机、稀土发光材料-LED显示器件等稀土深加工及应用产业一体化发展,形成与终端应用需求相适应的原料供给体系。针对产业链下游企业,紧跟“万物电驱”时代,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瞄准世界稀土高端和前沿应用,发展和壮大永磁电机产业规模,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以高端制造市场为导向,积极研发适合新能源汽车、高端电子产品等各类型永磁电机,提升永磁电机满足高端市场的能力。进一步扩大终端应用产业,大力发展镍氢动力电池和大型储氢储能装置,加快引进、培育纳米抛光液、催化剂、激光晶体等产业,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应用研究和产业化成果,全面拓展“稀土+”应用场景。三是做好“链端”开发。要以工业机器人、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航天军工等终端应用需求为导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功能元器件和零部件,提升稀土功能材料及元器件研发、生产水平,实现稀土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发挥稀土材料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建设的支撑作用,使稀土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招才引才用才,为“两个稀土基地”建设集聚优质的第一资源
一是优化落实人才政策。统筹稀土产业人才发展的总体部署,科学合理制定人才招引政策,全面落实《支持促进稀土产业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招才引智政策,有针对性地做好区内外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稀土人才引进、技术对接合作等工作。二是创新招才引智模式。探索“以才引才”“以企引才”“定位引才”“稀土人才飞地”“引才工作站”“事业编企业用”等创新模式。采取“带土移植”“候鸟式”聘任等多种方式,支持稀土企业引进高精尖人才团队和紧缺人才。通过精准选择与稀土产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的院校和紧缺学科,组织企业主动走出去开展招才引智活动,精准对接招聘院校和科研院所,“点对点”“一人一策”招聘人才。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新引进企业生产机构、研发机构同步落地机制。鼓励稀土企业在稀土高端人才集聚度高的发达地区建立研发子中心(子公司)、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实验室。大力支持国内外稀土领军人才在包头市组建博士后流动站等创新团队,进行产学研共建,变全职留人为灵活引智,打造人才和研发在外地、转化和落地在本土的“最强外脑”,解决高端稀土人才短缺的问题。三是做好平台要素保障。支持引进培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核心企业等科技创新平台和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努力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吸引更多稀土产业高端人才集聚。同时,开通产业高端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制定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实施方案,在医疗保健、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倾力解决来包头市稀土产业人才的后顾之忧。
(三)自主自信自强,为“两个稀土基地”建设注入强大的第一动力
一是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强化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对稀土产业重点研发领域加大支持力度,吸引全世界稀土尖端企业、专家到包头市进行产业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应用等合作。充分发挥中科院包头分院、稀土研究院、内蒙古科技大学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作用,加大科技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力度。二是搭建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面向国家实现稀土科技创新资源“开放与共享”需求,搭建“技术创新中心”平台。加快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建设,争取创建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围绕关键技术,打通技术开发到转移扩散的创新链条。以解决稀土产业关键共性科学问题、搭建稀土科学研究成果展示平台、构建稀土产业质量认证(评价)体系为目标,最终建设具备承担国家重大专项任务能力,高等院校科技精英集聚,众多稀土高科技企业参与的国际一流技术创新中心。三是营造良好创新服务环境。创新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做支撑,要搭建创新服务的平台,树立“你创新、我服务”的理念,全面为企业家、科学家提供高水平的服务,营造优质科技创新软环境。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打造创新优质服务设施。
除此之外,还需要优化营商环境、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政策扶持、资金保障、国际合作等要素的支持。总之,建设“两个稀土基地”是包头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的重点任务,需要着眼全球稀土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立足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需求,做足产业发展规划的文章,在未来的竞争中才能捷足先登,百战不殆。
参考文献:
[1]杨万喜. 改革开放40年包头稀土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J].稀土信息,2018(08):10-14
[2]周大伟.包头稀土高新区以科技打造“磁之重器”[N].中国有色金属报,2023-10-10.
[3]李宝乐.包头稀土高新区全力建设“两个稀土基地”[J].稀土信息,2023(11):34-37.
[4]蔡冬梅等. 加速建设“两个稀土基地”[N].内蒙古日报,2023-12-16.
(作者单位:中共包头市委员会党校)
责任编辑: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