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的单向传递,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生成性资源,作为教学活动中实时产生、具有动态性和互动性的教学资源,正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初中化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须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生成性资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挖掘和利用这些在教学过程中自然生成的资源,我们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重要的是,生成性资源的运用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开放、互动的化学课堂,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化学的魅力,从而真正爱上化学这门学科。
一、教材分析
“探索水世界”单元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水及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贴近生活的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水的三态变化、分子特征以及水的分解与合成等核心内容。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为学生后续的化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环与利用,树立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实现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处于化学学习的入门阶段,他们对化学充满好奇与探究欲望,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在“探索水世界”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直观的实验和生动的实例,逐步构建微观思维模式,理解水的性质与变化。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水的三态变化原理,理解分子运动与水的性质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描述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如过滤、蒸馏等,以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使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其协作与交流能力。
3.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四、实施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铃声响起,化学教师带着神秘的微笑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杯清澈的水。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杯水,它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对吧?
学生们点点头,好奇地看着教师。
教师:但是,你们知道吗?这杯水中隐藏着许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奥秘。
学生A:奥秘?水里面能有什么奥秘呢?
教师:问得好!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这个神奇的水世界。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而且,它们之间还可以相互转化,你们能举些例子吗?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冰融化成了水,有的说水蒸发成了水蒸气。
教师:很好!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呢?为什么水会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呢?
学生们纷纷表示想知道。
教师:好!那我们就从分子的角度来揭开水的奥秘。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踏上这趟神奇的探索之旅吧!
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教师成功地导入了新课,激发了学生对水的探索兴趣。接下来的课程中,学生将带着这份好奇心和求知欲一起探索水世界的奥秘。
(二)实验教学,直观感知
化学实验室里,学生们围绕着实验台,眼睛紧紧地盯着台上的烧杯和试管。教师拿起一瓶透明液体向学生们展示。
教师:同学们,这瓶液体就是水。今天我们将通过实验来观察水的不同状态变化。
“哇,好期待啊!”学生们兴奋地议论着。
教师小心翼翼地往烧杯中倒入一些水,然后点燃酒精灯。
随着温度的升高,烧杯中的水开始微微冒气。“看到了吗?这是水开始蒸发的过程,水从液态逐渐变成气态。”教师解释道。
学生们纷纷点头,好奇地观察着。不一会儿,烧杯上方出现了大量水蒸气。教师拿起一块冷玻璃片放在水蒸气上方,很快,玻璃片上出现了小水滴。
“咦?这些小水滴是怎么形成的?”一个学生好奇地问。
“这是水蒸气遇到冷玻璃片后凝结成的水滴。水从气态又回到了液态。”教师耐心解答。
“哦,原来如此!”学生们恍然大悟。
教师又拿出一个装有冰块的试管。“现在,我们来看看水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说着,将试管放入烧杯中的热水里。
学生们紧张地盯着试管。不一会儿,试管里的冰块开始融化成水。“哇,好神奇啊!”学生们惊叹道。
教师:这就是水的三种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知和理解这些变化过程。化学就是这样一门充满神奇和趣味的学科,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验中不断探索、发现和学习。
(三)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探究一:水的三态变化原因
教师:同学们,通过实验我们已经亲眼见证了水在不同条件下如何从液态变为固态或气态。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学生A:老师,我觉得水的三态变化肯定和温度有关系。当水被加热,温度上升,分子就开始剧烈地运动,导致水从液态变为气态。反过来,当水冷却时,温度下降,分子运动速度减缓,水就从气态变成液态,甚至变成固态。
学生B:对,我同意A的看法。不过,我觉得除了温度,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如我们在物理课上学过,物质的状态变化还与压力有关。像高山上的气压低,水的沸点就会降低,这说明压力对水的三态变化也有影响。
教师:很好,同学们的思路非常开阔。确实,温度和压力都是影响水三态变化的重要因素。
探究二:自然界中水的循环
教师:接下来,我们讨论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请小组内讨论并描述水在地球上是如何循环的。
学生C:水从海洋、湖泊等地蒸发到空气中,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空中遇冷凝结成云,然后下雨或下雪回到地面。
教师:很好!这就是水循环的简化版。还有其他补充吗?
学生D:地下水也是水循环的一部分。雨水会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再通过河流、湖泊等回到地表。
教师:非常完整!你们已经很好地描述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探究三:水的净化与利用
教师:最后,我们讨论水的净化与利用。请小组讨论并分享你们知道的水净化方法。
学生E:我知道有过滤和蒸馏两种方法。过滤可以去除水中的杂质,蒸馏可以得到纯净的水。
教师:很好!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净化后的水呢?
学生F:饮用、灌溉农田、工业用水等。
教师:非常棒!水的净化与利用对于人类生活至关重要。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珍惜每一滴水。
(四)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探索了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循环,还有水的净化与利用。但其实,水与我们生活的联系远不止这些。你们能想到生活中还有哪些与水相关的事情吗?
学生A:我知道!洗澡、洗衣服都需要水。
学生B:还有做饭、喝水、浇花也离不开水。
教师:很好!你们提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在农业生产中,水的灌溉至关重要;在工业生产中,水被用作冷却剂、溶剂等,可以说,水无处不在、无时不用。
学生C:我还听说有的地方水资源很紧张,我们应该怎么节约用水呢?
教师:问得好!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如关好水龙头、避免长时间淋浴、使用节水器具等。这些小小的举动都能为保护水资源做出贡献。
学生D: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表格,列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水量,并找出可以节约的地方。
教师:这个想法非常棒!我们一起来设计这个表格吧(如表1)。
通过表1,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水较多,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节约。希望大家能够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为保护宝贵的水资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总结归纳,巩固提升
在本节课中,我们一同探索了水的三态变化、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以及水的净化与利用。通过实验教学和合作学习,大家对水的性质与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宽视野,我布置以下作业:
1.巩固性作业:请绘制一幅水循环示意图,标明各个环节,并简要描述水在循环中的作用。
2.拓展延伸性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撰写一篇关于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短文。
3.实践性作业:设计并实施一个小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记录观察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
希望大家能认真完成这些作业。作业不仅能巩固课堂所学,更能拓展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期待大家的精彩表现!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探索水世界”这一单元后,我深感收获颇丰。从学生的热情和参与度可以看出,他们对水的奥秘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通过实验教学和情境导入,我成功地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直观、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并掌握了水的三态变化及循环过程。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合作学习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未来,我可以设置更多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对于作业的布置,我也需要更加注重多样性和层次性。不同学生的基础和兴趣各异,因此,我应该设计更多类型的作业,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作业的难度也应有所区分,既要确保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够巩固所学,又要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延伸的空间。
总的来说,这次教学实践让我更加明确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乐趣和探索精神的课堂。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梁邹实验初级中学)
编辑:李琴芳
新课程·上旬2024年14期